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课题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抑恶扬善,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提高媒介素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能力目标:提高在网络上识别网络谣言,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能力;培养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目标:掌握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教学重点 与难点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难点:传播网络正能量。教学方法与手段体验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案例教学等。使用教材构思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这一目的核心。全面辩证在认识互联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能够自觉抵御网络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做网络的主人。第二目,传播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倡导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互联网作为工具会带给青少年负面影响,同时互联网也可以传播正能量,可以为社会发展公共事务建言献策。从事网络公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首页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一、导入新课方式一:复习导入(出示图片,见课件)问题:1.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什么?2.网络怎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方式二:情境导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图片)有人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几个问题。板书:合理利用网络二、问题导学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信息节食”要求我们怎样做?3.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4.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三、探究平台探究(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 出示图片(见课件),说一说内容。提问:看这张图片说明了什么?师生总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2.结合课件图片及案例,认识网瘾。大家充分了解了什么是网瘾以及网瘾的严重危害。那么面对网络我们应该怎么做?师生总结: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18页)3.出示图片(见课件)案例,展示网络谣言及危害。提问:面对网络谣言,你会辨别真假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倾听思考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勾画笔记找几个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设计意图给学生介绍,什么是网瘾以及网瘾的具体表现。让学生能够警觉并进行对照检查,反省自己是否上网成瘾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师生总结: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知识拓展:辨别网络谣言的具体方法。(课件展示)4. 探究与分享(详见课件)师生总结: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知识拓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见课本P19“相关链接”)探究(二)传播网络正能量1.通过课件图片,了解2018年网络公益服务系列活动。教师总结: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20页)2.课件出示相关数据,表明校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刻不容缓。3.知识补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勾画笔记(19页)组织学生齐读勾画笔记设计意图,网络谣言随。但谣言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通过此栏目培养学生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减少信谣传谣的行为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课堂小结:互联网是社会迅速发展演变而成的文明成果,同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与人们的各项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人们为它的到来而感到欣喜时,背后却隐藏着一丝丝的弊端。所以我们要坚决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之风进入网络环境,严格遵从网络规则,遵守网上道德,做文明上网的好公民。整理笔记查漏补缺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效果处理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书设计教师补充设 计作业布置课堂检测:见课件课下作业: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