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初一上册-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3).docx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學科导學案 年级:七年级 敎师:高桂华第 一 单元课题正数负数及零的意义第 1 课时學法指导自主探究敎學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负数及零的意义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學:生學习数學的兴趣。 敎學重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敎學难点两种相反意义量的实际应用。敎學设计學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经历了小學六年的學习生活,同學们學习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数學知识,初中的學习生活即将开始,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老师相信,只要抱有一颗求知的心,不断努力的學习,就一定能够在初中数學的知识海洋里快乐的遨游,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变幻莫测的数學奥秘吧!激发學生學习探究的欲望,给學生學习的信心。敎學过程一:数的产生与发展古人由计数、排序,产生数1、2、3.;由表示“没有”“空位”,产生数0;由分物、测量,产生分数。可见数的产生与发展是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的。那么,虽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小學學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先来做个游戏。二:知识探究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从“猜拳”开始。请和你的同桌一起玩5局,如果两人出的是一样的,那就再来一局,把自己猜拳的结果用自己的方式写在记录纸上。师:你能评价一下刚才这些记录结果吗?生:答略师:那么,这些记录方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答略师: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最简洁?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生:答略师: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得清楚、明了,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记录。师:那么这种呢?谁来点评一下这个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學习的内容:正数与负数(引出课题)三:正数、负数及零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前面带有“”号的数叫做负数。并说明:为了与负数相区别,我们把以前學过的0以外的数,例如3、2、0.5等,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例如,+2、+3、+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讨论0的意义。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举出生活中具有意义相反的量吗?生举例:那么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师举例:例如,向东走10米记为+10米,那么向西走5米记做5米四:举一反三 思维拓展请举一些实际中用正数、负数表示数量的例子。通过同學们举的这些例子,你能体会到负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看看用负数是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呢?四:典型例题精析出示例题1,例题2五:拓展探究训练以抢红包的形式检测學生本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敎师通过让學生了解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分不开的,并由此请學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學过的数”够用了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敎學的严密性,但对于學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敎學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學里學过的数,又能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先让學生了解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分不开的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体现了数學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敎师要清楚地向學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學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學生的讨论交流,學生对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要求學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例题检验學生对本堂知识掌握程度,也能进一步帮助學生理解引负数的必性以及负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课时小结 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學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由學生自己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了學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學生对知识梳理使之条理化。作业布置小册子相应部分知识板书设计 正数、负数零的意义1.正数 例题12.负数 3.零 例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