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考点1 .doc

    • 资源ID:46032200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考点1 .doc

    20112011 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考点考点 1 1一、单项选择题(2009合肥 3 月)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 13 题。环境问题类型程度地区甲乙丙丁广东四川新疆山西()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ABCD【解析】山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距冬季风风源地近,寒潮濒发。新疆在西北,降水少,干旱,荒漠化严重。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大气污染重,酸雨较严重。从所给地区可以判断甲为水土流失,乙为寒潮,丙为土地荒漠化,丁为酸雨。【答案】C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因素是()森林覆盖率高地形降水充沛纬度位置ABCD【解析】据上题提示,广东由于地处低纬且受北部南岭山地阻挡,寒潮发生频率很低。【答案】D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强法制建设优化燃料消费结构退耕还牧加强冬季供暖ABCD【解析】解决酸雨问题的措施,一方面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制定环保政策与法规。【答案】A(2009河北石家庄质检 4 月)地面下沉困扰世界很多城市:雅加达在过去的 20 年里,地面下沉了;墨西哥城在过去的 100 年里,地面下沉了 11 米;日本城市集中地区的地面下沉,严重损坏了其自然环境。据此完成 46 题。4下列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地面下沉有关的是()雅加达洪涝灾害增加雅加达受到被海水淹没的威胁墨西哥城的标志性建筑天使纪念碑周围增建台阶,人们才能登上纪念碑底座墨西哥城内道路坑洼不平日本地下水位上升日本关东平原、大坂平原的部分地区低于海平面ABCD【解析】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下沉。【答案】C5导致城市地面下沉的原因有()人口、工厂的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震频繁,引起地壳下降运动城市高大密集建筑的重压城市为避免雨水过多渗透而增加隔水设施城市居民在自家庭院设置融集水与渗水功能为一体的透水型甬路,让雨水不断渗入地下ABCD【解析】雨水下渗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不会导致城市地面下沉。【答案】A6下列解决地面下沉的措施,可行的是()A加固地壳B用海水回灌地下水C增强城市建筑的坚固度D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增加雨水下渗【解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增加雨水下渗能解决地面下沉问题。【答案】D(2009南昌 5 月)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78 题。7图中 PQ 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A20 米B40 米C55 米D110 米【解析】等高线的判读是高考内容,本题设置生活化情景。根据等高距确定谷底海拔为(0,50,故桥梁与溪谷高差为50100)。【答案】C8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的质量,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A甲B乙C丙D丁【解析】根据图中 50 米等高线东南部闭合,可判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农药来自上游地区。【答案】B(2009石家庄 2 月)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911 题。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 10 年就增长 10 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9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C陆地上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解析】从题中的信息可知,这个“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所丢弃的垃圾。【答案】C10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洋流可能是()A北太平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阿拉斯加暖流D北大西洋暖流【解析】北大西洋暖流不会影响到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别向南、北流动,不利于废旧塑料袋的聚集。而北太平洋暖流来自亚洲东部,它可能会将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废旧塑料袋带至北美西岸聚集起来。【答案】A11大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解析】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地影响到洋流和当地的气象条件,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其生命。【答案】A(2009临川)读下面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 1214 题。12下列有关图中字母 F、H 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F 表示资源开发BF 表示废物排放CH 表示废物排放DH 表示产品消费【解析】从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可看出,F 表示产业活动过程,H 表示废物排放过程,E 表示资源开发。【答案】C13E 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D资源开采一定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E 表示资源开发,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答案】A(2010河北保定 2 月)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895 米,距离赤道仅 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 50 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 1415 题。14上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解析】乞力马扎罗山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是遥感技术。【答案】A15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解析】雪冠消失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雪冠消失,水资源减少,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答案】C(2010山东临沂 2 月)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 1617 题。16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 50 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解析】最能反映我国近 50 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两者的相对关系即人均耕地在减少,而不是某一要素耕地或者总人口数的变化。【答案】C17“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属于创造财富技术水平提高,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解析】通过技术的提高实现环境负担的减轻,推广良种,是符合这个要求的。A 是通过工程措施减轻负担,B 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属于技术措施,D 项不能减轻人类社会的负担。【答案】C二、综合题18(2009广东)2007 年 7 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材料一见图 a。材料二见图 b。(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等。(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 1/5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 70%(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_。(4)指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资料一污染物类型的构成比例可以看出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第(2)题,据资料二可分析得知 B、D、E 项正确。第(3)题,饮用水安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第(4)题,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应从水源地的保护、供水体系的管理、法制监督、公众的保护意识等角度来分析。【答案】(l)生活污染工业污染(2)BDE(3)主要危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危害居民身体健康。(4)防控措施: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19(2008海南)下图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 是乙地从 B 河引水的中继水库。完成下列要求。(1)由 A 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明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_。(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 B 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_。【解析】第(1)题,丙地是“水源地保护区”,要着重于水资源的保护。农业要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源涵养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保护植被,遏制生态恶化;工业要严格限制污染型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把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上来,从而减少水源区滥采乱挖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第(2)题,保护水资源措施一般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作答,如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减少水污染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树立节水意识等。【答案】(1)严格限制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必须关停也不能新建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并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及其他污染)(2)节约用水;革新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区域寻找水源),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

    注意事项

    本文(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考点1 .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