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 (8) .doc
-
资源ID:46098102
资源大小:1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 (8) .doc
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经济欠发达的*县以和谐的思路指导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开创县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2005 年*县生产总值53.8 亿元,比 2000 年接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 12.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9 亿元,比 2000 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 33.6%。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2005 年的 34:41:25,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 67 个县(市)中,*县后劲发展基础排在第 10 位,综合竞争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均排在第 16 位,经济发展水平排在第 18 位。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把和谐的理念融汇进班子建设中,营造有利于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人是主体,人的和谐是关键。多年来,*县把和谐理念融进县、镇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积极宣扬并努力增强和谐观念,不断提 XX 县区、镇各级领导班子对和谐社会的认知程度、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全县各级班子都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自觉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以服务和服从全县的全局工作为中心,以建设和谐宽裕的新*为己任,舍小家而顾大家,坚持分工不分家,做到补台不拆台,始终保持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开拓奋进的工作氛围,团结和带动全县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实现跃升进位。(二)把和谐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发展思路中,走出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求。*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县情实际,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旺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以民营工业为核心,以集约发展为着力点,以项目拉动为依托,坚持“三化并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促进“三化”的协调互动,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是确立民营经济这个主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台了鼓励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按照“园区集约”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县城工业园、万象工业城等工业园区,创建了*县省级民营科技园,2005 年整合优化全县工业园区,组建 XX 省*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促使“工业入园、企业进区”,推动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工业的集群式发展。并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建立企业落户综合评估机制,严把企业准入关,合理引导企业分类入园,摒弃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有效提升了全县工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县工业企业 816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66 家,超亿元企业 9家,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 2 个、中国名牌产品 1 个、国家免检产品 2 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 1 个、XX 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18 个,“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均落户*,东城镇被定为“XX 省五金刀具专业镇”,*五金刀剪产业集群被定为 XX 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5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67.6 亿元,比 2000 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22.5%;工业税收 3.16 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1.3%;工业用电量 3.25 亿度,占全县用电总量的 83.1%;工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 52.5%。民营工业总产值 44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65.1%,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二是坚实农业农村这个根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山地农业、水域农业和田园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水果、水产、畜牧、水稻等特色农业。建成以荔枝、龙眼为主的 42 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创建为“中国双肩玉荷包荔枝之乡”;发展水产养殖 10 万亩,水产品生产加工成为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建成年种植面积 40 万亩优质商品粮基地,益智、西瓜、尖椒等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同时,培育了多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东莞塘厦源丰农业公司和日资企业川口水产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05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26.76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1.9%,五年来年均增长 5.7%;农民人均纯收入 4526 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是建强城镇建设这个载体,推进特色城镇化。城镇是生产要素的聚集点,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3)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