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45957555       资源大小:43.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doc

    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郭城驿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现将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随文上报,请审查批复。 特此报告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报告 郭城驿镇人民政府2009年4月26日印发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09-2012年) 根据XX县区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红堡子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郭城驿镇红堡子村位于县城以北80公里处,镇区以北4公里处,属靖会灌区,省道207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区位优势明显。现有8个村民小组,930户,总人口4278人,其中劳动力1800人。全村总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03亩,其中水浇地680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570元。 (一)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小杂粮购销为主,早熟洋芋套种玉米种植面积5000亩,特色产业为黑瓜籽和小杂粮购销,有黑瓜籽和小杂粮购销户300多户。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有中小学各1所,在校学生1300人,小学入学率100%。群众居住条件良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通电话率95%。 (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截止2008年底,全村衬砌各类灌溉渠道20多公里,硬化村组道路6.8公里,建设“一池三改”户用沼气570多户。 (四)村级组织建设状况。全村现有党员121人,村总支和村委会成员7名。 红堡子村经过前一轮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已经有一定的新农 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较快,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群众思想觉悟、自然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与此同时还存在特色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水平低,种植业发展产出效益低,村容村貌环境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缺乏,村民素质不高,群众组织程度低等问题。 二、总体思路 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培植产业、改变村貌、培育农民、塑造新风”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交通、土特产资源优势,壮大黑瓜籽和杂粮购销特色产业;依靠农业科技,提升洋芋套种玉米等高效种植和优质林果等主导产业的效益,利用饲草资源优势,扶持规模养殖;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新变化。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事业进步。 三、发展目标 从2009年开始,利用四年时间,大力发展壮大杂粮和黑瓜籽购销特色产业,不断巩固增强高效规模种植主导产业,发展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到2012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把红堡子村建设成为杂粮和黑瓜籽购销特色村,成为“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富在农家增收入实现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增加收入。把红堡子村建设成为黑瓜籽、杂粮购销产业村和以早熟洋芋套 种玉米等为主的高效规模种植示范村。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群众通过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找到一条增收致富路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人均收入年增长17%,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以上,实现生活富裕目标。 2.美在农家展新貌基本完成“五项建设”,改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引导农民追求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基本实现“五项”建设目标:村组道路全硬化,灌溉渠道全衬砌,庄前屋后全绿化,自来水户户通,沼气家家有。完成“三清四改”(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造危房,建临街商住楼,硬化人行道路并绿化美化。 3.学在农家育新人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建成村文化室、文娱活动场所、文化剧院,使农民学有场所,看有图书,帮有老师,乐有去处。举办村民文化艺术节,展示文化才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积极引导和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4.和在农家树新风基本实现“四项目标”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水平,实现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社会治安良好、村风民俗健康的目标;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帮、贫有所扶的目标;实现学校无危房、学生无辍学、基础教育优良的目标;实现小病不出村,卫生农户达100%的目标。 四、建设内容 (一)农村经济建设 1.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黑瓜籽和杂粮购销特色产业,黑瓜籽、杂粮购销经营户达到300多户,经营大户30多户,从事购销人员500多人。红堡子临街建设“上宅下店后仓”式商住楼80套,建成黑瓜籽、杂粮购销一条街,形成规范规模化经营。到2012年,黑瓜籽、杂粮购销额达到700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 2.发展高效规模种植业。进一步巩固扩大早熟洋芋套种玉米等高效种植主导产业,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人均实现收入2000元以上。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优质果品基地1000亩以上,实现种植集中连片和集约化,增强规模效益。建设农贸市场1处,促进农产品流通。 3.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推广舍饲养殖,新建标准化养殖圈舍200户,扶持鸡、肉羊等规模养殖大户,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合作化组织建设。发展杂粮购销、农资供应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社组织,通过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入合作化组织,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竞争能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村内2座泵房(七 五、七六电机)扩容更新,衬砌灌溉渠道12.3公里,完成节水灌溉1200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节约用水,降低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2.村组道路建设。硬化村组道路8.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畅 通便捷。 3.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建成自来水供水主管道6条14公里,支管36条23公里,自来水新入户113户,到2009年底自来水安装入户率达到100%,户户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 4.农村通信建设。完成村电话、电视、宽带入户工程,实现电话、有线电视入户100%,宽带入户达到60%以上。 (三)生态环境建设 1.农村沼气建设。按照“一池三改”标准,新建380户农村户用沼气,到2012年,实现户用沼气全覆盖,60%以上的农户配套卫生厕所和洗浴设施。 2.改善农村环境。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组建垃圾清洁队1个,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四清三改”率达到95%以上,改善环境卫生。实现村内道路绿化,庄前屋后栽植树木2.8万棵。 (四)人居环境建设 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改造,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临街建设上宅下店购销商住楼80套,并实现绿化和美化。改造危旧房160户,进行有序建设,实现居住安全舒适。 (五)社会事业建设 1.五保“阳光家园”、“留守儿童家园”和“农民培训教育中心”建设。新建五保“阳光家园”1处,解决五保集中供养问题;新建“留守儿童家园”1处,解决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问题;新建“农民培训教育中心”1处,解决农民技术培训问题。 2.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无危房、小学入学率100%,学生无辍学、学校基础设施优良。 建设22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改造村计生室,并配备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新建1处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村民体育活动中心,配套体育设施和器材。 3.信息网点建设。建设市场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网点,扩大信息收集渠道,提升村民从网络科技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会化服务水平。 4.建立健全村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低保和特困救助覆盖面,农村“五保”供养人员供养率达到100%,特困户救助达到95%,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民进行种养业、创业、劳务等方面的科技和技能培训,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继续做好劳动力输转工作,开拓劳务创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六)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落实和实践活动。吸纳年轻、高学历人员充实到村级班子队伍,实现“五个好”村级班子的目标。创新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实现村级管理民主、公开、公正。实施“平安乡村”建设,创建和谐村组,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1.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制度。以专项补助资金为依托,通过“一事一议”,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筹集建设资金,带动项目多元整合配套,努力争取信贷支持,创新多元化的建设投资渠道,切实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形成成熟的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完善村容村貌管理公约,结合实际,制定村容村貌管理制度。组建卫生管理队,落实管理长效机制,按居住区域,建设地段分年度加快“三清四改”的治理。 3.创新、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和村民事务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抓重点,突破难点,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投工投劳、资金管理等工作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创新完善受益群众“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事务管理制度。 4.创新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民主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机制保障。民主管理成熟规范,使村级事务决策更加民主;创新基层组织形式,成立产销协会支部,在产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形成发展型村领导班子队伍,选拔高校毕业生及“双强型”人才充实到村组织;转变工作方法和作风,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恰,同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 5.积极稳妥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五、建设步骤 红堡子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12年8月结束,建设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 (一)工作阶段 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12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建设。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4月)一是成立郭城驿镇红堡子 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调查、研究和制定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报上级部门进行审定。二是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尽力做到家喻户晓,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12年6月)依据实施方案,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目标,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按照分项目、分轻重、稳步有序推进的原则,四年内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3.自查整改阶段(2012年6月-8月)对照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省、市、县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迎接省、市、县考核验收工作。 (二)年度任务 按照总体思路和建设任务,对每一项工程本着量力而行、先易后难、集中建设的原则分年度实施。 1.2009年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 (1)推广种植马铃薯套种玉米、黄豆5000亩。(2)建设标准化暖棚圈舍50户。 (3)红堡子临街新建20套购销商住楼,危房改造40户。(4)启动建设杂粮和黑瓜籽购销市场,发展杂粮购销产业。(5)组建土特产购销协会,完成经营厂址的建设。(6)硬化一社、二社、七社南巷道和中学门前道路4公里。(7)衬砌渠道6.4公里,实现节水灌溉面积1200亩。 (8)完成自来水安装入户113户,埋设自来水支管1.3公里。(9)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200户,新建标准化暖棚圈舍50户。 (10)种植优质果品100亩。 (11)复整七社移民土地150亩,配套灌溉渠道。(12)新建“阳光家园”1处320平方米,绿化美化院落。(13)建成村卫生室1处220平方米,配套医疗设施及人员。(14)培训农民400人次,劳务输转600人次。(15)组建农业信息网站和村信息网站。 (16)举办第四届村民文化艺术节,开展评优选先活动。 2.2010年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 (1)优质马铃薯套种玉米等高效种植保持在5000亩以上,人均达到1亩以上。 (2)红堡子临街新建20套购销商住楼,硬化绿化人行道200米,农村危房改造40户。 (3)组建农资专业合作社1个。 (4)建设标准化暖棚圈舍50户,发展养殖大户12户,养羊大户12户。 (5)种植优质果品300亩。 (6)完成泵房(七 五、七六电机)改造2座,安装机组4台,衬砌渠道6.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 (7)完成红堡子五社河滩地改水浇地200亩。 (8)复整七社移民土地100亩,发展陈家转弯水浇地200亩。 (9)硬化 一、七社村组道路2公里。 (10)绿化靖天公路过靖段2公里,庄前屋后栽植树木2.8万棵。 (11)新建村民健身体育场1处,占地1600平方米,并配套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 (12)新建“一池三改”沼气100户。(13)实施生态移民30户。 (14)培训农民400人次,劳务输转600人次。(15)举办第五节村民文化节,开展评优选先活动。(16)建成日杂、百货一体的农家超市1个。 3.2011年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 (1)早熟优质马铃薯套种玉米等高效种植保持在5000亩以上,人均达到1亩以上。 (2)建设标准化的暖棚圈舍50户,发展养殖大户23户,规模养羊户13户。 (3)组建杂粮购销专业合作社1个。 (4)新建20套购销商住楼,硬化绿化人行道,危房改造40户。 (5)建设果品基地300亩。 (6)硬化村组道路2.6公里,衬砌渠道5.9公里。(7)绿化靖天公路过境段3公里。(8)新建“一池三改”沼气80户。(9)实施生态移民20户。 (10)建设垃圾填埋场1处,垃圾堆放点8处,组建垃圾清运 队1个。 (11)新建留守儿童家园1处,建筑面积540平方米。(12)举办第六节村民文化节,开展评优选先活动。(13)培训农民400人次,劳务输转600人次。 4.2012年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 (1)推广高产高效等种植5000亩以上。(2)建设果品基地300亩。 (3)新建20套购销商住楼,危房改造40户,硬化绿化人行道。 (4)建成杂粮购销一条街,发展杂粮和黑瓜籽购销产业,杂粮购销年成交额达到7000多万元。 (5)建设标准化的暖棚圈舍50户,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3户,规模养羊13户。 (6)铺设排水管道5公里。(7)河滩地改水浇地120亩。 (8)举办第七节村民文化节,开展评优选先活动。(9)培训农民400人次,劳务输转600人次。 (三)资金概算 红堡子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共需投入资金4241万元,申请新农村专项扶贫资金360万元,申请部门整合项目资金1058万元,信贷资金718万元,招商引资200万元,采取多种形式群众自筹1905万元。 1.2009年建设总投资942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74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45万元,招 商引资200万元,信贷资金238万元。 2.2010年建设总投资874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46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4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91万元,信贷资金90万元。 3.2011年建设总投资692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54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2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24万元,信贷资金85万元。 4.2012年建设总投资1733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86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9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45万元,信贷资金305万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主要领导为组织长的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红堡子新农村建设工作。 2.建立加强村级组织和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广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探索新农村建设综合融资机制,通过“一事一议”筹、专项资金补、整合项目配套、争取信贷支持等多元化筹资渠道,走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路子。 4.围绕高效种植和购销产业,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提高经营效益,提高土地收益。 附件: 1.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基本情况表 3.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计划表4.XX县区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年度任务表 第二篇。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县妇联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我县妇女工作实际,在*镇*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 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三)创新载体,开展活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传统竞赛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农村妇女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认真总结推荐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实施“双带”,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村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在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中开展“双带”活动,激发妇联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内在动力。 第三篇。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XX县区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自然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XX县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XX县区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自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通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自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现在,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文明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06年人均收入实现3700元;2007年人均收入实现4100元;2008年人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达到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达到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达到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达到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自然屯,07年入户3个自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自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06年至2008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 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达到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达到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通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自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通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文明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在2008年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后,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意见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致力建设和谐新农村,以我镇*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在四个示范村的影响和带动下,到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入学率达到98%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52%,有线电视村村通全面启动,入户8000户,入户率85%,五保户供养达95%;村“两委”班子团结,财务、政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环境安定,生活方式健康,村容村貌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一个“晚上亮起来,白天净起来,四季绿起来”的新型文明乡村。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 我镇涉及*村、*村、*村、*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以*强村建设为核心,规划发展工业带动型*村、养殖带动型*村、*村、劳务带动型*村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业带动型*村重点要落实“一规划”: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依托*公司,进一步落实*村2011年2014年发展规划及年度规划。养殖带动型*村、*村要建好“两区一阵地”:新发展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2个,存栏在20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12户, 存栏在5000只以上的养鸡户6户,并发展沼气60座;依托村小学,规范和完善文明农民学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劳务带动型*村2006年要规划好“两园一区”: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筹建全镇第一个“农村文化园”;发展沼气50座,规划发展150户的一个“庭院经济园”;启用温暖小区。同时要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农户达到500户;规划整修村内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60座;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点,强化争先创优机制。在机关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按照县定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下达目标,推行工作合力团制和工作台帐制,真正在机关内部形成肩上有压力,脚上有动力,争当先进,耻于落后的争先创优局面。要在干部升降、评先树优、物质奖罚上加大力度,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激励干事者,保护创新者,鞭策落后者,逐步树立一种“以发展论功过,以实绩定取舍,以民意论去留”的用人导向。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按照上级对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不断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2006年全镇“五个好”党支部达到60%以上,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强化社会稳定机制。探索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红堡子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