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章 解决“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doc
-
资源ID:46457461
资源大小:1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文章 解决“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doc
做好“小”文章 解决“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一个社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必须是具体的,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身边人、身边事开始推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再崇高的价值理念,如果缺乏化大为小的传承播撒,也只会是空洞口号;再恒远的价值目标,如果没有个体的积极践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只有把“小”的文章做足做好,才能找准价值观建设的着力点,真正使之融入社会生活,从而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讲好“小道理”。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反而应该是最体现民意、最接地气的。所谓“高不可攀”的误解,根源在于不知晓不了解,同时也源于传统宣传方式的无力。应该认识到传统宣传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纯靠喊口号、发文件的宣传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要积极转变思路、改进方式:既要讲好“大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方法途径阐释清楚,更要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灵活的方式让大家接受,讲好“小道理”,用“小道理”影响“小行为”,最终取得“大效果。”一是注重改进宣传内容。要把更多地注意力放在与普通人工作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小事上,把内容的真实性作为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着力增加宣传内容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二是转变宣传方式。要尽力避免提要求、派任务式的简单宣传方式,而是更加关注受众的接受程度,运用合理手段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借鉴西方电影、小说甚至广告中情感沟通的手段,用身边人的话、身边人的事和身边人的想法去打动人,通过增强吸引力来增加影响力。三是创新宣传载体。要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乃至动画片和电子游戏等非传统传播媒介,加强宣传的力度,使其真正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好“小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传递这种形而上的价值理念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就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其视野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参与到每一项社会活动和每个教育过程之中。活动的层次越高,范围越大,每个人参与的几率就越小,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微弱。所以,大活动未必能取得大效果,大投入未必能取得大效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善于用好各种“小载体”。一是提高参与度。要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载体,充分运用座谈交流会、征文、义务劳动、口头表扬等易于参与,同时又易于操作的小活动,用缩小活动规模来增加活动数量,从而使其参与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时每刻。二是增加吸引力。要不断拓展活动思路、创新活动形式,注意借鉴已有的群众关注度高的活动,将其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和转化,增加受众参与和关注兴趣。三是以效果为导向。要避免为办活动而办活动,甚至为出名堂而办活动,而是注重实际效果,根据对象的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去设计活动,不论规模大小,只要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就可大胆实践。造好“小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不等于所有努力都要面对全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接触的圈子都是有限的,但这有限的交际圈对人的观念看法、行为习惯起着最大的影响。假如人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和谐的环境、接触的都是友善的人群,那么在为人处事和日常行为中就会不自觉的模仿和跟随,这就是“小环境”发挥的“大作用”。所以,在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自身事,使每一个人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事例,只要每一个人都有善念、有善举,就会在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产生积极地影响,成为优良环境的营造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另一方面要影响身边人,避免空对空的工作手段,而是尽量从身边人入手,把每个人身处的“小环境”营造好,让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使周围每一个人都成为高尚道德和良好行为的传播者。抓好“小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亲和力,常常在于凡人小事。“凡人”、“小事”两个“小”概念的累加,做出的事情反而更容易给人以震撼,触动人的心灵。在普通人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时代楷模等典型人物,恰恰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消除疏离感和隔膜感的最佳桥梁和纽带。一是“不问出身”。要尽量发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平民英雄,通过这些伟大的“小人物”来树立可亲可敬的道德和精神标杆,使先锋模范脱离单薄空洞、脱离社会的臆造形象,变成人们能够从身边学习,进而从自身做起的价值追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家的共同生活准则和价值取向。二是“不求高度”。要积极宣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营造“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氛围,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人们的一言一行,不仅环顾可视,而且触手可及,从而增强人们积极践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不求全面”。在宣传典型时不需要苛刻要求先进人物高大全的宏伟形象,而要增加挖掘真实情况的视角,对于那些在某一方面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些行为的先进事例也要积极进行宣传,目的是鼓舞人们聚尘土以成高山,积小流而成江河,用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的具体形象,让每一个人切身感受并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体现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负好“小责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让整个社会单独承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就会造成这种责任的虚化。要借鉴历史上“运动式”、“口号式”管理模式的不足和教训,把假大空虚、高高在上的口号变成切实可行的行政行为和规范规定,只有把工作作细、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激发起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分解任务。把工作内容细化分解、责任到人,让每个单位部门都有切实可行而又能够完成的任务目标,通过每个人明确的任务职责增加培育和践行活动的可操作性。二是突出特色。不强求每个部门都进行相似的、大而全的活动,避免上下一般粗的“人云亦云”。要根据部门或个人的工作特点和能力素质,充分发挥每个小团体的特点和优势,有所侧重的完成自己擅长并易于完成的任务。三是注重落实。要把可行性作为落实责任的第一考虑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能够真正落实的任务书,时间表,扎实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小中见大,积少成多,方可凝心聚力,营造出社会的良好新风尚。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通过把价值观函化于社会生活深处,落脚在公民的一言一行中,依靠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力量,做好一系列“小”文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在点点滴滴的变化中、实实在在的成效中,以良好的社会风貌聚合推动社会持续前行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