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30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pptx
再 别 康 桥,康 桥,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靠近康河(剑河),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因此驰名于世。它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是指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学习目标:1.落实基础知识,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2.通过诵读品味,感知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境。3.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深刻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诵读感知,1.自主诵读课文,注意字音字词。 青荇(x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篙(g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溯(s):逆着水流的方向走。2.请学生诵读文本,把握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停顿、诗歌的押韵等。3.自由诵读,个别展示。4.全班同学诵读。,创作背景,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创作背景,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感知文本,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1节,写诗人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起笔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依依惜别。 “作别西天的云彩”,不仅点明了离别的时间,而且展现了广阔的空间,康桥在霞光笼罩之中,更显秀丽。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没有一点点喧哗,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意境。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基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第2节,写康桥岸边柳树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 诗人挚爱康桥,他的深情融注在康桥的一草一木之中,所以河畔的金柳才分外柔媚、美丽,而且透出灵性。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比作“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灵动的生命,温润可人,也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 “青荇”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使得诗人情不自禁地“甘心做一条水草”。感情由热爱康河发展到恋恋不舍。“招摇”二字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仅增强了水草的逍遥自在的感觉,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诗句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招摇”的水草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油油的”,让你感觉到它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向往的境界。,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第4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榆荫下的一潭”指拜伦潭,诗人留学期间经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想。依依不舍的并不限于康河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有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就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第2、3、4小节),这三节,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诗人的情感通过恰当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主客观合一的构思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第5节,写诗人寻梦的意愿。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找“彩虹似的梦”,“在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寻梦”“放歌”是由美景所诱发出来的,是情不自禁的,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对康桥的痴迷,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6节,是一个过渡,过去的一切都已流逝了,眼下就要告别康桥,情到深处,深沉的爱恋变为沉默无语。康桥的美景激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愿望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的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第7节与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与第一节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离别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的个性美。至此,全诗也在回环往复中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文本鉴赏,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重游英国,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他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寄托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在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中,一种挥之不去、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始终萦绕心头。全诗宛如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优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和谐的韵律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技巧,1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总带有“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以“轻轻”“悄悄”“沉默”营造了一种寂然无声的氛围,排除了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情感基调哀而不伤,增加了浪漫飘逸的成分。 再次,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一般情况下,“告别”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感。整首诗作者的情感随景物变化起伏,有淡淡的哀愁,有无限的向往,有高歌的冲动,有无奈的伤感,有挥手的潇洒,以此表达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表达技巧,2色彩纷呈的画面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美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绮丽的词语,创造了生动美好的意境。 如“金柳”的“金”既描绘了夕阳之美,也表现了诗人爱与美的感情。诗人把金柳比成新娘,这个色彩缤纷的“新娘”高贵娇羞地立在了诗人面前,诗人笃爱康桥之情在这美好的形象中包孕着、渗透着。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等,使每一幅画面都鲜明可感,温润动人。,表达技巧,3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轻轻”“油油”“悄悄”等叠字的使用,“艳影”“榆荫”“清泉”等双声词的使用,“荡漾”“招摇”“斑斓”等叠韵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使整首诗物我交融、声情并茂,富有节奏感,让人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全诗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婉约、 和谐自然, 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 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行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文本鉴赏,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所谓建筑美,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再谈到绘画美即是词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动态感和柔美感。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文本鉴赏,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总结升华,本文的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眷恋。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让人如痴如醉。 诗的开始写诗人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随后描写康河的美景令诗人无限向往和陶醉,再写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恣意放歌,物我两忘,将全诗推向高潮,这时突然以一个“沉默”将离别的伤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以一种潇洒而来又潇洒而走的姿态,抒发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和深深眷恋。,中国现代诗歌与新月诗派,我国诗歌发展到五四时期,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们向西方自由体诗学习,突破了中国古代格律诗的限制,按照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现代口语自由地表达,于是出现了自由体诗,一般称为新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集是著名诗人胡适的尝试集。最早的新诗流派是以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为代表的“自由诗派”,他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名篇凤凰涅槃是一首极富象征意味的佳作。,中国现代诗歌与新月诗派,我国新诗在郭沫若女神出版后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局面,接着就兴起了闻一多、徐志摩等创作的新格律诗。他们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认为诗终须讲究节奏韵律,不能过分直白松散。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源等,多为英美留学生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代表作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等。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镣铐”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韵节奏)、“绘画的美”(辞藻选用)、“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诵读诗歌,品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