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doc
-
资源ID:46273813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doc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6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清荣同志的带领下,本调研组先后深入*、*、*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以及县医院、卫计局、医改办、医保局等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近年来,县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强化管理,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改扩建12所乡镇卫生院,178个村级卫生室达到五化标准,成立县精神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XX县区医院住院大楼。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名医堂、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17个乡镇卫生院建起国医堂。社会力量办成综合医院3家,在建医养融合医疗机构1家。县医院4个临床科室、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申报创建市级甲类临床重点专科,乡镇卫生院1个针灸科和5个放射影像科申报创建市级乙类重点专科。组建120急救指挥中心,县医院完成介入诊疗中心建设。按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思路,依托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带动17个乡镇卫生院,组建3个医疗联合体。全县构建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法制、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对能力不断提高。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态势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遏制了艾滋病蔓延势头,实现了国家免疫规划跨越式发展,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100%。 3、计生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工作网络、全覆盖利益导向、全域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依法管理、全参与公共服务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五全工作体系,积极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全面兑现计生奖扶政策,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扩大基本药物品种,并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医保报销范畴,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上网采购率、使用率、零差率政策执行到位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过度医疗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到有效解决。各级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领导小组,组建了分级诊疗科,完善了二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机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5、健康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有效。各医疗机构按照精准识别、跟踪帮扶、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实施精准式医疗救助。一是设立精准扶贫对象服务窗口,公开承诺、公示、宣传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各类优惠政策。对贫困户需要住院的,免收门诊诊疗费,减免10%的急救服务费,住院治疗在新农合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5%减免。二是严格把握入院指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在服务中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按标准收费,按规定核销,控制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三是对扶贫对象实施一对一服务,随时掌握动态,对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前期的预防保健和后期的健康指导,力促其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是坚持集中帮扶与定期帮扶相结合,定期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跟进健康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自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精准锁定因病致贫返贫对象6533户19588人,建立了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大数据库,认真开展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大行动。截止5月底,全县乡镇卫生院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门诊费1.43万元、住院费114.73万元,其他费用4.41万元;县医院减免住院费200余万元,全县累计减免费用320.55余万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构建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迫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科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县乡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格局尚未形成,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现象难以有效遏制;专科门诊特色不鲜明,医疗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领域服务能力比较薄弱;医疗保障渠道单一,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占比过大,还未有一家乡镇民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闲置,利用效率不高;全县村级达标卫生室没有实现全覆盖,按照五化标准,还有66个未达标。如*16个村级卫生室,达标的有9个;*16个村、1个社区卫生室,1个村未达标,2个村还没建卫生室;*镇11个村卫生室,1个未达标。 2、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少数乡镇医院对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明,导致群众期望值过高,就地就近满足群众医疗卫生健康的基本需求与乡、村医疗机构职能定位的矛盾比较突出,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特别是有些乡镇卫生院盲目跟进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全力上大项目,进高端设备,导致医疗建设项目普遍超预算,新增大量债务,加重了运行负担。*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已消化276万元,仍负债374万元。*镇卫生院累计负债高达660万元,仅*年县财政就投入化债资金210万元,仍余230万元。*镇中心卫生院现有债务407万元。 3、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不足。按每千服务人口核定1.4个编制的医改要求,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649人。机构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又增加了计划生育基本服务职能,计划生育服务站56名同志统一划转至乡镇卫生院,按理编制应随之增加,但近年来因调出、退休、自然减员、组建食药监局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划转34人等原因,由医改时核定的649人反而减少到615人,同时减少了财政差额补助的人员经费。为积极应对农村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乡镇卫生院大量使用临时工,有的编外用工超过编内人员,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人员经费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支出。如*镇中心卫生院定编29人,在职54人,其中,在编22人,临时聘用32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均未向临时用工人员交纳五险一金,为后期管理埋下较大隐患。 4、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目前乡镇卫生院共945人,编制内573人,实际在岗557人(XX县区借用2人、改革前14人不在岗),临床医疗专业266人、护理专业119人、医技专业40人、其他人员148人;编外372人,临床医疗专业77人、护理专业181人、医技专业44人、其他人员70人。目前在岗的人员中医护比要求为1: 1.2,实际仅为1。0.88,结构不合理。b超、检验、放射等医技岗位大部分东拼西凑、短期学习上岗;公共卫生人员不仅总量不足,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大部分为医技、护理等非专业岗位人员转岗,且以编外人员为主。全科医生、中医临床(含康复理疗)、西医临床(含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检验、护理、公共卫生、财务等人才尤为紧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设施简陋,工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医学院本专毕业生来工作。由于乡镇就医对象少,临床经验少,医疗水平难提高,加剧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编制管理不够规范,人才引进渠道不够通畅,陷入医护人员编制空缺、编外人员大量使用、技术人才引进不来的怪圈。 5、新农合保障水平不够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本消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水平。为防止基金透支,实行基金总量控制,乡镇卫生院核定基金普遍不足,不得不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转住院病人,无形中增加了病人负担。今年1至5月,*镇卫生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门诊费1353人次13530元、住院费437人次10313元,*镇卫生院减免门诊费636人次2210元、住院治疗1095人次19841元。县医院应补尽补,应免尽免,累计减免4375人次50.6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为贫困户门诊住院例均减免了13元,县医院为贫困户例均减免了116元,例均减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乡村医生队伍不太稳定。村医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村医队伍面临人员不足、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特别是村医特殊的身份性质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待遇普遍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7、医疗机构用电成本过高。自*年12月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单位电费由原来半营利性质变成按商业用电收取(每度0.97元),在收入降低、经费来源减少情况下,电费支出与医改前实行以药补医时期相比不降反升,高电费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较大负担。 8、床位费收费标准偏低。自*年修订的医院床位费收费标准使用以来,我县一直未进行调整。随着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能力的提高及市场物价水平的增长,床位费还是旧标准,与患者的实际消费差距较大,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为科学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现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科学界定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严格执行分级诊疗标准(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0)和医改的有关规定,县级公立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所在乡镇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以及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村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承担所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2、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医疗能力为主线,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适度有序发展;应急谋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的项目建设,综合提升医疗、预防、保健功能,妥善应对因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新增出生人口持续增加而带来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突出的供需矛盾;补齐短板,实现五化村级卫生室的全覆盖;增加村医补助标准,统筹村医养老保险,稳定农村医务人员队伍。 3、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落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政策,全力保障17个乡镇卫生院的污水处理站建设XX县区直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的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适当提高新农合住院基金总量控制标准,放大健康扶贫效果,增强医疗机构自我发展能力。督促县乡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健康扶贫政策,对减免贫困户的诊疗费用应给予补助。 4、健全用人机制,规范编外用人管理。在确保退一补一的前提下,探索编制备案制管理和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模式。乡镇卫生院在编制控制内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予以补充。进一步规范编外用人管理,优化编外人员进入程序,严格按照编制比例、岗位必须、条件符合等要求,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制管理。对现有编外人员要全部缴纳社会保险,实行合同制管理。新聘编外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控制,实行考试考核,择优聘用。 5、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人才发展的投入。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引导,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和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引进渠道,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探索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医疗卫生队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促进医疗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快速成长。 6、整合医疗资源,加快医养结合步伐。整合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和老年医疗康复机构,畅通交流协作渠道。支持县级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优势。加快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广泛开展医疗健康养老签约服务,逐步丰富完善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养结合产业,加快提升全社会健康养老保障能力。 7、缴纳养老保险,稳定基层医疗队伍。建议县财政参照我县村级副职干部养老保险金缴纳标准,为乡村医生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行安排50岁以上村医的养老保险经费,50岁以下村医的养老经费逐步安排解决,从根本上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 8、加强部门协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非商业赢利性质,政府应协调供电部门变更医院用电性质,由商业用电调整为居民用电,以减轻医疗机构负担,目前,上级物价部门已调高乡镇卫生院床位费收费标准,最高达到17元。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与物价、医保等部门协调,尽快调价并执行到位。(篇二)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我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62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5个,镇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212个,个体诊所24个,全县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截止*年底,全县在编医务人员501人。全县医疗机构临聘人员490人,其中:县医院174人,中医院100人,妇幼保健院61人,疾控中心8人,镇卫生院147人。村医350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助理执业医师7人)。*年度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总诊疗人次51.6万人次,住院1.29万人次,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群众164.5万人次,每名职工日均服务50.2人次。县级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30.7万人次,住院1.54万人次,公共卫生项目及其他服务群众51.8万人次,每名职工日均服务20.8人次。 (二)取得的成效(1)医疗机构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中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2亿余元,完成了21个镇卫生院、59个村卫生室新建和3家县级公立医院改扩建项目,配置常用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累计培训业务人员6700余人次。创建二级甲等医院1个,二级乙等医院1个,一级甲等卫生院9个,乙等卫生院12个,创建规范化和标准化村卫生室212个,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21个、规范化妇幼保健门诊21个、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21个,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4个。实现了县镇、镇村一体化管理,全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2)药品三统一政策实施,缓解了百姓买药贵和看病贵的难题。自药品三统一政策实施以来,药品价格、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33.5%、26.8%和24.3%,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22%。(3)新农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强化服务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入院门槛,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及时兑现补助,使广大患者得到了实惠,农民主动参合的人数越来越多,*年参合率达到98.7%,人均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365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4)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整体推进。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岗位聘用,实行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临床路径改革、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项工作有序开展,整体工作稳步推进。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落实药品零差价后,财政对镇卫生院实行差额拨款,相当于全县卫生院职工工资总和的49%,实际运行情况是拉高填低,即:效益不好的卫生院享受财政补偿较高,效益好的卫生院财政补偿低,少部分卫生院没有享受财政补偿,影响了卫生院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制还没有完全推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一线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不到位;四是招聘的大学生还未享受到省上出台的优惠政策(陕政办发(*)36号,待遇: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一次性补助安家费3万元,按有关政策规定优先享受保障性住房)。 (二)基本建设财政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卫生院的诊疗设备相对缺乏,多数卫生院实用的诊疗设备仍显不足。二是部分卫生院房屋紧张,周转房短缺,医务人员长期在外租住,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三)医务队伍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人员偏少,基本服务运转难。就卫生院而言,县上核定镇卫生院人员编制310名,目前在编256人,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借调51名,实际在岗205人,缺员较多。为了确保工作的基本运转,聘用了大量的医护人员,一些受聘人员嫌工资待遇低,正式入编无望,就到大医院或外地找工作,致使医技术人员队伍缺乏保障,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二是整体素质不高,提供优质服务难。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就镇卫生院而言,全县在编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15人,占1.9%;大专学历128人,占50.3%;中专学历102人,占47.7%;副高技术职称人员2人,占0.82%,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3人,占13.5%,初级技术职称人员152人,占62%,员、士58人,占24%。有的卫生院,卫技人员最高职称只有医师(初级职称),放射、检验、b超等科目多数人员是半路出家,或者由医生兼职。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素质更令人堪忧,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三是用人机制不畅,人员结构优化难。由于医疗机构用人机制不健全,面临着大学生进不来、好的留不住、差的出不去,致使许多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低下,服务能力薄弱;四是职称评聘受限,工作积极性调动难。由于受职数编制限制,一些长期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科毕业生,他们向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机会少,晋职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五是县级公共卫生机构队伍现状与承担工作不相适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在编在岗24人,在编人员中仅一人是全日制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非专业人员7人,占29.2%,50岁以上6人,占25%,人员现状与所承担的工作不适应;县妇幼保健院现有在编人员8人,不能满足对全县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卫生监督所在编4人,与监督对象比为1:168,监管任务重、难度大。医疗技术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医务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二是医疗机构使用的临聘人员没有纳入全县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加大了医疗机构的经费支出。三是基层卫生院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还未建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医院秩序难以保障。四是120急救中心没有单独设立,职能不明,责任不清,运行不规范。 (五)网底工程建设不牢。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医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员缺,业务能力普遍薄弱。二是收入低,大部分村医缺乏工作热情。(按新医改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村医没有了药品收入,政府给村医每年1万元的补助,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远远低于实行药品零差价前村医的收入,因此,许多村医工作热情不高。)三是卫生室的房舍条件普遍较差。四是养老机制未建立,部分年轻村医为了维持一家人生活,不得不离职外出创业,造成村医队伍不稳定。 (六)信息化水平低,服务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镇村医务人员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信息标准化建设资金短缺,大部分村卫生室没有配备信息化设施,所有资料的收集和上报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三是人员缺。 (七)就医难仍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我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虽已初步形成,但镇、村卫生资源比较匮乏,基层广大群众普遍对医疗设备不足、医务人员短缺、诊疗水平有限的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缺乏信任,患者涌进市县级医院就医,结果导致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局面。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政府统领作用,积极推进管理改革。(1)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院长负责制,赋予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激活公立医院主导作用的发挥。(2)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实行系统考核评价,进一步夯实岗位绩效工资考核机制,有序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3)进一步理清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切实解决小病不出村镇的问题。 (二)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1)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院经费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的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40元。基层卫生院、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取得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对县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给予专项补助;对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促进中医、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使硬件设施达到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三)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要按专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吸引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根据lt;lt;XX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到*年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3.9张,按全县28.8万常住人口计算,应配置1123张,目前,全县实有开放床位717张(其中:镇卫生院337张、三家公立医院380张),下差张。医师按照每千人口1.85人的配备标准,全县应配备执业(助理)医师475人,护士按每千人口2.13人的配备标准,应配备护士613人。根据XX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疾病预防控制人力按平均每千人口0.18人的配置标准,应配置52人;卫生监督人力按每千人口0、1人配置标准,应配置29人;政府要根据全县卫技人员现状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建立可持续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编制问题,确保各医疗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2)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政府不仅要用好省上的政策,而且要借鉴本市其他县的经验,制定本县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扎根紫阳。对急需的高层次医务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引进,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急缺的特殊岗位人才,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可采取面试合格后,直接聘用。(3)推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一要加强在岗人员临床进修及在职培训。二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定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急需的全科医生和医疗技士,特别要注重为基层培养安得下心、看得了病的本土医务人才;三要建立帮带帮扶机制。加强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带帮扶,本着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扶助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时,分期分批安排基层医生到市、县两级医院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医技水平;四要建立对口支援机制。采取定期组织专家到基层开展义务巡诊等活动,加强对基层和农村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带动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帮助基层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队伍,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4)切实解决职称晋升难的问题。要打破职称晋升数量限制的格局,为优秀人才晋升创造机会,在管理上实行评聘分离,使待遇跟着岗位走,进一步激发卫技人员的工作热情。(5)建立医疗机构临聘人员的财政补偿机制和村医保障机制。政府可否参照全县幼儿园临聘人员的财政补偿形式,制定医疗机构临聘人员财政补偿政策;逐步设法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稳定村级卫生组织基础。 (四)夯实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工作基础。(1)完善镇卫生院基础配套和职工宿舍等附属设施建设,健全服务功能;(2)积极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镇村卫生资源,强化联村医生责任制,明确责任医生服务范围以及工作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3)完善村医的薪酬制度,妥善解决村医待遇问题,稳定村医队伍;(4)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强化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努力提高整体素质。(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建立民营医院,以弥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 (五)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建设。县上应根据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科医疗诊断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合作医疗、药品监管、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形成下通村卫生室,上达省卫生主管部门的网络管理体系,提升总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完善120急救中心管理机制。按照国家的规定,建立具有独立工作职能的120急救中心。根据工作职责,核定人员编制,配齐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病意识。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自防能力,是确保群众健康的首要环节.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将卫生知识的普及列为公共卫生防疫的重点工作,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宣传工作的监督检查,纳入业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篇三)为切实提高常委会监督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9月2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振广同志带领下,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实地察看了鲁城镇卫生院、文峰山人民医院、兰陵镇卫生院及朱堡村卫生室相关现场,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作来抓,按照找准切入点、夯实落脚点、紧扣着眼点、寻求突破点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全县卫生事业呈现出和谐奋进、提质增速、务实创新、亮点纷呈、群众受益的良好态势。 (一)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启动了县人民医院东城新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等3个县级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已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张。累计投入资金450万元完成了车辋、层山、庄坞3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磨山、大仲村、向城3处卫生院病房楼建设项目相继动工建设。以打造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为目标,对全县20处乡镇卫生院的院容院貌进行了五化建设,乡镇卫生院脏乱差形象得到明显改善。相继完成21处基层中医国医堂建设,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国医堂全覆盖,全县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按照一手抓评审验收、一手抓监管巩固,两手抓、两不误、同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完成了475处乡村卫生一体管理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逐步树立卫生第一窗口形象。深入开展了控制烟草、限制食盐摄入、全民健身等预防性干预行动,在XX县区设立健康自助监测点30处,完成了泇河西岸健康步道和塔山健康主题公园的规划和打造工作,并于6月份成功通过省级慢病防治示XX县区考核验收。 (二)资源整合持续优化。一是整合县域医疗资源,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增加辅助检查设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实现了县医院、中医院对磨山、车辋两处乡镇卫生院的全方位托管。18处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组建成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全面开展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免费妇科疾病筛查、免费放置节育环、计划生育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医疗资源集约化经营,卞庄卫生院探索实施了县域内大型医疗、高新技术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县域内现有大型医疗设备和高新技术设备的社会效益,避免了重复投资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坚持边试行边完善,鲁城、金岭、矿坑等11处乡镇,先后试点推行了参合群众起付线外包住院服务模式,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的同时,引导群众小病不出乡镇,有效促进分级诊疗,逐步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三)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兰XX县区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严格落实县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的规定,促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向乡镇卫生院的流动。积极探索建立卫生室建设标准化、乡医管理合同化、卫生工作经常化、督导考核常态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定期督导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向质量型、精细化的转变。强力推进监管服务常态化、联合执法制度化、执法文书规范化三位一体执法模式,扎实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两非和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等综合监督执法,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对全县475处村卫生室实行四化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实行所有权、人事、药品、劳务分配等统一管理,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将县直股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各乡镇卫生院资金全部纳入县卫计局核算中心账户统一监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了院财、局管、院用监督管理模式,有效杜绝了医疗机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四)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积极嫁接县外优势医疗资源,兰陵、磨山、大仲村、文峰山、卞庄等基层医院分别与XX市肿瘤医院、铁道部第十六局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等上级医院合作开办肿瘤、脑瘫、肛肠等联合病房(专科),借助上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服务经验,进一步培植我县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学科,为辖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便捷、高水准的医疗卫生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了深化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活动,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药品管理四个方面着手,为群众创造更舒适的就医环境、更便捷的诊疗流程、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医疗机构推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设立了患者随访中心,不断改进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卫生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设立一体管理村卫生室专用财务账户,对全县19处乡镇337个村卫生室1151名乡村医生工资实行了统一打卡发放,广大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处,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9处、乡镇卫生院20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475处,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5个,与25.69万户家庭签定了服务协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6.3万份,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共同承担者全县人民群众的医疗、防疫和保健任务,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主要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公共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县级各种优势医疗资源向县直医疗机构倾斜,而乡镇和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略显不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县直医疗机构,排长队挂号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乡镇医疗机构则就医人员偏少,医患不平衡现象明显;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医务人员层次不高和医疗设备设施的缺乏,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基层群众就医观念发生了变化,大病小病都往XX县区医院跑,服务人群逐渐减少,基层医疗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基层卫生队伍需要加强。通过改革,虽然乡镇卫生院的医技人员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依然存在关键岗位人员不足,高学历、业务骨干、农村实用中初级技术人才奇缺。部分医疗机构因编制受限而无法聘用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造成临时聘用人员偏多,人员流动性大,麻醉、影像等部分专业人才缺乏。基层医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乡镇医务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乡村医生呈现明显老龄化。 (三)保障机制不够。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未完全到位,基层医务人员实际收入比以前明显偏低,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全员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广大乡村医务人员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普遍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乡镇医保结算网络平台技术维护人员缺乏,目前虽已完成覆盖城乡的医保结算网络平台的建设,但由于乡镇医疗机构缺乏技术维护人员,一旦网络平台遇到故障,乡镇的医保患者就不能方便地进行结算。 (四)就医难仍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我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虽已初步形成,但镇、村卫生资源比较匮乏,村级卫生室多是个体医生转型,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较难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基层广大群众普遍对医疗设备不足、医务人员短缺、诊疗水平有限的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缺乏信任,患者涌进市县级医院就医,结果导致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局面。 三、几点建议视察组认为,对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遗留老问题,另一方面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必然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有计划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医务人员,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调配,对重要岗位上的医疗技术骨干的待遇要优先予以考虑,并积极争取和吸收相关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充实进来,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提得高。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县以上业务单位进修学习;乡村医生由县级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培训;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考试逐步具备执业资格。要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优化执业环境和就医环境,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乡村医生从待遇、进修、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医保结算网络平台建设,指定专人定期对乡镇医疗机构医保结算网络平台进行维护,确保结算网络畅通无阻。 (二)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地理位置、原有医疗资源分布、辐射半径的人口、道路交通、就医人流的走向等情况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布局,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完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体系,建立XX县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