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专题训练完整版全套练习题带答案解析-高三生物总复习测试题模拟题.doc
-
资源ID:46221829
资源大小:4.78MB
全文页数:1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高考生物专题训练完整版全套练习题带答案解析-高三生物总复习测试题模拟题.doc
培优点一 细胞的特性与功能的关系一、“归纳对比法”理解细胞的特性与功能的关系应用1:细胞物质含量与功能的关系典例1. 癌细胞容易扩散的重要原因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小 B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易转移C细胞分裂速度快,组织无限扩大 D癌细胞代谢旺盛,容易向周围扩散【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而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裂速度、代谢的强弱等与转移没有直接关系。【答案】A应用2: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典例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细胞膜面积大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人成熟红细胞、蛔虫体细胞等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睾丸大量合成分泌雄性激素与细胞中发达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D内质网与核膜相连,有利于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的交换【解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联,神经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接受来自于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A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糖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然后通过高尔基体的分泌,与核糖体无关,C错误;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大分子运输的通道,D正确【答案】C二、对点增分集训×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心肌呈固态是因为结合水含量较自由水更高B晒干的种子几乎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其原因主要是细胞中没有自由水C血浆中的水分全都是自由水,没有结合水D衰老细胞中的水分仍超过鲜重的50%【解析】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含有大量的水,在心肌细胞中含量还是自由水高,A错误;晒干的种子几乎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其原因主要是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B错误;血浆中水主要是以自由水存在,也有结合水,C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质中仍含有大量水,D正确。【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同种生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则它们的代谢强度相同B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和核酸C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解析】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强度有关,但不同种生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不好比较,A错误;蛋白质、磷脂和核酸都含有N元素,故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和核酸,B正确;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会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的不同,D错误。【答案】B3不同种类的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能力有所不同,其原因之一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A磷脂不同 B脂质不同C蛋白质不同 D糖类不同【解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糖类。而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所以不同种类的细胞膜的功能有所不同是因为蛋白质不同,C正确;磷脂都一样,A错误;脂质中主要是磷脂,B错误;糖类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功能,但和控制物质进出无关,D错误。【答案】C4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解析】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谷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对氨基酸的需求不一定改变,A错误;根据题中信息“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可知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由于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细胞膜上的转运甘氨酸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该细胞对其他物质的吸收正常且能进行有丝分裂,说明该细胞仍能合成ATP,即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是正常的,D错误。【答案】B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种类B细胞凋亡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因而属于细胞分化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其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癌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解析】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改变,A错误;细胞凋亡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B错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癌细胞的特征,错误;癌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D正确。【答案】D6TGF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解析】因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的表面变的相对比较光滑,细胞之间的黏合性降低,因此易扩散和转移, A正确;原癌基因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分化起调控作用,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由题干可知,复合物可以诱导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的异常增殖,该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B正确;由题干可知,复合物来自于细胞质,随后转移至细胞核,并诱导靶基因的表达,使得信息由细胞质传递到细胞核, C正确;恶性肿瘤细胞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在适宜环境下,恶性肿瘤细胞会无限增殖,不会发生衰老和程序性死亡等过程,若无该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靶细胞会无限增殖下去, D错误。【答案】D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没有中心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B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所有动物都有线粒体C人体的少数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或有多个细胞核D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A错误;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厌氧型动物的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错误;人体的少数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或多个细胞核(肌细胞),C正确;口腔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则核仁不能周期性的消失,D错误。【答案】C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囊泡可以由高尔基体向内质网转运C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D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不能反过来,B错误;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脂质的合成与滑面内质网有关,C错误;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答案】A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B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C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D肺泡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进而导致硅肺【解析】原核细胞内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真核细胞内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有关,A正确;由于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B正确;活细胞中的线粒体主要是为细胞代谢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所以细胞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线粒体会定向地运动到这些部位,C正确;不是肺泡细胞中溶酶体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是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内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最终导致硅肺,D错误。【答案】D1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孔数量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功能更复杂C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头部,利于游动D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解析】细胞代谢旺盛,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需要细胞核内DNA转录生成大量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所以核孔数量较多,核仁对于rRNA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而rRNA是核糖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糖体对于蛋白质的合成是不可缺少的,A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为反应的进行提供大量的酶,B正确;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部,为尾部的运动提供能量,C错误;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将囊泡中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分泌囊泡,囊泡运往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其内的抗体分泌出去,同时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答案】C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C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D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胰腺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消化酶,而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和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因此该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利于酶的合成分泌,A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使得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氧,C正确;细胞体积越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例小,不利于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答案】D12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更多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C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D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解析】生物膜系统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B错误;中心体可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故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正确;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D正确。【答案】B培优点二 分析酶促反应曲线一、“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应用1:表示酶作用机理的曲线典例1. 如图曲线、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酶催化条件的反应,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用ab段表示B若将酶催化改为FeCl3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催化剂和加热都是给分子提供能量,让分子达到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解析】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从活化状态到生成物质P释放的能量,A错误;由于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所以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正确;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加热是给分子提供能量,催化剂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让分子达到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D错误。【答案】 B应用2:表示酶的高效性的曲线典例2. 如图为某一酶促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物剩余量的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的酶特性是( )专一性高效性催化特性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A B C D【解析】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题图曲线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错误;酶的高效性指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远大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题图中的曲线和相对照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正确;酶的催化特性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题图中的曲线和相对照可说明酶具有催化特性,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题图曲线不能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答案】C应用3:表示酶的专一性的曲线典例3. 如图中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在P点加入不同的物质,曲线的变化趋势如甲、乙、丙、丁所示,则甲、乙、丙、丁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醋酸淀粉淀粉酶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A. B. C. D. 【解析】题图中的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在P点加入醋酸,则该酶所处的pH超过其最适pH,淀粉酶的活性较加入醋酸前降低,催化反应的速率降低,而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不变,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丙相对应;若在P点加入淀粉,则会使反应底物的量(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升高,且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应反应底物的增加而升高,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甲相对应;若在P点加入淀粉酶,则会使淀粉酶的量(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升高,而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不变,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乙相对应;若在P点加入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则会使淀粉酶失活而失去催化作用,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不再变化(维持在加入BaSO4时的水平),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丁相对应即曲线甲、乙、丙、丁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淀粉、淀粉酶、醋酸、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综上所述C正确。【答案】C应用4:酶促反应中的关系曲线典例4. 在一定酶量、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正确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解析】在一定酶量、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增加,当酶达到饱和后,反应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浓度),故选B。【答案】B应用5:表示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曲线典例5. 如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解析】b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c条件下,说明b曲线的处理条件不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A错误; 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B错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同,而图中三条曲线的平衡点相同,说明三条曲线的差异不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C错误;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造成的,D正确。【答案】D二、对点增分集训1下列描述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的曲线,正确的是( )【解析】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时酶会变性失活,A错误。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pH前,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pH后,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底物浓度为0时,酶促反应速率也为0,C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有酶催化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降低,D正确。【答案】D2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0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B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C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D实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解析】氧气的产生总量是由反应底物的量决定的,与提取液的种类无关,A错误;已知图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则在相同pH下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的数量不同导致的,B正确;过氧化氢酶应该不存在低温和适宜pH(7)条件下,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D正确。【答案】A3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C若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温度一定低于曲线和D若曲线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酶浓度一定大于曲线和【解析】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2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可被完全分解,B正确;若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温度属于该酶的适宜温度,不一定低于曲线和,C错误;若曲线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酶浓度高于曲线和,D正确。【答案】C4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A B C D【解析】底物浓度一定时,酶量增加1倍,反应速率相应增加,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量后,所有的酶都用于催化反应,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B正确。【答案】B5多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主要酶类,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57。下列各图表示在其他条件适宜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有关变化。则( )A图1可以表示温度从100降低为35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B图2可以表示PH从5.7升高为7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C图3可以表示反应物浓度增加15时,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D图4可以表示多酚氧化酶浓度降低15时,反应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解析】当温度由100降低为35时,反应速率为0,不会发生变化;PH从5.7升高为7时,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生成物的量增加;当酶浓度降低时,反应物量的减少速率减慢,综上所述,D正确。【答案】D6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B乙图中a点表示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C乙图中a点到b点表示超过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温度再升高酶活性会急剧下降D丙图中曲线的c点与d点两点反应速度偏低的本质原因不同【解析】甲图表明,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数量,A正确;乙图表示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图中a点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最适温度,B正确;乙图中a点表示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超过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时,温度再升高酶活性会急剧下降,C正确;丙图中曲线的c点与d点两点反应速度偏低的本质原因都是酶的活性较低导致的,D错误。【答案】D7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B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C实验结果表明,该种酶在温度为30 、pH7活性较高D在 pH5或温度为 20 的情况下该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解析】据图分析,本实验研究的酶是麦芽糖酶,A错误;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以及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B错误;据图分析,该种酶在温度为30 、pH7活性较高,C正确;在 pH5时,该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酶的结构被破坏,酶的活性降低而温度为 20 的情况下,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结构没有破坏,D错误。【答案】C8下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OABC一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B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C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D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解析】如果OABC是最适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温度都会使反应速率下降,A错误;在B点时的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是横坐标反应物浓度而是酶数量的限制,B正确;在A点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正确;在C点时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加入少量的酶后反应速率会升高,D正确。【答案】A9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不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D温度升高时,e点上移,d点左移【解析】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错误;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B错误;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C正确;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升高,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D错误。【答案】C10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不变B若在B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B点时的限制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而是酶浓度,故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增大,A错误;题意表明原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故若在B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减慢,B错误;C点时的限制因素不是反应物浓度,而是酶浓度,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不变,C错误;A点时的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而不是酶浓度,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正确。【答案】D11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含量不足B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c和d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解析】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的量不足,A错误;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反应速率比曲线b减少,B正确;图二中B、C点表示的反应速率是两个定值,图一中曲线c和曲线d两条曲线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变化的,C错误;减小或增大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均应变为曲线f,D错误。【答案】B12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解析】根据曲线变化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A错误;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B错误;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C正确;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D错误。【答案】C培优点三 设计酶的相关实验一、“对照实验法”设计酶的相关实验应用1:“对比实验法”探究酶的催化作用典例1.食虫植物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的植物,为了验证其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适宜温度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试管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试管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试管1中出现紫色反应,即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B实验的观测指标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C由试管2、3构成的对照实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D实验是对照组、实验为实验组,两组一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解析】试管1中蛋白液没有分解的话也会出现紫色反应,A错误;实验中如果蛋白块变小的话,说明分泌物中含有蛋白酶,B正确;试管1和2形成对照,试管3和4形成对照,由四支试管构成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C错误;试管1和2形成对照,试管3和4形成对照,实验和实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D错误。【答案】B应用2:“对比实验法”探究酶的高效性典例2.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试管组别实验处理加入3%H2O2 (mL)温度加入试剂试管12常温/试管2290/试管32常温2滴3.5%FeCl3溶液试管42常温2滴20%肝脏研磨液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两个自变量B试管2中因为没有加入任何试剂,所以应为空白对照组C若试管4和试管1组成对照实验,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试管4和试管3【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试管1和试管2的变量为温度,试管3和试管4的变量为催化剂种类,二者均是自变量,其他因素如反应物浓度、pH等为无关变量;试管2虽没有添加任何试剂,但是温度与试管1不同,因此也是实验组;试管1和试管4的不同点为是否添加了酶,由此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试管3和试管4的不同点是催化剂的种类、酶或无机催化剂,因此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综上所述,B正确。【答案】B应用3:“对比实验法”探究酶的专一性典例3.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加入斐林试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加入斐林试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三组实验都应该在37条件下进行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D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解析】因为蔗糖被蔗糖酶催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有还原性,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加入斐林试剂必须水浴加热至5065,B错误;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蔗糖酶才能水解蔗糖,故该实验能验证酶的专一性,C正确;如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则三个组都不会出现蓝色,无法检测,D错误。【答案】C应用4:“梯度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或pH)典例4. 小张查阅资料得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试管实验温度3%淀粉溶液2%淀粉酶溶液1 min后碘液检测150 2 mL1 mL溶液呈棕黄色255 2 mL1 mL溶液呈棕黄色360 2 mL1 mL溶液呈棕黄色注:溶液呈棕黄色即表示没有检测出淀粉。A将实验温度改为0 、55 、100 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1 mLC将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1%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解析】各组实验温度下实验结果溶液均呈棕黄色,说明淀粉均被分解完毕,反应速度过快。证明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可将实验温度改为0 、55 、100 ,0 和100 温度下,淀粉酶变性失活,反应后溶液均为蓝色,A正确;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1 mL,反应会更快的完成,B错误;将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1%,可减慢反应,但不确定1 min后0 和55 下淀粉是否会有剩余,C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加热,会改变自变量,D错误。【答案】A二、对点增分集训1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因变量是酶活性,应该选择过氧化氢做底物,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对而言的,因此如果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选择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错误;因为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答案】B2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相关表述有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相关实验A酶催化具有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H202分解可用带火星卫生香复燃程度为观察指标B酶催化具有专一性比较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用碘液检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C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可用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无关变量为PH、淀粉酶的量等,可用碘液检测D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可用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因变量为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解析】验证酶催化具有高效性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Fe3+,因变量是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表示或气泡产生速度表示,A正确;验证酶催化具有专一性可通过比较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自变量是淀粉、蔗糖,因变量是加斐林试剂水浴,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不能用碘液检测,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B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无关变量为PH、淀粉酶的量等,因变量是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C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不同pH处理过氧化氢酶,观察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变化,D正确。【答案】B3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找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2常温下加入Fe3氧气泡稍多而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而小A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B酶变性后就失活C酶有专一性 D酶有高效性【解析】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均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水和氧气。比较1、3组的观察结果,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产生量远远多于自然分解,说明酶的作用条件温和,A错误;3、4组对比,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而小,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若证明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应是酶的种类不同或底物的不同,而该实验只涉及一种过氧化氢酶和 一种过氧化氢底物,因而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正确;2、3组对比,加入鲜肝提取液的一组氧气泡的产生量明显高于加入Fe3的一组,说明酶有高效性,D错误。【答案】C4下列实验设计的思路,正确的是()A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实验用碘液检测可验证酶的专一性B用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FeCl3溶液催化H2O2水解可研究酶的高效性C进行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水解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胃蛋白酶在pH为3、7、11的溶液中水解蛋清可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解析】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所以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的实验应该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含有淀粉酶,属于生物催化剂,FeCl3溶液属于无机催化剂,两者对比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B正确;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水解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胃蛋白酶的适宜pH为2左右,所以设计的pH取值不合理,D错误。【答案】B5下图新鲜土豆片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不正确的是( )A量筒中短时间内有大量气体产生,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