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 .doc
-
资源ID:46719888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 .doc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区、市工作部署,立足当前实际,我县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期工作。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搞好部门协调,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4 月 10 日,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 XX 县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充实到办公室,从事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二是召开动员会,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声势。2006 年 4 月 21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动员会,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乡(镇)书记、乡(镇)长和分管领导,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人员共 151 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县长陈建强作了动员报告,内容包括: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三是调查摸底,筛选试点村。从 2006 年 1 月份起,我们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抽调人员深入全县 10 个乡(镇)的重点村,摸底调查,掌握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广泛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村民的意见后,选定了 3 个乡的 4 个村作为 20062007 年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 4 个村是三江乡的古范村、大樟乡的渔头屯、长垌乡的三合屯和同皇屯。四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新任务、新课题,为了使新农村建设标准更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我们在参观学习、借鉴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地先进做法的基础上,依据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组织农业、计划、城建、发改、国土、交通、水利、扶贫等部门负责同志、专业技术人员和乡村两级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收集好的意见,切实做好调研,于 5 月 16 日制定了XX 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五是编写县新农村建设简报,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为了更好地反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风貌、新经验和新典型,加强指导宣传,促进互动交流,我们编印了XX 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目前已出版了 3 期,主要内容包括:领导重要指示、工作进展情况、先进典型经验、农民群众心声、工作亮点展示和热点问题聚焦等。同时,为增加对新农村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县于 2006 年 5 月 25 日由县委副书记黄建祥同志 XX 县区人民政府副县长曾兰宏同志,率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人员、相关乡镇领导及村民代表赴恭城考察学习。六是及时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会。为了解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和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6 月 1 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会。会上,各乡(镇)XX 县区直相关部门就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汇报,县委副书记赵贵坤、黄建祥同志 XX 县区人民政府副县长曾兰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和强调。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二、试点村基本情况(一)三江乡古范村基本情况古范村是全县距离国道线最近的瑶族村寨,距国道 323 线二级公路仅 3.5 公里,全村有 104 户,总人口 500 人,耕地面积 581 亩(其中水田 259 亩,旱地 322 亩),有林地面积 7072亩(其中可进行林种调整 3750 亩)。古范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八角、甜茶和养殖羊、猪为主。截止到 2005 年年底,全村家家户户有闭路电视和沼气池,程控电话和摩托车入户率均达 60%以上,90%的农户住房实现楼房化,人均拥有楼房面积达 30 平方米以上。古范村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村级绿化率达 60%以上。该村是 XX 市民委的民族工作示范点,2004 年被 XX 市授予“XX 市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同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委授予“全区第十批文明村称号”,2005 年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建设先进村”称号。该村具备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基础,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我们把她定位为“生态民俗旅游村”。(二)长垌乡三合屯基本情况三合屯原名青山屯,该屯由于连年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山体滑坡侵袭,形成严重危房,因此该屯整体搬迁,由旧址青山岭搬至新址三合岭,新建村定名“三合屯”。该屯建房占地 3.7 亩,工程总投资 135 多万元,上级拨款扶助 75 万元,群众自筹 60 多万元,于 2005 年 12 月底全部迁居新屯。三合屯共 22 户 108 人,目前,全村建有新房的 21 户,入住 21 户,墙体批档 21 户,建有沼气池 20 户,通水、通电、通电话 21 户,全屯巷道硬化 650 米。村内建有文化室、宣传栏。该村是一个山区村,有水田 32 亩,旱地 1000 亩,山林地 1200 亩,主要产业有八角、甜茶叶和杉树,2005 年人均纯收入 850 元。(三)长垌乡同皇屯基本情况同皇屯由于去年遭受历史罕见的“6.20”特大暴雨,造成严重危房,因此该屯重新建设。该村是一个山区村,全屯 20 户62 人,现有新 16 栋,有水田 40 亩,旱地 2160 亩,山林地1000 亩,主要产业是八角,2005 年人均纯收入 850 元。长垌乡的三合屯、同皇屯是两个相邻的自然屯。相距仅有2.5 公里,两屯均是瑶族(山子瑶)聚居地,都具有依托旅游的优势,都位于风景秀丽的圣堂山脚下和旅游漂流景点,拟修筑的金秀至平南的二级公路近村而过,滴水河绕村而过,地理位置极佳,气候条件优越。同时这两屯土特产丰富,人均拥有八角 4 亩、甜茶叶近 5 亩,竹类也比较丰富。两个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特产品,所以把这两个屯发展方向定位为“旅游观光瑶家乐”。(四)大樟乡渔头屯基本情况渔头屯位于大樟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 0.5 公里,主要居住着壮族,该屯由于去年遭受历史罕见的“6.20”特大暴雨,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形成严重危房,经多方考证不再适于居住,因此该屯整体搬迁。全屯共 35 户,122 人,有水田120 亩,旱地 70 亩,山林地 500 亩,主要产业有甘蔗、杉树、水果和种桑养蚕。该屯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年纯收入 1500 元。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工作情况当前,我县 4 个试点村已制定出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深入试点村屯进行调查研究、落实。四、试点村建设进展情况我县 4 个试点村均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领导机构,加强宣传。一是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确定了发展定位,制定出了近期、远期工作目标。二是各试点村正在开展整治脏、乱、差、臭等治理工作。三是组织村民代表到了恭城县大岭山、横山和红岩等地参观学习。四是试点村的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一)三江乡古范村建设进展情况该屯标准四级公路修筑已完成了 60%的工程量,全村巷道已全部硬化,篮球场、戏台和垃圾场已建成并交付使用。(二)长垌乡三合屯、同皇屯建设进展情况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开展专项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工作步骤、保障措施等,发动村民积极自主地投入新农村试点工作。(三)大樟乡渔头屯建设进展情况该屯群众思想统一、积极性高,新农村选址已经确定,群众资金筹集也基本到位,施工队也联系妥当,只等建设局将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图设计完成,即可开工建设。XX 县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 年 6 月 2 日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区、市工作部署,立足当前实际,我县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期工作(2)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3)四、试点村建设进展情况我县 4 个试点村均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领导机构,加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