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资料.doc
城市道路与交通1、城市用地:(10类)按其使用性质划分:1) 居住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 3)工业用地 4)仓储用地 5)对外交通用地(城市的各类对外交通服务用地) 6)道路广场用地(城市道路、城市广场、飞机场、火车站、集散分流广场、各类休闲娱乐广场等)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各类管道) 8)绿地 9)特殊用地(国家计划建设项目的预留地) 10)其它:水域和其它河流用地城市道路用地包括:对外交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公路交通用地(周遍设施各公路站) 用地(铁路、码头、水运)道路广场用地: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和停车场用地道路用地:3.5m以上路段及十字路口或交叉口面积广场用地:公共广场两个交通集散 游憩广场 其它用地范围内的不计停车场用地:货运交通站 其它用地范围内的附属停车场不计在内2、城市用地的构成比例城市的道路广场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的8-15如果人口超过200万以上,一般要达到15-20左右一般城市的人口占道路用地面积为715平方/人一般城市广场面积为0.20.5平方/人公共停车场为0.81.0平方/人3、城市道路功能的分工特点和要求?交通性道路 作用:满足日常的运输,要求道路快速流畅 设计要求:1)交通应该顺直,形成网络 2)避免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 3)与公路、工业、仓库、交通运输有密切联系,与居住区、公共建筑有较好的隔离生活性道路 作用:联系城市各个区域组团的生活性道路设计要求:1)速度相对较低不受交通车辆的干扰 2)与居住区联系比较紧密 3)产生很好的景观点4、一般国家规定大城市道路分四级: 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路 4)支路中等城市分为:1)主干路 2)次干路 3)支路小城市分为:1)次干路 2)支路5、路网间距:主干道路网间距 6001000m次干道路网间距 300500m支路路网间距 200300m城市中心区域主干路要求 4/k城市中心区域次干道要求2.03.36、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1)方格网式 特点:城市干道以直线为主,成方格网状,比例1:2或1:4 优点:街坊排列整齐,有利于建筑物布置,容易识别方向,车流分布均匀,不容易给城市中心区造成太大的压力。 缺点:交通分散,不易明确划分主次干道 对角线交通联系不便利 十字路口太多 不适合城市道路的远期发展 2)环形放射式 方格网式和环形放射式都适合平原地区优点:对内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线形容易结合自然地形的现状缺点:中心交通压力大容易堵塞 方向性差,某些区域需绕行前进 交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不如方格网式 街区的建设容易造成不规则 3)自由式 特点:依照地形而建,适用于山地城市 4)混合式7、城市道路规划系统的设计方法、资料准备阶段 城市地形图 比例: 1:200001:5000 城市区域地形图 比例: 1:500001:10000 城市发展经济条件 内容:A、城市的性质 B、城市的发展期限 C、工业及生产发展的规模 D、对外的交通 E、人口的规模 F、用地指标 城市交通现状调查资料 内容:A、城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历年的统计数 B、道路交通的增长及存在的问题 C、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流量的分析图 城市道路现状资料 1:500或1:1000的城市地形图要求能够正确反映道路平面线型和交叉的形状 道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 、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 道路系统的初步方案设计阶段 交通规划初步修改阶段 道路系统图的绘制阶段 a、平面图绘制 b、 断面图绘制(横断面和纵断面)图纸绘制的比例:一般为 1:200001:10000 小城市 1:50001:100008、道路红线 、定义:规划道路的路符边界线 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快速道、慢车道) 快速道需要宽度 60-100m 主干道需要宽度 40-70m 次干道需要宽度 30-50m 一般干道 20-30m9、建筑红线:建筑物的用地线,一般用实红线表示,建筑物若有外凸阳台,要用虚线表示。10、常见的平面布局形式有四类: a、长直线加短曲线 b、长直线加长曲线 c、长曲线加短直线 d、连续的曲线 11、横断面、定义:沿着道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剖面。、内容: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带。必考 设计要求:、机动车道 大卡车宽度为2.5m,大客车宽度为2.6m,小汽车宽度为2m。 同向行驶宽度 1.0m1.4m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包括绿带) 0.50.8m一条车道的宽度特征 道路沿边停靠车辆要求 2.5m3m,街巷的道路宽度不能低于3m。 按照城市管理交规限速行驶的道路,一个车道宽度要求 3.5m如行驶拖挂汽车或快速车辆,一个车道宽度要求 3.75m一般双车道的宽度为7.5m8.0m,三车道为10m11m,四车道为13m15m,六车道为19m22m 车道的通行能力:指的是单车道每小时通行多少辆车。 若是小汽车使用,应为5001000辆/h 若是卡车载重车辆,一般为300600辆/h 若是公共汽车,一般为50100辆/h 若是混合交通,一般平均每小时400辆国家规定,双车道数量不宜超过46条 车道数量一般是偶数,部分根据地形设计成奇数、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如果是单车道,需要尺寸为1.5m 双车道,需要尺寸为2.5m 三车道,需要尺寸为3.5m 四车道,需要尺寸为4.5m车道的通行能力一般国家规定,自行车单行车道行驶8001000辆形式与人行道等高,道路宽度2.5m,一般要求自行车流量比较小。与机动车道等高,道路宽度3.5m,一般比人行道低1820,自行车流量比较大,人口密度大、人行道城市人行系统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商业步行街、城市滨河步道、林荫道。人行道的宽度 人拿一件行李,需要宽度为700800,两手各拿一行李,需要宽度为750850一手拿行李,一手抱小孩,需要宽度为700800大人领小孩,需要宽度为8501100人静止不动,需要宽度为500600人行道通行能力 国家规定,一条步行道通行能力8001000人/h,需要宽度为750 车站、码头、人行天桥、地道需要宽度为8501000,通行能力1200人 城市主要干道上要求6条城市次干道上要求4条住宅区道路街坊道路2条12、人行道的坡度最大限度的坡度应为8,超过6应安装防滑措施;超过8要通过台阶相连;当坡度较长时,要设置休息平台;标准为1518个台阶,应设置休息平台。13、人行天桥天桥高度(桥洞高度)满足货物运输4.5m,坡度最大纵坡为10,一般为6。14、横坡:道路的横坡、道路人行道、车行道、绿带在道路横向单位长度内,升高或降低的数值。15、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类型 车行道上面完全不设置分隔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或不作划线标志,将机动车设在中间;非机动车在两侧,按照靠右规则行驶。 特点:一块板在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不均匀,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生活性道路,较为使用。 、两块板类型 利用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将车辆一分为二。用途: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单一,数量不多,联系远郊之间交通的路程干道。、三块板类型 用两条分隔带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将车道一分为三。特点:适用于机动车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宽,不小于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四块板类型特点:利用三条分隔带使交通方向分流。 用于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交通道路上目的:较好的组织机动车与专用车分析从交通安全上分析:三块板最有利,主要解决的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干扰,两块板主要解决对向车流的干扰,两块板还起到安全岛的作用。 从行车速度上分析: 三块板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互不干扰,行驶速度比较快;两块板车流可分流比一块板要快,四块板最快,一块板最慢。 从照明上分析: 板块数量越多,照明越容易布置,三块板两块板都比较好处理绿化和照明的矛盾,使照度均匀,提高夜间行车速度 从绿化遮荫上分析: 三块板易布置绿化,遮荫面大,可防止黑色路面的软化和泛油。 从环境保护上分析: 三块板的环境保护最好,在以后的修建上,三块板容易远近结合,分期修建。16、城市的纵断面 、定义:沿道路的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节点,是根据道路的性质、类型、交通量和当地地形排水要求等条件,确定的纵坡和竖向控制点。 、包括:确定沿线的纵坡及坡段的长度 确定满足行车要求的数据线,桥涵构筑的标高。17、坡段长度 道路的纵坡如果是5,应加以坡度限制,增加坡度不大于2或3的缓和坡段 如果坡段长与城市干道相连,应不小于100米长 如果跟居住区或街坊相连,不应小于50米长 当坡度是56,坡度长度应小于500600米 当坡度67,坡度长度应400米 当坡度78,坡度长度应300米 当坡度9,坡度长度应150米18、停车场 按种类或性质分类: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辆的停车场(自行车) 外来车辆的停车场(过境停车辆) 市内机动车的停车场 市内非机动车的停车场 按服务对象分:A、专用停车场 (面对部分人、机关、企业专用) B、公共停车场(城市道路周边环境商场、宾馆) 服务半径:最远距离到达此地的。 在市中心地区200米,一般区域300米,自行车停车场50100米,最大不能超过200米 出入口大小 当出入口合用,50辆车以内,设置一个出入口,宽度710米,停车场内坡度值应在25之间,停车场出入口远离隧道、交叉口、坡道、桥梁,国家规定在50米之外设置 50300辆车需设置两个出入口 300辆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间距应20米 19、停车方式 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车辆的停放方式 平行式:常用于窄长的路段,一般交通量较小,道路宽,交通量大,停车不多,停车时间也比较短,适用于周边。 优点:通道的宽度最小,车辆出入方便迅速,灵活性大。 缺点:停车面积最大,单位长度内所停放的车辆最少 垂直式 特点:通道宽度较宽,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的宽度最大,有利于进出。 缺点:占地宽度大,需倒车一次,通道需两个车道的宽度。 斜放式 优点:车辆的出入方便,占用车道宽度较小,适应于场地受限地区,有利于迅速的分散和停止。 缺点:单位停车面积要比垂直式的更大,部分区域面积浪费比较严重。20、机动车的停靠站 如是公共汽车或电车,市区里500800米设置一个站;郊区里8001000米设置一站 快车,市区里15002000米,设置一站;郊区里15002500米设置一站 中等运输量的快速轨道(城市地铁、天轨) 市区里8001000米设置一站;郊区里15002500米 大运量的车 市区10001200米;郊区15002000米 停靠站的服务半径以300米为计算单位 21、停靠站的方式 沿人行道进行设置优点:用于“一块板”的路段,对乘客的上下车安全性好,对非机动车辆比较大。 沿车行道的分隔带设置 优点:对非机动车的影响较小,但是乘客上下车安全性较弱,最小不应小于2米。 缺点:对机动车影响大 港湾型设置 设置在绿化带上,最小宽度小于2米,长度120米22、城市的加油站 服务半径:大致以1.5公里为服务半径,合适的服务半径为0.91.2公里。23、加油站的布置方式 A、港湾型 B、路口型24、地面交通标志: 、指示标志:指明道路情况,指引驾驶人员行驶或停车的标志。 形状为圆形,直径为6080,底子为黄色,绘制有黑色的停车或行驶图案,9种指示标志。 、警告标志:7种警告标志,警告驾驶员注意危险地点,并将车速降低到规定速度的标志,三角形形态,长度6080,黄底黑边,边宽为33.6。 、禁令标志:18种禁令标志,根据城市的道路、公路特点、交通量情况对车辆运行加以必要的限制,以确保交通安全的标志,为圆形,长度为6080,颜色多样。无障碍设计25、缘石坡道(常跟人行道结合) 常见形式:单面坡型、三面坡型、扇面坡型。 数量:在十字路口应安排48座 尺寸:一般常规的最小尺寸应是1.21.5米,若是有人扶持,需要尺寸是2.5米坡度:一般常规的缘石坡道坡度为12:1或10:1 ,最大是16:1或20:1(坡道比较长,路比较宽)。26、轮椅坡道 比例:当长度为30米,高度是1.5米,坡度可达到20:1 当长度为16米,高度是1米,坡度可达到16:1 当长度为9米,高度是750厘米,坡度可达到12:1 当长度为5米,高度为500厘米,坡度可达到10:1 当长度为2.8米,高度为350厘米,坡度可达到8:1 当长度为1.2米,高度为200厘米,坡度可达到6:1 自己行走需坡1.5米,要人扶持需2.5米 常用形式:一字型坡道、一字型的多段式、U型坡道、L型坡道。27、盲道 盲道砖分为:行进盲道(导向砖)停留(提示)盲道(也叫位置砖)28、居住区道路四级 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道路宽度不小于15米,人行道宽24米。 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9米,道路红线为12米,在12米时,设人行道,人行道宽度是1.52米。 居住组团级道路:路面宽度为35米,不用设置人行道 窄间小路:宽度不小于2.5米29、居住区道路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30、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通勤性道路:满足日常工作和学习 生活性道路:娱乐、休闲、购物 服务性道路:搬家、垃圾的清运、货物的运输、定时性或定量性 应急性道路:消防、救护、偶发性31、居住区的道路系统 、人车分行系统 定义:指人车交通互相分离,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路网组织系统,适合居住区内有大量的汽车的一种交通组织形式。 、人车混行与局部混行系统 人车混行定义: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同一套路网,用于私人机动车较少的地区。 人车局部混行 定义:主要指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基础之上,另设置一套联系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及中小学的专用步行道路。32、居住区道路设计的规定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周围道路相连,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该小于50米。 小区主要道路应有两个对外联系的道路出入口,当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居住区级道路以及道路宽度10米)与城市道路相交时,交角不宜小于75°。 居住区内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坡度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宽度不宜大于2.5。 尽端路的长度不应超过120米,在尽端处设置12×12米的回车场。 地面坡度大于80,应附以梯步,在梯步旁应设置自行车推车道。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的纵坡应满足相应的道路纵坡要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的纵坡按非机动车道的纵坡要求。33、道路绿化术语、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我们称为中间绿带(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或同向机动车之间的叫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指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的侧方,布设在人行道的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绿地,可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广场停车场绿地:指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道路的用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通透式设置:绿地配置的树木,在距相临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3米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34、行道树绿化 种植宽度 低矮冠丛种植宽度为0.8米,中等冠丛种植宽度应为1米,高冠丛为1.2米。 单行乔木宽度可以是1.22米,双行乔木宽度为2.55米。 草坡与花丛种植宽度为11.5米。35、人行道绿化 树池(树穴),一般最小尺寸为1.25×1.25米,长方形的比例为1:2。 绿带的长度都易在50100米。 36、停车场绿化 常见形式: 周边式 布置方式:四周种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和灌木,场内地面全部铺装,不做种植。 优点:汽车调动灵活,集散方便,视线清楚,四周界限清晰,周边绿化可与行道树 结合。 缺点:场地没有树木遮荫,车辆易损,车内温度高。 树林式绿化 特点:场内种植成行或成列的树木,占用面积较大 优点:树荫多,夏季气温比道路低,适宜人车停留,可兼作休息一般绿地。 缺点:车辆大小不一,容易造成面积的浪费 建筑前绿地 包括:建筑旁的基础绿化、大门口绿化、前庭绿化、部分行道树绿化。 特点:绿化布置灵活,基础绿化和行道树的种植既可衬托建筑物,又能美化街景。 缺点:建筑物前停放车辆,显得杂乱;汽车清洗排气,会污染周围环境;场地小,车 停放数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