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提分题.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某校教师在讲解“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提问学生:“炎热夏天男生打篮球后球衣晾干后会有一道白色印记。你们知道这个印记是什么吗?是怎么出现的?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属于哪种导入方式?()A.俗语导入B.故事导入C.悬念导入D.情境导入【答案】 C2. 【问题】 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的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答案】 B3. 【问题】 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A.5 8B.8 8C.4 4D.8 4【答案】 D4. 【问题】 资料表明人参皂苷的某些成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此研究需进行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培养此动物细胞一般需加动物血清B.添加饲养层细胞可避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C.人参皂苷成分不能促进细胞核内的DNA复制D.可用克隆培养法培养神经干细胞【答案】 C5. 【问题】 下列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情感和态度【答案】 B6.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就会产生癌变B.细胞衰老,其形态萎缩C.细胞凋亡对个体发育有利D.细胞凋亡有特异蛋白合成【答案】 A7. 【问题】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需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答案】 B8. 【问题】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各级学校目前举行的年段考试、期中考试属于以下哪类教学评价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9. 【问题】 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中心体【答案】 D10. 【问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以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 D11. 【问题】 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操作,正确的是()。A.制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取材时用牙签在舌头上轻刮C.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D.染色时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答案】 C12. 【问题】 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A.有丝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体分离C.DNA复制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答案】 B13. 【问题】 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的人际关系。A.吸引B.合作C.沟通D.平等【答案】 A14. 【问题】 生物学教学的一般原则包括()。 A.B.C.D.【答案】 B15. 【问题】 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答案】 D16. 【问题】 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左右。A.4岁B.3岁C.5岁D.7岁【答案】 B17. 【问题】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反复的尝试错误中,最终形成了稳定的()。A.认知B.兴趣C.态度D.刺激一反应联结【答案】 D18. 【问题】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答案】 D19. 【问题】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答案】 A20. 【问题】 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向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A.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2+、Zn2+、Fe2+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Cu2+、Zn2+、Fe2+【答案】 AD2. 【问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E.道德行为【答案】 AB3. 【问题】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答案】 ABCD4. 【问题】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上位学习B.概念学习C.下位学习D.命题学习E.并列结合学习【答案】 AC5. 【问题】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几个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 ABCD6. 【问题】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以教师为中心B.以儿童为中心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答案】 CD7. 【问题】 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答案】 ABCD8. 【问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的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A.提倡民主教学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答案】 ABCD9. 【问题】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类型分为( )。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答案】 BCD10. 【问题】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概括说D.关系转换理论E.认知结构说【答案】 ABCD11. 【问题】 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A.僧院学校B.宫廷学校C.大主教学校D.职官学校E.教区学校【答案】 AC12. 【问题】 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A.强度律B.活动律C.层次律D.差异律E.组合律【答案】 ABD13. 【问题】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僚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A.尊重和鼓励学生B.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C.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作用D.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答案】 ABCD14. 【问题】 表象的特征有()A.理解性B.形象性C.恒常性D.概括性E.可操作性【答案】 BD15. 【问题】 从形式上看我国德育通常包括有( )。A.思想教育B.社会德育C.政治教育D.家庭德育【答案】 BD16. 【问题】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相似性B.材料特性C.原有认知结构D.教学途径E.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答案】 AC17. 【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E.詹姆斯【答案】 CD18. 【问题】 以下属于真正的创造的是()A.鲁班发明锯子B.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C.爱迪生发明灯泡D.高斯发明连加变乘法的简单运算E.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答案】 ABC19. 【问题】 脑学说的发展经历了()A.模块说B.整体说C.机能系统说D.定位说E.模板说【答案】 ABCD20. 【问题】 教学环境包括( )。A.教学设施B.课堂气氛C.课堂自然条件D.师生关系E.课堂纪律【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问题:(1)该调查可采用的方法为_,A种群与B种群之问存在的_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B种群数量变化的可能的非生物因素是_。(9分)(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下降。(6分)【答案】(1)样方法;竞争;光、温度、水等(2)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抵抗力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对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应该随机取样,样方数量尽量多,即样本量足够大。表格中的数据显示,A种群与B种群的数量“此消彼长”,可以判断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影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温度、水等。(2)A种群属于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对其他生物最直接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减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2. 兔是一种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下面是有关兔的实验。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实验步骤:取两组性别与年龄相同、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兔,并标记为甲、乙;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兔下丘脑,乙组兔不作处理作为对照,先测定甲乙两组兔的体温。把甲乙两组兔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1)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则假设成立。(3分)若_,则假设不成立。(3分)(2)实验组和对照组可在同一组兔子身上进行,先做_的实验,再做的实验进行前后对照。(6分)(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3分)【答案】(1)甲组兔的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兔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兔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2)不破坏下丘脑;破坏下丘脑后(3)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所以预期结果与结论为:若甲组兔的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兔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组兔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2)为了节省实验材料,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兔身上进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3)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引起兔皮肤血管收缩,以致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3. 合作带来共赢同学相处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合作给同学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协作的动力。因此,在学习中,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学会竞争俗话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水平相当的人一起角逐,彼此竞争,就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将比自己成绩好,水平高的人作为竞争对手,不甘落后,暗中使劲,可以激发斗志,从而推动整个集体向前发展。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竞争意识,勇敢地和他人争高下,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竞争目标,不断地寻找竞争对手,这样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自习课上。赵明对着一道数学题发呆,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向班里的数学高手李杰请教。李杰看着这道自己早已解出的数学题,心里犯起了嘀咕:“我该不该告诉他呢赵明的数学本来就跟我不相上下。如果我告诉他,他的数学考试成绩可能会超过我,不告诉吧,心里又觉得过意不去。毕竟他也帮助过我啊。”李杰一时不知该怎么做。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赢。如果因为竞争而封闭自守,那就错误地理解了竞争。竞争需要开放,需要人与人之间坦诚交流。唯有如此,竞争才能结出共同进步的硕果。为了竞争而排斥同学,用牺牲同学间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名次,不仅不利于对方的进步,而且是作茧自缚,最终会妨碍自己的发展。与同学一起深入讨论和交流如何开展学习竞争。善于合作相互交流和合作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里的住校生成绩往往比不住校生要优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住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交流不仅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创造力。同时,交流和合作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交流: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对此,你有什么设想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美的我。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的学识与力量毕竟有限,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自己人生的超越,我们的世界不仅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需要合作与互助。【答案】【教学目标】(10分)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2)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2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2)初步掌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3知识目标(1)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2)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意义。(3)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4)知道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集体中要奉献。【教学简案】(16分)一、导入环节4. 幼儿园的宋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们在放风筝,一阵大风吹来,风筝被刮到了大树上,宋老师让孩子们想一想,该用什么办法把风筝取下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用长棍子啊!”“搬个梯子爬上去!”“使劲摇大树。”大多数幼儿都能想出这些办法,为了继续拓展他们的思维,宋老师让大家接着想。明恩说:“把大树砍断吧。”燕家诚说:“买很多气球绑在一起,带你飞上大树。”秋颖接着说:“准备一张蹦蹦床,你掉下来的时候不会受伤。”为了激励幼儿灵活动脑,宋老师鼓励孩子们展开讨论:“你们觉得,他们提出的办法怎么样啊?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智文说:“燕家诚的办法不好,老师这么高,得买多少气球啊。”静怡说:“我们要爱护树木,不能砍树。不然在长棍子上系一串鞭炮吧,挂到树上去,鞭炮一爆炸,风筝就下来了。”英馨说:“你刚才还说爱护树木呢,鞭炮一爆炸,树就受伤了,树也会痛,风筝也被炸坏了,老师说过不能随便放鞭炮。”孩子们激烈地讨论起来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并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答案】(1)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例如“用长棍子啊”“搬个梯子爬上去”“使劲摇大树”等都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的方法。拟人性。幼儿往往会将无意识的、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有意识和有生命的东西。例如,幼儿认为鞭炮一爆炸,树就受伤了,树也会疼痛。表面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的,因此其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他们较难掌握事物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认死理”。近视性。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物的后果。如材料中幼儿认为“要爱护树木,不能砍树”,想出“在长棍子上系一串鞭炮,挂到树上去,鞭炮一爆炸,风筝就下来了”的方法。(2)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具体性、形象性。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5. 材料: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它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吗?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固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并为自身的利益攫取生态资源的本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类不能、也不该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考虑的理由。人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人是高贵的物种。人的理性曾经使得他超越了万物,把自己视为世间唯一的主宰和管理者:而今,理性也可以而且必须使他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然万物。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如果人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那么,在人类社会的范围里,人们不可能做到超越个人中心、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否认人类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与否认人类能够抛弃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逻辑是完全相同的。人是有局限的物种,也是还在演进和变化的物种,在演化进程中也曾经犯过无数的错误。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撒、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问题:(1)联系全文,回答文中画线一句中“可能”“必要”的含义。(4分)(2)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这种说法的理解。(10分)【答案】(1)“可能”意指人是有理性的、有同情心的物种。这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必要”意指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2)以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来满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必将造成难以挽救的灾难性灭亡。解决所有人温饱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重新科学公平的分配,而不是继续蹂躏已经千疮百孔的生态系统。关照生态整体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并不矛盾。恰恰是不关照生态整体的恶果,最终会转嫁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困阶层,从而使他们的生存更困难。【解析】(1)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逻辑分析能力及信息的把握能力。问题后面先有“固然”的内容。“但”一字进行了逻辑转折,后面的内容是对人类有“可能”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的解释。第三段中强调了人类“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犯的最致命错误”,若不改正,则将走向灭亡,因此“改正错误”即“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是必然的选择。(2)此题考查考生对整个文段主旨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充分理解“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与文意的矛盾点,进而逐条作答。文章第一段谈到“生态整体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第三段再次强调了人类以“自己为中心”的发展造成生态破坏的结果,因此,不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需要就不能关照生态整体的这种认知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