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评估报告【模板】.docx
-
资源ID:4623126
资源大小:132.66KB
全文页数:1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年产xxx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评估报告【模板】.docx
CMC泓域咨询 /年产xxx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评估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9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9二、 项目建设地点9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9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1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1八、 环境影响12九、 建设投资估算12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14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16一、 公司基本信息16二、 公司简介16三、 公司竞争优势17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1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9五、 核心人员介绍20六、 经营宗旨21七、 公司发展规划21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8一、 发展目标28二、 功能定位28三、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30四、 面临挑战31五、 提升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32六、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4第四章 选址方案37一、 项目选址原则3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7三、 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41四、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41五、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44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48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8二、 建设方案4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0第六章 产品规划方案52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52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5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53第七章 法人治理5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4二、 董事59三、 高级管理人员63四、 监事65第八章 发展规划68一、 公司发展规划68二、 任务思路74第九章 SWOT分析说明77一、 优势分析(S)77二、 劣势分析(W)79三、 机会分析(O)79四、 威胁分析(T)80第十章 工艺技术说明88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8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90三、 质量管理91四、 设备选型方案9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3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9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4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生产95一、 编制依据95二、 防范措施96三、 预期效果评价9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100一、 编制说明100二、 建设投资10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2建设投资估算表103三、 建设期利息10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5四、 流动资金106流动资金估算表106五、 项目总投资10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9第十四章 经济收益分析11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0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4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7五、 偿债能力分析11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9六、 经济评价结论119第十五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20一、 项目招标依据120二、 项目招标范围120三、 招标要求120四、 招标组织方式122五、 招标信息发布123第十六章 风险防范124一、 项目风险分析124二、 项目风险对策126第十七章 总结128第十八章 附表附件13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5建设投资估算表135建设投资估算表13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7流动资金估算表13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0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403.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752.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52%;建设期利息157.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1%;流动资金2493.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7%。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2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591.03万元,净利润2631.7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77%,财务净现值1452.9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陕西中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和产业链不健全、产业融合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年产xxx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2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2、调研产品市场;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技术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缺失中药信息服务平台,中药材专业市场规模效应、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盲目种植难以赶上价格高峰、产量过剩造成“广种薄收”。部门间紧密协作、协同推进机制有待加强,土地、金融、项目、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性还不到位、力度不够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领域缺乏专业科技人员对药农实施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中药生产与制造业难以引进高级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缺乏支撑企业发展的“中药工匠”技能人才。充分利用我省中药材资源品种、蕴藏量优势,加快推进具有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生产管理、临床试用等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与国家试点企业合作或独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试点工作,提升我省中药材内销率和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4000.00(折合约2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8228.80。其中:生产工程18050.76,仓储工程5962.3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929.89,公共工程1285.83。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xx、xx、xxx等。(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xx、xx、xxx等。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等,通过污染防治措施后,各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并且保持相应功能区要求。本项目符合各项政策和规划,本项目各种污染物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403.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752.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52%;建设期利息157.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1%;流动资金2493.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7752.5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578.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63.70万元,预备费210.59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2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8591.03万元,纳税总额1810.46万元,净利润2631.7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77%,财务净现值1452.9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4000.00约21.00亩1.1总建筑面积28228.801.2基底面积91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2.012总投资万元10403.772.1建设投资万元7752.582.1.1工程费用万元6578.292.1.2其他费用万元963.702.1.3预备费万元210.592.2建设期利息万元157.432.3流动资金万元2493.763资金筹措万元10403.773.1自筹资金万元7190.893.2银行贷款万元3212.884营业收入万元22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8591.03""6利润总额万元3508.98""7净利润万元2631.73""8所得税万元877.25""9增值税万元833.22""10税金及附加万元99.99""11纳税总额万元1810.46""12工业增加值万元6259.50""13盈亏平衡点万元9942.23产值14回收期年6.5415内部收益率16.7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452.98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吴xx3、注册资本:52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0-5-117、营业期限:2010-5-1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三、 公司竞争优势(一)自主研发优势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结合国内市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技术,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已有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二)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公司进口大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精度、生产效率,为产品研发与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及客户需要通过了产品认证,表明公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要求,而且部分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日常生产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客户服务等流程,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三)产品种类齐全优势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公司齐全的产品系列,完备的产品结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公司来说,实现了对具有多种产品需求客户的资源共享,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客户粘性。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起到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四)营销网络及服务优势根据公司产品服务的特点、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营销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经销商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在各区域配备销售人员,建立从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销售网络体系。公司的服务覆盖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公司多名销售人员具有研发背景,可引导客户的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及时、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公司与经销商互利共赢,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经销网络较为稳定,有利于深耕行业和区域市场,带动经销商共同成长。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4433.343546.673325.01负债总额1433.691146.951075.27股东权益合计2999.652399.722249.7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0581.468465.177936.09营业利润2558.032046.421918.52利润总额2415.841932.671811.88净利润1811.881413.271304.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11.881413.271304.55五、 核心人员介绍1、吴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2、胡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3、贾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张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5、胡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6、段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7、潘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8、陆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六、 经营宗旨凭借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策略,发挥公司各方面的优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全体股东提供满意的经济回报。七、 公司发展规划(一)发展计划1、发展战略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经营目标目前,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染整技术,保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二)具体发展计划1、市场开拓计划公司将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根据下游行业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加快市场开拓步伐。主要计划如下:(1)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立市场、技术、生产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以营销人员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客户及市场对迎丰品牌的认同感; (4)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省内外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2、技术开发计划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公司将在现有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整理并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通过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保护,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为保证上述技术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研发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开发能力。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育、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人才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为此,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2)加强与高校间的校企人才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3)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4)积极探索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企业并购计划公司将抓住行业整合机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竞争优势,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推进收购、兼并、控股或参股同行业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公司,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5、筹融资计划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计划和需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资产结构、资金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满足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筹措资金。(三)面临困难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业务将不断发展和扩大,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公司今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也使公司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的压力。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目标。1、资金不足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公司融资手段较为单一,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成本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顺利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公司的发展计划将难以如期实现。2、人才紧缺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将影响公司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否尽快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将对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四)采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公司拟建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公司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缓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1、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提升面临的挑战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需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确保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为此,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有序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3、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增强公司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厚度,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2、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密切跟踪印染行业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发展目标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中药产业发展,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及其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全产业产值年均递增在10%以上。到2025年,中药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中药农业、工业、商贸、流通和健康产品、健康服务快速发展,中药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优质药材种植(养殖)与初加工基地形成规模,科技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中药工业绿色制造、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服务内容及产品日益丰富,产业扶贫作用充分发挥,中药全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到2030年,中药产业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态势持续深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区域供应保障平台进一步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中药创新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一流中药企业规模显著增强,中药创新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健康服务领域大幅拓展、产品更加多样,中药全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二、 功能定位发挥多动能优势,提升中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助力强省富民产业发展。(一)三产高效联动功能通过构建“大中药、全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集约化、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全面优化升级中药制造工业,激发新的中药商业要素,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形成一二三产精准高效联动发展的功能,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新活力。(二)科技引领驱动功能通过引进良种繁育、设施栽培、现代生产加工技术,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加快发展现代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中药工业。广泛开展成果展示、参观学习、技术培训,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带动中药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三)龙头带动示范功能依托现有中药材种植园区、中药工业制造园区、大型骨干生产企业,构建中药产业聚集、带动园区。利用招商引资的推动作用,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合理、进驻企业优质、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模式现代的中药产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促进和带动区域中药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四)扩大劳动就业功能针对中药产业链相对较长、劳动力需求层次分布广泛等特性,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仓储、流通、健康服务等中药全产业链,带动区域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就业岗位,助力精准脱贫,增加农民收入,形成支柱产业。(五)养生保健服务功能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养生保健为主题,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开发健康服务产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养生保健基地、康养休闲基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养生保健、度假疗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样化健康服务。三、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开放战略,主动参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港口合作,推动形成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加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临空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枢纽和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强化口岸开放,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西安、宝鸡、延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推进物流网络和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升级,打造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四、 面临挑战陕西中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和产业链不健全、产业融合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一)中药种植与规模化发展不协调中药材规模种植面积仅60万亩,缺乏万亩以上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在行业内难以主导产品价格,散种散养(殖)式发展不利药农广种多收,也难以保证药材品质。中药种植(养殖)与中药工业融合度不高,种植的中药材大都以附加值较低的原料出售。(二)中药工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多数中药加工生产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影响力不大、竞争力较弱,中药制造工业支柱作用还未显现,向前不能引导中药材种植和“消化”省内中药材原料,向后不能为中药行业提供优质的中药原料保障,双向带动作用不明显。(三)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中药领域缺乏国家级平台,已建成的各研究平台大都封闭独立,未形成跨体制联合、集约化发展及资源设施共享机制,产学研用融合度、成果转化率低。中药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有限,多以生产仿制药、老旧药品为主,科技创新能力弱、创新产品少。(四)资源要素与政策支持还不到位缺失中药信息服务平台,中药材专业市场规模效应、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盲目种植难以赶上价格高峰、产量过剩造成“广种薄收”。部门间紧密协作、协同推进机制有待加强,土地、金融、项目、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性还不到位、力度不够(五)技能型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均衡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领域缺乏专业科技人员对药农实施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中药生产与制造业难以引进高级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缺乏支撑企业发展的“中药工匠”技能人才。(六)a“秦药”品牌建设还较为滞后品牌引领意识不强,长期缺失代表陕西大宗道地药材、特色优势药材、优势中成药的“秦药”品牌,与川药、云药、贵药、冀药和“龙九味”“湘九味”“新浙八味”等品牌影响力有较大差距,还未在行业内打造出具有本省地域特色优势的“秦药”品牌。五、 提升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建设协同创新科研平台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通过优化布局、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建立专业门类齐全、技术装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科学规范的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发挥作用,新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提高中药研发、孵化和转化能力。积极发展中药科技和信息中介服务。(二)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药企业,加强对大宗优势、区域特色“秦药”开展重点研究,加快制定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初加工等全过程技术标准和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提取、制造等技术规范,加强物流(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体系。(三)实施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支持中药企业与各类科研平台建立资源共建共用、开放共享机制,联合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依托“四主体一联合”研发平台,围绕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开发、中药资源产业化、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以及基于古方秘方、经方验方、保护品种、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尽快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申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支持创新研发儿童用中成药。(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开发与转化机制,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落实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改革,鼓励多种方式获得药品上市许可,加快中药新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对获得国家中药新药、保健品、食品批准文号并投产应用的企业和符合中药资源保护、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企业,在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时给于适当倾斜。六、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快陕产大宗、道地、特色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和品种认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一)建立健全中药材种质资源繁育体系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及其推广。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并促进成果转化,加强珍稀濒危品种和道地药材良种保护、繁育体系建设,划定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良种筛选培育等研究,构建规范化良种选育、繁育技术体系,切实保障种子种苗的纯度和优质。加快制订中药材种子繁育及生产标准,开展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发挥各级农林技术部门技术推广主渠道作用,调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协会等机构广泛参与,重点组织开展道地药材原种保存、传统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良种扩繁工作,为大规模种植(养殖)提供优良种子种苗。实施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坚持政府统管与引导、企业主体经营、市场准入等运作方式,打造中药材种子种苗“源头工程”。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准入办法,组织认定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强化种子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的监管。大宗优势“秦药”品种率先推行种子种苗市场准入制度。(二)加快优良种源基地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加快野生中药材品种引进、驯化和推广,重点加强大宗道地、区域优势“秦药”品种选育、繁育技术推广、种源基地建设,建成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升种子种苗的生产、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抓好源头工程。实施“种源工程”,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重点品种,加大重点中药材品种的综合投入,集中建立重点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中心(站),科学规划和建设优质种苗规范化生产基地,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及推广,确保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纯正稳定。推动科研单位与中药材种苗生产企业、技术推广单位联合制定中药材种苗标准。鼓励组建中药材种业企业,建设标准化种子培育繁育和推广基地,带动区域优质种苗繁育。第四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6万亿元以上,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累计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地方立法成果显著,协商民主不断完善,法治陕西建设步伐加快,执法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