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 第一课时公开课.docx
圆柱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例1,完成教科书P20 “练习三”中第1题。教学目标1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几个局部的名称与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 型。2 .经历操作、观察、比拟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3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开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物体,三角 尺、直尺、长方形纸、小棒、装满牙签的圆柱形牙签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立体图形的特征,揭示课题1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教具。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 它们都是由什么样的面围成的?(平面)师:再摸一摸圆柱,它又是由什么样的面围成的?【学情预设】学生初步感知圆柱有的面是平面,有的面是曲面。2 .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图形一一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1)【设计意图】以旧知识作铺垫,唤起学生对已有学习经验的回顾,初步感知 圆柱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借助圆柱形实物,探索特征1 .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1)师: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学情预设】茶叶筒、水桶、通风管、卫生纸筒、木桩等是圆柱形的。课件展示常见的圆柱形物体。41A'JJd/Z.VCZ43,W一W5九“J" J 八师:同学们找到了生活中的许多圆柱形物体,老师也找了一些。你能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圆柱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先出示实物图,再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柱 图形。)有两个圆形的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能滚动2 .借助实物,探究圆柱的特征。(1)小组合作,探究特征。师: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困难的小组可以仔细阅读教科书P18例1的内容,到书 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学生活动,教师巡 视指导。)【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观察、交流,积累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交流 中,相互启迪,感知圆柱的特征。(2)全班交流反应,形成认识。【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知道了圆柱由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面叫做底 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是一个曲面。(教师让学生指一指圆柱的底面和侧 面。)预设2: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让学生说说如何证明两个底 面是相等的,例如剪出来比拟、量直径计算,将一个面画在纸上,另一个面倒过 来覆于画的图形上,观察是否重合等。)预设3:我还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师: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了圆柱由3个面组成,它的上、下两个面叫 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的圆)圆柱周围 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板书:侧面1个曲面)(课件配合演示)穗案这个国慈,才一看它是由 哪几局部娘成的?有什么转征?穗案这个国慈,才一看它是由 哪几局部娘成的?有什么转征?盹柱的底西都是现, 畀且大小一耕n!8柱用围的面(上、T 底而除外)H做用而0【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 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拓宽学生思维。(3)探究圆柱“高”的特征。师: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圆柱的高,你们看,(课件出示两个底面大小相同、 高矮不同的圆柱)这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一高一矮)痣件出示一一痣件出示一一痣件出示一一师:圆柱的高矮与什么有关?【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矮和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师: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板书:高)师:怎样测量圆柱的高?测量什么地方最方便?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师: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 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师:利用尺子,我们在圆柱的侧面找到了高,你还能在圆柱的其他地方找到高吗?(课件显示圆柱侧面的高。)件出示件出示件出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 的距离叫做高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哪里也可以叫做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不 仅在圆柱的侧面可以找到高,在圆柱的里面也能找到高。(课件动态演示)in板有无效条高i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一个装满牙签的圆柱 形牙签盒,将牙签看作圆柱的高。学生观察后,发现:圆柱有无数条高,它们的 长度都相等。(板书:无数条一样长)“高”的拓展。师: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除了叫“高”,还可以叫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硬币的高叫做“厚工预设2:钢管、木料横着放叫做“长”。预设3:圆柱形水池的高叫做“深”。3 .归纳小结。师:现在谁能来完整地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假如你是圆柱,该怎样介绍自 己呢?(请一名学生扮演“圆柱”,介绍特征,教师或其他学生及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测量、比拟等活动,充分认识圆柱的高的特征,变 式认识高,使学生对圆柱高的认识更加全面。设计扮演“圆柱”,介绍圆柱特征 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用更有趣的方式掌握圆柱的特征。三、活动操作,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L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硬纸片,贴在木棒上。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学情预设】转出来的是圆柱形。2.师:请你观察,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发现,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这条边就是圆柱 的高,长方形的另一条边那么是圆柱的底面半径。【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操作和想象,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 .课件出示教科书P18 “做一做”第1题。师:请你指出这些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无论圆柱如何放置,高都是指两个底面之间 的距离,而不是指圆柱的离地高度。2 .课件出示教科书P18 “做一做”第2题。师:把同一个长方形进行旋转,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圆柱呢?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图是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而成的,这个圆柱的 底面半径是2cm,图是1cm。预设2:图(2)是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而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cm, 局是2cm0【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深对圆柱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和 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到以长方形的任意一条长或宽作为旋转轴,都可以得到圆 柱,但形状可能不同。3 .课件出示教科书P20 “练习三”第1题。师:判断一下哪些图形是圆柱,并说说理由。【学情预设】学生很轻松地判断出第1个、第3个、第5个图形是圆柱。(让学生说说其他图形不是圆柱的理由。)通过错例,使学生对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同的圆有更深的体会,而且通过观 察圆柱在不同的方向上摆放,进一步巩固对圆柱本质特征的理解。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师生共同小结圆柱的特征。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1)底面2个大小一样的圆侧面1个曲面高 无数条一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