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4589295
资源大小:21.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动物笑谈教案一、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部编版七年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生命之趣”选编了四篇写动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写出动物们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的体裁兴趣极大,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给学生一次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体验。同时猫的学习也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理解这个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培养学生概括和赏析文章的能力及品味语言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深厚而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认识到保护自然从我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积累陌生字词,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感知作者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感知作者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朋友。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一切,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趣事!2.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因为他在个体和社会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游复熙、季光容译,有删节。劳伦兹认为所罗门王借助一枚戒指,就能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劳伦兹借助这个传说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3.文体常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思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4.默读课文字音字形敛(lin)哺乳(b) 羞怯() 匍匐() 鹦鹉()温驯() 禁锢() 滑翔() 余晖() 俯冲()嗔怪() 小凫() 麝香() 蹒跚()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词语释义嗔怪:对人表示不满。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5.整体感知(1)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笑谈”指的是奇闻异事和笑话,“动物笑谈”就是关于动物的趣事、笑话。文中的荒诞趣事不仅仅是动物带来的,还有的是作者为了研究而做出的的举动十分怪诞、滑稽。(2)文章写了几件人与动物之间的好笑的事情?分别是什么?四件: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3)勾画本文的中心句,并体会其作用。中心句: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作用:总括全文,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4)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6.分析感悟(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着与忘我的精神。(2)你从作者身上发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发?作者品质: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启发: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7.品析语言作者不仅是一名科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默读全文,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喜欢的理由。A.修辞(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动作的轻盈敏捷。B.侧面描写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八、本课总结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幽默的科普性文章,介绍了作者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的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九、课外延伸(1)跟动物有关的成语。鸡鸣狗盗、狗急跳墙、狐朋狗友、狐假虎威、鸡零狗碎、鸡飞蛋打、鸡犬不宁(2)跟动物有关的古诗词名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3)展现对动物有爱心的名言名句对待动物残忍的人,对待人也必不会仁慈。叔本华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4)读物推荐:所罗门王的戒指“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