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报告整改方案.docx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报告整改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 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第四督 察组反应意见报告,制定以下整改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落实碳达峰、碳 中和要求,坚决抓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应意见整 改工作,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精准治 污、科学治污、铁腕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 固提升持久战,努力实现金华生态环境质量蝶变跃升。二、基本原那么(一)属地为主,合力整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 位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本单位生态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 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管开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 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和 督察整改工作同本地本领域本行业开展紧密结合,进一步健 全属地为主、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整改工作格 局。(二)问题导向,闭环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 聚焦督察反应问题,把握新开展阶段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的新形势、新特点,统筹考虑整改目标的可达性、整改措施 的可行性、整改时限的合理性,科学制定整改措施。健全闭 环管理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整改无盲区、不延误。(三)标本兼治,系统整改。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 以省委专项督察反应问题为重点,深入梳理每一项整改任务 背后的系统性、规律性问题,既从客观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背后的开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问题,又从主观上解决思想、工 作、作风等方面的缺乏,切实提升整改工作质效。(四)举一反三,常态长效。坚持即知即改与常态长效 相结合,既要抓好当前,解决一批影响金华声誉形象、关乎 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又要着眼常态长效,全 面排查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和监 管机制,防止“反复治、治反复”情况发生。三、目标措施(一)全面开展督察反应问题整改,切实巩固成效根据2021年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应意见归纳 梳理的21项整改任务和典型案例,逐一建档立案,明确目 标,倒排时间,落实责任,限时销号。其中,2022年6月底 前完成整改6项,12月底前完成整改13项,2023年6月底 前完成整改2项。对省委督察组交办的94件信访件,按期 整改、逐一销号。深入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 作方法,组织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扎实开展“大 排查、大整治、大曝光”行动,加大常态化明察暗访力度, 加快变“被动改”为“主动查” “源头防”。(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环境质量1 .打好蓝天保卫战。到2022年年底,全市PM2. 5平均 浓度控制在26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到93%以上。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VOCs和N0X 协同减排,2022年全市在家具、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 行业完成源头替代105家;推进工业VOCs治理减排,2022 年全市完成VOCs治理351家;在医药、化工行业持续开展 LDAR技术改变,2022年全市完成LDAR改变工程16个。启 动清新园区创立,2022年全市完成恶臭异味治理工程改变 15个。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健全完善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全 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露天燃烧、扬尘污染管控。2023年 力争全域创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2.打好碧水保卫战。到2022年年底,全市47个市控以 上地表水断面保持100%达标,所有干流断面水质稳定到达或 优于III类,市界出境断面考核到达优秀,11个县级以上集中 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到达n类及以上,城市水质指数进一 步改善。2022年年底前,完成钱塘江金华段水生态健康评价, 完成30公里以上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完成省控断面所在 流域走航排查并制定“一源一策”治理方案;开展新一轮流 域水质生态补偿,将全市21个交接断面纳入水质补偿;开 展水质自动监测智慧监控系统建设,年内力争完成100个点 位建设;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勘界定标,同步推 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一源一策”规范 化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进义乌、 东阳等地创立省级标杆示范园区。3 .打好净土保卫战。到2022年年底,全市污染地块安 全利用率到达95%以上,受污染耕地平安利用率到达93%以 ±o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制度,实行分级评审、分类 质控和定期评价,强化污染地块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开展 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整治,加快实施土壤污染源 排查,2022年年底前,各县(市、区)全面启动成因排查工 作。加强工业地块地下水污染扩散风险管控及污染防治监 管,2022年12月底前,完成4个重点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 专项调查,催促重点企业落实地下水污染管控(治理)措施。4 .打好清废保卫战。到2022年年底,一般工业固废综 合利用率到达97%以上,工业危废利用处置率到达96%以上, 危废规范化管理达标率到达95%以上。开展全域“无废城市” 建设,2022年推进实施源头减量工程9个,一般工业固废集 中收运体系实现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建成“无废城市细胞” 200个以上,争取通过首批全省“无废城市”命名。加强危 险废物监管,持续开展危险废物“动态清零” O推动建设一 批危险废物和污泥利用处置工程,2022年新增危险废物利用 处置能力10万吨,启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一厂一策” 提档升级工作,完成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领跑企业创立任务。(三)协同推进行业整治提升,加强执法监管L深化重点行业整治提升。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属 地落实监管责任,市经信局牵头制定金华市预拌混凝土环 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8月底前,各县(市、区)全 面开展摸排梳理并形成问题清单,科学制定整改方案;12月 底前,问题企业整改到位,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和 环境质量提升。2022年12月底前,东阳市、永康市、武义 县对木业加工、五金涂装企业开展全面排查,并对发现的问 题建立整改清单,2023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2022年12月 底前,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将制 砖、制砂等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企业纳入管理;依托省 建设厅在金华开展的“浙江省建筑垃圾综合监管服务系统” 数字化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建筑垃圾智慧监管体系。2 .加大专项执法监管力度。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 执法改革,加强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和综合执法、生 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执法队伍的联动,每季度对 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开展联合交叉执 法,从严查处涉危废、重金属等领域案件。2022年,联合开 展“绿剑2022”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建筑垃圾处置专项整治、“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严厉打 击各行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3 .有序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并贯彻落实 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工作 方案,打造一支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 管理制度化的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和监管能力。(四)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提高治理效能L深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优化完善固废“一件事” 系统构架,2022年,探索打造“固废综合集成”+多跨部门 场景协同应用的集约化平台,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 度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在工业、建筑、生活、农业、 医疗等领域系统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 强感知能力建设,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施新建和标 准化提升,2022年,推动全市4家氟化工企业开展消耗臭氧 层物质(0DS)及氢氟碳化物(MFCs)自行监测。2022年, 完成第二轮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和54个省级事 权上收的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栏建设。4 .健全问题发现整改闭环机制。市委政法委、市生态环 境局联合制定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与网格工作融合 的工作方案,加强网格员环境业务培训和考核奖惩,2022 年年底前,全市各级网格员轮训完成率到达100%。将生态环 境举报奖励工作纳入美丽金华建设考核内容,2022年各县(市)均完成发放奖励4起或奖励金额到达2万元的任务。 健全完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清单工作机制,强化分 析研判,提升清单问题主动发现率和整改优良率,实现清单 问题滚动更新、动态清零。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和整改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联络组,负责统筹谋划、组织推进问 题整改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成立相应的整改工作机构,参 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完善进展调度、现场督导、 督办预警、通报约谈、验收销号等工作机制,全程跟进问题 整改和信访件办理,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三)强化考核督办。将省委专项督察反应问题及交办 信访件整改情况列入美丽金华建设考核内容。定期研判整改 情况,对工作推进有力、整改成效明显的予以激励褒奖;对 措施落实不到位、进度明显滞后的,予以督办、约谈、通报。(四)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财政投入 机制,各地按规定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支出列入本级财政年 度预算。建立多元化投入模式,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 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五)强化信息公开。主动向社会各界公开整改落实情 况,通过各级媒体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反面典型曝光力度, 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舆情监控分析、舆论引导和突发舆 情处置,为督察整改营造良好舆论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