【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精品ppt课件.ppt
-
资源ID:45879181
资源大小:56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精品ppt课件.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1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2.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这就是物候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论文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等。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同年,科学大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文章,署名即为竺可桢、宛敏渭。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明确: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比喻什么?明确:明确:“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现象。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大自然的语言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且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如果用“简介物候学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物候学与农业生产”就显得呆就显得呆板,乏味。板,乏味。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明确: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5.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明确:举例多少应按照需求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认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是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有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6.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结构图示结构图示大自然的语言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全文思路非常清晰: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这篇科普文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课时训练课时训练答案答案1.ch chi ch c qio qio 2.销声匿迹 无可奈何 难能可贵 衰草连天3.酷热 寒冷 敏锐 迟钝 回来 离开 简便 困难4.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5.物候现象 物候景象 物候现象 特征 成因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