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3.10过秦论课后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10过秦论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黔首(qián)鞭笞(ch)合从缔交(tì)瓮牖绳枢(yu)B.阡陌(qin)逡巡(qn)陶朱猗顿(y)赢粮景从(jng)C.隳名城(hu)崤函(xiáo)钩戟长铩(sh)锄櫌棘矜(qín)D.谪戍(zhé)作难(nàn)比权量力(liáng)良将劲弩(n)解析:A项,“缔”应读dìB项,“景”应读yng;D项,“量”应读liàng。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B.行军用兵之道道:战术。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难:困难。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高,强。解析:C项“难”的意思是“事端”,在文中“作难”,指陈涉起义。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C.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解析:A项,“明智”,古义,有见识有智谋;今义,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等。B项,“自若”,古义,像原来一样;今义,镇静自如,毫不拘束。C项,“迁徙”,古义,被征发;今义,迁移。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则”,转折连词;顺承连词。B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C项“于”,介词,表比较;介词,表对象。D项“为”,介词,表被动;动词,成为。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咎:责备。B.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弊:遮挡。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折:掉转。D.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佐:帮助。解析:C项“折”的意思是“屈服”。答案:C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作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解析:D项,理解分析错误,作者没有“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答案:D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解析:断句的关键是整体理解文意,在断句的文字处注意虚词的作用,正确判断属于上句还是属于下句。答案: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2)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折”,屈服;“通”,直达;“遍”,全部;“当”,抵挡;“藉”,依靠;“蔽”,遮蔽,引申为“屏障”;“摈”,抵御。答案:(1)韩、魏因屈服而归顺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都遭受到他的祸害。(2)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的故事,心里感到奇怪的是,全天下的诸侯凭借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了解天下的形势啊!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不是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于韩、魏的边境;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也不是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于韩、魏的土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人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怕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讳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它,这是危险的事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它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抛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它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而归顺秦国呢?韩、魏因屈服而归顺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都遭受到他的祸害。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这样)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它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永远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三、语言表达9.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经公布,就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核心价值观有益于匡扶正气,凝聚人心,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德回归。最近,班上准备举行一次“学习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解析:主题词“核心价值观”必须出现,形式上要形成对偶,还要注意这是一次班级的主题班会。答案:弘扬正气,践行核心价值观;恪守公德,争做国家栋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