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课件21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史料记载: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公元398年,35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政治黑暗,陶渊明曾多次辞职,41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余天,恰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辞官回乡,归隐田园,写了大量田园诗,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初读诗歌 理解大意,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zhu,yn,i,fn,整体感知,“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归园田居,归,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归向田园,思考: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等写景方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诗人描写田园风光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视,听,近,远,静,动,衬,白描手法,语言的质朴自然,特点:恬静幽雅朦胧和谐,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视,听,近,远,静,动,衬,白描手法,语言的质朴自然,特点:恬静幽雅朦胧和谐,景语,情语,恬淡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结合经验,展开讨论,陶渊明的田园到底美不美?,本来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诗人描写了恬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它空阔、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里”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就觉得处处皆美、其乐无穷了,即使是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而欣慰。,前面欣赏的诗句已经写尽“田园”,那么在剩下的诗句中陶渊明到底想说什么?,开头两句总领全诗,中间几处照应题旨,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互为映带,以结全篇。我们从“尘网中”可读出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恶之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提 出 问 题,小结发现,分析形象,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和鄙弃官场的高洁情怀,这就是陶渊明!他的个性、品格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归隐田园是回归天性,“陶渊明的归去,并不是因为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而是因为世与我而相违,纷纷扰扰的世道与他守拙的内心格格不入,他的归隐,是忠于内心做出的选择。陶渊明的归去,不是渭水钓利、富春钓名的别有所图,也不似以己为高洁,以世俗为污浊的自傲自矜。他的归隐,是自然而然、真淳高洁的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真淳的内心使他不愿苟且逢迎,他翩然走出樊笼,返归田园,让自己久受羁勒的心灵去往一个宁静恬淡的栖处。”,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试分析。,学而思,陶渊明处在老庄哲学思潮抬升的乱世,常常陷于入与出、仕与游的精神纠葛之中。最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回家,终老田园。归园田居(其一)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舒缓,主要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对官场的厌恶和归隐田园后愉悦的心情。,汉末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反映了现实的动乱何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郎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骨遒劲,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曹操的短歌行语言质朴刚健、慷慨激昂,深沉地抒发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风格。,标题,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都是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具有不同的诗风。,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一首一首主张建功立业,一首追求归隐田园,一首感情强烈,一首自然恬淡。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具体感受古代诗歌不同的情感特点,体会其不同的情感张力。,学而思 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