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的知信行调查 江苏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docx
-
资源ID:46220376
资源大小:14.5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6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的知信行调查 江苏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docx
我国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的知信行调查 江苏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相关学问、信念及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学校控烟健康教化供应依据。方法对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濮阳、长沙随机抽取的29所中小学教职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只有6663的教职工正确回答了10项及以上问题,但知晓烟草主要危害成分的教职工只有2954。教职工的正确信念持有率只有2026,50左右的教职工认为“吸烟有助于社交”、“吸烟是个人自由,他人不应当干涉”。教职工吸烟率为1481,男教职工为4739;35岁及以上教职工、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中学教职工吸烟率显著较高。9201的教职工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预防吸烟教化活动;5546的教职工认为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吸烟与健康的内容存在困难,主要缘由是由于缺乏材料或指导;仅有2431的授课老师在教学中提及烟草与健康相关内容。结论应对老师进行控烟学问科普教化和技能指导,改善学校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学问,看法,实践;对比探讨;学生保健服务 G 479 R 163 G 451 A 1000-9817(2006)09-0760-03 为了解中小学老师烟草与健康相关学问、信念及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学校控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控烟健康教化供应事实依据,该探讨借助于中国卫生部WH0控烟实力建设项目,于2003年3月对我国6城市29所中小学在校老师进行了抽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中国卫生部WH0控烟实力建设项目的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濮阳、长沙)根据肯定要求随机抽取调查学校,每个城市至少选择2所小学、2所一般初中,最终共确定15所小学、14所中学作为调查学校。以全体教职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问卷2446份,其中有效问卷2424份,有效率为9910。其中男性742人(306l),女性1682人(6939);小学教职工1177人(4856),中学教职工1247人(5144)。平均年龄为(3645±966)岁。8508的教职工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12方法采纳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一设计,并经专家批阅和预试验最终确定。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特征、报告的吸烟行为、烟草与健康相关学问、对吸烟所持的信念、对学校预防吸烟教化活动的看法等。由学校统一支配时间集中进行调查。调查员在检查无漏填、无逻辑错误后收回问卷,并进行问卷编号。 13资料的录入和分析调查问卷在收回后统一进行问卷编码。利用EPI Data 32完成数据录入,应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完成数据分析。其中对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的定义同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2结果 21 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相关学问的知晓状况在16个烟草与健康相关学问问题中,6663的教职工正确回答了10个及以上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及学校的教职工答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教职工答对率渐渐上升(P=0035)。初中教职工仅对烟草成分的答对率(3280)高于小学教职工(2608)(2=13120,P=0001),对吸烟与龋齿无关的答对率(3496)低于小学教职工(3934)(2=4963,P0026)。不同性别、年龄教职工对各个学问问题的正确回答状况见表。 22教职工吸烟有关的正确信念持有状况 在9个与吸烟有关的信念问题中,2026的教职工做出了完全正确的选择,女教职工的正确信念持有率(2283)高于男教职工(1442)(222542,P=0001),小学教职工(2268)高于初中教职工(1796)(2=8357,P=0004),不同年龄教职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73,P=0183)。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教职工对吸烟有关信念的正确持有率渐渐上升(P=0036)。见表2。 8299的教职工认为老师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吸烟,467的教职工认为无所谓,238的教职工认为可以这样做。女性教职工和35岁以下教职工看法较为主动(P值均2=852624,P=0001)。同时,35岁及以上教职工、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中学教职工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教职工(P值均2=35323,P=0001)。在报告学生吸烟的81名教职工中,6790曾劝过学生不要吸烟。24对学校开展预防吸烟教化活动的看法9201的教职工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预防吸烟教化活动。8048的教职工认为效果较好的预防吸烟教化活动方式是健康教化课,其次是学生座谈会(4424),参观展览(2812)和家长会(2050),认可组织嬉戏这一方式的教职工较少(984)。 5546的教职工认为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吸烟与健康的内容存在困难,主要以女教职工、小学教职工和35岁以下教职工居多,其中70左右是由于缺乏材料或指导,30认为会占用教学时间。在2 102名授课老师中,从未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及有关吸烟与健康学问者和常常提及者均占2431,另有4891的老师虽然提及过,但特别有限;男教职工、年长教职工和中学教职工在教学中结合吸烟与健康有关学问更多(P值均 持和推动学校实现无烟学校的目标(5257)、吸烟与健康方面的学问(5059)、吸烟危害健康的实例(4874)、如何教学生拒绝他人劝烟(4111)、吸烟的心理影响(3773)、有关控烟的法规(3509)、吸烟的社会影响(3245)和如何在课程里有机结合吸烟与健康内容(2909)。男教职工更关注控烟技能,而女教职工则更关注控烟学问;年轻教职工对控烟学问和技能感爱好,年长教职工则更情愿了解控烟法规方面的学问;中学教职工更关注如何支持和推动学校实现无烟学校,小学教职工对控烟学问的爱好更大。 3探讨 调查显示,6城市29所中小学教职工的总吸烟率和男性吸烟率均低于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调查中老师的总吸烟率(30)和男性吸烟率(5560),可能与近年来全社会对控烟工作的渐渐重视和社会控烟运动的广泛开展有关。现在吸烟的教职工中有近23的人每周吸烟3次以上,尽管在教室里吸烟的教职工只占2,但超过40的教职工在学校的其他室内环境吸烟。90以上教职工了解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害且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更大,但只有2954的教职工知晓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大部分教职工了解吸烟与肺癌、气管炎、肺气肿和咽炎有关,但还有部分教职工误认为吸烟与冠心病和高血压无关,而与胃肠炎、脉管炎和龋齿发生有关。年轻教职工在大部分问题上的答对率较年长教职工高。结合教职工对控烟有关内容的需求调查,提示应加强教职工对烟草与健康学问以及吸烟影响健康等方面的相识。在信念方面,75以上教职工认为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青少年吸烟对学习和思想品质有负面影响、老师家长吸烟会诱导学生吸烟、学校应当禁烟、应禁止未成年人吸烟,但有50左右的教职工认可“吸烟有助于社交”、“吸烟是个人自由,他人不应当干涉”等说法。在大部分吸烟有关信念上,女教职工正确持有率高于男教职工,初中教职工低于小学教职工,年轻教职工高于年长教职工。近年来开展的多种控烟宣扬活动已经促使教职工,尤其是年轻和小学教职工对吸烟问题形成了肯定的正确信念。但如何接着强化这些信念,并针对教职工的个体吸烟期望如吸烟有助于个人社交、拒烟不礼貌等方面进行教化和劝服,是在老师中开展控烟活动时应予留意的问题。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开展青少年预防吸烟教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在本次调查中,90以上教职工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预防吸烟教化活动。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材料和技能指导以及教学时间限制,50以上教职工认为由各科老师在教学中贯穿有关吸烟与健康的内容比较困难,只有25的授课老师曾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及有关学问。由于学校预防吸烟教化活动的开展主要以老师为依托,对老师进行学问充溢和技能指导,同时留意收集、组织和整理有关控烟材料,是特别重要的。 青少年的烟草运用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尝试吸烟的缘由除了与其对烟草危害的相识不足、对吸烟行为抱有错误的期望、自我限制力差有关之外,还与四周环境尤其是老师、家长的“行为模板”作用有关。老师的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学生意味着社会对吸烟行为的确定,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提高老师对吸烟与健康的相识,树立对吸烟行为的正确看法和信念,带头不吸烟,同时教化和劝阻学生不吸烟,为学生做出健康正确的示范,营造健康干净的环境,是学校教化工作者和卫生工作者应共同探讨和尝试的工作。 (致谢:在此特殊感谢6城市29所中小学老师参加该项目实施和调查活动,感谢6城市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为该项目实施和资料收集所付出的巨大劳动,感谢6城市教化部门有关人员对该项目的主动支持和协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