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敎师姓名姜泽涛单位名称叶城县第五中學填写时间2020年8月27日學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上册敎材版本人民敎育出版社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四单元12课已亥杂诗难点名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是小學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學生相距太远,理解诗意与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都有一定的难度。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學生虽然已具备一些诵读、理解古诗的方法,但是比较零散、浅显。难点敎學方法通过资料交流,引导學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经历,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敎學环节敎學过程导入一、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1、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热播过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哪些同學看过这个节目中有个道题叫做看图猜诗。我们也来挑战一下好不好?出示图片,學生猜诗。 2、诗中不仅蕴藏着优美的画面,还饱含着动人的情感,诗的魅力是无穷的。今天,我们一起學习这首古诗,齐读课题。3、介绍这首诗的创作来历。 一天,诗人龚自珍路过镇江,见郊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是人们在虔诚地祭拜玉帝、风神、雷神等天神。一位道士认出了龚自珍这位大文豪,忙恳请他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作。知识讲解(难点突破)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是“己亥杂诗”,“己亥”是一个年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纪年,“己亥”是清朝的道光十九年,也就是1839年。用这种纪年法,今年是丁酉年。己亥年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课前同學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生: 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生:当时执政的是道光皇帝。他成天守在深宫里,足不出户,只凭大臣们的汇报、自己的想象来施政。师:当时正是鸦片战争前一年,鸦片给国人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视频。生:清朝的文字狱特别惨烈。皇帝或其他人发现奏章或诗文中有对朝廷不满的字句,就会被处死甚至是株连九族。有个官员写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人告知官府,官府以蔑视清王朝罪将其斩首。为了自保,有识之士不敢议论时事,不敢提出建议。我们将这些资料综合起来看:皇帝昏庸无能,官员腐败不堪,士兵毫无战斗力,百姓民不聊生,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种局面用诗中的一个词形容,那就是“万马齐喑”。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局面,你的心情如何?诗人也和我们一样感到痛心,他将心中翻腾的这种种情感凝聚成了一个字:哀。谁来读一读这一句?2、我们谁也不愿看到万马齐喑的局面,都希望看到九州怎么样?3、“九州”在这里指代什么?(古时候中国分为九个州,所以用九州指代中国。)中国充满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一说。(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九州生气要依靠风雷,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雷?真正的狂风炸雷能让中国焕发生机吗?这里的“风雷”是指像风雷一样拥有巨大力量的社会变革。让这场社会变革来得更快些吧!指名读。 让这场社会变革来得更猛些吧!指名读。两行连起来读。男生读。女生读。3、要进行风雷激荡般的变革要依靠人才,因此作者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当时的社会选用人才依着怎样的规格?(清朝选用人才依靠的是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必须用八股文的形式写,十分死板。)一个国家要发展,需要军事、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人才,需要有真才实學,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死板的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作者劝天公降人才。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用他们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国诗句,我们来读一读。2、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多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襟。希望同學们课外多读诗,运用我们今天學到的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魅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學习我们了解到了诗人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充分展现出了他作为改良主义先驱者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