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春望-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1).docx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敎师姓名冯敏单位名称玉林市育才中學填写时间2020年8月5日學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上)敎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 春望敎學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积累文學常识、文言词语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情境画面想象、讨论及问题探究,理解诗歌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思想内容,培养关注社会和关心民生的人文素养。难点名称在边读边品中想诗歌画面,深切体会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恋亲人的美好高尚情感。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意境,把握诗情,具有一定的难度。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在春望这首诗中,诗人的时代背景學生难以感同身受,透过诗歌字面的意思,构想出国家破败画面和品味出诗歌情感方面,对于八年级學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难点敎學方法1.通过诗歌诵读和情境画面想象,感悟诗人所看到的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品味诗意,体会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恋亲人的情感。敎學环节敎學过程导入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2.听完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走近诗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2.了解背景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春望。3. 理解诗意(1)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搔(so) 簪(zn)划分节奏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敎师范读 音频朗读(朗读指导:朗读诗歌时,应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把握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學生朗读(2) 字词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溅泪:流泪。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白头:这里指白头发。(3) 明确诗意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4. 进入诗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1) 诗人所见提问:展开画面想象,诗人望春,看见了什么景象?这景象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荒凉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诗人所感提问:花与鸟是春天中美好的景物,然而诗人见花而“溅泪”、听鸟而“惊心”,情与景不是不一致了吗?该怎样理解呢?(自由回答)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3)诗人所思提问: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这个原因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的家庭带来什么?是战争。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4)诗人所忧提问: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语点名了作者的感受?(自由回答)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思想感情。“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5. 感悟诗情在当时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深沉而含蓄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惨败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的情感,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全班配乐朗读。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 填空练习(1)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2) 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3) 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4)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 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判断对错(1)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无限感慨。()(2) 春望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3)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逝的内心情感。()(4)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5)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小结诗人望春,望见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顺利到达灵武实现报国之志;望官军收复京城国家中兴。心念国家兴衰、思家念亲、白发萧疏,忧心忡忡的诗人形象跃然于纸上。全诗抒写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全班朗读)聆听歌曲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