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doc

    • 资源ID:46749771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doc

    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 一、20xx年工作情况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放整合创新资源,支持壮大创新主体,建设提升创新载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迎来新开局。 (一)主要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目标100),累计860家;新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超1700家(目标1000),累计超6800家;预计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41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1%以上(目标41%)。科技产业园区:“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全年新增申请专利12500件(目标12300),其中发明专利2900件(目标2900)。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实现营业总收入超1292亿元(目标1280);园区企业新增申请发明专利超1592件(目标1350);开工建设项目35项,总投资21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超100亿元(目标80)。创新创业平台: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累计29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98家(目标80),其中省级以上74家(目标35),累计建成“两站三中心”914个。新增市级孵化器、加速器13家,新增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目标100),累计达600万平方米,培育科技企业近4900家(目标4860)。知识产权创造: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1705件(目标26000),其中发明专利11840件(目标7000);专利授权18207件(目标1200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21件(目标8)。落实优惠政策:全市共有1751家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21.62亿元(目标20),同比增长8%。其中605家高企享受减免税12.87亿元,企业数增加154家;908家企业50%加计扣除额为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00万元,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减免6.01亿元,比上年增加2100万元,企业数增加216家。争取创新资源: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1项,争取经费首次突破5亿元(目标3)。成功举办“5.18”展洽会等产学研重大活动13次(目标10),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57项(目标300)。 (二)工作亮点上级奖励认定:我市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连续14年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全国地级市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列第7位。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科技部中期考核;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科技部“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称号;常州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金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全市荣获XX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润源经编公司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华达科捷公司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优秀奖;福昌环保和联力自动化两家公司获XX省专利金奖;创意产业基地、xx区工业设计园获得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认定;常州列入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常州科教城在创业邦2013年中国最佳创业园区评比中位列第二,并获评最具潜力创业园区。市知识产权局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争先进位:质量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列全省第四;科技进步贡献率58%,列全省第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列全省第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0件,列全省第四。规模指标:全市省级外资研发机构累计78家,列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60家,列全省第三;创业孵化、加速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列全省第三;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大幅提高,分别达到28775件和8365件,均列全省第三;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合格272人,列全省第三;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3.3%,列全省第四;共有1751家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21.62亿元,列全省第四。项目经费:争取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优秀项目12个,列全省第一,争取经费2446万元;国家新药专项项目获省匹配资金887万元,列全省第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2876万元,列全省第一;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费540万元,列全省第二;省科技支撑项目和课题数19项,经费2650万元,列全省第一;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风险补偿项目42项,列全省第一,确定风险补偿金3750万元,列全省第二;省上市培育科技支撑计划12项,经费720万元,列全省第二;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27家,列全省第三;入选省创新团队计划2个,列全省第三;省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项目4项,经费3700万元,当年拨款2050万元,列全省第二,前瞻性面上项目32项,经费945万元,列全省第三;省成果转化项目16项,经费1.24亿元,列全省第四;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41项,经费2997万元,列全省第四。 (三)工作特色按照“一总三重一建设”的思路,突出全市科技创新总体布局,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绩效。 1.突出总体布局,科技园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贯彻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布局,把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阵地。一是确立空间布局。2012年12月29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在“一核八园”基础上努力打造全市科技产业园区的“升级版”,确立了“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为重点的区域创新布局,奠定了园区作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地位。二是明确产业定位。2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推进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关于优化完善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定位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特色产业和入库企业动态调整机制。其他科技产业园也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三是完善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一平台三中心”建设,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和产学研合作中心。10万平方米的常州科技金融中心在常州国家高XX县区启动建设。四是提升创新能力。全年新增入驻机构和孵化企业超过400家。中美科技园、中德创新中心落户武进国家高XX县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五所高校首批入驻西太湖大学科技园。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争取上级项目经费2220万元,其孵化的二维碳素公司成功研制投产国内首条年产3万平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第六元素公司成功投产国内最大规模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碳元科技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比上年翻一番,分别达到2.5亿元和1亿元。五是优化体制机制。各园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了引资引智引新和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常州国家高XX县区调整并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园区办,武进国家高XX县区、中关村和西太湖科技园均成立了科技局,华罗庚科技园成立了管委会工作机构。 2.突出重大项目,新兴产业的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重大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培育等项目,引导创新资源配置、科技合作和研究开发,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全年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828项,其中国家级159项、省级669项,争取国家、省级资金项目521项、经费5.08亿元。二是协同推进项目实施。建立并发挥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的作用,全年协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101项,共征集到企业需求65项,58项得到解决并获得企业认可,其余7项已制定解决方案并在推进中。全年累计落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本级配套资金1.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地指标470余亩,其它有关融资、人才、用电等需求也得到缓解。三是推进“4+1”科技专项。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实施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科技文化融合、智慧城市、科技惠民4个产业发展专项和1个民生科技专项,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280项,经费2.69亿元,实施市科技项目近200项,下达经费5000多万元,带动投入10亿元,突破关键技术70多项、开发新产品30余项、新建成产业化生产线10余条,当年新增销售5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10亿元以上。争取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实现零突破,三信环保公司“生活(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综合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科技部870万元资助。四是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对科技项目立项全部实行网上申报、评审和公示,聘请省外专家,开展异地评审,严密工作程序。围绕项目审批、经费管理、成果鉴定等关键环节,建立科技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主动征求人大、政协及相关部门和企业意见的工作机制,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工作中名列第一。 3.突出重点工作,企业主体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小升高”计划,集中集成科技资源,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能力,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XX省高新技术产品750只。先后组织召开市创业服务联盟成立大会、全市孵化器建设推进座谈会,依托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平台,推进引资引智与引新相结合,发挥“科技创业导师团”和“科技创业服务联盟”服务初创企业的作用,全年新入驻600多家科技创业企业。围绕我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全年新增“两站三中心”198家。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调研,向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争取政策支持。组织召开全市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推进会议,进一步加大投入和督查落实的力度。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组建成立,扬子江紫龙药业、安川机器人、英诺激光、碳元高导热石墨膜、波士顿锂电池等一批新兴产业高技术项目加快推进,科教城江南工研院大楼和创研港2号楼、创意产业园cde楼、粤海工业园二期等创业载体交付使用。全年累计在建重点项目93个,完成投资超300亿元。三是推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通过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上市后备企业输送科技资源,全年新增省上市培育入库企业27家,累计75家。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累计建立科技支行5家,科技小贷公司4家,科教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累计引进成员单位70多家,注册各类创投机构35家,吸引基金规模近60亿元。四是推动“科技西进”。制定实施促进金坛、溧阳跨越发展“科技西进”工作计划,形成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和辅导科技企业,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支持131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并下达经费163万元。积极推荐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申报省级科技示范服务区,推荐金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累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43项,达成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2项。五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和调整专利政策导向,重点支持提高专利创造质量,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0件,超出全年目标的25%。加强示范创建工作,知识产权战略区域试点示范完成全覆盖,xx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全年认定131家企业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新认定市知识产权创新企业20家(累计69家),认定省级“正版正货”示范街区1家(累计3家)、市级5家(累计12家)。推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共为6家企业授信、发放贷款3950万元,质押专利102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共处理专利案件387件,其中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0件,为历年之最,列全省前茅。六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坚持举办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专题培训会,进一步宣传科技创新政策,解读高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在申报和落实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的一系列关键问题,重点联系企业779家,重点监测企业10家,全年举办培训班148个,政策宣讲1316次,辅导企业1972家。坚持定期召开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加强和市国税、地税部门联系沟通,落实科技减免税政策。全市共有1751家企业享受了科技减免税政策21.62亿元,同比增长8%,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的企业数增加了23%以上。 4.突出重要活动,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成功举办“5.18”展洽会,重点围绕“创新载体布局、产业协同创新、创新人才引领、创新环境优化”四大主题举办成果发布、对接洽谈等各类活动68场,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85项,正式签约项目30项。组织参加第四届“苏洽会”,共有206家企业310名代表参会,通过网上预对接及现场洽谈,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共148项。重点围绕先进碳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93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57项。推进产学研重大载体和研发机构建设,新认定省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2家,市级产学研示范基地3家。不断完善项目遴选、利益共享、组织联动等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在常研发机构联络员派驻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的跟踪服务与分类指导支持。二是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发挥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智能电网、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会、中英科技桥开放创新研讨会等重点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促进企业在生物医药、新能源、输变电、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牛津大学常州isis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常州中英科技桥再度获得省厅经费支持60万元,全市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00多万元。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积极引进以色列等国优势科技资源,成功获得科技部“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称号。引导外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推进技术溢出,新增省级外资研发机构7家,累计78家。三是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配合实施第四、五两批“龙城英才计划”,吸引2510个人才申报项目,签约项目478个,其中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的领军人才创业重点项目56项,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5名。服务高端创新人才,积极辅导、帮助落户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申报省人才计划,省科技创新团队获立项2个,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创新类)立项6项,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18项。搭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信息数据库,集成科技、金融、财税等资源,为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定制”的一站式服务。四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培训纳入全市企业家培训“323计划”,通过管理、科技、文化、金融等相关教学及产学研对接活动,培养一批精通科学管理、视野宽、观念新的领军人物。全年组织6期科技企业家培训班,培训科技型企业家366名。 5.突出自身建设,科技队伍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学习有进步。组织全市科技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讨科技工作新趋势,准确把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要求,在重大科技平台和项目等方面切实增强了科学谋划的意识和水平;分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调研活动,吸收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园区建设和科技金融等方面切实增强了政策制订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开展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大讨论,着力强化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效率意识,人人争当科技创新组织工作的策划与领跑者、企业创新活动的指导与服务者、行政和社会创新资源的争取与配置者、科技知识的学习与传播者。二是改进作风有实效。制定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十项措施,深入企业调研了解需求,全程跟踪服务重大科技项目,力求企业满意认可;开展行风评议,广泛征求意见,问题整改率100%;规范公务接待,加强财务管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三是争先进位有突破。开展“争先进位、目标效能”建设活动,争取主要创新指标在全省排名有进步、地位更巩固。年初12个处室制订的27个争先进位指标,年末有16个指标继续巩固前四的位次,7个指标较上年前进了1-6个位次。四是廉政建设有保障。突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坚持常议、常抓、常检查,做到制度护廉、监督保廉、公开促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凡属大额经费开支、科技经费安排、干部调动调整等重大事项都经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全年本系统内无违纪违规事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科技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仍比较薄弱,研发投入少、研发机构小,许多创新企业还比较弱小,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的利益机制尚未形成。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还比较慢,成效还不大,众多科技成果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困难多、周期长、风险大。三是创新载体建设与先进城市有差距,创新平台存在散而不聚、层次不高、机制不灵活、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国内具有影响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高技术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需要我们在项目和人才引进、企业和产业培育等方面寻求突破,集聚优势,打造品牌。四是创新的机制不畅,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通道还不够顺畅,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还比较多地依靠政府主导、政策拉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清,科技中介服务和协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科技投入特别是基层财政投入不足,基层科技工作队伍还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内容总结(1)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 一、20xx年工作情况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放整合创新资源,支持壮大创新主体,建设提升创新载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迎来新开局(2)10万平方米的常州科技金融中心在常州国家高XX县区启动建设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市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报告.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