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B. 无膜结构,不含有PC. 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D.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详解】一部分核糖体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A错误;核糖体无膜结构,含有C、H、O、N、P,B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但不是加工场所,C错误;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合成rRNA,组装核糖体,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合成有关,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无核仁,故原生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2.下列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 人体肌细胞吸收02B. 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 环境中的CO2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详解】人体细胞吸收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细胞壁是全透的,不属于跨膜运输,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C正确;二氧化碳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C。3.如图是 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TP是为细胞直接供能的物质B. 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b、c均是高能磷酸键D.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 ATP中【答案】D【解析】【分析】ATP含一分子腺苷,3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详解】ATP是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a含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故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正确;b、c是高能磷酸键,C正确;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故选D。【点睛】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4.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生理过程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B. CO2可直接被H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 低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变慢D. 若光照强度变弱,则短时间内C5 含量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表示暗反应过程,物质变化有二氧化碳的固定,C3的还原,ATP的水解等;能量的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会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二氧化碳的固定产物C3可以被H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B错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若光照变弱,短时间内C3的还原会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几乎不变,故C5会减少,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的体积有所增大B. 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染色加深,细胞核体积增大C. 正常的体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不表达D.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正常细胞内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负责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体积有所增大,A正确;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B正确;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表达,可以调控细胞周期及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机体是有利的,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在测交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D. 孟德尔通过纯种豌豆杂交实验验证了其假说是正确的【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孟德尔实验不支持融合遗传,他认为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A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后代才会出现3:1的分离比,B正确;豌豆是自交生物,测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C错误;孟德尔通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实验验证了假说,D错误。故选B。7.如图甲、乙分别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个体的两种正常 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 DNA分子B. 图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 若图乙细胞中是X染色体,则是Y染色体D. 图乙细胞有6条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都参与受精 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甲图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图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为不均等分裂,故乙图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甲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含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A正确;由乙图可知,该动物是雌性,故甲是第二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若乙图中是X染色体,由于此时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无Y染色体,C错误;乙图有6条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有卵细胞和极体,只有卵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A。8.已知某DNA分子中碱基 G与C之和占其全部碱基总数的40%,那么其中一条链的碱基 A 占该条链碱基总数的最大比例是A. 60%B. 30%C. 40%D. 50%【答案】A【解析】【分析】设该DNA中含有100个碱基,则G+C=40%*100=40个,G=C=20个,故A=T=30个。【详解】设DNA共有100个碱基,计算可知G=C=20个,故A=T=30个,其中一条链的碱基总数为50个,A的最大数目是30个,则其中一条链的碱基 A 占该条链碱基总数的最大比例是30/50=6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双链DNA中A=T、C=G,据此答题。9.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 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用1只红眼长翅果蝇与1只白眼长翅果蝇做亲本进行交配,所得 F1 中果蝇均为红眼,且长翅红眼,残翅红眼=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B. F1 雌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C. F1 雄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D. 若让F1 果蝇自由交配,则所得F2 雌雄果蝇中均有白眼【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后代中长翅:残翅为3:1可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均为Bb;又根据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全为红眼,可知亲本对应的性状均为纯合子,且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推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XRXR、XrY。【详解】红眼长翅与白眼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长翅红眼:残翅红眼=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A错误;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XRXr,纯合子的比例是0,B错误;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或BbXRY,可以产生4种配子BXR、bXR、BY、bY,C正确;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3BBXRXr、2/3BbXRXr,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3BBXRY或2/3BbXRY,让F1 果蝇自由交配,则所得F2 雌果蝇均为红眼,D错误。故选C。10.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离不开一些重要的细胞结构。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 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 mRNA,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相同B. 以物质C作为模板指导合成rRNA 的过程需要 DNA聚合酶的参与C. 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的参与,并有水的生成D. 核仁参与了所示结构的形成,它能够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答案】B【解析】【分析】a是核糖体、b是mRNA,c-DNA。【详解】a是核糖体、b是mRNA,三个核糖体均与相同的模板链结合,故形成的肽链相同,A正确;以c-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错误;翻译需要转运RNA的参与,脱水缩合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C正确;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有丝分裂的前期消失,末期重建,D正确。故选B。1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其籽粒黄色(T)对白色(t)为显性,基因 T、t位于9号染色 体上。某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玉米的一条9号染色体缺失,该玉米自交,所得F1 中黄色 籽粒:白色籽粒=1:1。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卵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缺失片段位于基因T所在的染色体上,基因T在缺失片段上B. 缺失片段位于基因T所在的染色体上,基因T不在缺失片段上C. 缺失片段位于基因t所在的染色体上,基因t在缺失片段上D. 缺失片段位于基因t所在的染色体上,基因t不在缺失片段上【答案】B【解析】【分析】正常的Tt自交,后代中黄色:白色=3:1,根据后代黄色:白色=1:1可知,含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详解】根据Tt自交,后代中黄色:白色=1:1,可以推知含T的花粉不育,含T的卵细胞可育,即母本可以产生T和t的两种卵细胞,故缺失的片段在T所在的染色体上,但不包含T所在片段。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2.一岛屿上有某植物种群a,由于地壳运动,种群a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种群b和种群C,若干 年后,植物种群b和种群C的花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花期不同种群b和种群C不能相互传粉B. 若种群b和种群C植株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则二者仍属于同一物种C. 该实例说明,长期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答案】A【解析】【分析】b、c两个种群花期不同,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故推测应该存在生殖隔离。【详解】b、c的花期不同,故无法相互传粉,A正确;b、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即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该实例不能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D错误。故选A。1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 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人体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 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答案】A【解析】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活动增强,A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14. 下列过程不需要受体参与的是A.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C. 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活化D. 血清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故A不合题意;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需要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故B不合题意;抗原刺激B细胞时,能够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故C不合题意;血清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与受体无关,故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被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 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A. 病人甲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病人乙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病人甲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病人乙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C. 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D. 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甲患者甲状腺被切除,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下;乙患者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促甲状腺激素过高。【详解】甲患者甲状腺被切除,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均不能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乙患者本来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就过高,但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说明促甲状腺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均不能引起乙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需要注射甲状腺激素。故对甲乙患者均需注射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6.图1、图2为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如图1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B. 图示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入细胞以及信息交流的功能C. 结构d为受体,激素b与结构d结合,激素b即被灭活D. 性激素的调节方式如图2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内部【答案】C【解析】【分析】图1中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图2中受体位于细胞内。【详解】胰高血糖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类似于图1,A正确;激素a不能进入细胞内,激素b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结构d为受体,激素b与结构d结合,激素b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C错误;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类似于图2,D正确。故选C。17.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 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传递抗原的过程是B. 据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只来源于EC. 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D.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的 A【答案】B【解析】【分析】甲抗原、A吞噬细胞、B-T细胞、乙淋巴因子,C-B细胞、E是记忆B细胞,D浆细胞、丙抗体。【详解】代表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A正确;二次注射甲抗原时,记忆B细细胞和B细胞均可以产生浆细胞,B错误;过敏反应特有的是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引发过敏反应、抗体吸附在相关细胞的表面,C正确;A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B。【点睛】吞噬细胞同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T细胞同时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18.艾滋病(AIDS)是由 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B. 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C. HIV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 HIV抗体D. 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一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于病毒、细菌等引起的疾病;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详解】艾滋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A错误;免疫系统可以监控清除病变的细胞,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恶性肿瘤,B错误;HIV既可以引发体液免疫,又可以引发细胞免疫,患者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C错误;艾滋病会通过血液、性传播等,正常的握手、拥抱等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D正确。故选D。19.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 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 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该改成处理柱头,不是花;而且必须是在花还未授粉的时处理,即花蕾期;故错误;极性运输是有植物体自身决定的,与外界条件无关,B错误;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C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因为生长素促进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低于或高于该浓度时有可能具有相同的效果,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0.扦插是金银花常见的繁殖方式,科研人员为探究生根粉对金银花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 关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应从带饱满侧芽的一年生枝条上剪取插条B. 实验中插条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C. 4组实验中生根粉溶液的浓度a最小、C最适宜D. 实验结果表明,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3、4、5组生根率大于对照组,2组生根绿小于对照组,说明2组生根粉溶液浓度较高。【详解】饱满侧芽可以产生生长素,有利于生根,A正确;插条的处理方法和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实验组中,浓度a时生根数小于对照组,说明抑制生根,故浓度最大,C错误;图中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C。21.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 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玉米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 樱桃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芦苇纤维长度D. 黄瓜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答案】C【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成熟。B错误;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可增加芦苇纤维长度,C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错误。22.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甲、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 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 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丙为死亡率,丁为性别比例。【详解】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A正确;甲乙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丁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年龄组成可以a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A。【点睛】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2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 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C. 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 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前4年,值为定值,=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0年间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到第16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24. 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 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适宜范围是低温和低湿度,乙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适宜范围是高温和高湿度,它们适宜的生存的环境不相同解:A、由题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A错误;B、只有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之说,种群没有这些特征,B错误;C、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C错误;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对甲种群不适宜,对乙种群适宜,所以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D正确故选:D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间关系2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使原有植物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 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 地衣会比苔醉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甲地有原有土壤条件存在,故为次生演替;乙地无原有土壤条件存在,故为初生演替。【详解】甲属于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A错误;正常情况下,甲地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初生演替时,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正确;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延长,种群丰富度均会增大,生物多样性会增加,D正确。故选A。26.黄芪和党参都是良好的中药材,其中黄芪、党参分别生活在阳光充足、阴暗的环境 中。下图为黄芪和党参的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示可知,植物甲表示_。植物叶肉细胞固定CO2的场所为_,D点时,植物甲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固定的CO2 量_(填“多于”“少于”或“等 于”)植物乙。 (2)B点时,植物甲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 ATP的细胞器是_ ;C点时,限制 植物乙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 (3)若持续给予光照,则光强强度要大于_ klx才能保证植株乙的正常生长。若白天光照 14h,且光照强度维持在10kl x,则一昼夜植株乙从外界吸收的CO2 量为 _mg/cm2。【答案】 (1). 党参 (2). 叶绿体基质 (3). 多于 (4). 线粒体和叶绿体 (5). 光照强度 (6). 3 (7). 2.2【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植物的呼吸速率为50mg/(100cm2.h),光补偿点为1klx;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0 mg/(100cm2.h),光补偿点为3 klx。【详解】(1)由图可知,甲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比较低,故甲为阴生植物,结合题意,党参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故甲为党参。暗反应阶段固定二氧化碳,场所是叶绿体基质,D点时甲、乙植物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10 mg/(100cm2.h),甲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50 mg/(100cm2.h),故甲二氧化碳的固定量为:10+50=60 mg/(100cm2.h);乙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0 mg/(100cm2.h),故乙固定的二氧化碳为:20+10=30 mg/(100cm2.h),故单位时间内D点时,单位时间内甲固定的二氧化碳多于乙植物。(2)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甲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可产生ATP,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点是乙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对于乙植物光照强度是主要的限制因素。(3)乙植物的光补偿点是3klx,光照强度大于3klx,给予持续光照乙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光照强度是10klx时,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30mg/(100cm2.h),呼吸速率为20mg/(100cm2.h),白天光照14h,则一昼夜植株乙从外界吸收的CO2 量为:30*14-20*10=220 mg/(100cm2.h)即2.2mg/cm2。【点睛】总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氧气的产生量、有机物的制造量)=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27.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B常用的方法是_;图中育种过程中,需要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有_(填图中字母)。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植株与加倍前的植株 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2)与育种途径 A-D相比,途径E最大的优点是_,所依据的遗 传学原理是 _ (3)若要培育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水稻新品种,其性状都由显性基因控制,则最简单的育种途径是 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若要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育 种途径是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答案】 (1). 花药离体培养 (2). C、F (3). 不是 (4). 打破物种的界限(或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5). 基因重组 (6). AD (7). ABC【解析】【分析】AD是杂交育种,ABC是单倍体育种,E是基因工程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详解】(1)过程B属于单倍体育种中的花药离体培养,C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纯合子。图中CF均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加倍后的植株与原植株存在生殖隔离,故不是一个物种。(2)AD是杂交育种,E是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原理是基因重组。(3)几种育种方法中最简单的是杂交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点睛】杂交育种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的缩短育种年限;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8.减肥成为现代的一种时髦,很多人通过节食减肥。过度节食可能诱发内分泌失调、 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等多种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_等离子摄人量减少会明显影响内环境的渗透压,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_ 激素释放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2)当组织液中Na十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神经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 _(3)长时间饥饿可使人的免疫机能受损。如果蛋白质摄人不足,可损害 T淋巴细胞的机能 并使吞噬细胞发生机能障碍,从而导致人的_ (填“特异性”“非特异 性”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情绪低落会使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神经递质释 放量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此过程中免疫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 _(填结构)。【答案】 (1). Na+、Cl- (2). 抗利尿 (3). 变小 (4).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5). 效应器【解析】【分析】细胞外液理化性质有渗透压、pH和温度。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及离子有关,离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Na+、Cl-。Na+、Cl-摄入不足,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会导致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2)动作电位的形成依靠钠离子的内流,钠离子的浓度差越大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若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下降,则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变小,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变小。(3)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故若吞噬细胞发生机能障碍,则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会下降。情绪低落时,通过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此时免疫细胞相当于效应器。【点睛】动作电位形成依赖于钠离子内流,故增大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会上升;减小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会下降。29.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为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 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中 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 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选择地点。 (2)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腐食线虫和_ 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 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呈“表层聚集 ”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 cm土层;深层土壤中 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 ,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 最高。 【答案】 (1). 取样器取样 (2). 随机 (3). 食细菌 (4). 植物寄生 (5). 010 (6). 有机质(或腐殖质) (7). 白茅群落 (8). 丰富度【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同一群落中,0-10cm线虫的分布明显多于10-20cm层。白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多于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详解】(1)线虫属于土壤小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并且要做到随机选择地点取样。(2)腐食线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细菌,因此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引起腐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增多。(3)三个群落中均是植物寄生线虫占绝对优势,且各线虫均在0-10cm分布较多,可能是因为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在0-10cm土层,另外深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4)由图可知,白茅群落的线虫丰富度最高,故推测营养结构最复杂。【点睛】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30.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GR24会影响侧枝 生长发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 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拟南芥植株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_ (填“A"或“B")中。 据图分析,GR24对侧枝生长_ ,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 (2)据图2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 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为验证该假设,科研员采用与图1相同的切段进 行实验。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_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的新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_【答案】 (1). A (2). 无明显抑制作用 (3).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4). a.放射性标记的NAA b.不加入GR24 (5). GR24促进生长素运入侧芽【解析】【分析】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故NAA的施加部位应该在培养基A。图2中,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的发育抑制作用不明显,使用NAA抑制作用明显,同时使用NAA和GR24对侧枝的发育抑制作用更明显,故推测GR24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详解】(1)A培养基位于枝条的形态学上端,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故需要把NAA添加为培养基A中。由图可知,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的发育抑制作用不明显,同时使用NAA和GR24对侧枝的发育抑制作用更明显,故推测GR24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2)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 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故需要对侧芽部位施用带放射性的NAA,实验组用GR24处理,对照组不用GR24处理,检测主茎下端的放射性。主茎上端施加NAA属于无关变量,实验组施用,故对照组需要进行相同的处理。另外还可以推测,可能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促进生长素运入侧芽,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点睛】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生长,本实验中是为了探究GR24如何通过NAA抑制侧芽生长,可能抑制侧芽部位生长素运出或促进顶芽的生长素进入侧芽,引起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生长。-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