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主题阅读: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1-备战2022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写法总结.docx
-
资源ID:46263553
资源大小:25.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03+主题阅读: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1-备战2022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写法总结.docx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一、相关观念阐释1 .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 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响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群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 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 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2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 开展所应用的能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造就出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的优质公民。3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 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 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4 .网络道德: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领域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从网络伦理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它作为与信息网络技术密切联系的职业伦理和场所境遇伦理,反映了这 一高新技术对人们道德品质和素养的特定要求,表达出人类道德进步的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尺度。遵守一 般的、普遍的计算机网络道德,是当今世界各国从事信息网络工作和活动的基本“游戏规那么”,是信息网络 社会的社会公德。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受一定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的制约,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特殊性。5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开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 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六大特征: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慧提供、便操作、惠众生。一一百度百科6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 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 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 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7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网络治理观”:“让互联网开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 人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没有网络平安就没有国家平安”。习近平关于网络平安治理的系列观 点分析了国家平安形势变化,说明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宏观思考、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二、相关的名言L流言止于智者。一一荀子大概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一礼记中庸9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一一赵翼(清代史学家)10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一一 康德(德国哲学家)4,别的动物也都具有智力、热情,理性只有人类才有。一一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11 社交媒体赋予了人们表达的权利,但很多人没有承当好表达的责任。一一网络12 当你捧着手机欢笑或哭泣时,你就是大数据汪洋里的一条小鱼,正按着别人指定的方向游动。一一网 络13 坚持独立思考,别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一一网络14 在现代信息社会,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一一网络15 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都可能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巨大的放大,使得他获得成功,这是一 个呼唤创意、呼唤优秀、多姿多彩的时代,是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代。一一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 主席兼CEO)16 .当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它所携带的信息的能量就能够具有这样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可 以凝聚共识,可以焕发情感,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发动力量。一一段永朝(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 聘导师)1L互联网让那些以前没有发言权的人发声,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些声音是仇恨的声音还是协助团结的声 音,是敌对的声音还是进步的声音?所以不能简单地由科技联想到价值,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一一 霍米K巴巴(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17 .这对21世纪的大局部人来说都是一个灾难,网络瘫痪了意味着政府机构信息渠道、任何媒体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没有了。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意味着整个国家一下子失去了武装,无法沟通也无法组织信 息。一一阿莱克斯克罗托斯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18 .我们的很多言行都是受现实生活中法律的约束,所以在网络上我们的言行是需要底线的。这里面包 括了法律法规的底线、社会制度的底线、国家利益的底线,还包括公民合法权益的底线、道德底线、社会 风气的底线,还有我们所说的事实真实性的底线。一一曹国伟(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 .技术能给予我们隐私,同时技术也能剥夺隐私,我认为隐私是个人自尊。我不认为人们能够自由生 活,当他们知道自己随时被监视的时候。一一辛迪柯恩(美国电子前沿基金会法律主管)20 .我的担忧不是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被监视的社会,而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人类行为被如此精确预测 的社会,并且我们将要因此而惩罚人类,我们降低了人类自由的意志,以及人类的个人特征,而这些远比 被监视更加危险。一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三、相关论述1 .沉默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 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觉察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 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开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 个人会力图防止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2,知沟理论:又称知识格差,是关于群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 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群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 越有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现存的贫富分化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信息社会中必然存在两种人,一种是信息 富有阶层,一种是信息贫困阶层。由于经济贫困者在已有知识的存储量上,在获得最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处 于明显劣势,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富有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必然越来越大,而信息格差必然会变成知识格差。3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 像子弹击中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响;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 直接支配它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专制国 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等的研究,似乎都证实了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 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只间的几十年内,群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开展并 普及,对人们的日常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群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4 .培养理论(涵化理论):群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例如,接触大量电视暴力节 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这就用实证 的方法证实了媒介的长期效果,就对受众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媒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一方 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反映,提供受众正确的信息,就可以对培养受众健 康全面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偏颇的描述,就会歪曲人们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5 .“信息串流”(“信息流瀑”):一个信息,观点或看法,在人群中传来传去地散播,只要形成一种说法, 无论内容真伪,其本身都会对不同的看法有排斥和抵抗的作用。社会心理学观察现代社会的群众(群氓) 行为,把非理性信息串流(人云亦云、随众盲信)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一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串流发生在同 声呼应、同声相求的部落圈子里,强化了人云亦云、随众盲信的“羊群心理”。这种心理效应是,既然这么 多人都在流传和散播同一观点,说明他们都赞同这一观点,也说明这一观点是对的,值得赞同。这也被称 为“回音室”效应。在回音室效应的作用下,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以为接受到的信息就是可靠的信息,根 本不会对之有所怀疑或进行独立的批评思考。6 .徐贲:美国著名作家威廉鲍尔斯在哈姆雷特的黑莓一书中就提醒道,在数码时代,我们正失去生 活的深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深度、人际关系的深度以及工作的深度。鲍尔斯认为,失去深度的时代是 一个“极端数码主义”的可悲时代。我们自以为能控制微博、MSN、手机,却没想到很多人却被这些数码 产品所控制。互联网时代,许多人知识丰富,不是变得越加开明、公正,而是变得越加偏执、狭隘和 头脑禁锢。他们不具备与知识增长相匹配的思考力与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独立提问、价值判断、批判思考。 正如林奇所说“在现实生活里,所有的认知方式都是重要的,但是,假设无理解,就会丧失许多深层的东西J 面对信息时代纷繁芜杂的各类信息,我们需要深入而全面的探究与思考,大浪淘沙,去伪存真。7 .美国康乃狄克州大学哲学教授麦克林奇用“我们的互联网”来论述互联网,这里的“我们”不是人 们平时所说的“我们大家”或泛称的“所有人”,而是“我们自己人”。我们的互联网就是在我们自己人之 间联网,不仅是信息联网,而且更是情感联网。互联网上的“自己人”是在与“他者”的区分、隔离,甚 至敌意和对抗中产生的。在这个空间里,人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成孤立的部落小群体。这是“自 己人联网”和“同类情感联网”的必然效应。众星捧月的“朋友圈”亦是如此,在这样一个类似于传统的 “熟人社会”中,对于信息的选择与认同,更多依赖于情感而非理性判断。四、相关素材1 .警官连麦走红,翻开反诈宣传新空间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老陈是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公安分局的民警陈国平,在业余时间进行直播宣传反 诈,他说,直播间不开打赏,就是为了呼吁大家一起宣传反诈。他与多位网红主播的连麦,还被人制作成 短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瞬间走红。网友纷纷点赞称,这样的宣传方式搞笑又有效,从中学到了很多反诈 知识。素材点评:近年来,公共教育的线上化、社交化,乃是大势所趋。于此,各个职能板块均有不少尝试, 政务账号''两微一端,一号一抖几乎已成标配。在此基础上,不少部门还尝试了 IP大号策略,通过力推体 制内官方大V、网红,制作网剧、短视频等各种方式,强化影响力。整体来看,此类工作收获不小,但也存 在着娱乐化、媚俗化、定位偏离以及"费效比拟低”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反诈警官老陈”的走红, 堪称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小本钱大能量。我们都知道,传统电视台一般都会标配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而在新的媒介生态内,老陈连麦的巨大 成功,那么让我们对社交直播平台的公益宣教的责任、能力与实现方式,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2 .应援需理性,盲盒不能盲目为偶像打榜倒牛奶一事有了新进展。近日,国家网信办明确表态,严厉打击引发粉丝非理性应援等行 为。随后,多家明星后援会发布公告,倡导粉丝理智追星。素材评论:追星本无过错,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组织和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 刷量控评、造谣攻击、不当消费等问题频现。这不仅造成了不良网络文化,也误导和侵蚀了青少年的三观, 让家长忧心,让社会揪心,让网友担忧。相关部门此次出手,正当其时。当然,治理饭圈乱象,既需要相 关部门加强监管,也需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理,还需要粉丝自律,文明追星、理智应援,明 星也可以更好表率,发挥引导作用。要知道,理性才是最好的追星方式,公序良俗是应援绝不能突破的底 线。3 .“视频+”赋能扶贫,关键在“造血”日前,一段10秒的短视频,以1194万的播放量,让西南一个贫困山村一一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麻 足寨,一夜间在网络走红。视频中,几名村民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一盆白面馒头,几盘简单的乡下炒菜, 以云雾缭绕的丛林大山为背景,构成了 “云顶餐厅”的画面,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更是私信 询问拍摄地点,让当地扶贫干部看到了引领当地群众脱贫的新路。素材点评:时下,短视频和直播十分火热。从“90后扶贫干部直播打造网红'特产",到网红主播“视 频直播下乡",再到这个在短视频平台上聚集了大量人气的“云顶餐厅”,在一批具有互联网营销思维的年 轻扶贫干部带动下,“视频+扶贫”成为了赋能乡村开展的新思路。毋庸置疑,视频传播给贫困地区开拓了推广营销、带动经济开展的新路,不过要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 大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方如何把“卖点”打造成品牌,如何保持这些卖点的长久吸引力,防止昙花 一现。概言之,要真正实现以此撬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展,更需要扎扎实实地把产业做好、把特色发 挥好。4 .“辣笔小球”被追责2021年2月份,微博大V辣笔小球为了搏眼球、引流量,在网上歪曲事实真相,诋毁戍边英雄,最 终被追究刑事责任。去年疫情期间,有多人因为在网上散布谣言,传播恐慌,扰乱了社会秩序,从而受到 法律制裁。素材评论: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人类的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着肆意妄为,自由从来就与规那么并行。 每个人在网上发声的时候,都要有自我约束意识。可以通俗,但不能恶俗;可以彰显个性,但不能泯灭人 性;可以自由表达,但不能逾越底线。5 .AI语音技术:行善还是作恶AI语音技术是AI的一个分支,随着AI技术的开展,AI语音技术也在突飞猛进换代升级。通过AI手段, 用户可以一秒变声为社会名人或者其他想要模仿的声音。那些曾经在影视作品中“一秒换声”的脑洞,如 今成为现实。比起AI之前的语音服务,如导航、智能音箱、问题解读等,变声技术是AI语音技术的重要升级,如果 说之前的AI语音服务还在追求以什么样的语音,以及如何使AI的语音更像人的声调和音色为用户和公众提 供更好的服务,那么现在的AI变声技术那么进一步扩大了 AI的应用范围,既有可能让AI语音更好为公众服 务,也有可能让AI语音步入歧途,成为诈骗的工具。前者是向善和行善,后者是从恶和行恶。不过,与AI变声技术相似的另一种AI语音技术似乎向善的成分大一些,这就是“讲话到面孔”技术, 也可称为“闻声识人”技术。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智能软件,把网上的数百万段教学和音像视频中的 每个人的面部特征与其讲话的声音特点匹配和相联,形成一种可供计算机学习的大数据,通过深度学习, 这种智能软件仅仅通过听一个人的声音就可以画出(显示)其相貌。素材点评:当善意和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就能释放出创造奇迹的力量。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究竟用向何处、怎么使用,完全取决于人。正如大数据可以挖掘信息、优化服务, 也可以被不良商家用来“杀熟”牟利;监控设备可以保障平安、杜绝犯罪,也会被不法分子用来侵犯隐私; 直播平台可以传道授业、交流学习,也有可能传播恶俗污染视听让科技真正地为人所用,归根结底需 要有正确价值追求作为引领。“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蜡烛J 在当下以及可预见的 未来里,新技术会不断涌现,我们也将生活在愈加科技化的环境中。人与科技的友好相处,要靠价值的坚 守与向善的情怀。人心温暖,技术就不会冰冷。技术与道德从不是对立关系。科技承当着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我们对科技开展的认识,也不应该是 单一维度的“前进”或“后退”。道德伦理与科技进步也不是对立的关系,道德伦理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 向度与要求。面对一些技术滥用的行为,不该放任不管,也不应该因噎废食。AI的开展前景,当如美国诗人金斯伯 格所说: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6 .网络时代,让真相再飞一会儿7月11日,安徽马鞍山女子裴某通过微博发布视频,称自己长期被男子郭某威胁和性骚扰且屡次报警 无果,引发舆论关注。随即当地公安介入事件调查。16日上午,当地警方通报称,当时双方因买卖货物而 起纠纷,该女子在视频中所述相关言辞均为编造,公安机关对其报警不予受理。目前该女子涉嫌寻衅滋事 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作为一名在当地略有名气的网红,裴某深谙网络舆情传播的两个规律:网民对弱者的习惯性同情和对 行政不作为舆情的天然反感。因此,裴某在视频中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因警方渎职和纵容,而长期遭受威 胁和性骚扰的弱女子,并很快占据了道德高地。裴某卖假货在先,却恶人先告状,企图用一场演技拙劣的哭戏向警方施压,以到达打击报复郭某的目 的。事实上,裴某也做到了,当地警方微博评论区在视频发布当晚随即沦陷,涉事男子郭某的个人信息也 被网络曝光。郭某在受骗后的讨债行为虽有不当,但绝不至于构成威胁、性骚扰,网民又一次被利用了。素材点评: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云判官”,参与“云断案二面对“网络公案”,一再提醒我们, 对仅有单方说辞的卖惨言行必须存疑。网民的义愤填膺或许源自心中的朴素正义感,但当正义感被选择性爆料所利用、被失范报道所裹挟、 被虚构新闻所诳骗时,可能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现实中,当公众对网络信息认知的偏差掺杂进非理性的情绪,并在瞬间涌入公共网络空间时,可能就 成了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因此,对于类似的热点新闻,不妨让真相再飞一会儿。7 .搜索引擎,也要“搜搜”迷失的社会责任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群众反映,通过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网站搜索“高考志愿”等信息,反响结 果中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排列靠前,存在不规范和平安风险等问题。教育部立即会同公安 部联合约谈网站相关负责人,要求在网站醒目位置提醒考生认准各地考试院和高校官方网站,并确保官方 网站优先推荐,切实维护公平和谐涉考网络环境。长期以来,一些搜索引擎被“竞价排名”弄得鸡犬不宁、乌烟瘴气,有奶就是娘,缺乏职业操守,害 人匪浅,由此引发的纠纷时有所闻。可是,他们似乎并没有从“坑”里爬出来,“竞价排名”从未真正消失 过。有利可图的信息,不管真实性如何,不管社会影响如何,只要对方付得起钱,就可以“上头条”,而对 自己不利的信息,哪怕是真实的,也要刻意抹掉,不让公众搜到。这说明,客观、公正、中立等原那么,在 一些人眼中都是利益的筹码。素材点评:作为商业公司,搜索引擎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是,商业有伦理、市场有边界,经济利益 之上还有社会责任。为了经济利益,让良莠不齐的高考信息排在前面,高校官网都没此待遇,就是罔顾社 会责任的表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永远得不到用户的尊敬、同行的尊重,更无法 走得长远。8 .当技术创新侵蚀隐私近几天,一张写着“最关乎世界未来的十大提问”的图片,在网络流传。细看之下,原来是杭州又迎 来一场思想碰撞的会议,而且一下子集聚了 6位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了全球200多位顶尖学者、政界、企 业家一起讨论数字经济。不过,最吸引人的不是与会者的身份和头衔,而是这些会议上这些票选出来的问 题。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 ”由此可见,数据伦理和技术焦虑, 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网络永远记住了我们,我们在数字时代实现了永生,但没有人知道,那些永生存在的数据会在什么时 候以什么方式给我们带来什么!素材点评:保护隐私和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不顾隐私保护的技术创新,虽然 可以带来一时的“爽体验”,但终究是刀尖起舞,容易引发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恶果。而为了保护隐私就 投鼠忌器,一下子把探索新事物的路子堵死,也是因噎废食,无法进步的。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开展都是有利有弊的,都是一个不断趋利避害、自我完善的过程。比方,我们能 够因为汽车会引发交通事故,就拒绝购买、乘坐和驾驶汽车吗?显然,人类已经用行为做出了选择。也正 因为这种选择,我们才看到陆续出现了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法、平安气囊等等,这些为了规避风险和降 低伤害的设计。同理,数字经济的开展亦如此。大数据会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极大提高效率和效益,但也会引发一 定的隐私风险。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谁先谁后的问题,而应注重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就关照到倾向隐 私保护的设计。比方现在,对手机号进行局部打码,已经成了快递外卖和网约车服务的一个共识倾向。更进一步说,技术创新和隐私保护不仅不矛盾,前者还可以给后者以促进,技术的bug本就需要技术 的再创新来填补。一些技术创新会引发一定的隐私天窗,但是最终的隐私保护,还是要依赖于更多的、更 前进的技术创新。我们孜孜以求的,应该是不断向前探索,而不是怕烫手,就缩回去想掀开锅盖的手。我 们要做的,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