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概括文意练习——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docx
-
资源ID:46251396
资源大小:47.7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分析概括文意练习——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docx
分析概括文意L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时耶律斜轸已陷寰州,兵势甚盛,杨业遇之,欲领兵出大石路,直入石碣谷,以避其锋。护 军王件等以为畏懦,欲从雁门北川中而往。业不可,优曰:“君侯素号无敌,今逗挠不战,得非 有他志乎? ”业日:“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杀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 先!”乃引兵自石趺路趋朔州,将行,注谓美(潘美)日:“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 死,上不之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欲伺便以立尺寸功,报国家耳,今诸君责 业避敌,尚敢自爱乎! ”因指陈家谷口日:“诸君幸于此张步兵强弩以相援也。业转战当至此, 可夹击之;不然,无遗类矣。"美遂与佚帅屋下阵于谷口。斜轸闻业且至,遣副部署萧挞览伏兵 于路。业至,斜轸拥众为战势。业麾帜而进,斜轸佯败,伏兵四起,斜轸还兵前战,业大败,退 趋狼牙村。院自寅至已不得业报,使人登托逻台望之,无所见,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 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而进,行二十里,闻业败,即麾兵却走。贺怀浦败没。业且 战且行,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抚腐大恸,再率麾下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 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匿深林中。耶律奚底望见袍影,射之,业堕马被擒,其子延玉 死焉。业因太息日:“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 耶! ”乃不食三日,死。业既败,嶷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 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感激,皆战死,无一生还者。于是云、应、朔州及诸城将吏闻业死, 悉弃城走,斜轸复陷其地。事闻,帝深痛惜,诏赠业太尉。(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杨业面对契丹强大的兵势,欲领兵以躲避敌人的锋芒,却受到王倪等人指责,激于义愤,最终 出兵。B.杨业让潘美等人在陈家谷口布置步兵强弩来援助他,夹击敌人。从后文看,这表达了他的预见 性。C.杨业忠于朝廷,欲讨伐敌人、捍守边疆来报效皇帝,却被奸臣逼迫,最终战败,他守义不屈, 绝食而死。D.杨业战败后,部众还有一百多人,杨业让他们逃回去报告天子。部众感激他,皆为他战死,无 人生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敦既得志,暴慢滋甚,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岳牧皆出其门。沈充等并凶险骄迟,大起营 府,侵入田宅,剽掠市道。明帝太宁元年,王敦谋篡位,讽朝廷征己,帝手诏征之。夏四月,帝 畏王敦之逼,欲以都鉴为外援,拜鉴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镇合肥。王敦忌之,表鉴 为尚书令。敦党皆劝敦杀鉴,敦不从。鉴还台,遂与帝谋讨敦。王敦从子允之,方总角,敦爱其 聪警,常以自随。敦尝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为逆,允之悉闻其言,虑敦或疑已,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部众感激他,皆为他战死”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众感激,皆战死,无一生还者”可知, “感激”,理解错误,应为“感动发奋”;另外,部众应是为国战死。应选Do参考译文:当时耶律斜轸巳经攻陷寰州,军队的气势十分强盛,杨业遇到敌人,想要率领军队从大石路 出兵,直接进入石碣谷,来躲避敌人的锋芒。护军王优等人认为他畏敌懦弱,想要从雁门北川中 前往。杨业认为不可以,王件说:“君侯您向来号称无敌,如今曲行避敌以观望,不敢出战,该 不是你还有别的打算吧? ”杨业说:“我杨业不是避敌惧死,只因为此时对我们有不利之处,白 白地被人杀伤士卒而功业不能建立。现在您用怕死来责备我杨业,我应当在各位的前面作战! ” 于是,杨业率领军队从石跌路奔向朔州,快要出发时,杨业哭着对潘美说;“此次行动必定不 利,我杨业是太原的降将,死应是分内的事,皇上不杀我,宠信地任我为连帅,授给我兵权,我 并不是放掉敌人而不打,只是为了等待便于攻敌的条件,来立尺寸之功以报答国恩,今天各位用 躲避敌人的名义来责备我杨业,我还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吗! ”于是杨业指着陈家谷口说:“希望 各位在那里布直步兵弓箭手来增援我。我转战到这里,可以夹攻敌人;不这样做的话,我的队伍 就没有活着的人了。”潘美于是与王佚率领部下的士兵在谷口布好战阵。耶律斜轸听闻杨业将要 到达,派遣副部署萧挞览在来路埋伏军队。杨业大军到了,耶律斜轸聚集兵众摆好阵势。杨业指 挥大军前进,刚交战耶律斜轸就佯装失败,耶律斜轸的伏兵四起,耶律斜轸又调转军队进攻杨 业,杨业的军队大败,向狼牙村急速撤退。王件从寅时到巳时都没有接到杨业的报告,派人登上 托逻台瞭望,什么也没有看见,以为契丹军队已经失败逃跑,想争这场战争的功劳,就领军离开 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于是沿着交河往西南前进,行走了二十里路,听闻杨业战败,立即指挥军 队退走,贺怀浦战败死亡,杨业一边奋战一边前行,自中午杀到日落,果然到达谷口,看到这里 没有人,拍着胸脯大哭,再次率领帐下的将士奋力战斗,自身遭受数十处创伤,身边的士兵几乎 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杀死几十到上百个敌人,他的马受重伤不能前进,于是他匿藏在深杳的树 林中。耶律奚底望见战袍的影子,用箭射他,杨业堕马被擒获,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在这里。 杨业于是叹息说:“皇上对我很看重,我本打算用讨伐贼寇,保卫边疆来报答他,却反被奸臣所 迫害,致使国家的军队战败,还有什么脸求活着呢!”于是杨业绝食三日,死亡。杨业已经兵 败,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各自都有父母,妻子和子女,和我一起 死,没有什么益处,可以逃跑回去报告天子。”众人感动发奋,都奋战而死,没有一个活着退回 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云州,应州,朔州以及其他各城的将吏听闻杨业战死,全部弃城逃跑,耶 律斜轸又攻陷了其它的地方。事情被朝廷听到,皇帝深深的痛惜,下令追赠杨业“太尉”一职。 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I). “请求对王敦及其亲属进行除名惩治”“皇帝最后都听从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错误。结合 “有司奏:'王彬等敦之亲族,皆当除名。'诏曰:谓宜施之宽贷。帝卒从蟒议”分析,官 员建议将王彬等王敦的亲属除名,皇帝没有同意;后皇帝下诏将王敦的重要党羽除名,但温轿劝 阻,皇帝最后听从了温娇的意见。应选Do参考译文:王敦得志以后,越发暴虐傲慢,四方贡献的物品大多送入他的府第,朝廷文武大臣及地方长 官,都出自他的门下。沈充等人都是凶恶阴险骄恣之徒,大肆建造府第,侵占他人田宅,公然在 道路抢掠。明帝太宁元年,王敦谋划篡夺皇位,讽谏朝廷征召自己,明帝亲手书写诏书征召他。 夏季四月,明帝畏惧王敦的逼迫,想把郴鉴作为外援,授予郝鉴兖州刺史一职,督察扬州江西的 军务,镇守合肥。王敦忌惮郝鉴,上表要求让郝鉴任尚书令。王敦的党羽都劝王敦杀死都婆,王 敦没有听从。都鉴回到朝廷后,便和明帝共同商议讨伐王敦。王敦的侄子王允之,正是童年时 期,王敦喜爱他的聪明机警,常常让他跟随自己。王敦曾经在夜晚饮酒,王允之因酒醉告辞先精 下休息。王敦与钱凤商讨谋反的事,王允之都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内容,担忧王敦可能怀疑自己, 当即就在犒着的地方呕吐,弄得衣服和面部都是吐物。钱凤走后,王敦果然来查看,看到王允之 嫡在呕吐物中,见如此景况亦不怀疑王允之(听到机密)了。恰逢王允之的父亲王舒被授予廷 尉,王允之请求回乡探望父亲,(王允之)把王敦、钱凤的图谋都告诉父亲。王舒于是与司徒王 导一同报告皇帝,暗中为这个事情做准备。二年夏天五月,王敦病情加剧,制假诏书授予王应为 武卫将军来做自己的副职。钱凤对王敦说:“倘假设您有不幸,是否将把身后之事托付王应? ”于 是与沈充谋议商定,等王敦一死,便作乱。明帝将要征讨王敦。司徒王导听说王敦病重,率领王 氏子弟为王敦发丧,大家以为王敦确实死了,都有奋战的士气。王敦将要发兵攻打京师(之前) 让记室郭璞占卜。明帝招募勇士,率领甲士千人渡河,各军出城在南皇堂屯班。癸酉日夜间,攻 其不备,大胜。王敦战败,于是对自己的男父少府羊荽和王应说:“我死后,王应立刻即帝位, 先设立朝廷百官,然后再安排(我的)丧葬之事。”王敦不久去世,王应隐瞒不公布死讯。司徒 王导等人都因征讨王敦有功,受到封赏。有关官员上奏说:“王彬等这些王敦的亲族,都应当去 职除名。”明帝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尚且将世代宽宥他。何况王彬等人都是王导的近 亲呢! ”于是全都不加查问。明帝下诏说:“王敦的重要党羽革职除名,其余僚属禁锢不用。” 温所上疏说:“王敦刚愎自负,不讲仁义,残暴杀戮。朝廷无法制约,亲人不能劝止。在他府中 的人,长期畏惧危亡,所以人人闭口不言,在路上侧目以视。实在是贤人君子道义终结、时运乖 背,明哲保身、隐晦不露而已。确实是助纣为虐、诱导作乱的人,自然应当依据典刑严惩不贷; 如果那些是被奸党逼迫构陷的人,我认为应该施以宽恕的举措。”明帝最终听从了温崎的意见。 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王匡整日不敢出兵”错误。由“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可 知,王匡的军队不是被邓禹逼的不敢出兵,而是认为日子不好不敢出兵。应选B。参考译文: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也游 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等到汉兵起, 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后来听说光武安定河北,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 追光武到邺县。光武见到邓禹很喜欢。邓禹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 定,赤眉、青犊之流,动辄以数万人,在三辅一带往往群聚假借名号(起事)。更始各将领都是些 崛起的庸人,志向在于发财,争相使用威力,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 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 百姓万民的生命。”光武帝大悦,因此令左右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 策略计划。建武元年正月,邓禹自箕关将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守关不开,邓禹连攻十天,破 关。更始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渡过大阳准备进攻邓禹,邓禹派遣诸将迎击于解县南面,大破 樊参军,斩樊参首。于是王匡、成丹等合军十多万,再共同击邓禹,邓禹军不利,樊崇战死。正 好日暮,战事已罢,军师韩歆及诸将看到兵势已受到摧残,都劝邓禹乘夜离去,邓禹不听。第二 天癸亥,王匡等认为,癸亥属于六甲凶日,整天没有出兵,邓禹因此得以停整兵器,重新调整部 队。第二天早晨,匡全军出攻邓禹,邓禹下令军中不得妄动;王匡军到了营下,邓禹传令诸将鼓 噪并进,大破王国军。当月,光武在鄢京即位,派遣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于是邓禹渡过汾 阴河,进入更阳县。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在衙县抗拒邓 禹,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 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单独攻克敌人而且部队纪律严明,(百姓)都远 望着互相牵挽着、背负着来迎接邓禹的军队,归顺的每日上千人,人众号称上百万人。邓禹每到 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髯,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 名震关西。皇帝贽扬他,几次写信贽美他。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封邓禹为高密侯。邓禹内尚 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天下已经平定,他常常想疏远名声与权势。 他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 利。因此帝更加尊重他。显宗即位,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授予太俾,朝见时令他面向东站立尊如 宾客,甚被尊宠。4.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石瑶臣主动到来”错误,从原文"或曰:'急檄石令。'石令至,万众皆迎伏跪拜”可知, 并不是石瑶臣主动到来,而是收到公文(檄文)后才到来的。应选Bo参考译文:过去,太史公司马迁给奉公守法、善良守正的官吏作传,从春秋到周代末年几百年间,然而 能够让司马迁为之作传的,只有四五个人罢了。(能够被写入史册)多么难啊!大概有这样的人 而他们的事迹却不流传于世的情况很多见吧!像麴令、何易于,假使没有人在诗歌文字中让他们 被看见,(他们)也会在后世无声无息了。在高位显位的人容易被人看到,而卑微处境艰难的人 很少被记述,世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吗?有人说:循吏只是把百姓放在心上罢了,凭借志勇获得功 名不是他们认为值得考虑的事。任峻、邓艾、杜元凯之类的人,他们也和召信臣一样作对人民有 益的事,但是博取功名的想法占多数。先生们也探查出了他们的内心,就不想给他们这样的名 声,那么合乎循吏之名标准,大概是非常难的。当今时代,我寻得一个人,名字叫石家绍,字瑶臣,翼城人,道光二年的进士,官居江西知 县,最终做官到铜鼓营同知。从长官同僚、官宦先生、士卒百姓,没有不认为他是循吏的。进入 京城时,除夕在书斋中和我喝酒,谈论论语不停口,我问他所做的事情,他就笑着推辞,不 谈自己。等到去世,我看到他的朋友给他写的传记,都是作为父母官做应到做的,人有时会懈怠 或者虚伪,但他单独诚心尽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江西曾经发生大饥荒,钱财粮食没有置办,但是在西山聚集的饥民已经有几万人,齐声高呼 需要赈济,巡抚官署的屋子都被(呼声)震动,长官不知道怎样去做。有人说:“赶紧给石知县 发檄文。”石知县到来后,众人都伏在地上跪拜迎接,说:“甘愿听您处置。”这次贩灾于是得 以延辍而没有发生动乱。啼呼抢夺之时,见到一个人就服服帖帖,只有婴儿见到慈母时才这样, 而石家绍能得到几千万骚乱的饥饿的老百姓如此。况且皇帝对于老百姓,并不是能解下衣服来 (推恩)就能让所有人有衣穿,推恩饮食就能让老百姓都吃上饭。而(石家绍)像这样(得民 心)是为什么呢?非常特殊而卓越超群的品行,本来便是按照伦理常规都是应该拥有的,在父母 对于子女(身上),即使极尽其情感也不值得认为是奇怪的,所以,即使是石家绍做官,也只是 尽了对待子民所应该做的事罢了。然而他(如果)没有像父母那样的心,就不能做到(这样), 这就是石家绍像这样得民心的原因吧!石家绍曾经自己记录一句话:“官吏良善,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吏不好,就成为危害老百 姓的人。做百姓的父母,我不能;做残害百姓的人,我不敢;我还是做百姓的仆人吧! ”所以自 己取号为“民佣”。唉!父母保护拥抱自己的孩子,大概叫做仆人却不自知,这就是石家绍用来 对待自己的方法啊!5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8. “最后顺从诸乐工之意用杖刑处死了他”错误,依据“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 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可知,诸乐工为罗程求情,唐宣宗认为祖宗之法更为重要拒绝了他 们,将罗程杖杀。应选Bo参考译文:唐宣宗大中年间,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韦澳到京兆府上任办公后,豪门 贵成有所收敛。国舅郑光庄园掌管田租的人放纵骄横,多年不向官府交纳租税,韦澳将他逑捕并 戴上刑具。唐宣宗在延英殿问韦澳,韦澳把具体情况向皇帝陈奏,皇帝说:“你怎么处置他 呢? ”韦澳回答说:“将依照法律处置。”皇帝说:“国男郑光特别喜爱这个庄吏,怎么办'? ” 韦澳回答说:“陛下从宫禁内庭调任我为京兆尹,希望我清扫京畿地区多年的积弊:如果郑光的 庄吏多年为蠹害,却能得到宽宥免于死刑,这样陛下所制定的法律只是施行于穷困的民户身上, 我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皇帝说:“事情确实是这样。但是国男郑光纠缠我不罢休,你用 棍杖狠狠地处分他,兔他一死,可以吗? ”韦澳回答说:“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诏令,希望陛下 让我暂时关押着,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皇帝说:“很明显这样可行。我为国舅郑光 的缘故阻挠你依法行事,很是感到惭愧。”韦澳回到京兆府,随即重重杖责庄吏;催促他交满数 百斛租税后,才将他交还郑光。皇帝想去华清宫,谏官们极力上言加以劝阻,皇帝为此消除了去 华清宫的念头。皇帝高兴听到规劝进谏的话,但凡谏官们论事、门下省封还皇帝失宜诏令,只要 合乎道理,皇帝大都能虚心接受并依从;得到大臣的章表奏疏,一定要焚香洗手后再阅读。教坊 里有一个叫祝汉贞的人,滑稽敏捷,皇帝有时指着某一物件,让祝汉贞表演口戏,祝汉贞摹拟颂 咏好像是早已编好了一样,于是他在优人中最受皇帝喜爱。有一天,祝汉贞在皇帝面前拍着手掌 说笑话逗乐,所说内容涉及到许多外朝政事,皇帝严肃地对他说:“我养你们(这群乐工),只 是要你们提供戏笑而已,怎么能任意干预朝政呢! ”从此以后就疏远了祝汉贞。正值祝汉贞的儿 子因贪赃被用杖刑处死,祝汉贞也被流放到天德军。宫廷乐工罗程善于弹奏昆琶,从唐武宗时就 已经得到宠幸;皇帝一向通晓音律,对罗程更加宠爱。罗程依恃皇帝的恩宠暴虐专横,因为极小 的仇恨而杀人,被京兆府逮捕入狱。宫廷诸乐工想为他向皇帝请求免罪,说:“罗程辜负了陛下 的恩情,罪该万死,但我们可惜罗程的能琶演奏是天下奇绝的技艺,不能再在宴游中侍奉了!” 皇帝说:“你们可惜的是罗程的技艺,我所珍惜的是高祖、太宗制定的国法。”最后,还是把罗 程用杖刑处死了。皇帝临朝听政,接待应对群臣犹如对待宾客,即使是他的左右近侍,也不曾见 过他有倦怠的面色。每当宰相奏对政事时,近旁没有一人站立,皇帝威严的神态令人不敢力台头 看。宰相奏事完毕后,皇帝忽然和颜悦色地说:“现在可以说说闲话了! ”接着就问宰相街道闾 巷的细微事,有时谈论宫禁中游宴的事,什么事都可以说。大约过了一刻钟,皇帝又用严肃的面 容说:“你们应当好自为之,我常常担忧你们会辜负我,使以后我们不再能相见。”于是起身回 宫。令狐绚对人说:“我当了十年宰相掌管朝政,最得皇帝的恩遇:但每次在延英殿奏对政事, 没有不汗流沾衣的!”.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概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错误。原文为“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 邑刘大盟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概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意思是侍郎方苞在 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槐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帼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 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长进。姚鼐为文进步和姚范、刘大槐指导有关,方苞并无指导。应选D。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 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正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 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 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子颖从南边的山脚登 山。攀行四十五里,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 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走了不到一半路程,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 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顺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 “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 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整上山顶, (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雷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 水、徂徒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戊中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的积雪扑打 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被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搏薪一样的立着的 东西,(那是)山峰。天边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间又变成五光十色的彩霞。太阳升起来 了,纯粹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首看 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有被照,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 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 糊或扶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边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 多是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都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平齐。参考译文: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 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后不肯再出来做官。姚鼐说:“古 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 众有所补益。”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梃承续他。 姚他的伯父姚范与刘大盟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长进,所写 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评论者认为他的文辞比方苞豪 放,道理比刘大盟深刻。三个人的籍贯都在桐城,世人传颂称他们为桐城派。6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在敌军进攻时,袁崇焕宰牛杀马”错误,原文“当兵未薄城下时,崇焕椎牛杀马”,意思在 敌人尚未逼近城卜时,袁崇焕就杀牛宰马犒赏士兵。应选B。参考译文:天启六年春正月,建州(女真)军队大举进攻宁远城,参政袁崇焕全力抵抗,发射炮弹击杀 (敌兵)无法计算,击毙,了他们的统帅长孙哈是,斩杀敌军六百枚首级,建州军队从灰山分开返 回。宁远城是山海关门户要害。当敌军还没有逼近城下时,袁崇焕宰牛杀马,拿起佩刀亲自割下 肉,烹煮来给士兵们享用,所以士兵们感动振奋。这时,朝廷中(有人)因为永宁(宁远)势力 孤单,有建议弃守宁远来保卫山海关的言论。等到建州军队撤退后,就下令奖励将士,发国库十 万钱犒赏他们。崇祯元年二月,建州军队在河上驻扎,总兵满桂派遣副将张守印率领三百人过河 悄悄地攻击他们,有所斩获,皇上命令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的身份统领蓟、辽、登、津 等地,移驻山海关。七月,(皇上)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廷臣和督师(明代中后期特设的统率指挥 军队的大将)袁崇焕,慰劳非常周到。袁崇焕精明却随意,常常不以为意地谈论天下事。皇上问 东北军队什么时候可以平定,袁崇焕随意回答以五年为期限,慷慨请求军队器械、运送军粮的事 情,并说:“吏部把关用人,兵部调配得当,户部筹措军饷,提建议的言路畅通,以上各部门都 与我相照应,才可成功。”皇上同意了,宴请袁崇焕。(袁崇焕)到午门时,兵科给事中许春卿 问他用五年时间能实现效果吗?袁崇焕说:“皇上期望非常迫切,所以用这样的话来宽慰皇上的 心。”许誉卿说:“皇上英明,(如果)以后按照期限要求成效怎么力、? ”袁崇焕无法回应,认 识他的人预料他做不成。二年六月,袁崇焕诱杀了毛文龙。袁崇焕再次出关统师军队,(却)没 有方法弥补五年荡平(辽东)的话语,于是讨论议和的事宜,怕毛文龙泄露了他的计划,亲身进 入岛上诱杀了毛文龙。三年八月,(皇上)杀了督师袁崇焕。在这之前,建州军队大举逼近首 都,竞相传言是袁崇焕招引了敌人,因此到(这个地步)。在袁崇焕主持的辽东的局势败坏之 后,经略高第建议放弃宁远,专守山海关,(希望)依靠袁崇焕大力维持局面。宁远之战又胜, 军队士气稍微提振。等到(袁崇焕)再次镇守蓟、辽,知道兵力不如建州,开始思考分化联合的 计谋。建州趁着这个形式从反面利用了(这个机会,指袁不战,准备议和),借袁崇焕之手杀了 毛文龙,以毛文龙之死来出卖袁崇焕(袁崇焕杀毛文龙没有请示皇帝),趁机发兵直达明朝都 城,而袁崇焕就不免于(防守边关不利的罪罚)了。袁崇焕慷慨有权术谋略,边疆官吏都比不上 他。他的罪过在于擅自杀了(毛文龙)导致敌军(直抵都城),一时间受难的民众非常气愤这个 灾祸,要求查办袁崇焕的文书很多,导致他最终被凌迟处死来向天下谢罪,这是惩罚超过了实际 的罪过。8.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夏原吉认为松江大黄浦是通往吴淞的要道”错误。由原文“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 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滨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的湖之 水”可知,夏原吉是打算挖深大黄浦旁边的范家滨至南仓浦口这条河道用于治水,不是挖掘松江 大黄浦的河道。应选C。参考译文:明成祖永乐元年夏季四月,(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复原吉到江南整治水利。当时嘉兴、苏 州、松江各郡,连续几年遭受水灾,(朝廷)屡次下诏书令主管官吏(治水),督率治理都没有 效果,因此有了这个命令。六月,(朝廷)命令侍郎李文郁前往(江南)辅佐尚书更原吉,(同 他)一起估量(受水患)田亩(的数目),计算免除今年的田赋税赋。秋季八月,(朝廷)派遣 都察院佥都御史俞上吉带着水利集(这本书)赐给夏原吉,让(他)重视使用疏导治理(水 患)的方法。夏原吉上奏说:“江南各个郡,苏州、松江处于(河流的)最下游。常州、嘉兴、 湖州三个郡的土地,(地势)高得多(地势)低得少。环绕着太湖,绵延五百里,接纳着杭州、 湖州、宣州、歙县各地山脉所流的水,注入到淀山的各个湖泊,汇入三个洲湖中。很快浦港(被 泥沙)淹没堵塞,汇聚的水流上涨溢出,伤害禾苗庄稼。整治的方法,最好是疏浚吴淞各个港 口,排出那些淤塞的泥沙,让(它)流入到海里。吴松江南北宽二百多里,东西长一百五十多 丈。向西连接太湖,向东通到大海。以前屡次疏通,来抵挡潮汐,沙泥淤积,(每次)疏通之后 随即堵塞。从吴江长桥到下界浦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里,虽然可以逐渐疏通水流,(但)很多地方 又浅又窄。再加上从下界浦到上海南仓浦口,大约一百三十多里,潮汐拥堵,(河中)杂草丛 生,已经与陆地齐平。想要立刻开始疏浚,工程和费用都十分浩大。我考观察到嘉定的刘家港, 就是古代的娄江,直接通向大海,常熟的白茄港,直接汇入大江,(它们)都是宽广通畅的河 道。应该疏通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等地的浦港,疏导太湖各河流流入刘家、白布两个港口,让 (它们)直接流入到大海。松江大黄浦,就是通往吴淞的要道,下游堵塞,很难即时清除淤塞。旁边有范家滨到南仓浦口一段,可以直接通达大海,应该挖出水中的淤泥让(它)变深变宽,向 上连接大黄浦来疏通到布湖之水。这就是禹贡中三江入海的旧迹。等到(它们)开挖疏 通之后,观察估量各处的地理形势,分别设置石闸,按照时间开启闭合。每年河水枯竭时,就修 筑防水护田的堤岸用来防御暴涨的河水。”向(朝廷)上奏,(朝廷)准许施行。服役的人共计 十多万。复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经营筹划,盛暑时节也不打伞,说:“老百姓全身在太 阳下暴晒,我怎么忍心(打伞避暑)呢! ”从此河中的水得以排出,农田很受益。永乐二年春季 正月,(朝廷)又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前往苏州、松江等郡去疏通原有河道,让大理寺少卿袁复 辅助他。六月,(朝廷)让陕西按察司副使宋性做布政使右参政,跟从夏原吉到苏州、松江等郡 整治水利。九月戊辰(这一天),户部尚书复原吉治水成功,返回朝廷。9.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 “就反思出现这些失误的根源是自己愚蠢”错误。“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思是:朕愚蠢而 不聪明,不知道出现这些灾害的祸根是什么。应选Co参考译文:这一时期,文帝自身谦逊自守,而将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质朴。君臣以导致秦灭 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 了那种互相检举、攻讦的风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乐于自己的生业,府库储蓄每年都有 增加,人口繁衍。六月,文帝下诏书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 要。现在那些辛苦勤劳的农民,还要缴纳租税,这样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 有区别,说明鼓励开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不完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九月,下诏令各位侯王 公卿郡守推举贤良能直言极谏的人,皇上亲自问策,采纳其真知灼见。太子家令晁错对策得到高 等,升任中大夫。晁错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因辩才而得到太子的宠信,太子家里称他为“智 囊”。晁错又上书文帝,谈论应该削减诸侯王的实力以及应该改的法令,上书共计三十篇。文帝 虽然没有完全采用他的意见,却对他的才能另眼相看。文帝下诏说:“近来连续几年歉收,又有 旱涝和疾病的灾害,朕十分担忧。朕愚蠢而不聪明,不知道出现这些灾害的祸根是什么。估计土 地没有比以前减少,而统计百姓的人口也没有比以前增加,按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来计算,现在 比古代还要多,但百姓的粮食却严重缺乏,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在哪里?莫非是由于百姓之中从 事工商末业而损害农耕本业的人多,造酒大量耗费了粮食,六畜吃得太多了吗?这些大大小小的 原因,我不知道哪个是最主要的,可以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官员、博士共同议论这个问题,有 能够帮助百姓的意见,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做深远的探讨,无所隐瞒地全都告诉我! ”晁错向 皇上进言说:“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 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 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内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 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 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 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 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 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 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 库,防范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百姓呢,在于君主用什么方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 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 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是君主使用它们的缘故。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 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 便地离开家乡,盗贼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 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拿 不动它,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可是这些东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因此,贤明的君主重 视五谷而轻视金玉。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 业,关键在于彳台高粮价;抬高粮价的方法,在于让百姓拿粗食来求赏或免罚。”皇上听从了他的 进言。10.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 “主动请求改任”错误。原文“除大理正,亲嫌,改太府丞,迁刑部郎”,“主动”于文无 据。应选Co参考译文:沈作宾字宾王,世代是吴兴归安人。因父亲的职位而进入仕途,监管饶州永平监,冶炼铸造 的器物坚固、精致,又承接旨意监造雁翎刀,皇上很满意,官位接连提升两级。沈作宾考中刑法 科,历任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朝为大理评事。后改任为绍兴府通判。帅守丘害对待下属刚正威 严,沈作宾调解斡旋,协力辅助,常常用宽容来调剂上下关系。任期满后,担任台州知州,首先 寻访民众疾苦,放宽盐禁,延长租税期限,平均徐役,改变酒生产、流通的政策,判决留滞案 件,五十天内全部除去前任政策中不利于百姓的方面,州民都感到高兴;但前任知州嫉妒他超过 自己,巧妙地诬害、构陷他,(皇上)罢免了沈作宾的官职。百姓向朝廷请求挽留他,没有成 功,为他建立“留贤碑”。授任大理正,避亲戚嫌疑,他改任太府丞,升任刑部郎。庆元初年, 任淮南转运判官一职,凭治理才能而闻名。不久,授任直龙图阁,主管浙东,担任绍兴府知府。 韩优胄正在掌权,其族人有住在越地的,公开酿造私酒,沈作宾把他逮捕入狱,并流放他的奴 仆。后来,沈作宾因言官弹劾被罢官还乡。(沈作宾)做漳州知州时,他上奏说湖北应当储藏粮 食,湖南应当增加兵力。不久,又被授任龙图阁待制、平江府知府,上奏请求可以约束管制许浦 的水军,诏令准许。郡中有个使臣,从前是海盗,沈作宾派人招来他的党羽,来了以后抚慰勉励 他们,赐给他们衣服用品,又得到其中强壮勇敢的几千人,设置将领来统率他们,称他们为“义 士”:又招募郡城内外的年轻无赖几千人,称他们为“壮士”。他们的衣服、粮饷、武器都跟官 府军队一样,但轻快敏捷、善于战斗超过了官军,从此海路不必再警戒,城市中没有闹事的。t 官接着又提到(沈作宾),皇帝再次召回他任户部侍郎。发动战争以后,国家力量耗尽,现存的 金钱和粮食,仅够维持十天。沈作宾考核租税拖欠,纠察官吏的奸恶,过了三个月就有了半年的 储藏。后充任馆伴使,兼任、代理工部尚书的职权。(沈作宾)被授予代理户部尚书后,为母亲 守丧而解职,服丧期满,担任显读阁直学士、建宁府知府。他入宫觐见皇帝,请求重申严格执行 虚报户籍的禁令。(沈作宾)被授予宝读阁学士、江西安抚兼隆兴府知府。沈作宾上奏辖境内南 于卧处大吐,衣面并污。凤出,敦果照视,见允之卧于吐中,不复疑之。会其父舒拜廷尉,允之 求将省父,悉以敦、凤之谋白舒。舒与王导俱启帝,阴为之备。二年夏五月,王敦疾甚,矫诏拜 王应为武卫将军以自副。钱凤谓敦日:“脱其不讳,便当以后事付应邪? ”遂与沈充定谋,俟敦 死,即作乱。帝将讨敦。司徒导闻敦疾笃,帅子弟为敦发哀,众以为敦信死,咸有奋志。敦将举 兵伐京师,使记室郭璞筮之。帝募壮士,帅甲卒千人渡水,诸军出屯南皇堂。癸酉夜,掩其未 备,大破之。敦败,乃谓其男少府羊鉴及王应日:“我死,应便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后营葬 事。”敦寻卒,应秘不发丧。司徒导等皆以讨敦功,受封赏。有司奏:“王彬等敦之亲族,皆当 除名。”诏日:“司徒导以大义灭亲,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皆公之近亲乎! ”悉无所问。有 诏:“王敦纲纪除名,参佐禁锢。”温崎上疏日:“王敦刚愎不仁,忍行杀戮。朝廷所不能制, 骨肉所不能谏。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 辰也,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帝卒从崎议。(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王敦之乱)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敦得志后暴虐傲慢之意日益增长,他的亲信也凶恶阴险骄恣,大肆建造府第,侵占他人田 宅,公然在道路抢掠。B.王敦宠爱王允之,自他年幼就一直带在自己身边,见王允之醉卧在呕吐之物中,没有怀疑他听 到自己的谋反计划。C.王敦很疼爱王应,不仅制假诏予王应官职,为其继承自己职位制造合法的理由,还叮嘱亲信在 自己身故后拥立王应。D.王敦死后,有些宜员仍上谏请求对王敦及其亲属进行除名惩治,严惩不贷,皇帝最后都听从并 采纳了他们的意见。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 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 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禹进说日:“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 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 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日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建武 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 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等合军十余万,复 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