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课内阅读B卷.doc
-
资源ID:46159555
资源大小:91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大同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课内阅读B卷.doc
山西省大同市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课内阅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 阅读 (共6题;共76分)1. (16分) 古诗鉴赏。 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1) 解释词语。 驱驰:_横戈:_(2) “报主情”的“主”指的是_。“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 (3) 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 A . 平静B . 豪迈C . 悲凉D . 喜悦(4)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 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2. (16分) 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 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 _ _ _还_ _ _ _(3) 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3. (14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放雀儿雨停了,我走出家门,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浑身是水,冻得发抖。这时,它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我,一声也不叫。我想这只麻雀多可怜啊!此时它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我就赶快把这只小麻雀捧起来,找来几张纸放在它周围烧起来,让火苗给小麻雀带来温暖。过了一会儿,小麻雀身上的羽毛干了,也不再发抖了,在地上转来转去。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我们要保护益鸟,因为益鸟一年会捉好多好多的害虫,还是把它放走吧!正在这时,妈妈和弟弟回来了。弟弟看见小麻雀说:“姐姐,给我玩!”“不行,我们应该把它放了。”不管我怎么说,弟弟也不肯,“哇”的一声哭起来了。平时弟弟哭了,我就哄他。可是,今天我不管他怎么哭也不让他玩这只小麻雀。妈妈听了也责备起我来了。我觉得很委屈,可是看看手里的这只可爱的小麻雀,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它。这时小麻雀在我手里动了几下。平时小伙伴都说鸟儿最爱吃小虫的,对!去捉几条小虫给它吃。我用小树枝从草堆边钩回来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小心翼翼地喂这只小麻雀,小麻雀张开小嘴儿几下就把小虫“消灭”了。一会儿,小麻雀吃饱了。我就捧着小麻雀,轻轻地抚摸着,再用力往空中一送。可爱的小麻雀张开翅膀在空中白由自在地飞起来。看着小麻雀,我情不自禁地哼起“小乌在前面带路”,心情舒畅极了。(1) 给下列词语注音。 可怜_ 抚摸_(2)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从_、_、_、_,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爱小鸟。 (3)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救助并放走小麻雀的事,反映了( ) A . 作者爱护益鸟、责任心强、善良的好品德。 B . 作者喜爱鸟类、保护生态平衡的良好行为。 (4)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作者爱护小鸟的? 4. (9分) 阅读描写春天小兴安岭的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 积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 观赏)自己(应 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_,有的_。(1) 给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 文段中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的词语是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 (3) 这段话依次写了春天里的这些景物:_。 (4) 在溪边散步的小鹿还会有那些举动?请在原文后的横线上续写两个。 5. (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1) 上面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不确定”,两个“不确定”意思是不一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2) 想想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不确定”带给我们考验? (3)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是什么原因?其中又给你了什么启发? 6. (1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拥挤:_。突兀森郁:_。(2)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_,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_。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阅读 (共6题;共76分)答案:1-1、答案:1-2、答案:1-3、答案:1-4、答案:1-5、考点:解析:答案:2-1、答案:2-2、答案:2-3、答案:2-4、答案:2-5、考点:解析:答案: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考点:解析: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答案:5-3、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