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资源ID:46168254       资源大小:458.9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2021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期中联考试题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2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二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色容庄。”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二: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授在官府,亦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这种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即后人所说的礼乐崩坏,并由此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老子和孔子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代表。老子和孔子以后的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在礼乐文化的思潮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思周朝礼乐崩坏的深刻原因,并系统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史称百家争鸣,共同推动了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礼乐制度的转型。面对西周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的传统以及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作为周朝守藏室之官的老子不能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他将礼乐的核心精神与其道论联系起来,以其道论来解释周朝礼乐的核心精神,同时又以礼乐的核心精神来解释其道论的价值内涵。具体来说,老子一方面继承周朝礼的秩序和质朴的精神,同时继承乐的和谐和宁静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以道来给予这种精神和特质以新的解释,因此,以道论来诠释西周礼乐的核心精神,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则从具体的礼乐规范中探寻和揭示蕴含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形成高于具体礼乐规范的仁道的思想体系,并将其作为礼乐的理论基础,使礼乐由政治上层的外在规定,变为包括为政者在内的所有人的自觉追求。他还删述礼乐文化经典,由此创立儒家学说,成为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理论上系统阐述礼乐文化,而且将他所阐述的礼乐文化普及于民众。他开创学习礼乐文化的私学学派,并有弟子三千。他教弟子学习六艺,而以礼乐为先。(刘德喜礼乐文化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有删改)材料三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宗白华艺术与中国社会,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B.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如何得体地与他人相处,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等,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C.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为氏族贵族所专有,传授在官府,并学在官府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推动此思潮兴起的是老子和孔子。D.老子将礼乐的核心精神与“道”联系起来,既继承了乐的质朴精神,又继承了周朝礼的宁静特质,并用道来给予二者以新的解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的内容是“序”,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的内容是“和”,用来调和性情。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B.礼乐使三代的石斧、石磬、烹调器及饮器这类最实用的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和社会的亲和力。C.孔子揭示了蕴含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了仁道的思想体系,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D.春秋以来,礼乐文化思潮和百家争鸣现象改变了礼不下庶人的局面,并且经过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争鸣和解释,礼乐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礼乐文化在当下社会的价值与意义。(4 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4-6 题。近视眼的故事【意大利】卡尔维诺艾米卡还很年轻,也不缺钱,看上去没什么能阻止他享受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他慢慢有种感觉,那就是他有点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了。比如,以前他会贪婪地注视大街上的姑娘,但现在她们激不起他的任何反应,好像她们只是匆匆经过身边的一阵风。有一阵子,陌生的城市会让他振奋他是商人,经常旅行现在他只感到恼火和困惑,找不到方向。最终,他找到原因了。原来他近视了。眼科医生为他配了一副眼镜。从此他的生活改变了,变得比以前有趣一百倍。每次他戴上眼镜,心里总是有点发抖的。比如他不戴眼镜在电车站的时候,看到周围的一切,人和物都是那样模糊、平庸、陈腐不堪,他就感到非常悲观,仿佛自己正身处一个不断崩溃的世界中,需要摸索前进,身边是快完全腐烂的物体和色彩。但是,当他戴上眼镜,辨认开来的电车的号码时,一切都变了。观察成了一种乐趣、一道风景;乐趣并不来自特定的目标,单单是“看”这种行为本身就足够了。他看到的东西太多了,到最后就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眼镜为他打开的最新奇的世界还是在夜晚。以前被黑暗和各色光晕笼罩的城市,现在表现出了精确的方位、深浅和远近,以前模糊一团的氖光灯现在可以按字母拼出来。满足的心理永远赶不上对未知的贪婪,黑暗是种无底的腐殖质,他永远不会倦于挖掘。他发现星星并非像鸡蛋壳上的破洞那样散布在天幕,而是发出尖利的光束打开它们周围无限的空间。眼镜的使用激励他去关注外部现实,同时也使他对自身产生了疑问。比如说,某个不认识你的人描述你,首先会说“他戴眼镜”。这个两星期前还根本与你无关的小小的零部件,现在反倒成了你的主要特征,用来鉴别你的存在。对艾米卡来说,突然变成别人嘴里的“四眼”可真有点接受不了。因此艾米卡挑选镜架的时候,本能的选了一副极其简单的。但只过了一会,他就高兴不起来了:他对自己的脸产生一种剧烈的厌恶,仿佛这不是他的脸,而是典型的某类人的脸。正是这些精巧轻盈的镜片,使他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四眼”,一个工业产品和一个大自然产物就这样融合在一起。他又买了一副。这次他来了个逆向选择:他挑了一副眼镜遮住了半个脸,简直是一种变相的面具。但在这样的眼镜后面,他才感觉找回了自己:现在毫无疑问,眼镜是眼镜,他是他,两者泾渭分明。想到这里,他又一次变得开心了。在这期间,他碰巧去 V 城出差。V 城是艾米卡的出生地,他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十年前,他离开那里;距离上一次回去,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你知道离开一个你长久生活的地方是怎么一回事吗?隔了很长时间再回去,你会感到陌生;那些人行道、旧相识你已不再能加入它们了;一想到故地重游,就会有精神压力,你必须驱散它们。所以,艾米卡渐渐地就不再想回 V 城了,既然现在,眼镜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那么去 V 城的机会一出现,他立刻就抓住了它,他要去那里。V 城和他前几次去时已完全不同了。由于戴了眼镜,他看见了许多无用的细节,比如说某一扇窗户,某一段扶手;而在过去他只是看到它们而已。现在,他感到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比从前还要激动,走在老位置上,看着迎面走来的所有人。艾米卡意识到没有人会认出他。眼镜使他能够看清世界,但又黑又大的镜架使别人看不到他的真面目。当贝蒂出现的时候,他还对这种想法抱着一丝侥幸。艾米卡挡住了她的去路,刚想喊,贝蒂却用胳膊肘把他推到旁边,扬长而去。贝蒂也没有认出他。他突然明白了他回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她,就像他决定离开 V 城一样;每件事,他生命里的每件事,都只有这一个原因。现在他终于又遇见她了,他们目光相对,她却没有认出他。艾米卡取下了眼镜。世界又一次变得模模糊糊,他睁大了眼睛摸索着前进,什么也看不清。有人点头,有人挥手;也许这是在向他打招呼,但艾米卡不能分辨对方是谁。艾米卡在人行道上一会戴上眼镜,一会又取下,一会向每个人打招呼,一会又收到那些朦胧的、无法辨认的鬼魂般的人影的致意。散步的道路走到头后,大街还在向前延伸,并且很快超出了城市的边界。路的尽头有树林、沟渠、篱笆和田野。以前,你可以搂着女朋友,夜晚到这里来,前提是如果你有女朋友的话;不然,你一个人来这里,坐在长椅上,听着蟋蟀的鸣叫,你会变得更加孤独。艾米卡往这个方向走着,和以前一样,这里依然有长椅、沟渠、蟋蟀。黑暗中,四周只看得清一排排的阴影。在这里,戴不戴眼镜都一个样。艾米卡意识到,他的新眼镜给他带来的激动是他生命中最后一个高潮,现在它已经过去了。(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艾米卡每次戴上眼镜心里总有点发抖,是因为他担心戴上眼镜后的世界会如往常一样平庸陈腐而毫无生气。B.文中对选镜架与买眼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艾米卡希望被别人认出而不想被当成千遍一律的“面具”的心理。C.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叙述客观冷静,讲述了近视眼艾米尔戴上眼镜前后的一系列遭遇。D.小说叙述视角多样,以第三人称为主,并加入第二人称,使叙述具有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5.结合选文,概括画线句中“有趣”的具体表现。(6 分)6.请探究文中“眼镜”的多重意蕴。(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2 题。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节选自老子)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节选自庄子秋水)【注】泾流:无阻的水流。涘:岸。河伯:河神。若:海神的名字。虚:同“墟”。尾闾:泄海水之所。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自伐者无功伐:夸耀B.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C.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小看D.笃于时也笃:深厚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不贵难得之货而轻伯夷之义者B.跨者不行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C.常于几成而败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D.死而不亡者寿顺流而东行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C.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他一生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自由。D.庄子的文章,富有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奇特的形象世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B老子 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C 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D秋水 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4 分)(2)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4 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 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张署到任后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yn dng):生长在水边的一种节长、竿高的竹子。踯躅(zh zh):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如同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高大的竹子竞相生长,二月花发时,踯躅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C.颈联议论抒情,蕴含着作者的隐微之情: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D.尾联曲折迂回,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掩盖了诗歌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14.颔联中的“闲”字很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分析“闲”的意蕴。(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题。(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2)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加强自身修养之于家庭经营有序的重要性。(3)无衣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情绪与动作不断递进,有所发展。首章中“”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第三章中“”,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借月烘托思妇对离人的怀念,通过“,”中对思妇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她内心的愁怅和迷惘。(5)在将进酒中,作者用“,”一句以时间范畴的夸张来悲叹人生短促,显现出无可奈何的情态。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故事题材。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丰富的源泉。【甲】长津湖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关键而残酷的长津湖战役,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某部穿插七连参加长津湖战役。战斗至最后一刻也要牢守阵地的英雄杨根思,寒夜卧雪哪怕冻死也要保持战斗姿态的“冰雕连”,用身躯战铁骑、用双手攥(zhun)战旗,前赴后继的志愿军战士透过银幕,我们在雪与火的极端环境中,在血与火的残酷鏖战中,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不屈不挠(no)、无畏无私的血性和精神,也真切地懂得他们何以是“最可爱的人”。“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乙】指导员梅生的这句话之所以会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的原因,正在于激发了观众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认同。把人物写好,戏才有底气。正如电影长津湖监制、导演陈凯歌所言:【丙】“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就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没有惹人喜爱的人物,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关切和共鸣。”长津湖的成功,还在于“在每一个具体人物身上下工夫,写出他们的个性”。“雷公”渴望战争胜利后回到老家盖房子、有个自己的家;梅生本已复员回家,但听到战争号角毅然选择归队赴朝。【丁】战场上他们严肃紧张、生死相依,休整时他们活泼有趣、相互鼓舞。正是这些惟妙惟肖、可敬可爱的角色形象,让我们感到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渴望和平安定的普通人,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时敢于拼死战斗,勇于奉献一切;正是这种来自平凡的伟大,让这份无私无畏的精神有了持久震憾人心的力量。16.加点词语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营养剂B.透过C.何以D.惟妙惟肖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 分)A.B.C.D.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甲B.乙C.丙D.丁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 分)材料一: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 年 10 月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缑女士参加了深圳“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的教师岗面试。她称,生物学科进入面试的有 7 人,其中 4 人是博士,化学学科应聘的全是博士。此外,不少原本是教培机构的从业人员,由于教培行业市场急剧缩水,也加入了教师岗位的竞争。该学校最后录取了 4 人,其中 3 人是博士。材料二:据 21 世纪经济报报道,深圳中学 2020 年共有 66 名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的新教师加盟。据悉,所有新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占比超过了 40%。按新教师的毕业院校来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占据了一半的比例。(1)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 15 字。(2 分)(2)请就以上材料,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4 分)四、经典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20.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刘姥姥是贫穷的乡下人,进大观园后大开眼界,作品借此展现了贾府极尽奢侈的生活;同时她也被王熙凤和鸳鸯捉弄,出了很多洋相,被黛玉讥为“母蝗虫”。B.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和牡丹亭,表现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这不仅体现了他们互为知己,也体现了两人的生命追求。C.在栊翠庵东禅堂,作者通过妙玉待客的茶具暗示了妙玉显赫的家世。贾母和妙玉关于选茶和用水的一段对话看似浅白无奇,却可见主客都是品茶的行家。D.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黛玉让香菱先读王维诗,再读杜甫诗,次再读李白诗。香菱一心苦学,最终作诗设意新奇。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21.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组建海棠诗社,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下列人物与在诗社中的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贾宝玉怡红公子B.贾惜春藕榭C.薛宝钗蕉下客D.史湘云枕霞旧友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红楼梦中“潇湘馆”名称有着怎样的内涵?五、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孤独带给人的不仅是痛苦,它还使人变得深刻。李泽厚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绝密考试结束前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12021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绿谷高中联盟期中联考期中联考试题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A 项“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为“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C 项原文是“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命题:授在官府,亦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这种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即后人所说的礼乐崩坏,并由此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D 项“具体来说,老子一方面继承周朝礼的秩序和质朴的精神,同时继承乐的和谐和宁静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以道来给予这种精神和特质以新的解释。”2.答案:C。解析: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反映在礼记乐记及其他相关文献和典籍中 3.日常生活中,收获礼仪规范。如与人交往时,注意言行举止,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等。在社会发展方面,礼乐有助于社会和谐,团结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个人发展层面,礼乐可以调整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心性,保持心灵的平衡,提升个人道德素养。4.答案:A。解析:“是因为他担心戴上眼镜后的世界会如往常一样平庸陈腐而毫无生气”错误。“发抖”是因为激动而不是担心。5.眼镜为他打开了新奇的世界,戴上眼镜后的艾米卡把观察当成了乐趣;眼镜让他对自身产生了疑问,因成了别人口中的“四眼”而心生抗拒,又因找到可以区分开眼镜和自己的面具式眼镜而开心;戴上眼镜后,为能重新认识故乡 V 城而感到激动。6.“眼镜”是关注外部现实,也是观照自身的媒介,通过“眼镜”可以更好地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眼镜”象征着人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让具体的个人符号化;“眼镜”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代表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追求后的失落与茫然。7.答案:D。解析:笃:拘束。8.答案:A。解析:助词,的。解析:B.者:代词,的人/代词,的事 C.在/比;D.表转折/表修饰;9.答案:B。解析:老子又名道德经。10.答案:C。11.答案:C。解析:河神自满后能够自我反省。12.(1)(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赘行”“物”“或”“处”)(2)如今我看到了你的无穷尽,我要不是到你的面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有学识的人耻笑。(“穷”“殆”“大方”“见于”表被动)13.答案:C。解析:颈联是叙事抒情。14.答案:指踯躅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指作者仕途遇冷,看似悠闲超脱,实则孤独和哀怨;借物抒怀。身居闲地,心却被“未报恩波”所搅扰,不能得闲。15.(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3)与子同仇,与子偕行(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6.答案:D。解析:“惟妙惟肖”改为“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17.答案:B。解析:A.攥(zun)C.功夫 D.震撼 18.答案:D。解析:A.成分残缺。“讲述了的故事”;B.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改为“之所以”或“的原因”;C.语序不当。“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就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改为“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就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19(1)参考答案:知名高中教师招聘多现博士。19(2)答案层次:亮观点,讲道理。言之成理即可。赞同高学历人才进入高中。首先,博士研究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具备一定的研究分析能力,擅长对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讨论、教学思考等,担任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知识相对比较全面,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升较有很好的帮助。最后,博士研究生担任中小学教师,博士的求学经历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具有激励作用。高学历人才进入高中是大材小用。一是很多博士研究生并非师范生出身,未接受过系统训练和师范教育,对教育教学并不熟悉。二是博士研究生从事的科研和学习专业与中小学课程脱节。三是被高薪吸引,并不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也可利弊共存,辨证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0.答案:B。解析: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牡丹亭未共读。21.答案:C。解析:薛宝钗别号“蘅芜君”。22.答案: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潇湘馆的翠竹象征着黛玉的不屈不挠、淡雅清高的性格;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暗示黛玉以泪还恩的悲惨命运。(意对即可)23.一、审题 作文材料一共有两句话,主要围绕“孤独的两面性”来展开阐述。第一句话的意思:孤独既给人以忧愁,也可激发人类的精神思维。第二句话的意思:孤独虽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却也包含改变人们思想、丰富人类心灵世界的作用。立意的时候重点抓住孤独的两面性展开。最佳立意:孤独不仅仅带来痛苦、忧愁,如果能够超越痛苦,孤独将会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成为精神密友,锻造灵魂。二、评分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 48-60,其中一等上 54-60,一等下 48-53;二等卷 36-47,其中二等上 42-47,二等下 36-41;三等卷 24-35,其中三等上 30-35,三等下 24-29;四等卷 0-23。评分参考量表 一等(48-60)二等(3647)三等(2435)四等(023)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 结构严谨 字体工整 标点准确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题意 内容较充实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 字迹清楚 标点大体准确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 内容单薄 中心基本明确 感情基本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 结构基本完整 字体潦草 标点基本准确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偏离题意 没什么内容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感情虚假 语病多 结构混乱 字迹难辨 标点不准确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说明:(1)每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扣满 3 分为止。(2)缺题目,扣 2 分。(3)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扣 1 分。不足 400 字,评为“四等”。(4)确认为抄袭的,判为 10 分以下。(三)判分细则 本次作文判分的总体原则是,凡考生能围绕“孤独”谈“痛苦”“忧愁”与“深刻”的关系来谋篇布局的,并能谈出“孤独”对人生的成长意义的,即视为切合题意,原 则上应当在 42 分及以上赋分。具体判分细则如下:凡切合题意,角度精巧、思想深刻,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有力且能扣准材料、语言有特色,判为一等上(54-60 分);凡切合题意,角度切口小、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较为有力且能扣准材料,文从字顺,判为一等下(48-53 分);凡切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选材基本恰当,语言基本通顺,判为二等上(42-47 分);凡基本符合题意,结构混乱,选材不太恰当,语言不太通顺,有错别字的,判为二等下(36-41 分);围绕“孤独”,只写“痛苦”“忧愁”,没有谈“深刻”;或者只写“深刻”,没有谈“痛苦”“忧愁”的,原则上不超过 42 分;偏题立意的原则上不超过 35 分。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学****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