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一中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
资源ID:46522710
资源大小:42.6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甘肃省甘谷一中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高考语文期末测试卷必考(重点基础题)含解析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漫步于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人们能领略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园艺风格。这里的一花一木、一枝一叶不仅 承载着文化基因,也展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华园艺展示 区向游人呈现了理想中的美丽家园。安徽园设计师王引说:“本次世园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我们徽派的古村落的理念就是天人合 一,就是将徽派的白墙黑瓦的建筑融到皖南的青山绿水里面,本身就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一种最好的表达。”在北京世园会的建设中,不仅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也展现了中国现代科技与生态元素的完美结合, 表达了绿色开展理念。在夏季的时候,中国馆为了减少场馆内的空调使用次数,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然后通过一段 200多米的管线,将风输送到场馆给室内降温。利用地道风降低空调使用能耗、利用雨水收集实现能源循环再生,中 国馆成了一座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摘编自侯丰焦点访谈I除了奇花异草,世园会还看啥?,央视网2019年5月8日)材料二:荷兰这个国家人口只有1700多万,却创造了全球第二的农产品出口量,园艺产业也是“尖子生”。尤其是在花卉 贸易、品种研发、园艺设施方面,世界各地园艺界都少不了荷兰货、荷兰人。在荷兰,低本钱、高效率成了大局部园 艺企业的追逐点。它们认为,整个行业的形势现已不适合企业单打独斗,而是应该拥抱“全产业链协作”。“全”的 范围可以很广,广到石油公司能与花企发生关系。比方,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之一的荷兰壳牌公司,通过所铺设的管道, 把二氧化碳卖给了荷兰温室花企。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保” “平安保障”在荷兰园艺产业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商业噱头。在“全产业链 协作”的基础上,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被灌输了生态、环保、平安理念。早在20年前,为了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荷兰石油公司就做出了整改,汽油中铅的含量控制在极低水平。理念也在需求端盛行。荷兰景观设计大师尼克是一名 环保人士,他不仅在设计中表达环保理念,而且组织相关领域大咖们一起做“绿色标签”的生态环保行动。(摘编自吴越这个绿色产业缘何享有世界口碑,解放日报2019年5月6日)材料三:2. C 3.加快立法步伐,从法律的角度为无人驾驶提供保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解决人才稀缺问题。加大 科研力度,以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 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此题中,A项,“长沙市民是国内老百姓里离无人驾驶车最近'的"错误,原文说的是“截至目前, 国内老百姓里离无人驾驶汽车最'近的,或许是长沙市民”,或然性判断变为了肯定判断。应选A。1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 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表达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 符合题干的选项。此题中,C项,概念范围缩小。将原文的“智慧交通”换成了 “无人驾驶技术”。应选C。2 .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 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无 人驾驶产业的高速开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产业人才”“我国相关行政立法的缺乏制约着无人驾驶行业的开展”“我国在 无人驾驶领域的法律亟需完善”“无人驾驶还有缺陷,需要更加健全的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让无人驾驶万无 一失地出现在道路上”。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那么材料或一那么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 区域虽然来自多那么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 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 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 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 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3、1. D.作者听琴音联想到的风中阵阵松涛(风吹松林而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为亲戚晚辈做琴,奶奶、父亲拆掉 自家松木房梁的胸襟与气度;名山大川中松树苍劲峥噪的风采;松树的风格风骨: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 武;胸襟开阔,包容奉献,不忘初心。2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突出了松树的风格风韵,抒发了对松树的赞美。结构上照应前文,“松是一种风”直接 点题,大提琴的松木面板、刘长卿的诗句、孔子的话语,都与前文内容相呼应,使得表达更深入,结构更完整。以 诗句结尾,增强了作品的文采,意境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 要求,如此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 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可知,文章前半局部通过写童年回忆与爬泰山的经历来表达 自己对松树的认知,没有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也就是说文章并没有通篇使用“托物言志”手法。应选D。1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联系全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标题含义进行作答。本文形散意 不散,全文围绕题目“松之风”展开,在答题时要清楚全文的行文思路,考生可根据作者思路,从表及里的概括答案 要点。依据第段原文“听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可知,“松之风”代表着作 者听琴音联想到的风中阵阵松涛。依据第段原文“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 可知,“松之风”代表着奶奶、父亲为亲戚晚辈做琴,拆掉自家松木房梁的胸襟与气度。依据第段原文“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可知, “松之风”代表着名山大川中松树苍劲峥噪的风采。依据第至段可知,“松之风”代表着松树的风格风骨: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坚韧勇武;胸襟开阔,包容奉献, 不忘初心。考生综合以上分析,即可整理得出答案。2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结构和重要段落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联系全文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然后从 内容、结构、表达等多个角度回答。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最后一段揭示了主题了,总结了全文;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最后一段明显有照应题目,前 后呼应的作用;最后从表达方面思考,分析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到达的表达效果。依据原文第段”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可知,文章最后一段对 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结构上来说,最后一段照应前文,“松 是一种风”直接点题,使得文章结构紧凑完整。同时,以诗句结尾,增强了作品的文采,使得文章的意境更加高远。4、1. 通“孳”,繁殖,生息。 通“擒”,擒拿,擒获。2. (1) B (2) DA3. A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凭证,派军队进行攻击,斩首大的部队有的达一万多首级。4. 盗;宽【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 “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 定义项。(1)盗贼滋起的意思是盗贼越来越多。其中,滋:通“孳”,繁殖,生息。(2)听从禽讨为效的意思是只以捉获讨伐的成效论处。其中,禽:通“擒”,擒拿,擒获。1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 “为以下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 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1)虽有盗的意思是即使有盗贼。其中,虽:即使。同时,根据上下文语境,“有盗”与“其后小吏畏诛”构成假设 关系,“虽”应该表示假设关系。应选B。(2)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的意思是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其中,殿:最后。应选D。2 .此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此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A项,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的意思是和因为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人。其中,以:介词,因为,表原因。赵王岂 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的意思是赵王怎么会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王呢?其中,以:介词,因为,表原因。B项,以避文法焉的意思是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其中,焉:语气词,可以不翻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 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其中,焉:兼词,于之。C项,唯蔽匿者乃罪之的意思是只有包庇隐藏的人才判罪。其中,之:代词,代指“蔽匿者”。而武帝之严的意思是 汉武帝的严厉。其中,之:结构助词,的。D项,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的意思是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其中,为:动词,作为,当作。此二事均为 治盗的意思是这两件事都是治理盗贼的。其中,为:动词,是。应选A。3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 ”以下选项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 下文确定义项。A项,听郡盗自相纠施的意思是听任盗贼们自己相互纠纷揭发。其中,自相:古今义都是自己相互。B项,以避文法焉的意思是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其中,文法,古义:法令条文;今义:文章的书写法规。C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其中,痛恨,古义:痛 心遗憾;今义:十分憎恨。D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意思是为了防范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其中,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 副词,很、非常。应选A。4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一个“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持: 拿着。发兵:派遣军队。兴:开始,发出。5 .此题考查考生梳理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或词语 即可。此题要求选出“根据上文内容,文中空格处应填的词”,这是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补出文言文相关词 语的能力。空格处所在的句子“此二事均为治口,而武帝之严,不假设光武之口,其效可睹也。”,位于全文的末尾部 分。根据上文内容,可推测该语句是对上文事假发表议论。上文内容是讲述汉武帝和汉光武帝两个皇帝治理盗贼的措 施及其效果,故推测第一个空格处应该填入“盗”。同时,根据句意,“光武之口”与“武帝之严”相对应,故推测 第二个空格处应该填入“宽”。【点睛】参考译文:汉武帝末年,盗贼越来越多,大的盗匪群多达数千人,小群的也有几百人。皇上派使者穿上绣衣,拿着符节凭证, 派军队进行攻击,斩首大的部队有的达一万多首级,于是建立“沈命法”,法律规定:“成群的盗匪出现没有觉察, 觉察了而没有捕获到规定的标准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到下级官吏主持这件事的人都判死刑。”这以后下级官吏害怕 被杀,即使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唯恐不能捕获,违反规定连累郡府,郡府也让他们不要上报。因此盔贼渐渐增多,上 上下下却相互隐瞒,好躲避法令条文的制裁。汉光武时,成群的盗贼到处兴起,汉光武帝派遣使者下到各郡,听任盗 贼们自已相互纠纷揭发,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除他们的罪行。官吏们即使停留拖延、回避不前、故意放纵盗贼 的,都不加追问,只以捉获讨伐的成效论处。那些郡守、县令犯了管辖区域内有盗贼而不收容捕捉的罪过的,及因为 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人,都不看作过失,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只有包庇隐藏的人才判罪。于是 互相追捕,盗贼们都解体逃散。这两件事都是治理盗贼的,而汉武帝的严厉不如汉光武宽缓,它们的效果不同是很明 显的。5、1. B2. (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 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2)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 飞逝,壮志难酬。(3)比照手法,尾联用今昔比照,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 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 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发奋有为和超然物外情感”错,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鲤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鲸化 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 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 异势,深寓感慨,既说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应选B。2.此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题干问的是“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 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需要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通过分析诗句可知,首联写景叙事,“闲 坊”“古驿”的荒僻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颔联运用细化为鹏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典故感慨人事浮沉, 物是人非。颈联紧承“仍归”,运用动作描写,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 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 印。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写作者一根根数竹,解下 腰带量松,这些动作寄寓了作者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尾联今昔比照,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 了当日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感慨今夕,情感沉痛。6、官盛那么近谀 士不可以不弘毅 落木千山天远大 英俊沉下僚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明月松间照奔流到海不复回祸兮福之所倚【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 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写法。如“盛” “弘” “僚” “复” “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色调比照鲜明,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视觉 刺激。反复咏叹草莓红润可爱,强化了意象的生动性、可感性,产生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诗句错落 有致,使诗歌具有建筑美。【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包括鉴赏诗歌的技巧、语言、构思等方面。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语言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 含蓄,言此意彼。掌上的心是近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从 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心一一红红的草莓;掌一一厚厚的绿叶。草莓甜美多汁,具有清 新而纯粹的天然本色;叶不但绿而且是“厚厚”的,显然温馨而柔软。这是一组巧妙而妥帖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成 功的艺术基石。以绿衬红,比照色调的鲜艳明丽给予读者心理视觉的强刺激。心用“草莓”明喻以防止诗的晦涩难懂;“恶鸟”暗喻恶人,又使诗含蓄蕴藉。“草莓”系特指,因为这是全诗的“核心”;“恶鸟”那么系泛指,将一切邪恶 之徒概括言之。明暗相间,广狭互补,显得既明快简洁又耐人咀嚼。“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 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艺之精髓。诗分二节,每节的首三句几乎相同。诗人之所以回环往复地咏叹心一一“草莓”之红润 可爱,是因为这样既强化了意象的可视、可感之生动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 术效果。【点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防止“杂乱 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 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表达 “精彩”二字。结构完整。小作文的特点是小,但一般结构都应是完整的,所以开头要明快,用一两句话引出话题或 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要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好主要局部。8、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菊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东篱田园独有 的气息。他的心灵如菊般素雅坚贞,充满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书写了一个田 园人的真切与自然。【解析】此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 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藏的相关信息,确定 仿写内容。2、局局部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此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并且关注到所选 人物与物象之间的联系。【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藏的相关信息, 确定仿写内容。2、局局部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 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9、【例文】珍爱文物人人有责古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警示名言。面对古人留 下的最珍贵的文物,我们应该做到珍之,惜之,爱之,护之。珍爱文物,人人有责。张晓风曾说过:“我们的前辈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胭足,在无数个夜晚里皓首穷经,就是 为了让我们这一代能够穿越美丽的花径,来到杏坛前接受教化。”被教化的我们去哪里了呢?那位叫梁齐齐的游客无 视前人留下的珍贵文物的重要性,竟破坏文物,他的行为令人不齿,引来无数网友的辱骂。我想要大声对他说:“文 物是共有的,是珍贵的,珍爱文物,人人有责。”珍爱文物,人人有责。珍爱文物是一个人道德的表达。诚如康德所言,“这世间有两样东西越想越使我觉得敬畏。 一是人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那么。”有道德的不会肆意破坏文物,而会尽力保护文物。故宫的负 责人员们为了保护文物,夜以继日地坚守工作岗位,想方设法的保护文物。曾有记者采访他们,问道:“你们面对数 以万计的游客,不觉得辛苦吗? ”“不辛苦,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骄傲。”他们答道。好一个“职责”, 好一个“骄傲”倘假设人人都像他们一样,将保护文物当作一种责任,一种骄傲。那么定不会再有人在文物上乱涂乱画 了,并且能使我们的文物流传至千秋万代。珍爱文物,人人有责。那些破坏文物的人定会受到惩罚,就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到背上的人,阴影将投到 自己面前。”还记得那个在佛像上刻上“到此一游”字迹的中国小游客吗?他的行为不仅让自己惭愧悔恨,更让我们 中国形象蒙羞。他的不文明行为让他遭到了无数网友的谩骂,正是因为他没能意识到“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 才使他落得个遭人唾弃的下场。从他身上,我们要警觉起来,不能肆意破坏文物,损伤文物。雄浑厚重的青铜器,精巧别致的青花瓷,淡雅脱俗的山水画,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历史文物,是国家的一道亮丽 风景线,让我们且赏且珍惜,让文物可传万世乃至万万世。【解析】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 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那么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 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正确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在马背上的圣乔治”的浮雕像,因为年代久远,是文物,文物就应该保护起来。但是“好好的中世纪艺术品,竟然 变成了卡通风”。显然保护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无疑,“这原本应该是交给专家做的工作”,这是材料关键句, 据此立意即可。【立意】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珍爱文物,人人有责;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这些事等等。【结构】题目切题珍爱文物,人人有责,第一段引出观点,“我们应该做到珍之,惜之,爱之,护之”。中间三段并列式 论述,“珍爱文物,人人有责”,“文物是共有的,是珍贵的,珍爱文物,人人有责”;第三段“珍爱文物是一个人 道德的表达”:第四段论述“那些破坏文物的人定会受到惩罚”。最后一段呼吁“让我们且赏且珍惜,让文物可传万 世乃至万万世”。【素材】.这种文化开展的理念是值得反思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反文化的。文化大开展不同于经济大开展,不是物质大繁荣、 资金大投入、利润大回收。更何况片面追求开展速度、开展规模以及经济利润的粗放型开展方式,即使在经济领域也 并不适合,对经济持久开展、社会和谐开展极为不利。我们对“开展”的概念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似乎一提起 开展就想起庞大的面积、惊人的数字、富丽堂皇的楼堂馆所。这种自杀式开展模式或许可以短时间内拉动GDP,但是 其代价那么是能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异化,还极大地败坏了人们的内心生活,损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其弊端已经引起中央、知识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和谐社会”、“科学开展观'"又好又快开展” 等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提出就是明证。我们一直把“开展”理解为一个量的概念,而实际上开展更是质的概念。1 .对文化而言,粗放型的开展模式就更是灾难性的。它不是建设而是破坏。那些人造的没有文化的文化城的真正动力 和杠杆是经济,是GDP,是所谓“政绩”。2 .在我看来,古建筑古文物的“原貌”“原样”不只是城楼、坟墓、牌楼等等孤立的文物的原样,而是这些建筑物、 文物的原样再加上它的周边环境的原样。打个比方,十三陵是一个文物群,各个陵园之间有很多空地,如果在这些空 地建造新的建筑物,即使陵墓本身没有动,它们所处的环境却发生了变化,这同样是对于文物环境的破坏,文物环境 的破坏即广义上的对文物的破坏。所谓文物保护应该是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 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 观点做铺垫,这局部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 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民人口占多数。但是由于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我国大局部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进而导致农 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不够全面,这样一来农业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当下,种植户对收入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园艺产 业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农民对这种经营模式的理解不全面,只是凭借自己的种植经验或者效仿他人,并没有真 正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产业的内涵需要文化来丰富,产业的灵魂需要文化来承载。由于吉林省对园艺产业文化的认识缺乏,内涵不够丰 富,园艺产业的开展以观赏为主。观赏性的园艺,能为生活带来愉悦感。观赏园艺虽不能包治百病,但在一定程度上 具有辅疗的作用。观赏绘鱼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原因在于它本身具有美感,表达出一种不拘一格的造型、独特 的文化内涵,这些都跟企业品牌文化密切相关。(摘编自曲会朋吉林省园艺产业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的设计表达了中国特色,这里的一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向游人呈现出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美画卷。B.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在夏季时不用空调,而是将室外的风吸到地下,通过管线将风输送到场馆给室内降温,这使得 其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建筑。C.荷兰园艺产业之所以享有世界口碑,这与他们全产业链遵循“生态环保” “平安保障”的理念密切相关,完全符 合世界园艺产业的开展趋势。D.文本列举观赏绘鱼的事例,目的在于说明,人们在观赏园艺品时,不仅仅是观赏园艺品本身,还要欣赏园艺品的 文化品位,体味文化内涵。1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白墙黑瓦的建筑融到皖南的青山绿水里,安徽园设计既表达出徽派古村落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又表达出北 京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B.作为创造了全球第二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国家,荷兰的园艺产业功不可没;他们园艺产业中的花卉贸易、品种研发、 园艺设施对世界各地园艺界影响较大。C.我国的农业技术在农村很难得到推广,无疑影响了园艺产业做大做强,究其原因是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大局部农 民的文化水平不高。D.观赏性园艺能为生活带来愉悦感,并且具有一定的辅疗作用,这导致吉林省对园艺产业文化认识缺乏,内涵不够 丰富,园艺产业开展以观赏为主。2 .你对我国园艺业的开展有何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月19日,由百度参与研发的全球首款L4级别无人驾驶巴士“阿波龙”通勤车亮相长阳创谷。当无人驾驶的光 照进现实,人们不禁要问:无人驾驶技术开展得怎么样了?在无人驾驶的赛道上,中国企业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今 天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接近人类驾驶水平,甚至在很多方面表现得比人类更好。”小马智行首席执行官彭军如此讲道,“需要的理论和高精尖的技术都已经具备。” “目前路测阶段的产品已经能 处理很复杂的交通状况,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期,我们也能跑得很自如。”虽然无人驾驶技术几近准备妥当,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可以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国内老百姓里离无 人驾驶汽车最“近”的,或许是长沙市民。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人驾驶汽车的广泛应用,可能首先出现在中国,而 不是西方。整体而言,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仅次于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我国无人驾驶起步较晚,但是,“后发有后发 的优势”。如今,无人驾驶赛道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好。只要政府、企业、社会携手前行,中国品牌一定能够在无人驾驶的 赛道上驰骋出中国速度。(摘编自无人驾驶“赛道”中国后发快跑)材料二: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一数字在2030年可能到达220万人。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防止一些 因为驾驶员的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可能大量降低交通事故数量,为此可能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无人驾驶 汽车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与有害尾气的排放量,更加环保节能。不过,无人驾驶技术极大的依赖于卫星导航技术,一旦信号受到干扰甚至中断,无人驾驶就无从谈起。无人驾驶 系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倘假设它存在一些漏洞,是否意味着其他人可以通过一些软件侵入并控制你的汽车?那会 是一场灾难,你的汽车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的杀人工具,而恐怖袭击也将防不胜防。由此看来,无人驾驶还有缺陷,需要更加健全的科学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让无人驾驶万无一失地出现在道路 上。(摘编自无人驾驶汽车的利与弊材料三:无人驾驶产业将是我国对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大国实现变道超车的重要领域。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的拥堵本钱占L.P的2%左右。巨大的交通流量加上昂贵的拥堵本钱,使得智慧交通成为我国 现阶段交通治理合理的解决方法。目前,我国无人驾驶产业还没有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的巨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产业生态的主题是 “竞争与合作” o这种竞合的产业生态正是促进无人驾驶产业,飞速开展的关键。无人驾驶产业的高速开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产业人才。2017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开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仅有17万人,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 领域人才需求将达120万人,缺口可能高达100万人。我国相关行政立法的缺乏制约着无人驾驶行业的开展,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在我国不具有“道路通行权”,相较于 国外积极出台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法律亟需完善。(摘编自无人驾驶产业开展现状及影响)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无人驾驶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长沙市民是国内老百姓里离无人驾驶车最“近”的。B.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虽起步晚,但开展却很快,整体而言,我们已经处于世界前列。C.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带来便利,还可能大量减少交通事故,可能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D.无人驾驶领域整体人才缺口较大,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阿波龙''通勤车亮相长阳创谷,说明我国无人驾驶技术日趋成熟。将来无人驾驶可能走进千家万户。B.目前智能系统在某些方面还难以超越人类,要将乘客的平安完全托付给无人驾驶系统,仍有一定的距离。C.巨大的交通流量和昂贵的拥堵本钱使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合理解决交通难题的科学方法。D.无人驾驶产业将是我国对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大国实现变道超车的重要领域。尽管急着超车,也应牢记平安。3 .如何才能让中国品牌在无人驾驶领域领先世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松之风侯军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始的。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每天就睡在阁楼上。忽然有一天,一个并不经常 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转天,父亲就让我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老师要给孩子亲手做一把好琴,说是必须要用老松木 才行。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搭阁楼用的那根。这是给孩子学本领的大事,你爸 跟我一商量,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给他吧!从此,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须用老松木。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 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稍长,学唱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 “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 O我第一次去泰山是1980年。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发现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后来,所见的古松名松越来越多。我发现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影,“天下名山松占多”, 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虬枝盘绕,苍劲峥噪;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 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田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 的松,黄山最知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真是奇松与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追溯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后凋也。”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赋予某种 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较为各种奇谪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运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 然后看它沉着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重生。在陶渊明笔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在李白笔下,“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在杜荀鹤笔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们悲叹的是松树的命运多舛,更是人 生的跌宕不平;诗人们赞羡的是松的品格,更是在表达对世间高尚人格的向往。其实,松树值得赞羡的品格,并不仅仅是岁寒后凋。在我看来,还有它的开阔胸襟和包容精神。它为众多弱小 的生命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让它们依附自己高大的身躯繁衍生存。松树的奉献精种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全身都 是宝:躯干是栋梁之材,也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枝叶可以入药;松树分泌的油脂不仅可以制作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松 节油,还是油画家常用的油彩调和剂;松香不仅可做香料,还是各种胡琴不可或缺的发声辅料;即便是松根和残枝, 也可以烧制松烟,成为制墨必备的黑色涂料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与书翰笔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殊不知,与书翰笔墨打交道,其实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 与松树打着交道每天用的纸张,或许就是松树原浆制造的;挥毫写字,那研的墨也是用惯了的老松烟;墙上悬挂 着自书的刘长卿名诗:“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读书时见松入眼,聆曲常思大提琴汗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想到大提琴的松木面板,想到刘长卿的 “松风古调”,进而想到孔夫子的“岁寒后凋”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 有温度的“静听松风寒”。(选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