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生态环境保护.pptx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十三)(十四)评讲,选修六 生态环境保护,2020/4/25,第十二届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湿地的是()A纳木错B吐鲁番盆地 C大陆架水域 D大堡礁2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A B C D,【解析】第1题,湿地指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在6米以内的水域。纳木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湖泊,位于西藏。大陆架水域、大堡礁水深大部分已超过6米。第2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下图是世界两处重要的湿地。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青海湖咸海洞庭湖鄱阳湖A BC D4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在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湖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解析】第3题,根据两图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的轮廓判定甲处湿地是咸海,乙处湿地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第4题,造成两处湿地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此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大规模引水灌溉导致进入甲湖的河水量减少,随着咸海面积不断缩小,沙漠化和环境问题相继出现。,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据此回答910题。9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A降水较多 B气温低,蒸发弱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10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削减拉萨地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 B C D,【解析】第9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稀少,蒸发微弱,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第10题,分析可知只有中的增加温度不正确(湿地可以调节温度,不是单向增加温度)。,11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据此回答问题。,【解析】湿地的变化特点从表中可直接读出;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影响:水文: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气候:小气候变差; 土壤: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思考】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2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 (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原因要从人口数量、对耕地的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答案】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 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之后,咸海逐渐变小,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似乎已经消失。(1)分析1960年以来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自然原因。(2)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解析】 (1)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径流角度分析。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导致咸海逐渐消失。(2)咸海消失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大陆性气候增强。蒸发水汽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可能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答案】答案:(1)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2)(咸海消失后,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蒸发水汽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气候)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自然灾害),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种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12题。1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交通不便B地势高 C气候类型多样 D人类活动少2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 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解析】解析:第1题,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第2题,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关键在于巨大的高差,高黎贡山谷地和山顶可相差3000-4000米温差则高达16-20在不同的高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植被、土壤这就是山地垂直自然带,1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袋鼠是澳大利亚最具标志性的动物之一,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印有袋鼠形象。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大型食肉动物较少,袋鼠的天敌袋狼已经灭绝,澳洲野狗也处于濒危状态,导致袋鼠的数量已经超出了环境承受范围。政府计划射杀至少100万只袋鼠,以保护划草地和生态环境。,【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问题,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整合应用能力。,【答案】数量增多原因:缺少自然天敌,本来大型食肉类动物就少的澳大利亚,袋鼠几乎处于无天敌的状态,繁衍迅速;人类影响程度小,袋鼠是国宝,国徽的形象之一,人们不会随意捕杀、食用它们,任其自然增长。控制袋鼠数量的合理化建议:培育袋鼠的自然天敌,保护、繁殖本地的澳洲野狗;限定袋鼠的活动区域,如设立集聚性袋鼠保护区;扰乱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分布密度过大区域的袋鼠,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捕杀。,思考:分析澳大利亚袋鼠数量增多的原因并提出控制袋鼠数量的合理化建议。,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仅存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 种,植物达5 531种。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 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答案】 (1)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2)人类乱捕滥杀,生态恶化(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3)会影响食物链(网)结构的完整性;会减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影响农产品种类、产量、质量的改进;会减少保障人类健康所必需的药物资源;会影响许多工业的原料来源;会影响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13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答案】 (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数量、种类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使药物被污染。(2)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掠采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水、土污染严重。(3)保护中草药生长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发展无公害的中草药人工种植业。,(1)你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解析】 (1)由于中草药绝大部分是用采集的野生植物制成的,动物药材多是由猎获的野生动物制成的,所以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就是人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保护不够,导致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所致。(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人为造成的,故应从人为原因进行分析。(3)针对上述造成中草药资源短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国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松辽、海河、淮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地面组成物质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据此回答34题。3我国北方土石山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荒漠化C土壤盐渍化 D洪涝4下列关于北方土石山区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石山区全部封山育林B在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上修筑梯田,植树种草C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D引进南方速生树种,尽快恢复植被,解析:第3题,北方土石山区地面组成物质石多土少,土质松散,且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一旦植被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第4题,梯田应与等高线平行。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条件均不如南方,不宜引进南方速生树种。,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这种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农田,不仅可改变地形坡度、拦滞径流、稳定土壤,具有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还使得丘陵高山地区的大面积种植成为了现实。,梯田类型的选择原则:开垦何种类型的梯田,实际地形和坡度是最重要的条件,此外,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离村庄的距离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除了上图中的几种基本形式外,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进行组合的复式梯田也较为常见。,梯田绝非中国特有,可以说,在全世界面积广阔的山区丘陵地带,在人类栖身繁衍的地方常用这种特别的农耕制度。不同类型的梯田凝聚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智慧。 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如中国南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尼泊尔、日本等地,梯田都是拥有重要地位的田制,主要用来种植水稻。规模庞大的梯田群不仅壮美,更养育了众多人口,甚至形成一个共性鲜明的“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 在欧洲,著名的梯田往往与人口稠密地区或旅游胜地毗邻,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树等,是高品质葡萄酒的故乡。它们多临河、临湖或滨海,风光与葡萄酒文化相结合,独具魅力,不少梯田区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梯田遗址是古印加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水利设施设计完美、造型奇特,梯田仿佛古希腊古罗马的露天剧场,曾用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在磅礴高峻的深山中,壮丽的梯田弥散着神秘、悲壮和苍凉的气息。,7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种植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不同地区土地资源问题。北方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宜发展牧业,不能搞种植业;南方山地丘陵区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不宜发展种植业而导致水土流失;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之称,宜发展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青藏高寒区生态脆弱,只能发展山地畜牧业。,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910题。9从图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10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开发小水电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BC D,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地形对此类环境问题影响极大,同时该地区过度砍伐,故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10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短缺,因此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11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A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B地区的环境问题以水污染为主。(2)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防止耕地退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答对三点即可),(1)分别说出图中A、B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分析解决A地区环境问题的措施。,【解析】 (1)A地区位于武夷山闽江上游,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B地区为鄱阳湖流域,周围工业排污较多,环境问题以水污染为主。(2)A地区气候湿润,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措施有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防止耕地退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海洋局于2014年3月26日发布201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1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答案】 (1)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8年前海平面低于常年平均值,之后大于或等于常年平均值。(2)加强对海平面的监测和预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应对:沿海地区适度开采地下水;科学合理规划沿海地区港口、建筑等工程建设。,(1)说出1980至2013年我国海平面的变化特征。(2)说出应对海平面上升我国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解析】解析:(1)认真读图,图中的虚线为总体趋势,可以看出总体为波动上升趋势,并且1988年前海平面低于常年平均值,之后大于或等于常年平均值。(2)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到的地区为沿海地区,所以采取的相应对策应从加强监测预报、减排、同时对沿海地区加强管理等方面回答。,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随着该地区不断开围放垦,森林植被被破坏殆尽,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塞罕坝经过约50年的治理,营造起万顷林海,为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答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有利于保障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减小京津冀地区的风力侵蚀,减少沙尘的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使京津冀地区有优良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物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试分析塞罕坝生态建设对京津冀地区的意义。,【解析】塞罕坝地区距离北京较近,在该地区进行生态建设会减少北部地区的风沙对京津冀地区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专题一分析破坏森林后带来危害的一般思路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大面积砍伐,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灾难。其一般分析思路如下所示。,专题二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专题二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