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H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
资源ID:46621304
资源大小:6.64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备战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H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H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H1 弱电解质的电离 3H1、H2、H52015·重庆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C25 时,0.1 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3C解析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c(CH3COO)增大,抑制了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A项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硝酸铵,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B项错误;硫化氢是弱酸,在溶液中电离不完全,硫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导电能力强,C项正确;溶度积Ksp(AgCl)与Ksp(AgI)不相等,在c(Ag)相同的情况下,c(Cl)c(I),D项错误。13H1、H2、H32015·山东卷 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0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c(A)c(HA)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13D解析 a点表示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NaA溶液,并且pH8.7,说明HA为弱酸,则A发生水解:AH2OHAOH,则c(Na)c(A)c(OH)c(HA),A项错误;a点为NaA溶液,由于A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b点是HA和NaA的混合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比a点小,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A),pH7时c(Na)c(A),C项错误;b点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由于溶液的pH4.7,说明HA的电离大于NaA的水解,故c(A)c(HA),D项正确。13H1、H22015·全国卷 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0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13D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0.1 mol·L1的MOH溶液pH13, MOH为强碱,0.1 mol·L1 的ROH溶液11<pH<12, ROH为弱碱,A项正确;ROH为弱碱,加水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B项正确;两溶液无限稀释,pH均接近7,C 项正确;当lg2时,MOH溶液的pH11,ROH溶液的pH10,ROH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升高温度,ROH继续电离,c(R)浓度增大,c(M)浓度不变,因此减小,D项错误。11H12015·海南卷 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ABCD图011B解析 一氯乙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乙酸,故一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的酸性强,即同温、同浓度时,一氯乙酸的电离度大于乙酸,随着浓度增大,电离程度均减小,B项符合题意。23E1、D5、H3、H1、H52015·福建卷 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1)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25 ,在0.10 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图0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_mol·L1。某溶液含0.020 mol·L1 Mn2、0.10 mol·L1 H2S,当溶液pH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3(3)25 ,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Ka1Ka2H2SO31.3×1026.3×108H2CO34.2×1075.6×1011HSO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_。0.10 mol·L1 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23(1)C2H2SO4(浓)2SO2CO22H2O(2)0.0435(3)或c(Na)c(SO)c(OH)c(HSO)c(H)或NaSOOHHSOHH2SO3HCO=HSOCO2H2O解析 (1) S是16号元素。S原子获得2个电子变为S2,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CO2、SO2、H2O,由此可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图知pH13时,c(S2)0.057 mol/L,由物料守恒得0.1 mol/L H2S溶液中,c(H2S)c(HS)0.10 mol/Lc(S2)0.043 mol/L。形成MnS沉淀时,当c(Mn2)0.02 mol/L时,c(S2)2.8×1013÷0.021.4×1011 mol/L,根据图像中对应关系可知此时pH5。(3)由电离平衡HSOSOH得K。由于SO水解生成OH、HSO,HSO又进一步水解生成H2SO3,故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SO)>c(OH)>c(HSO)>c(H)。由电离平衡常数数据知,H2SO3二级电离平衡常数小于H2C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因此HSO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弱,故亚硫酸与NaHCO3溶液反应,亚硫酸转化为H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HSOCO2H2O 。13H1、H3、H62015·安徽卷 25 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 mL盐酸时:c(NH)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 mL盐酸时:c(Cl)c(NH)c(Na)13B解析 未加盐酸时,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c(OH)c(Na)c(NH) c(H),故c(OH)c(Na),又根据元素守恒式:c(Na)c(NH) c(NH3·H2O),故c(Na)c(NH3·H2O),A项错误;加入10 mL盐酸时,电荷守恒式为c(Cl)c(OH)c(Na)c(NH)c(H),又因为元素守恒c(Na)c(Cl),两式联立得c(OH)c(NH)c(H),B项正确;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电荷守恒式为c(Cl)c(OH)c(Na)c(NH) c(H),pH7时有c(OH)c(H),则c(Cl)c(Na)c(NH),故c(Cl)c(Na),C项错误;加入20 mL盐酸时,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NH4Cl,NH4Cl水解溶液呈酸性,c(H)c(OH),又根据电荷守恒c(Cl)c(OH)c(Na)c(NH) c(H),则c(Cl)c(Na)c(NH),D项错误。 27A4、B1、F4、H1、J42015·北京卷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的方程式:_。(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固碳。图0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_。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_(CH2O)xx18O2xH2O(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图0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 mol/L HCl溶液滴定,消耗y mL 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_mol/L。(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_。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_。27. (1)CO2H2OH2CO3、H2CO3HHCO (2)Ca22HCO=CaCO3CO2H2OxCO22xHO(3)(4)a室:2H2O4e=O24H,H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COH=CO2H2Oc室的反应:2H2O2e=H22OH,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解析 (1)产生HCO是源于碳酸的第一步电离。(2)根据反应物是HCO,生成物是CaCO3和CO2,可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3)注意酸化的试剂要用硫酸,一定不能用盐酸,HCl会挥发出来影响后续的滴定;由该滴定过程转化的关系式CO2HCOHCl得:n(CO2)xy×103mol ,所以c(CO2) mol/L。26H1、H2、J22015·全国卷 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图0(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图0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草酸为二元酸:_。26(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2)F、D、G、H、D、I氧化铜(CuO)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解析 (1)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H2OCOCO2。澄清石灰水通常用来检验CO2,溶液变浑浊,同时有气泡(逸出CO)产生;草酸钙难溶于水,草酸蒸气进入澄清石灰水,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干扰CO2的检验;根据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 可用冰水浴冷却吸收。(2)检验CO通常是让气体和CuO固体粉末反应,并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固体颜色变化和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确定是否有CO;(1)中已经确定分解产物中有CO2,应使分解产物先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装置F除去CO2,再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D检验CO2是否除尽,再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装置G,后通过盛有灼热的CuO的装置H,使CO转化为CO2,再经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检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使草酸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若有气体生成,说明草酸酸性强于碳酸。 H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H1、H2、H52015·重庆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C25 时,0.1 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3C解析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c(CH3COO)增大,抑制了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A项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硝酸铵,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B项错误;硫化氢是弱酸,在溶液中电离不完全,硫化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导电能力强,C项正确;溶度积Ksp(AgCl)与Ksp(AgI)不相等,在c(Ag)相同的情况下,c(Cl)c(I),D项错误。5A3 、H22015·天津卷 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加入的物质结论A50 mL 1 mol·L1H2SO4反应结束后,c(Na)c(SO)B0.05 mol CaO溶液中增大C50 mL H2O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D0.1 mol NaHSO4固体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5.B解析 0.05 mol的Na2CO3中加入50 mL 1 mol/L H2SO4,H2SO4Na2CO3=Na2SO4H2OCO2,二者恰好完全反应,c(Na)2c(SO),A项错误;加入0.05 mol CaO,相当于加入0.05 mol Ca(OH)2,Ca(OH)2Na2CO3=2NaOHCaCO3,c(OH)增大,c(HCO)减小,故增大,B项正确;加入50 mL水,溶液被稀释,CO水解程度增大,n(OH)增大,但c(OH)减小,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C项错误;加入0.1 mol NaHSO4固体,发生反应2NaHSO4Na2CO3=2Na2SO4H2OCO2,则溶液pH减小,c(Na)增大,D项错误。13H1、H2、H32015·山东卷 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0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c(A)c(HA)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13D解析 a点表示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NaA溶液,并且pH8.7,说明HA为弱酸,则A发生水解:AH2OHAOH,则c(Na)c(A)c(OH)c(HA),A项错误;a点为NaA溶液,由于A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b点是HA和NaA的混合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比a点小,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A),pH7时c(Na)c(A),C项错误;b点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由于溶液的pH4.7,说明HA的电离大于NaA的水解,故c(A)c(HA),D项正确。13H1、H22015·全国卷 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0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13D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0.1 mol·L1的MOH溶液pH13, MOH为强碱,0.1 mol·L1 的ROH溶液11<pH<12, ROH为弱碱,A项正确;ROH为弱碱,加水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B项正确;两溶液无限稀释,pH均接近7,C 项正确;当lg2时,MOH溶液的pH11,ROH溶液的pH10,ROH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升高温度,ROH继续电离,c(R)浓度增大,c(M)浓度不变,因此减小,D项错误。11B3、H2、F3、F4、G12015·江苏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H2O2分解产生1 mol 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11C解析 2H2O2=2H2O O2,生成1 mol O2时转移2 mol e,A项错误;pH3的CH3COOH溶液中已电离出的H,恰好能与pH11的NaOH溶液电离出的OH完全中和,但是CH3COOH是弱酸,醋酸过量,反应后溶液显酸性,B项错误;由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知,达到平衡时:v正(H2)v逆(NH3)32,即2v正(H2)3v逆(NH3),D项错误。11H2、H32015·广东卷 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11C解析 c点、b点对应相同的温度,A项错误;根据b点对应的纵坐标和横坐标都为1.0×107mol·L1可知,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B项错误;FeCl3为强酸弱碱盐,可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项正确;c、d点对应的c(H)相同,c(OH)不同,但由于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不变时,稀释溶液不可能引起c向d的变化,D项错误。12H22015·广东卷 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12B解析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应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后再装入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A项错误;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的盐酸被中和,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B项正确;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C项错误;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导致计算时的NaOH溶液体积偏大,引起测定结果偏大,D项错误。26H1、H2、J22015·全国卷 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图0(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图0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草酸为二元酸:_。26(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2)F、D、G、H、D、I氧化铜(CuO)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倍解析 (1)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H2OCOCO2。澄清石灰水通常用来检验CO2,溶液变浑浊,同时有气泡(逸出CO)产生;草酸钙难溶于水,草酸蒸气进入澄清石灰水,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干扰CO2的检验;根据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 可用冰水浴冷却吸收。(2)检验CO通常是让气体和CuO固体粉末反应,并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固体颜色变化和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确定是否有CO;(1)中已经确定分解产物中有CO2,应使分解产物先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装置F除去CO2,再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D检验CO2是否除尽,再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装置G,后通过盛有灼热的CuO的装置H,使CO转化为CO2,再经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检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使草酸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若有气体生成,说明草酸酸性强于碳酸。31H2、H5、J12015·山东卷 毒重石的主要成分为BaCO3(含Ca2、Mg2、Fe3等杂质),实验室利用毒重石制备BaCl2·2H2O的流程如下:图0(1)毒重石用盐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_。实验室用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除量筒外还需使用下列仪器中的_。a烧杯b容量瓶c玻璃棒d滴定管(2)加入NH3·H2O调pH8可除去_(填离子符号),滤渣中含_(填化学式)。加入H2C2O4时应避免过量,原因是_。Ca2Mg2Fe3开始沉淀时的pH11.99.11.9完全沉淀时的pH13.911.13.2已知:Ksp(BaC2O4)1.6×107,Ksp(CaC2O4)2.3×109(3)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已知:2CrO2H=Cr2OH2OBa2CrO=BaCrO4步骤: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0 mL。步骤:移取y mL BaCl2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 mL。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使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_(填“上方”或“下方”)。BaCl2溶液的浓度为_mol·L1。若步骤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Ba2浓度测量值将_(填“偏大”或“偏小”)。31(1)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a、c(2)Fe3Mg(OH)2、Ca(OH)2 H2C2O4过量会导致生成BaC2O4沉淀,产品产量减少(3)上方偏大解析 (1)毒重石充分研磨的目的是与盐酸充分接触,使反应完全。(2)根据Ca2、Mg2、Fe3沉淀的pH,可知加入NH3·H2O调解pH8,使Fe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加入H2C2O4过量则会生成BaC2O4沉淀,从而降低BaCl2·2H2O产量。(3)滴定管中“0”刻度位于上方。步骤中加入盐酸的总物质的量是bV0×103mol,根据反应:2CrO2H=Cr2OH2O,可知n(CrO)n(H)。步骤中与HCl反应的n(Na2CrO4)bV1×103mol,则与BaCl2反应的n(Na2CrO4)b(V0V1)×103mol,c(BaCl2) mol·L1。若滴加HCl时有少量溅出,则与盐酸反应的Na2CrO4的量减少,与氯化钡反应的Na2CrO4的量增大,导致最后所求的氯化钡量偏大,c(BaCl2)偏大。H3 盐类的水解13H1、H2、H32015·山东卷 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0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pH7时,c(Na)c(A)c(HA)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13D解析 a点表示HA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NaA溶液,并且pH8.7,说明HA为弱酸,则A发生水解:AH2OHAOH,则c(Na)c(A)c(OH)c(HA),A项错误;a点为NaA溶液,由于A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b点是HA和NaA的混合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比a点小,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A),pH7时c(Na)c(A),C项错误;b点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由于溶液的pH4.7,说明HA的电离大于NaA的水解,故c(A)c(HA),D项正确。14H32015·江苏卷 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向0.10 mol·L1NH4HCO3溶液中通CO2:c(NH)c(HCO)c(CO)B向0.10 mol·L1NaHSO3溶液中通NH3:c(Na)>c(NH)>c(SO)C向0.10 mol·L1Na2SO3溶液中通SO2:c(Na)2c(SO)c(HSO)c(H2SO3)D向0.10 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HCl:c(Na)>c(CH3COOH)c(Cl)14D解析 由电荷守恒有,c(NH )c(H)c(OH)c(HCO )2c(CO),因为pH7,所以c(H)c(OH),故有c(NH )c(HCO )2c(CO),A项错误;由电荷守恒有,c(NH )c(Na)c(H)c(HSO )2c(SO)c(OH),其中c(H)c(OH),得关系式:c(NH )c(Na)c(HSO )2c(SO),由物料守恒得关系式:c(Na)c(HSO )c(SO)c(H2SO3),联列两式消去c(Na)可得c(NH)c(H2SO3)c(SO),所以c(SO)>c(NH ),B项错误;Na2SO3的物料守恒关系为c(Na)2c(SO)c(HSO )c(H2SO3),但是由于外加了SO2,S元素增多,所以该等式不再成立, C项错误;由物料守恒有关系式:c(Na)c(CH3COO)c(CH3COOH),所以c(Na)>c(CH3COOH),由电荷守恒有,c(Na)c(H)c(CH3COO)c(Cl)c(OH),因为pH7,则得关系式:c(Na)c(CH3COO)c(Cl),联式得,c(CH3COOH)c(Cl),D项正确。1C2、D2、H32015·海南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1D解析 明矾电离产生的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达到净水作用,A项错误;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性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达到去油污的效果,B项错误;利用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食醋可以用于除水垢,C项错误;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能够与酸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机色质褪色而漂白,D项正确。11H2、H32015·广东卷 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11C解析 c点、b点对应相同的温度,A项错误;根据b点对应的纵坐标和横坐标都为1.0×107mol·L1可知,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B项错误;FeCl3为强酸弱碱盐,可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项正确;c、d点对应的c(H)相同,c(OH)不同,但由于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不变时,稀释溶液不可能引起c向d的变化,D项错误。12H3、C2、C4、B32015·安徽卷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C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