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疫系统精品ppt课件.ppt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清清除除抗抗原原抗原抗原胸胸 腺腺骨髓骨髓/腔上囊腔上囊膜型免疫分子膜型免疫分子:TCRTCR、BCRBCR、CDCD分子、分子、粘附分子、粘附分子、MHCMHC分子、分子、CKRCKR、CRCR免免疫疫系系统统免疫免疫器官器官免疫免疫细胞细胞免疫免疫分子分子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脾 脏脏淋巴结淋巴结抗体抗体补体补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体液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分泌型分子)(分泌型分子)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的构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Mo、M、DC、NK、NKT、T、B1、红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血小板、粒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APC、T、B一、免疫器官一、免疫器官胸腺胸腺(thymus)(thymus)年龄变化:年龄变化: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至青春期达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至青春期达30-4030-40克,此后克,此后胸腺开始萎缩。胸腺开始萎缩。结构和细胞组成结构和细胞组成皮质皮质:上皮细胞、胸腺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 浅皮质区浅皮质区:皮质上皮细胞(被膜下上皮细胞 和星形上皮细胞)、祖T细胞(大)深皮质区深皮质区:树突状细胞和未成熟T细胞(小)髓质髓质:胸腺上皮细胞(髓质上皮细胞 和胸腺小体上皮细胞)一些成熟胸腺细胞、DC、M 皮质皮质髓质髓质 功功 能能l分泌胸腺激素 l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经历阴性和阳性选择)l其他:促进肥大细胞发育,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维持自身的免疫稳定性。1 1、出现、出现TCRTCR2 2、T T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能识别自身MHCMHC分子分子3 3、大部分自身反应性、大部分自身反应性T T细胞克隆被清除细胞克隆被清除4 4、T T细胞发育成熟细胞发育成熟 结结结结 构构构构功功功功 能能能能u是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uB B 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u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u是造血器官是造血器官骨髓骨髓(bone marrowbone marrow)多多能能造造血血干干细细胞胞HSC淋巴样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胸腺胸腺胸腺胸腺thymusthymus骨髓骨髓骨髓骨髓Bone marrowBone marrow法氏囊法氏囊法氏囊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Bursa of fabriciusT T细胞细胞细胞细胞B B细胞细胞细胞细胞髓样干细胞髓样干细胞NKl 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 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骨髓是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主要标志:造血干细胞主要标志:CD34CD34 CD117 CD117 淋巴结淋巴结(lymph nodes)功能功能 l T、B定居增殖的场所。l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l 滤过作用。l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位于深皮质区的HEV起重要作用。结构结构 浅层 淋巴滤泡B细胞区 占25%皮质区皮质区:深层(副皮质区)T细胞区 占75%髓质区髓质区:髓索和髓窦。含B、浆细胞、T、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 主主淋淋巴巴管管HEVHEV 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组织中的淋巴细胞 初级淋巴结初级淋巴结 次级淋巴结次级淋巴结 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 左锁骨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胸导管 淋巴细胞在血液和淋巴液之间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和淋巴液之间循环1 1周约需周约需2424小时小时脾脏(脾脏(spleen)结构结构 白髓白髓 淋巴细胞聚集之处。T细胞区:中央小动脉周围的淋巴鞘。3550,B细胞区:小动脉周围的淋巴滤泡。5065 红髓红髓 位于白髓周围。脾索: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其他血细胞 血窦:大量巨噬细胞脾脏的结构uT:35%uB:55%uM:10%脾脏功能脾脏功能T、B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造血、储血、滤过作用分分布布: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乳腺、泪腺、唾液腺粘膜上皮下。特特点点:无包膜,或散布于肺、肠黏膜固有层,或形成完整的淋巴滤泡。分类分类:胃肠道胃肠道ALTALT(阑尾、肠集合淋巴结和弥散淋巴组织)(阑尾、肠集合淋巴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呼吸道呼吸道BALTBALT(扁桃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扁桃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其他弥散的淋巴组织细细胞胞组组成成:B细胞、浆细胞、M、T细胞(T 和T)。黏膜伴随淋巴组织黏膜伴随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皮氏小结皮氏小结)黏黏膜膜相相关关淋淋巴巴组组织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产生分泌型产生分泌型IgA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免疫免疫器官器官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胸胸 腺腺骨髓骨髓/腔上囊腔上囊脾脾 脏脏淋巴结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二、免疫分子二、免疫分子(一)白细胞分化抗原(一)白细胞分化抗原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概念与分类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概念与分类概念概念 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链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同一分化抗原称CD。1 1、与、与T T活化有关的活化有关的CDCD分子分子2 2、与、与B B活化有关的活化有关的CDCD分子分子3 3、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FcFc段受体段受体CD64 FcRI,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是高亲和高亲和力力IgGFc受体。介导ADCC、IC清除、调理吞噬和促进吞噬细胞分泌IL-1、IL-6和TNF-等介质。CD32 FcRII,分布广泛,为是低亲和力IgGFc受体。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氧化性爆发。FcRII-B介导免疫抑制。CD16 FcRIII,为是低亲和力IgGFc受体,主要结合IgG1、IgG3。促吞噬和ADCC作用。CD89 是FcR,分布于外周血或黏膜组织中的绝大部分吞噬细胞,某些T、B细胞。介导吞噬细胞的吞噬、超氧产生、释放炎症介质以及发挥ADCC。FcRI 是IgE高亲和力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CD23 FcRII,可形成sCD23,表达于B细胞和单核细胞,是IgE低亲和力受体。膜CD23结合IgE或IgE复合物后,可降低B细胞的IgE合成;而sCD23与B细胞CD21结合可促进IgE合成。(二)黏附分子(二)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概念概念:是众多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是众多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 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作用作用:黏附分子以黏附分子以受体受体-配体结合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的形式发挥作 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和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和 分化、伸展与移动。分化、伸展与移动。分类分类: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五类。五类。分类分类:根据结构特点分为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五类:五类:整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 选择素家族选择素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粘蛋白样家族粘蛋白样家族 钙粘蛋白家族钙粘蛋白家族 未归类的黏附分子未归类的黏附分子整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IntegrinIntegrin family family)结构:结构:由由、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两条链经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异二聚体,组成:组成:至少至少17种种亚单位和亚单位和8种种亚单位,以亚单位,以亚单位可将整合素家族分为亚单位可将整合素家族分为8个组个组。分布:分布: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一种整合素可分布于多种细胞,同一种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种细胞也往往有多种整合素的表达。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整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是由是由是由是由、链通过非共价链通过非共价链通过非共价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的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的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的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的跨膜糖蛋白。跨膜糖蛋白。跨膜糖蛋白。跨膜糖蛋白。细胞粘附素细胞粘附素细胞粘附素细胞粘附素(血小板糖蛋白组,(血小板糖蛋白组,(血小板糖蛋白组,(血小板糖蛋白组,3333组)组)组)组)极迟活化分子极迟活化分子极迟活化分子极迟活化分子(VLAVLAVLAVLA组,组,组,组,1111组)组)组)组)白细胞黏附受体组白细胞黏附受体组白细胞黏附受体组白细胞黏附受体组(LFA-1LFA-1组,组,组,组,2222组)组)组)组)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凝集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凝集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凝集参与血小板的粘附与凝集CR3CR4参与参与参与参与T T、NKNK、巨噬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的活化参与白细胞渗出、迁移、定位参与白细胞渗出、迁移、定位参与白细胞渗出、迁移、定位参与白细胞渗出、迁移、定位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选择素(选择素(selectinselectin family family)1 1 结构:结构:跨膜蛋白,胞外区均由跨膜蛋白,胞外区均由CLCL结构域、结构域、EGFEGF样结样结构域和构域和CCPCCP结构域组成。其结构域组成。其CLCL结构域是其配体结合部位,结构域是其配体结合部位,其配体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其配体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oror类似结构的分子。类似结构的分子。主要表达于血主要表达于血cellcell、内皮内皮cellcell、某些肿瘤细胞。某些肿瘤细胞。2 2 家族成员:家族成员:L-L-选择素选择素、P P选择素选择素、E E选择素选择素3 3 配体配体 是一些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是一些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糖类配体糖类配体。分三。分三类:类:A A 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B B 磷酸化的单糖和磷酸化的单糖和多糖。多糖。C C 硫酸化的多糖。硫酸化的多糖。选选择择素素结结构构选择素家族成员表 分布分布 配体配体 功能功能(1 1)L-selectinL-selectin 白白cell cell 主要主要CD15sCD15s 介导白介导白cellcell移移 到炎症区、到炎症区、淋巴淋巴cell 再循环与归巢再循环与归巢(2 2)P-selectinP-selectin 活化血管内皮活化血管内皮C C 同上同上 介导白介导白cell-cell-内内 皮、皮、血小板血小板 血小板之间的黏附血小板之间的黏附(3 3)E-selectinE-selectin 活化活化VECVEC 同上同上 介导白介导白cellcell移到炎症区移到炎症区1 概念:许多与Ig结构相似,遗传基因有同源性的蛋白质,主要以膜蛋白形式存在于细胞表面,有识别和传递信号的作用的分子。2 主要成员:(1)Ig (2)TCR和BCR(3)MHC分子(I、II类)(4)Ig-R(5)属于IgSF的CK-R (6)属于IgSF的AM(7)其他(血型分子、virus-R)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superfamily,IGSF,IGSFIgSFIgSF中的中的AM AM:CD4MHC-II类分子 CD8MHC-I类分子CD2CD58 CD58CD2 CD28CD80/86C80/86CD28MHC-II类分子CD4 MHC-I类分子CD8ICAM1LFAICAM2LFAICAM3LFAVCAMVLA4NCAMNCAM1PECAMPECAM1钙粘蛋白家族钙粘蛋白家族(cadherincadherin)CadherinCadherin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家族成员 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 分布分布分布分布 配体配体配体配体E-Cadherin 124 E-Cadherin 124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上皮组织上皮组织 E-Cadherin E-CadherinN-Cadherin 127 N-Cadherin 127 神经组织、横纹肌、心肌神经组织、横纹肌、心肌神经组织、横纹肌、心肌神经组织、横纹肌、心肌 N-Cadherin N-CadherinP-Cadherin 118 P-Cadherin 118 胎盘、间皮组织、上皮组织胎盘、间皮组织、上皮组织胎盘、间皮组织、上皮组织胎盘、间皮组织、上皮组织 P-Cadherin P-Cadherin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黏附,称同型黏附作用。维持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黏附,称同型黏附作用。维持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黏附,称同型黏附作用。维持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黏附,称同型黏附作用。维持实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实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实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实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地相互聚集、重排中有重要作用地相互聚集、重排中有重要作用地相互聚集、重排中有重要作用地相互聚集、重排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类是一类是一类是一类Ca2+Ca2+依赖的依赖的依赖的依赖的AM AM 家族家族家族家族粘蛋白样血管地址素粘蛋白样血管地址素为一组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糖蛋白,是最新归类的一类AM。可为选择素提供唾液酸化的糖基配体。包括:1 CD34 分布于HSC及某些淋巴结内皮cell表面,是L-selectin的配体,控制造血,也是外周淋巴结的地址素,介导淋巴cell归巢。2 糖酰化依赖的CAM-1(GlycAM-1)分布同上。3 P选择素糖pr配体(PSGL-1)分布于PMN表面,介导PMN向炎症部位迁移,是E、P配体。其他其他 1 CD44:单基因编码的单链膜表面分子,胞外区有一个V区,故形成多种变异体,不含V区的CD44称为标准CD44(CD44s),含V区的称为CD44拼接变异体。CD44分布广泛,配体为透明质酸、纤连蛋白、胶原等,作为LYC归巢R,可与黏膜地址素(mucosal addressin)结合。功能:介导多种cell间、cell-cell之间黏附,发挥广泛生物学功能(1)参与炎症反应(2)LYC归巢(3)T、B分化、T活化 (4)肿瘤的发展与转移。2 CD36(血小板糖pr):表达于血小板、Mo、红系前体、内皮细胞、某些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结合的靶结构。3 CD45 配体为CD22。CD45/CD22对在T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细胞粘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参与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反应参免疫细胞的发育、识别与活化参免疫细胞的发育、识别与活化参与淋巴细胞归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CDCD、AMAM、IgSFIgSF膜分子之间的关系膜分子之间的关系免疫分子的研究方法和命名的不同角度,往往有不同的归类交叉。如图: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粘附分子(AM)、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细胞因子受体(CKR)、补体受体(CR)以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MHC)等免疫分子命名的相互关系。免疫分子命名的相互关系 CD与AM及其mAb的临床应用一一 阐明发病机制阐明发病机制 如 1 HIV感染CD4+Tcellcell破坏AIDS。原因是人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2 一些血小板表面AM 基因的缺陷凝血障碍性疾病。二疾病的诊断二疾病的诊断 如:测CD4/CD8比值和CD4+cell数,辅助诊断AIDS病理变化;抗CD mAb作FIA、FCM(flow cytometry)分析对白血病、肿瘤的免疫分型。三 预防和治疗1 ATG、抗CD3及抗CD25等mAb作为免疫抑制剂,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发应。2 某些AMmAb可阻断免疫cell间作用,降低cell活化水平,延长移植物存活期。3 抗CDmAb与毒素偶联成免疫毒素,作为生物导弹治疗肿瘤。如CD19mAb免疫毒素,已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概念概念n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antigen)通过移植鉴定与组织相容性有关的抗原。通过移植鉴定与组织相容性有关的抗原。n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MHS)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n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omplex,MHCMHC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群。n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nHLAHLA基因:基因:指人体指人体MHCMHC。动物动物 MHC人人 HLA基因复合体基因复合体 HLA基因基因基因基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产物基因产物MHC分子,分子,MHC抗原抗原HLAHLA分子分子HLA抗原抗原一一 HLAHLA复合体及其产物复合体及其产物 小鼠的MHC称H-2复合体。人的称HLA基因复合体,其产物称HLA分子或HLA抗原。传统方法将HLA复合体分I、II、III类基因。I、II类基因产物能提呈抗原,显示多态性,参与T细胞激活、分化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l人人HLAHLA复合体复合体 位于位于6 6号染色体号染色体包括A、B、C三个座位I类分子I类基因:II类基因:DPDQDR类分子DQ、DQDP、DPDR(1234)、DRDP分子DR分子DQ分子人人MHCMHC基因的结构基因的结构 Class IIClass IIIClass I DP DQ DR C4B C4A B1 C2 HSP TNF B C E A F G RING DP DM PSMB8 PSMB9 DQ DR B2 A2 B1 A1 A B TAP1 TAP2 B2 A2 B3 B1 A1 B1 B2.B9 A Class II Class III Class I第六对第六对 染色体染色体l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l此此类类基基因因一一般般不不结结合合抗抗原原肽肽,不不直直接接提提呈呈抗抗原原,但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一)抗原加工提呈相关抗原加工提呈相关 基因基因:(位于位于IIII类基因区)类基因区)(二)二)二)二)类基因:类基因:类基因:类基因:(三)(三)(三)(三)非经典非经典I I类基因:类基因:(四)其他(四)其他:LMPLMP:低分子量多肽基因:低分子量多肽基因TAPTAP基因基因:抗原加工相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基因。转运体基因。HLA-DMHLA-DM基因基因HLA-DOHLA-DO基因基因 基因基因 基因座基因座 编码产物的功能编码产物的功能类基因 C4B、C4A、Bf和C2 补体成分LMP LMP2、LMP7 参与APC对内源性抗原的酶解TAP TAP1、TAP2 参与APC对内源性抗原的转运HLA-DM DMA、DMB 参与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帮助溶酶 体中的抗原肽进入MHC-I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HLA-DO DOA、DOB DM功能的负向调节蛋白TAP相关 TAP相关蛋白 对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的装配起关键作用,参与蛋白基因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 HLA-E、G 负调节免疫应答炎症相关基因家族 TNF等 参与炎症、抗病毒、抗肿瘤 转录调节基因家族 参与DNA结合蛋白NF-B的作用HSP 参与炎症与应激反应、起分子伴侣的作用MIC家族 与HSP的作用密切相关 二二 HLA-HLA-类和类和类分子的结构类分子的结构1 1 抗原类别抗原类别:包括A、B、C三个抗原系统;包括DP DQ DR三个抗原系统2 2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MHC-IMHC-I类分子类分子:广泛分布于各有核细胞。MHC-II MHC-II类分子类分子:主要为APC、活化T、内皮细 胞和胸腺上皮细胞。三三 HLA-I HLA-I、IIII类分子的分布类分子的分布 类分子类分子 类分子类分子基因组成基因组成 A、B、C DP DQ DRAg结合槽结合槽 1+2 1+1识别它的识别它的T细胞细胞 Tc(CD8+)Th(CD4+)提呈的提呈的Ag 内源性内源性Ag 外源性外源性Ag 类分子与类分子与类分子与类分子与类分子的区别类分子的区别类分子的区别类分子的区别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抗原肽与抗原肽与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抗原肽(锚定位、锚定残基)抗原肽(锚定位、锚定残基)-HLA凹槽凹槽相对选择性、包容性相对选择性、包容性 四四 HLAHLA抗原的主要功能抗原的主要功能1 1 抗原提呈作用抗原提呈作用2 2 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MHCMHC限制性限制性)3 3 诱导胸腺内前诱导胸腺内前T T细细胞分化胞分化4 4 引发移植排斥反应引发移植排斥反应MHCMHC限制性限制性:指T细胞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需识别MHC分子。(1)Th受II类分子限制。(2)TC受I类分子限制类分子:识别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R CD8结合,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类分子:识别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R CD4结合,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T细胞的在胸腺中发育所经历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必须MHC分子的参与。HLAHLA抗原做为同种异型抗原,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靶抗原五五 HLA HLA复合体遗传特征复合体遗传特征lMHCMHC的多态性(的多态性(polymorphismpolymorphism)l单元型(单元型(haplotypehaplotype)遗传)遗传l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linkage linkage diseguilibriumdiseguilibrium)lMHCMHC的多态性的多态性 1 1 1 1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一个群群体体中中,同一基因座位,不同个体各等位基因的差别,导致其编码产物的不同。多态性的存在,使不同个体的MHCI、II类分子的Ag性不同。HLA HLA是人体多态性最丰富的基因系统。是人体多态性最丰富的基因系统。2 2 原因原因(1 1)复复等等位位基基因因的的存存在在: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复等位基因指由于群体中基因突变,在同一座位上产生的基因系列。MHC每个座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复等位基因,使HLA高度多态性。(2 2)共显性表达)共显性表达 指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在MHC中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因而构成一个单元型,遗传时单元型作为一个整体的遗传单位遗传。由于子代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双方,所以亲代与子代必然也只能有一个单元型相同,血缘关系越近,单元型相同的几率越大。所以,单元型常用于亲子鉴定和选择器官移植的最适供体。l单元型遗传单元型遗传 1 1 基基因因频频率率:某特定等位基因在此基因座位中全部等位基因中所占比例。2 2 连连锁锁不不平平衡衡:分属于 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如 HLA-DRB1*0901和HLA-DQB1*0701在北方汉人中频率分别为15.6%和21.9%,而二者同时出现于同一染色体的随机频率应为二者乘积:3.4%,但实际为11.3%,此为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 不利于分析和寻找调控免疫应答或决定疾病易感性的关键性基因成分。l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六六 HLA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在医学上的意义 四)四)与与法医学的关系法医学的关系亲子间HLA-基因坐位上拥有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五)五)HLA HLA分子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分子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1 1 癌癌细细胞胞表表面面I I类类分分子子表表达达明明显显减减少少或或缺缺失失CTLCTL活性降低活性降低肿瘤逃逸。肿瘤逃逸。2 2 一一些些AIDAID的的上上皮皮细细胞胞表表达达IIII类类分分子子,使使IIII类类分分子子提提呈呈自自身身AgAg给给T T,引引起起AIDAID。如如胰胰岛岛素素依依赖赖型型糖糖尿病中的胰岛尿病中的胰岛细胞。细胞。三)三)HLA HLA与疾病的相关性与疾病的相关性 带有某些特定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或对该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HLA 是机体对疾病易感的主要遗传因素。如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AS)(AS)与与 HLA-B27 HLA-B27为阳性相为阳性相关关,B27是决定AS易感性的关键遗传因素。一)一)HLAHLA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器官移植的关系1 HLA 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移植成败取决于供受者HLA 匹配程度。2 测血清中sHLA分子含量,有助于监测排斥反应。二)与输血反应二)与输血反应 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抗HLA抗体,从而发生因白细胞或血小板受到破坏而引起的输血反应。三、免疫细胞三、免疫细胞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三、三、NK细胞及其作用细胞及其作用四、四、NKT细胞及其作用细胞及其作用五、五、T细胞及其作用细胞及其作用六、六、B-1B细胞及其作用细胞及其作用七、其它细胞及其作用:七、其它细胞及其作用:eosinophil、basophil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物理屏障作用:皮肤黏膜化学屏障作用:低pH、化学介质微生物屏障作用:正常菌群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血胎盘屏障血胎盘屏障大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巨噬细胞(组织)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识别有关的受体包括与吞噬细胞识别有关的受体包括 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 非调理性受体非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包括补体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受体包括补体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受体非调理性受体非调理性受体即模式识别受体(即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病原生物),识别病原生物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表面分子:表面分子: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PRR)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PAMPPAMP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MRMR)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RSR)TollToll样受体(样受体(TLRTLR)甘露糖、岩藻糖甘露糖、岩藻糖LPSLPS、磷壁酸、磷、磷壁酸、磷脂酰丝氨酸脂酰丝氨酸肽聚糖、脂蛋白、肽聚糖、脂蛋白、阿拉伯甘露糖脂阿拉伯甘露糖脂酵母多糖酵母多糖FcRFcR、C3bRC3bRMHC、类分子类分子B7B7、ICAM-1ICAM-1与与识识别别有有关关与处理和提与处理和提呈抗原有关呈抗原有关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MBL CRP LBPTLRCD编编号号分布分布细细胞胞配体配体TLR1CD281Mo、中性粒、中性粒、T、B、NK分枝杆菌脂蛋白、三分枝杆菌脂蛋白、三酰酰脂脂肽肽TLR2CD282除除T、B、NK以外的免疫以外的免疫细细胞胞脂蛋白、脂蛋白、肽肽聚糖、脂多聚糖、脂多肽肽、酵母、酵母聚糖、聚糖、Moduli,19KD脂蛋白脂蛋白TLR3CD283DCdsRNA、ssRNATLR4CD284除除T、B、NK以外的免疫以外的免疫细细胞胞脂多糖、脂多糖、Lipoteichoid acid、HSP60(host)、HSP70(host)TLR5CD285除除T、B、NK以外的免疫以外的免疫细细胞胞鞭毛蛋白鞭毛蛋白TLR6CD286广泛表达于多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细胞胞支原体、脂磷壁酸、支原体、脂磷壁酸、肽肽聚糖聚糖TLR7CD287广泛表达于多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细胞胞ssRNA(病毒病毒)TLR8CD288广泛表达于多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细胞胞ssRNA(人人)TLR9CD289广泛表达于多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细胞胞非甲基化非甲基化CpG DNATLR10CD290淋巴淋巴样组织样组织和脾和脾脏细脏细胞胞TLR11CD291膀胱上皮膀胱上皮细细胞胞尿路尿路细细菌抗原、肌菌抗原、肌动动蛋白蛋白TLR12仅在小鼠发现仅在小鼠发现TLR13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一)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一)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一)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一)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识别抗原的受体识别抗原的受体识别抗原的受体识别抗原的受体: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MR MR)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RSR)TollToll样受体(样受体(TLRTLR)CD14CD14C3bC3b受体受体(CR1)(CR1)FcRFcR病病原原相相关关分分子子模模式式模模式式识识别别受受体体(PRR)(PAMP)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氧依赖性杀菌系统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1 1)反应性氧中间产物()反应性氧中间产物()反应性氧中间产物()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ROIs)(2 2)反应性氮中间产物()反应性氮中间产物()反应性氮中间产物()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RNIs)杀伤靶抗原O2-OH-1O2H2O2还原型辅酶IO2还原型辅酶II氧化作用细胞毒作用杀伤靶抗原O2NOL-精氨酸诱导型NO合成酶还原型辅酶II胍氨酸四氢生物喋呤+酸性pH、溶菌酶、乳铁蛋白、阳离子蛋白、弹性蛋白酶等病病 原原 菌菌 的的 吞吞 噬噬 与与 杀杀 伤伤N123消化消化N识别识别N 吞噬吞噬与溶酶体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其中的细菌随后被消化。与溶酶体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其中的细菌随后被消化。吞噬细胞通过调理素受体和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细菌,吞噬细胞通过调理素受体和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细菌,细胞表面隆起的胞膜将细菌包裹,形成吞噬体,细胞表面隆起的胞膜将细菌包裹,形成吞噬体,调理素受体调理素受体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二)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二)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前列腺素E白三烯B4PAF磷脂酶过氧化物(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三)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四)抗肿瘤作用(四)抗肿瘤作用(四)抗肿瘤作用(四)抗肿瘤作用膜融合,胞内溶酶体作用蛋白水解酶、溶细胞素、TNF-ADCC肿瘤细胞(五)免疫调节作用(五)免疫调节作用(五)免疫调节作用(五)免疫调节作用三、树突状细胞及其作用三、树突状细胞及其作用(dendritic cells,DCdendritic cells,DC)来源:来自于骨髓内的髓样前体细胞未成熟来源:来自于骨髓内的髓样前体细胞未成熟DC(骨髓内)(骨髓内)血液血液 外周非淋巴外周非淋巴组织,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摄取抗原组织,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摄取抗原 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的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的DC。髓样髓样DCDC与淋巴样与淋巴样DCDC分类分类根据来源分:根据来源分:根据分布及分化分:根据分布及分化分:朗格汉斯朗格汉斯C (C (表皮表皮)间质间质DC (DC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并指状并指状DC (DC (胸腺胸腺)滤泡滤泡DC (DC (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隐蔽隐蔽DC (DC (淋巴液淋巴液)未成熟未成熟DCDC成熟成熟DCDC抗原抗原摄取、加工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抗原能力强高表达高表达MHC IIMHC II和和协同刺激分子协同刺激分子表面标志:表面标志:不成熟不成熟DCDC:IgGFcR、C3bR、PRR、MHC-I/II 成熟成熟DCDC:CD1a、CD11c、CD83 MHC-I/II、B7、ICAM 功能:功能:(1)(1)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未成熟(未成熟(未成熟(未成熟DCDC)抗原提呈抗原提呈(成熟成熟成熟成熟DC,DC,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2)(2)参参与与T T细细胞胞发发育育、分分化化和和激激活活:胸胸腺腺DCDC在在胸胸腺腺细细胞胞的的阳阳性性及及阴阴性性选选择择中中起起重重要要作作用用,从从而而清清除除自自身身反反应应性性胸胸腺腺细细胞胞或诱导或诱导T T细胞无能。细胞无能。(3)(3)参参与与B B细细胞胞发发育育、分分化化及及激激活活:外外周周淋淋巴巴器器官官B B细细胞胞依依赖赖区区的的FDCFDC可可参参与与B B细细胞胞发发育育、分分化化、激激活活以以及及记记忆忆B B细细胞胞形形成和维持。成和维持。(4)(4)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IL-12(T0Th1)IL-12(T0Th1)IFN-(IFN-(抗感染与免疫调节)抗感染与免疫调节)抗感染与免疫调节)抗感染与免疫调节)IL-10 IL-10、TGF-TGF-(Ig(Ig(Ig(Ig类别转换)类别转换)类别转换)类别转换)形态形态形态形态体积较大体积较大体积较大体积较大 、胞浆、胞浆、胞浆、胞浆丰富丰富丰富丰富 、含有较大的颗粒、含有较大的颗粒、含有较大的颗粒、含有较大的颗粒 表面标志表面标志表面标志表面标志CD56CD56CD56CD56、CD16 CD16 CD16 CD16、CD2CD2CD2CD2、受体、受体、受体、受体四、自然杀伤细及其作用四、自然杀伤细及其作用(Nature Killer CellNature Killer Cell,NKNK)NK:TCRNK:TCRNK:TCRNK:TCR-mIgmIgmIgmIg-CD56CD56CD56CD56+CD16CD16CD16CD16+(一)(一)NKNK表面受体与其识别的分子表面受体与其识别的分子u 按功能分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u按配体不同分:1 1 识别识别HLAHLAI I类分子的受体类分子的受体 2 2 识别非识别非HLAHLAI I类分子的受体类分子的受体1 识别识别HLAI类分子的受体:类分子的受体:(1)杀杀伤伤细细胞胞Ig样样受受体体(KIR):属于IgSF,按照Ig结构域的数目不同分为:KIR2DKIR3DKIR2DL和和KIR3DL:胞浆区有ITIMITIM,故属于抑制性受体 KIR2DS和和KIR3DS:可以和胞浆区有ITAMITAM的DAP-12DAP-12结合,转导活化信号,故属于活化性受体 CD94/NKG2A 异二聚体异二聚体:NKG2ANKG2A胞浆区有ITIMITIM,故为抑制性受体。CD94/NKG2C 异异二二聚聚体体:可以与胞浆区有ITAMITAM的DAP-12DAP-12结合,转导活化信号,故为活化性受体。(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ITIMCD94NKG2AITAMDAP12CD94/NKG2ITIMITAMKIR2DKIR2D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