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思路.docx
-
资源ID:4596023
资源大小:24.5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思路.docx
XX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市科技局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抓手,坚持“产业是方向、企业是主体、平台是支撑、人才是关键、环境是保障”的工作思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稳步快进的良好局面。一、2020年工作总结一是抓载体平台建设,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培强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需求,贯通创新链、衔接产业链的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北大生科华东产研院新增落地项目*个,北京离岸孵化器新增入驻项目*个。加强创新资源与产业集聚协同集成,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批的省级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认定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个、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家、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XX市企业院士工作站*家、XX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得到省政府激励通报(X政办发*号)。二是抓区域协同创新,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加快积极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共征集有效技术项目需求*多个。根据技术需求的行业类别,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专题对接,组织企业赴上海、南京、苏州、西安、安徽等地高校院所开展专项产学研活动。组织举办科技人才节、长三角一体化(上海XX)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论坛、高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大型活动。截至目前,已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个。积极牵头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产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参与产业推介、项目招引洽谈活动,签约科技项目*个。三是抓创新企业培育,产业主力队伍不断壮大实施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家。通过开展“拉网式”筛查、“地毯式”走访,加强高企奖励政策宣传和高企申报培训,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开展帮扶指导,今年全市共有*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企业得到认定,净增*家,通过率位列XX县市区第二。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位列XX各县市区第二。着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立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个。四是抓农业科技工作,科技强农作用不断发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新认定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个、省级星创天地*家。抓好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常态化管理,XX设施蔬菜产业分店和XX海洋水产分店在省厅考核中获优秀。新选派科技特派员*人,围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开展“支农强农富农”送科技下乡活动*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项、农业新品种*个。农业科技进步率达*.*%,继续位列XX第一。五是抓创新创业服务,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充分发挥“苏科贷”作用,今年帮助*家企业申请“苏科贷”项目,共发放贷款资金*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发挥科技局对接高校院所的优势,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政策辐射力和集聚力,赴上海、苏州等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立项省科技副总项目*个。认真牵头“启创杯”创业大赛电子信息及半导体行业赛,共有*个项目报名参赛,*个项目参加决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激情迸发。2020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规模企业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多,制约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二是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虽已全面铺开,但平台的功能性、集聚度和支撑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三是高水平、规范化、专业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较少,在2020年的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二、2021年工作设想围绕“产业链、转移链、创新链”三链融合要求,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创新主体培育、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优化”五大行动,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为开局起步争领先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培育产业竞争新动能1、集聚创新资源。紧紧围绕产业创新需求,突出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协同和价值链共享,承接上海、南京、西安等地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战略部署,加强与上海、苏南地区创新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2、助力全市地标产业培育。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大科技项目招引力度,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结合各区镇的产业特点特色,会同区镇积极招引行业引领力强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3、强化科技强农惠民。协调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规模农业科技示范园。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业科技信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服务行动。二是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构建支撑服务新载体1、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探索构建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的 “*院(XX产业研究院)+N分院(分产业行业研究院)+N平台(公共服务平台)+N中心(承接转化载体)”的“蛛网”式技术创新体系,使研发平台真正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逐步建立自我造血机制。2、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加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培育力度,着力引进省内外知名众创空间管理团队、运营团队,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对接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形成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的模式,实现以平台聚集创客、以服务培育企业、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家。3、积极探索“上海科创飞地”建设。构建“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XX”,“研发在上海、生产在XX”,“前台在上海、后台在XX”的“科创飞地”模式,解决XX企业面临的高端人才、高端技术的引进难题,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要素。三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按照“关注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建立市、镇联动,多部门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全年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2、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通过“靶向”精准扶持引导,促使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作强、成长期企业提质升级、初创期企业加快成长,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质态。全年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家。3、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坚持省级为重点、市级为基础,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格局。全年计划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家、XX企业研发机构*家。四是实施产学研合作行动,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1、做好技术需求的征集。坚持技术需求来源于企业、发展于企业、服务于企业为出发点,收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项以上,为各项产学研活动开展奠定基础。2、务实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入开展“名企进名校”、“走进中科院”等系列活动,举办好小型专项产学研活动和重大产业项目专题产学研活动。依托国际经贸洽谈会、科技人才节以及在北上广深等地举办的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先进实用技术高效对接。加强与国(境)外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力争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项以上。3、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瞄准智能制造、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等,培育和甄选项目,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全年推荐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个。五是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增强创新发展新驱动1、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调研分析,根据市场行情和产业发展情况,修订完善更具XX特色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2、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持续推进“苏科贷”工作,组织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常态化举办科技金融对接洽谈会,推动合作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举办发展创投机构说明会,吸引投资机构来启设立创投机构,加快科技金融融合。3、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全面发挥人才新政红利的集聚效应,主动对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以及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积极培育“双创”主体,全年拟申报省双创博士*名,双创团队*个。-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