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docx
-
资源ID:4630518
资源大小:136.26KB
全文页数:1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丹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docx
CMC泓域咨询 /丹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丹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10一、 项目概述10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1三、 全力以赴稳外贸12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3五、 资金筹措方案13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3七、 原辅材料、设备14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4九、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4十、 环境影响15十一、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6十二、 研究范围17十三、 研究结论18十四、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8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21一、 强化人才智力支持21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22三、 发展目标24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26一、 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26二、 发展基础26三、 面临的形势29四、 扶优做强工业园区31五、 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31六、 加强财税和要素保障39七、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41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2一、 公司基本信息42二、 公司简介42三、 公司竞争优势43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44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4五、 核心人员介绍45六、 经营宗旨46七、 公司发展规划46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49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9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5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50三、 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51四、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54五、 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56六、 积极引育市场主体57第六章 选址方案58一、 项目选址原则5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58三、 全力以赴稳投资61四、 培育壮大“新字号”62第七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63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3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3第八章 技术方案分析6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7三、 质量管理68四、 设备选型方案6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0第九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7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71二、 建设方案7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7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73第十章 项目环境保护75一、 编制依据75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76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6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7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7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8七、 环境管理分析79八、 结论及建议81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83一、 人力资源配置83劳动定员一览表83二、 员工技能培训83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86一、 编制依据86二、 防范措施87三、 预期效果评价93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94一、 项目进度安排9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4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5第十四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96一、 项目节能概述9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97能耗分析一览表97三、 项目节能措施98四、 节能综合评价99第十五章 项目投资计划101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1二、 建设投资估算102建设投资估算表106三、 建设期利息10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四、 流动资金108流动资金估算表109五、 项目总投资11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1第十六章 经济效益评价11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0三、 偿债能力分析12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2第十七章 招标、投标124一、 项目招标依据124二、 项目招标范围124三、 招标要求124四、 招标组织方式125五、 招标信息发布126第十八章 风险评估分析127一、 项目风险分析127二、 公司竞争劣势130第十九章 项目综合评价131第二十章 附表附录13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3建设投资估算表13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6流动资金估算表13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3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221.2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2558.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3%;建设期利息473.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5189.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1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9609.11万元,净利润8419.2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19%,财务净现值10210.9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到2035年,全省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数字经济现代化市场体系成熟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高度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丹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崔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7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设备/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坚持多域并进,即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型消费市场,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数字化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各领域数字化协同发展。在基础支撑软件、面向新一代信息网络的高端软件、工业软件、大型行业软件等领域,突破软件工程方法、底层算法基础理论、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品。以大连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推动软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具备比较优势的智能制造、机器人、机器视觉、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科技无人飞行器和无人飞行控制系统、互联网多语言翻译服务平台、车联网高速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等核心系统解决方案。发展拟态安全防御系统、数据库安全、终端安全等信息安全基础和应用产品。到202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800亿元。三、 全力以赴稳外贸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导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丹东药业、神龙增压器等企业多元投入建设海外仓和精品体验馆。全力申请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帮助企业纳入商务部医疗物资出口“白名单”。培育壮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凤城增压器基地晋升为国家级出口基地、纺织服装和满族医药基地晋升为省级出口基地。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221.2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2558.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3%;建设期利息473.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5189.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9%。五、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8221.2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558.10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663.12万元。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1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9609.1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8419.2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2.1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1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6932.64万元(产值)。七、 原辅材料、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xx、xx、xxx等。(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xx、xx、xxx等。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九、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二)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三)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十、 环境影响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宜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在运营过程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各项污染物都能达标排放,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管理渠道,项目正常运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变,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本评价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十一、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编制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十二、 研究范围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十三、 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四、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8667.00约73.00亩1.1总建筑面积73498.89容积率1.511.2基底面积27253.52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8.222总投资万元28221.222.1建设投资万元22558.592.1.1工程费用万元18433.862.1.2其他费用万元3413.332.1.3预备费万元711.402.2建设期利息万元473.492.3流动资金万元5189.143资金筹措万元28221.223.1自筹资金万元18558.103.2银行贷款万元9663.124营业收入万元51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9609.11""6利润总额万元11225.62""7净利润万元8419.21""8所得税万元2806.41""9增值税万元2210.58""10税金及附加万元265.27""11纳税总额万元5282.26""12工业增加值万元17489.61""13盈亏平衡点万元16932.64产值14回收期年5.8115内部收益率22.1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210.95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强化人才智力支持1.打造数字化领域人才集聚生态。打造产业优势、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各类资本加快与人才、科技成果的耦合,引进一批高端项目和平台。以企业和项目为载体引进数字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针对在职人员开展开班授学、在线学习等在职培训,加大对高层管理人员数字思维的培训教育,提升全社会数字素养。2.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推进人才+行动,对引进的数字化发展领域项目团队和高端领军人才予以支持。研究制定数字化发展领域高端人才住房、落户等鼓励政策,开设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企业在国外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技术基地或孵化器。积极评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数字经济领军人物”,对企业家及其领导的团队给予奖励。3.大力培养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实施“数字经济青年学子创业计划”,面向全国高校组织创业活动,吸引优秀学子到辽宁创业发展。在数字经济领域组织开展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数字经济青年创新人才。健全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和征信体系,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创新的容错和奖励机制。4.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鼓励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与数字化发展相关的专业。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数字化发展实训基地,培养数字化发展应用型人才。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基地和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将数字化发展相关职业(工种)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范围。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全省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整体呈现良好势头,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数字中国建设要求,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数字化整体水平不高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在全国排名第15位,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省数字经济增速11%,低于全国4.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网信办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相对较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数列全国第8位。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全省信息化总体发展指数、公共服务信息化指数、产业数字化融合指数均在十名以外。(二)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实力不强201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收入946亿元,仅占全国0.6%,全国排名第20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全国排名由2012年的第4位下滑至2019年的第13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人工智能综合实力百强等4个百强企业榜单中,仅有4家企业入选。(三)数字化融合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动力不足,企业上云数量少,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不够。数字内容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新兴行业企业较少,在智慧物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新文娱、新零售、互联网教育等新兴领域未形成有效供给。(四)数字经济企业科技创新不足软件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仅为8%。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新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我省每年专利、标准、软件著作权制定发布情况在全国排名靠后。数字经济相关上市企业数量少,软件类企业不到100家。人才、政策等要素支持不足,省内科技型企业研发支撑能力建设不够。(五)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够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政务数据归集的顶层规划设计不足,统筹推进力度不够。尚未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连通的数据运营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机制。各级政府、政府部门之间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水平、业务协同效率不高,资源利用水平较低。数据标准差异性大,数据共享开放程度较低,省级政务数据目 录仅1684条,政务数据资源3.4亿余条。三、 发展目标到2025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量涌现。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全面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0%左右,占GDP比重45%,数字辽宁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7%,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建设5G基站数量14万座。新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5-20个,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低成本、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5%,实现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10000个信息技术示范应用场景,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数字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数字技术在政务领域普及应用,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完成政务云建设,建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省市两级业务系统上云率达到1。0%。建成政务数据资源开放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完善。政务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数据资源有效汇集,数据标准规范基本健全。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各领域形成一批大数据创新示范应用。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定价、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机制。到2035年,全省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数字经济现代化市场体系成熟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高度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2.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开放科研设施和资源,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推动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技术难题解决、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转让、校企战略合作等服务。3.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省内重点院校,强化软件、微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信息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学科建设,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4.建立专家智库。整合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优勢创新资源,支持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研究组建省数字化发展研究院、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二、 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积累,全省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一)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居全国前10位。光缆线路长度162.5万公里,单位面积长度居全国第10位。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3313万个,居全国第10位。宽带接入用户1230万户,千兆宽带网络覆盖全省各市。光纤接入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93.6%,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省际互联网出口带宽23.39Tb,居全国第13位。建成开通4G基站18.3万座,居全国第14位,网络覆盖率达94.96%。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4G信号覆盖率到达100%。建成开通5G基站2.4万座,初步实现重点区域、交通枢纽5G网络覆盖。全省物联网基站数量2.6万座,终端用户1323万户,居全国第18位。沈阳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84座,具备厘米级定位服务能力。沈阳建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东北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营口上线运行。锦州华为云计算中心接入华为全球云数据中心网络,大连理工大学超算中心算力达到350万亿次,华为13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平台在航空工业气动院投入使用。数字经济领域布局145个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二)数字化产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了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应用电子、现代通信等较为齐全的产业门类。我省与北京、上海构成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三大重点地区,成为世界最先进的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制造基地。2019年,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350亿元,约占国内总量的4.6%,其中集成电路装备业务收入32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7.5%。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离岸外包收入位居全国首位,东软集团、大连华信、文思海辉多年蝉联全国软件出口前三强。全省拥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等信息领域高校院所30余个。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8家;培育信息领域瞪羚独角兽企业39家,占总量近30%。(三)产业数字化升级步伐加快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基础能力全面增强,2019年全省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7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1.8%,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48个工程入选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领域试点示范项目;沈阳华晨宝马建成全球首个5G应用汽车生产基地;全省上云企业3万户,其中工业企业超7000户;工业机器人产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市场份额占20%以上;大连光洋等企业实现高端数控机床核心技术国产化;沈阳无距、辽宁通航研究院、辽宁壮龙等成为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基地。各类电商企业近10万家,跨境电商实现出口额超过15亿元;沈阳、大连、葫芦岛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沈阳、大连、抚顺、营口、盘锦等5市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沈阳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园成为省内首个5G智慧物流园区。农业积极推广“互联网+精准施肥”,在设施农业、畜牧小区、水产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建成覆盖省、市、县、乡的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四)数字政府治理能力取得突破进展建成省级政务云平台,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程成效显著,706个政务信息系统迁入省政府数据中心。出台辽宁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和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面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28.9万项服务,成为政府为企业和群众线上服务的主要渠道。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辽事通”正式开通,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对政府意见建议“随身”提。智慧城市建设全面铺开,沈阳、大连、鞍山、锦州、盘锦等市“城市超级大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三、 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加深,疫情常态化重塑全球竞争力。释放数字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作为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成为各国应对国际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和共同选择。数字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从全国看,信息化建设步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加速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融通,成为推动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传统产业生产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应用程度不断深化,政府治理能力和信息惠民程度显著提升。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国数字化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从省内看,当前辽宁已经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已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交流合作的世界级平台。抢抓新一轮技术发展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加速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促进政府管理和治理模式创新,加快辽宁“数字蝶变”,将有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四、 扶优做强工业园区落实好丹东市开发区主导产业规划,坚持主导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化、互补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运用,提升园区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做大做强7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推动振安和汤池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丹东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固定资产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五、 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坚持全省一盘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重点领域融合应用,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构筑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创新数字社会治理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构建省级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现代化数字治理体系。(一)建设高效协同数字政府以系统工程理念,通过数字化运营,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管理运行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推动建设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整体化的“数字运营型”政府新形态。完善一体化政务云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三统一”原则,优化全省政务云布局。建成全省统一的行政服务云,形成省市两级云管理服务体系和政务云灾备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全省各级业务系统云化迁移,聚合各类政务数据和业务应用。以省、市两级大数据和共享交换体系为依托,建立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中心,加快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构建省级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完善行政权力事项实施目 录、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 录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可在移动端办理。搭建公共信息资源整合开放系统。充分利用数据、算力、算法、应用场景四要素,构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体系,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破解政务数据碎片化困境。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加快公共信息资源整合。搭建省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稳妥推进资源开放。构建政府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国土空间、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加快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和技术应用等标准制订;修订、补充、完善已有的数据交换体系、业务规范、运行管理规范、信息安全规范等标准。推动政府内部协同运作。提升政府部门一体化协同办公水平,建设省集约化协同办公平台,推进移动政务办公应用。推进非涉密公文交换无纸化,提升政府部门协同水平。搭建信创云,保障信创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构筑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建立数据应用模型,促进信息化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提升智慧社保服务。构建“互联网+人社”的智慧人社服务体系。以“一网一库一卡”为重点,建设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智能业务、智慧服务、基础支撑、大数据服务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省级就业和社保信息资源库,逐步实现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从同城通办到全省通办。提高12333电话政策咨询及信息查询服务能力。全面推广社会保障卡,支持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应用。丰富数字文化服务。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搭建“辽宁图书馆文化驿站”,网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大力推广在线院线、在线书店。推动社会科学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共享和使用各社科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发建设专题资源库。2025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0%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80%以上文化馆具备数字文化馆服务能力。推广智慧医疗。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并加强监管,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基层、县域医共体业务云平台一体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及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医疗联合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结合发展需求,高标准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到2025年,建成50家左右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医疗县级全覆盖。推进智慧教育。构建教育云平台,推进省市县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实现各级教育应用、数据和用户互联互通。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完善智慧(数字)校园建设,推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推进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场所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基本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省各类学校,形成基于“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新模式。(三)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坚持各市域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布局。集约建设通用基础设施和平台,促进系统集成、平台共用、数据融合、业务协同。统筹建设城市云脑筑牢智能化基础。制定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加快建设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汇聚政务、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整合交通、安全、环境等智慧城市系统,接入城市云脑,实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依法依规推动数据开放。推进“一网通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立集中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风险隐患日常监管、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发展智慧警务,搭建公安大数据平台。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智慧司法建设,提升市场监管、生态保护、宏观调控等智能化水平。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智慧社区夯实城市管理。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社区数字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通过APP、智能服务终端等实现网上便民服务。充分利用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街区、智慧园区建设,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精准化服务。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物联网+应用”计划,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技术在给排水、燃气、城市建设和人流监测预警、城市安防、打击犯罪等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深度应用,建设平安城市、建设运行应急安全智能应用体系。提升生态资源数字化管控能力,加强对水、气、林、土、噪声和辐射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研判。加快智慧灯杆等多功能智慧杆柱建设。(四)建设数字乡村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推动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