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章末过关检测(二).doc
章末过关检测(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B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C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D细菌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解析:选A.B中核膜不是细胞器;C中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D中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2下列关于概念图中空白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和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果脯在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和有关解析:选B.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所以一定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的.大分子物质的运输一般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的时候,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与过程和无关.3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一项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B红细胞保钾排钠C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D腺细胞对酶的分泌解析:选D.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红细胞保钾排钠以及小肠对钙、磷的吸收,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完成的,需要借助载体,并消耗能量.腺细胞在分泌酶时,需要消耗能量,通过形成分泌泡,分泌泡外移与细胞膜融合,将酶排出细胞,这一过程不需要载体.4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将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活细胞的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解析:选D.PI能与核酸结合使细胞核着色,但把细胞浸于一定浓度的PI溶液中时,活细胞的细胞核不着色,而把PI注入细胞中,细胞核着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5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 B6层C8层 D10层解析:选C.此题主要考查两个问题:(1)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2)题干情境中,葡萄糖通过了几层细胞膜结构.葡萄糖分子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可表示如右图所示:其中“1”处代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围成的肠腔;“2”处为毛细血管腔;“3”为肠黏膜上皮细胞;“4”为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由图示可知,葡萄糖由“1”处到“2”处共经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每层膜有2层磷脂分子,故需通过8层磷脂分子层.6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A抗体 B胆固醇C维生素D D核酸解析:选D.胆固醇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需要在内质网中加工.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中加工.核酸(包括DNA和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其合成和加工与内质网无关.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全部能看到的结构应该是()A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C细胞壁、细胞膜、核膜D细胞壁、纺锤体、核仁解析:选A.有丝分裂中期,核仁、核膜已消失,赤道板是一个假想平面,而细胞膜太薄看不清,但看得到细胞壁8(原创题)在新年到来的前夕,我们在济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一兰花养殖大棚内,看到约2000株长势、形态、花色都几乎完全相同的名贵跳舞兰.据该园的技术人员介绍,这2000多株跳舞兰,均是由同一株跳舞兰的不同的根尘切片培育而成.其培育的生物学原理最确切的是()A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分裂C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解析:选A.因为这2000株跳舞兰的培育起点,均是同一株跳舞兰的根尘细胞,而根尘细胞是体细胞的一种,它们发育成为一株完整的跳舞兰的遗传学基础是细胞内所含有的本物种的完整的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而且这些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得以表达.故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9右图为电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B此细胞既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C结构1、2、4、5、6均是由生物膜构成D该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解析:选B.此细胞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属于真核细胞.1为线粒体,2为中心体,3为核糖体,4为高尔基体,5为内质网,6为细胞膜.1、4、5、6为膜结构,2、3为非膜结构.该细胞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10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数相同,而DNA数不同的时期是()A后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C前期和中期 D中期和后期解析:选C.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只能选C项.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和体细胞相同,DNA是体细胞的2倍.11(2011·高考上海卷)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C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D无拟核结构解析:选D.从热泉中分离出的硫化叶菌,是一种耐高温的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拟核和高温酶;能够为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研究材料;青霉素通过抑制肽聚糖(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来抑制细菌的繁殖,但部分细菌可以分泌青霉素酶来抵御青霉素的破坏作用.12科学家在研究蚕丝腺细胞亚显微结构时,取得这样的数据: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N时,蚕丝产量为P.粗面型内质网含量为2N时,蚕丝产量为1.5P.其含量为3N时,蚕丝产量为2P.研究结果表明,凡高产品种,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以上事实说明()A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网上合成B蛋白质在核糖体里合成C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D高尔基体与蛋白质分泌有关解析:选C.粗面型内质网是指管腔膜外表面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是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如抗原、酶原、蛋白质类的激素等.分析题干发现,蚕丝的产量与粗面型内质网含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产量高则表明细胞内粗面型内质网发达.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蚕丝蛋白,它是由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粗面型内质网运输、加工等形成的.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纺锤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末期染色体在间期复制、加倍DNA在间期复制,后期加倍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分开,末期消失细胞板是末期出现的,植物特有的A BC D解析:选A.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DNA在间期复制,但DNA是在间期增加一倍,染色体是在后期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时).中心体的复制是在间期,前期分开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但末期纺锤体消失时,中心体并没有消失.正确,选A.1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特征.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没有周期性,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如小鼠十二指肠细胞需要15.3小时,而人宫颈癌细胞大约需要20小时.15下图中甲曲线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则能正确表示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距离的曲线是图乙中的()A曲线a B曲线bC曲线c D曲线d解析:选C.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间距离应由零开始增大到细胞直径为止.16(2010·课标全国卷)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解析:选D.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人体内并不是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而且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其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相同;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是生物膜,在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7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B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变化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解析:选C.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稳定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只要有细胞分裂就应有分化过程的存在,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18下列有关原癌基因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B仅存在于健康人的染色体上C仅存在于被致癌病毒感染但尚未发病者的染色体上D仅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解析:选A.原癌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但在一定因素诱导下,原癌基因被激活,解除抑制状态,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19(原创题)北京协和医院专门研究食道癌的王中慧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对我国各地食道癌的发病率作过详实的调查统计.其结果明显显示,食道癌主要发生于具有食用泡菜、咸鱼和腊肉传统习惯的地区.由此可知,_是诱发食道癌的重要因素()AX射线 B砷化物C亚硝胺 D致癌病毒解析:选C.因为泡菜、咸鱼和腊肉中均含有较多的由含氨化食物转变成的亚硝胺,故可知C为正确答案.20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癌细胞是细胞分化异常的结果细胞分化在老年时达到最大限度细胞内水分增加,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特征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变化有关细胞正常死亡对生物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A BC D解析:选D.癌细胞是原癌基因被激活形成的,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细胞正常死亡有利于清除发育不正常的细胞,对生物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21(10分)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质分子的球形脂质体.(1)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_的特点.(2)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3)根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试图从人的血红细胞、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_.(4)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_.解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其中磷脂分子有疏水的尾部和亲水的头部,蛋白质分子是亲水的,这样水分子在通过细胞膜时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进出细胞.美国科学家选择人的血红细胞和肾小管管壁细胞的原因可从要寻找的与水进出细胞有关的蛋白质的特点去考虑.答案:(1)亲水性和疏水性(2)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4)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对照组不加CHIP28,并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22(10分)下面甲、乙两图是植物、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横线上写出细胞或结构的名称,在括号内写标号):(1)甲细胞与乙细胞相比,有细胞壁、_、_,而无_.(2)甲细胞中是双层膜结构的有_、_、_,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填文字),如果在该细胞器上合成的物质中含有50个氨基酸,则在该细胞器上最多有_个水分子生成.(3)如果乙细胞为唾液腺细胞,则与唾液淀粉酶的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用图中标号回答).(4)如果甲细胞是从一朵红色花瓣上取下的,则决定其红色的花色存在于_上.该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较,在颜色上的区别是_.(5)若甲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_,在细胞分裂间期,代谢活动异常活跃的细胞结构有_、_、_.解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有核糖体而无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花瓣的红色主要由液泡中的花青素体现,在液泡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等物质,能使细胞体现出一定的颜色.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的颜色是由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体现的.若甲细胞为根尖细胞的话,在细胞结构中不应该有叶绿体.另外在有丝分裂的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的代谢就变得异常活跃.答案:(1)液泡叶绿体中心体(2)核膜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49(3)(4)液泡叶肉细胞是绿色的(5)叶绿体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23(1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某老人年已七旬,头发变白,脸上出现了许多皱纹,且出现了“老年斑”,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_.(2)将羊的体细胞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得到一个重组细胞,经特殊处理,此细胞又恢复分裂分化的能力,最后发育成一只羊,这一事实说明_.(3)对于癌症病人,医学临床上常用“化疗”的方法治疗,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某一时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疗”能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化学药物能通过抑制_达到终止_的目的.(4)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广泛地传代使用的“海拉细胞系”是从黑人妇女海拉的宫颈癌细胞中分离建立的,分离出来的癌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的传代下去,这说明癌细胞能_;这些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其原因是_;若使这些癌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答案:(1)老年人的身体细胞进入衰老时期,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因而脸上出现皱纹;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因而头发变白;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因而出现“老年斑”(2)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也有一定的全能性(3)癌细胞的DNA复制癌细胞增殖(4)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使致癌基因由激活状态转变为抑制状态24(15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呢?某同学对此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_的牵引.实验原理: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实验材料和用具:相差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实验步骤:(一)培养洋葱根尖;(二)切取根尖23 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三)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_溶液,使根尖浸于该溶液中,在_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_._.(2)根据改正后的实验步骤,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则说明_.若_,则说明_.答案:实验假设:纺锤丝实验步骤:(三)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相差显微镜(1)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因此不能解离和漂洗缺少对照组,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溶液的对照组(2)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不再运动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仍能运动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