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征文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总结报告 (3).doc

    • 资源ID:46759775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征文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总结报告 (3).doc

    征文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总结报告 石油人 五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在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一座油井喷射出滚滚的黑色油流“石油”,这座油井名为“松基三井”,这片巨大的油田被称作“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由此改写。从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在这片土地上拉开了帷幕。 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操着不同的口音,拖家带口来到这里;他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日夜劳作,无怨无悔,只为实现自己的石油梦,他们的名字叫做“石油人”。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但是他们留下来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却永远地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翻开尘封的历史,走近那场人与自然较量的艰苦大会战。1960年,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数万名石油工人连吃饭、住宿等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了问题。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井队搬迁没有机械设备就人拉肩扛,没有房子就挖地窨子,建“干打垒”,吃饭缺粮,就两稀一干,挖野菜充饥,60年至63年,国内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石油大军,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献身精神,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在这场石油大会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铁人王进喜。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来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一下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找到调度室首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记录是多少。”得知井位在马家窑附近,他立即带队步行两个小时来到井场。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那黑油油的土地,他万分激动地说:“我们国家就是一块宝地。这回我们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王进喜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仅用4天的时间,就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之上;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证井架按时开钻。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不止一次说过的话。他是时时刻刻都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在第二口井(2589井)的井场,他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决定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密度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同志纷纷跳入泥浆池,经过全队工人的奋战,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王进喜曾多次对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三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和督导员朱洪昌,负责承建17.2公里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线。为保证任务尽快完成,他和工人一起攻克许多难关。供水管线通水试压时,他带着伤到各处去检查试压情况。当发现有一处焊缝冻裂漏水时,为不影响全线试压,他决定带压带水补焊。他不顾身上旧伤未愈,跳进水中,一边用手把漏缝的水抹干,一边让焊工补焊,飞溅的焊花刺穿了朱洪昌手上缠着的绷带。焊工见此情景,马上停止了补焊,他却说:“现在前线各部门等水等得嗷嗷叫,不能把工期误在我们这儿,今天我就要比一比,是钢铁硬,还是我们共产党员骨头硬。”就这样,他忍着焊花的灼痛,一直坚持着把漏缝焊完。人们称他是“钢铁施工队长”、永不褪色的红旗。 在大庆油田刚出油的日子里,为了尽快把原油运出去,上级决定把第一列车原油输送任务交给薛国邦所领导的采油队。他接受任务后,不分白天黑夜地奋战在油井上,饿了啃口干馒头,困了就打个盹。在严寒使原油凝固、输油泵打油受阻的情况下,为了把原油按预定时间运出,他毅然脱掉棉衣,双手抱住高温蒸汽管,第一个跳进油池,用蒸汽温原油。蒸汽管把他的手烫坏了,也全然不顾,一直坚持到泵满罐为止。 1963年,唐明华到1247钻井队任党支部书记。他到井队后,干活时总是走在最前面。有一口井在安装时,为了当天开钻,钻杆全部由工人从两里以外的地方抬到工地上,3个班三四十人一起抬。由于开钻后,用清水钻进,打到流沙层后不能停,唐明华带领工人一边钻进一边抬钻杆,直到把400多米的钻杆抬完。天快黑时,四五个炊事员为八九十人的队伍送饭来了,但谁都顾不上吃。后来,连炊事员也都加入到了抬钻杆的队伍中去。唐明华同大家整整抬了一夜才把钻杆抬完。 1962年,制衣高手陈志训从哈尔滨来到大庆,成为缝补厂不可多得的骨干,缝补厂的任务是把前线工人沾满油渍的脏工服拿回来,拆洗干净,缝补好,然后在送回到工人的手里。一切从零开始,油渍洗不掉就用大锅烧热水烫;没有洗衣盆就用牛槽代替;每批衣服洗完都腰酸背痛不以,手也都是红肿的:补丁不够用就把旧的洗干净拆下来再用。冬天手被冻裂了,陈志训视而不见,手不知被针扎了多少下,他没感觉,仍是埋头挥动手中的针线。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大会战环境中,陈志训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的继续着收、洗、拆、缝、补,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1962年4月16日,钻井指挥部机关的职工家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玉莲,在45岁的家属薛桂芳带领下,扛着铁锹,背上行李,抱着孩子,到远离住地15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开荒种地。在那里,她们利用钻井队留下的活动房架,找了个破帐篷,搭起了简易住房。晚上,大人孩子就睡在垫着干草的地上。她们以石油工人家属那“天当屋、地当床,誓让荒原多打粮”的气概,克服困难,用人拉犁杖,铁锹翻土,靠自己的双手,开出了32亩土地,当年收获粮食1750斤,以实际行动支援了石油大会战,在她们的带动下,很快,五把铁锹变成了万把铁锹。 1960年3月吴崇筠教授扔下家中3个孩子,与北京石油学院一批师生来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石油部领导点名让她负责组建地质实验室。为了提高取芯率与保证岩芯质量,她带领科研人员同井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宣讲取芯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幅度提高了取芯率,最后使关键井位上的取芯率与岩芯质量都达到了要求。她还带领全体人员自己动手拼装活动板房作为实验室,对岩芯进行保管、分析。根据岩芯资料和其他数据建成了大庆油田第一座“生产实验区地宫”,为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1年初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我国开始自行摸索独立设计大炼厂。朱康福教授被派接任大庆炼厂的设计师。他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各种矛盾,当年完成100万吨/年规模炼厂的初步设计,这在当时的苏联模式中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紧接着又进行大庆炼厂二期及扩建工程的设计,规模达到250万吨/年,是我国当时最大的炼油厂。当年,吴崇筠、朱康福夫妇毅然决然中断在美国博士学位的学习,同大批在美国的留学生和教授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到祖国,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奉献了一生。正如他们所说:“新中国要建设,不能没有石油,所以决定参加石油总局完全合理、正确。至于我们两个在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中,留下一鳞半爪,也只是无负于祖国人民而已。” 时光如梭,过去的茫茫荒原上早已建设起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石油之城,不断耸起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多年前的“干打垒”,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但是,高耸的井架,永不知疲倦的“磕头机”仍然随处可见。它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成长。 作为新时期的石油人,我们会秉承先辈的光荣遗志,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发扬光大;把“铁人精神”所蕴含的思想传递下去,忠于自己的岗位,为人民奉献,为祖国加油。 内容总结(1)征文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总结报告 石油人 五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在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一座油井喷射出滚滚的黑色油流“石油”,这座油井名为“松基三井”,这片巨大的油田被称作“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由此改写(2)” 三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和督导员朱洪昌,负责承建17.2公里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线(3)唐明华同大家整整抬了一夜才把钻杆抬完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征文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者总结报告 (3).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