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宁夏石嘴山九中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46526929
资源大小:156.6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2021学年宁夏石嘴山九中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02021学年宁夏石嘴山九中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居民()石铲(翻土)石刀(收割)A,已从事农业生产石磨丝(谷物加工)C.住半地穴式房屋B.以捕鱼狩猎为生D.会人工种植水稻.郭沫假设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遇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界限C.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该局面出现的原因有()提倡节俭,以身作那么注重农业开展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实行严刑峻法A.B.C.D.4 . “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B.孝文帝改革B.孝文帝改革D.郑和下西洋A.丝绸之路的开通C.玄奘西行天竺5 .历代王朝与民族宗教一书指出:“孝文帝采取了全盘的汉化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与汉族的界限这为后来的华夏混一观奠定了基础。”以下直接推动这一变化的措施有()迁都洛阳改用汉姓整顿吏治民族联姻A.A.B.C.D.7.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B.灭掉陈,使中国重归统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8.A.秦、西晋、隋C.十六叫一北朝一| 东晋七南朝1_IB.东汉、西晋、元东汉、西晋、隋D.秦、隋、元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局部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口中的朝代应是()9.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10 .日本在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唐朝和欧洲国家。日本向中国的唐朝“拜师学艺”指的是()A.大化改新A.大化改新B.幕府制度C.武士道D.明治维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第2页,共7页11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m 1 战前农具m 2 青佃牛尊3新领交法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 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 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开展,但南方的开展速度更快,在 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请回答:(1)读材料一中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开展的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到达材料所述 的“天下大捻”?(3)阅读材料三,请你举出一个能印证两宋时我国南方成为“粮仓”的谚语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叫什么?出现在当时的哪个地区?(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开展的因素。12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 农村生产力,开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新建的156个工程为中心,先后施 工1万多个工程,到1957年底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请回答:(1)材料一内容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布的哪部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 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列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重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果各一项。(3)简述两个材料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答案和解析1 .【答案】A【解析】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 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使用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 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图片的石器说明半坡 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应选:Ao此题以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 实。2 .【答案】D【解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体 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 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拟成熟 的文字。“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 文字。应选:Do此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文字的演 变。3 .【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知识,明朝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的制度,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 头攻读经书,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是导致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Co此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科举制度。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 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开展。第4页,共7页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朝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4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提倡节俭,以身作那么,注重农业开展,减轻人民的各 种负担等措施都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开展,推动了 “文景之治”的到来, 符合题意,应选A;实行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繁 荣,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的BCD。应选:Ao此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实行严刑峻法不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此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 .【答案】A【解析】由材料“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 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可知,这是对丝绸之路开辟意义的表述。汉武帝两次 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 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 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此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 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6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孝文帝采取了全盘的汉化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与汉族的界 限这为后来的华夏混一观奠定了基础。”直接推动这一变化的措施有迁都洛 阳改用汉姓民族联姻,北魏孝文帝的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 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开展,汉族和各少 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加速 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整顿吏治,与改革措施无关, 排除。应选:Do此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注意对材料 的解读。7 .【答案】A【解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是秦朝。BCD均符合隋朝的“光芒四射”。 应选:Ao此题主要考查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此题以隋朝的“光芒四射”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 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8 .【答案】C【解析】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 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先后为西汉、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 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故其中口中的朝代应是东汉、西晋、 隋。应选:Co此题考查朝代的更替。此题考查朝代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 .【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 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鸦片战争。应选:Ao此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0 .【答案】A【解析】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 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公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故日 本向中国的唐朝“拜师学艺”指的是大化改新。应选:Ao第6页,共7页 此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解答此题需要准确识记日本模仿中国唐朝进行大化改新。11 .【答案】【小题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 徭役。【小题2】唐太宗;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小题3】“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交子;四川。【小题4】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人民 的生产积极性等。【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贞 观之治的表现和影响、宋代经济的开展的表现和意义,注意全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 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贞观之治、宋代经济的开展,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 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12 .【答案】【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小题2】重工业领域: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 产;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交通运输领域:武汉长 江大桥飞架南北;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鹰厦 铁路、宝成铁路等。【小题3】土地改革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开展, 为“一五”计划的完成创造了条件。【解析】(1)此题考查土地改革,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2)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理解。(3)此题考查土地改革,结合土地改革与“一五”计划的关系理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土地改革、一五计 划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