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脂质B. 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都是大分子物质C. 经转录得到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D. 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时,首先在老叶表现症状,可能的原因是元素能够由老叶转移至新叶【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但成分不一定是蛋白质或脂质,神经递质是小分子也是胞吐出来,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染色质。【详解】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脂质,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是小分子有机酸,由色氨酸转变而来,错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也是胞吐分泌,但不是大分子,错误;经转录得到的mRNA不一定必须通过核孔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如原核生物无核膜,可以边解旋边转录边翻译,错误;矿质元素分为可转移(在细胞内结合成可被分解的化合物)和不可转移(在细胞内形成稳定的不能被分解的化合物)两种,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时,若首先在老叶表现症状,可能的原因是该元素能够由老叶转移至新叶,正确。故选D。2.有关遗传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豌豆圆粒与皱粒杂交,正交和反交可在两个亲本中进行B.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杂交实验时直接将不同性状的亲本间行种植C. 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测交法确定新性状个体的基因型D. 杂交时,为了防止其他花粉干扰实验结果,可对豌豆直接进行套袋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两性花中一朵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单性花则只有雄蕊或雌蕊,一棵植株上可以开很多朵花;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测交能测个体的配子种类及比例。【详解】纯合的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可以将父本植株上的一朵花单独去雄、套袋处理,授母本植株上其中一朵未去掉雄蕊的花的花粉,故正交和反交可在两个亲本中进行,正确;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做杂交实验时应将父本的雄花、母本的雌花分别套袋,等待雄蕊成熟后完成授粉,若直接将不同性状的亲本间行种植,则不能排除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的可能,即也可能存在自交,错误;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一个新性状,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突变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由于显隐性性状不能判断,则无法通过测交法确定新性状个体的基因型,C错误;杂交时,为了防止其他花粉干扰实验结果,可对豌豆的母本做去雄套袋处理,若直接进行套袋处理,豌豆自然状态下为自交,错误。故选A。【点睛】易错点:C中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但前提是先知道什么性状为隐性,不知道显隐性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实验。3.下列关于基粒、端粒、质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N、P元素B. 都含有遗传物质C. 都含有酶D. 都是重要的细胞器【答案】A【解析】【分析】基粒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垛叠而成的,上面附着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酶等,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质粒是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详解】基粒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垛叠而成的,由磷脂构成基本骨架,磷脂含C、H、O、N、P元素;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质粒是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DNA的组成元素也是C、H、O、N、P,A正确;基粒不含遗传物质,B错误;基粒含进行光合作用的酶,质粒不含酶,C错误;基粒是细胞器叶绿体的组成结构,端粒、质粒都是DNA,都不是细胞器,D错误。故选A。4.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C. 与乙同时产生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D. 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DdEe,但由于这些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考虑到交叉互换,该个体能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但比例却根据交叉互换概率而定。【详解】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DE、ade、aDe,C错误;通过交叉互换,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ADE、ade、aDe,AdE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点睛】易错点:D项中,发生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仍有原来连锁情况的精子类型,符合加起来互补的情况。5.下列对动物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雌蕊柱头,获得的果实无子B. 腹泻和呕吐一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产生渴觉C. 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D.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大于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植物雌蕊柱头可获得无籽果实,但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从而使机体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了细胞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途径有: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详解】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雌蕊柱头,获得的果实无子,错误; 腹泻和呕吐使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一定产生渴觉,错误;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如果生物体内存在过敏原,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正确;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等途径来维持体温,但产热仍等于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D中恒温动物无论位于什么环境中,由于体温维持恒定,产热与散热始终相等,否则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6.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及其在实践中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演替 “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B. 能量流动 确定草场的载畜量C. 环境容纳量 建立自然保护区D. 信息传递 进行害虫的防治【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上呈镶嵌分布;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详解】“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是应用的群落的垂直结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错误;依据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性,为了保护草场植被不受破坏,应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B正确;为了提高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环境容纳量,采取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C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等化学信息,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以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A。7.如图是探究光合作用历程中科学家做的三个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_,通过观察_得出实验结论;若某人重复做此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2)图中三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是_;实验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的是_。(3)实验三的实验方法是_,在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_的差异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利用了相同的方法研究_。【答案】 (1). 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氧气的场所) (2). 好氧细菌的分布 (3). 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厌氧细菌 (4). 实验一和实验二 (5). 实验二 (6).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7).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 (8). 暗反应中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C的途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一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且光照是光合作用必须的条件;图二是萨克斯用半叶法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中的氧,而不是二氧化碳中的氧。【详解】(1)实验一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水绵有细长螺旋带状的叶绿体,便于观察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释放部位,故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得出实验结论;叶绿体受光部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若某人重复做此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说明该细菌不适宜生活在有氧环境,则最可能的原因是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厌氧细菌。(2)实验一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部位好氧菌聚集,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光照,实验二中遮光的部分无淀粉产生,有光的部分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合成淀粉,实验三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中的氧,而不是二氧化碳中的氧,故图中三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是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二植物的叶片中本来就有原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需要先进行暗处理把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耗尽,故实验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的是实验二。(3)实验三探究氧气中氧的来源过程中,用放射性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及二氧化碳中的氧,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该实验中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实验中水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的一组为18O2,另一组为普通的O2,故可通过比较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利用了相同的方法,如用放射性的14C研究暗反应中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C的途径。【点睛】本题难点:用放射性同位素标价法证明小球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的来源,实验三中的A是没有放射性的氧气,分子量是16,B是具有放射性的氧气,分子量是18,A、B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8.研究发现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本质为受体蛋白)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和CCR5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并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1)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_(填“能”或“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HIV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不能增殖,原因为_。 (2)HIV侵入人体后,感染初期HIV的数量先增后减,其数量下降的原因是_。(3)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当人体感染细菌时,细菌脂多糖LPS作为重要的抗原分子引起免疫应答。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抗原必须在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第二类是有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设计如下实验步骤:选择性别、年龄、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_处理,乙组小鼠不做相应的处理。 对甲、乙两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浆细胞和抗体含量。实验预测:若_,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一类若_, 则免疫应答属于第二类。【答案】 (1). 不能 (2). 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增殖的场所等条件 (3). 在HIV的刺激下,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一方面T细胞增殖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同时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并分泌抗体, 最终使HIV数量下降 (4). 切除胸腺 (5). 仅有乙组小鼠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 (6). 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详解】(1)由于HIV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故HIV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和CCR5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HIV的培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由于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HIV增殖的场所等条件,故在人的成熟红细胞内不能增殖。 (2)HIV侵入人体后,随即大量增殖数量先增加,随后在HIV的刺激下,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一方面T细胞增殖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同时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并分泌抗体, 最终使HIV数量下降,故感染初期HIV数量先增加后下降。(3)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抗原激发必须在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或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由于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故应设置切除小鼠胸腺的实验组(甲组)和正常的有T淋巴细胞的对照组(乙组),对甲、乙两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相应浆细胞和抗体含量,若免疫应答必须在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属于第一类),则仅有乙组小鼠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若免疫应答在少数抗原单独刺激下B细胞即可完成(属于第二类),则甲、乙两组小鼠均产生相应浆细胞和相应的抗体。9.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纯系)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是雌雄同株的作物,花为单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简化的环节是在对母本处理时,省去了_,在开花前直接给雌、雄花序_处理即可。(2)在农业生产发现,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这种现象称为_。因此,生产上需要年年制备纯合子做亲本。(3)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第3年种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4)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小穗的基因型有_种.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2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4,则说明基因的传递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5)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的关系是_。【答案】 (1). 人工去雄 (2). 套袋 (3). 性状分离 (4). 1/2 (5). 3/4 (6). 4 (7). 遵循 (8). 1/2n (9). 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成相反关系,杂合基因越多,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越低【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都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而玉米是单性花,因此自然状态进行的随机交配。分析题意可知,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纯系)的现象,也就是只有杂合子才会表现出杂种优势,显性纯合或隐性纯合均表现为衰退。【详解】(1)玉米的花为单性花,豌豆的花为两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简化的环节是在对母本处理时,省去了人工去雄;但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在开花前需要直接给雌、雄花序套袋处理。(2)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杂合子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故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因此,生产上需要年年制备纯合子做亲本。(3)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即自由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基因频率为A1=1/2、A2=1/2,则第3年杂种优势的个体比例为A1A2=2×1/2×1/2=1/2,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为1-1/2=1/2;种植时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以1/2n的形式递减,即第3年种植时乙组杂种优势的个体比例为A1A2=1/2×1/2=1/4,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为1-1/4=3/4。(4)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和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小穗的基因型有B1B1C1C1、B2B2C1C1、B1B1C2C2、B2B2C2C2,共4种;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2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4(1/16B1B1C1C1、1/16B2B2C1C1、1/16B1B1C2C2、1/16B2B2C2C2),则说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的传递遵循自由组合定律。(5)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第一对用Aa表示,第二对Bb表示,以此类推,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基因型有第一对1/4AA、1/4aa,衰退概率为1/2,同理第二对纯合概率也为1/2,后代n对基因每对都纯合时表现衰退的概率为1/2n,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成相反关系,杂合基因越多,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越低。10.森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1977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使得原本的森林成为荒草地,甚至裸地。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1)以上事例中的演替过程与该地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相比所需时间短,主要原因是_。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这一事实说明_。(2)森林阶段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能够提高群落_的能力。严重的火灾会破坏森林的平衡状态,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森林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答案】 (1). 森林燃烧后形成的大量灰烬,能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更多的)无机盐 (2).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 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 (4). 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演替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详解】(1)分析题干可知:以上事例为火灾过后的森林,为次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森林燃烧后形成的大量灰烬,能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更多的)无机盐,故与该地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相比所需时间短;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2)森林阶段生物物种多样性高,其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能充分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严重的火灾会破坏森林的平衡状态,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使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充足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森林是有利的。11.下图表示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左装置中A是_B是_,该装置用于_,目的是_。 (2)右图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做_,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待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3)若发现I中有气泡,则需_。【答案】 (1). 磷酸缓冲液 (2). 血红蛋白溶液 (3). 透析(粗分离) (4).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5). 凝胶色谱法 (6).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7). 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 (8). 重新装填【解析】【分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收集血红蛋白溶液四个步骤。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原理: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凝胶色谱法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详解】(1)左装置中有一个透析袋,据图分析可知,应为除去透析袋中血红蛋白溶液中的易溶于水的小分子杂质,其中A是磷酸缓冲液,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B是血红蛋白溶液;该装置用于透析(粗分离),通过透析,分子量小的能通过透析袋出来,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2)右图中为凝胶色谱柱,故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做凝胶色谱法;在凝胶色谱柱中,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故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3)若发现I中有气泡,则可能会导致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同时流出,则凝胶色谱柱需重新装填。12.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植物对无机盐元素的需求量,培养基中的元素可分为_和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类生长调节剂。(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或少加_(填“6-BA”或“IAA”)。【答案】 (1). 大量元素 (2). 微量元素 (3). 细胞分裂素 (4). IAA浓度 (5). 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丛芽平均数 (6). 00.5mg/L (7). 1 (8). 6-B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蔗糖等有机物、植物激素等;诱导愈伤组织向不同方向分化时使用激素有差别,生长素促进生根,细胞分裂素促进生芽,还要注意使用的先后顺序及浓度配比。【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等,按照植物对无机盐元素的需求量,培养基中的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用激素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大类,6-BA是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的生长调节剂。(2)根据实验目的和表格数据可知,IAA的浓度是自变量,菊花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是因变量;由图表数据可以看出IAA的浓度范围是00.5mg/L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丛芽数为3.1个的1号培养基。(4)诱导菊花试管苗生根,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是NAA或IAA,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或少加6-B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