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开课——温度99989.ppt
声音的传播需要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的介质,其中声音在_中传播最快,_中传播最慢真空_传播声音,练习题,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手指拨琴弦时,琴弦_而发声,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和_有关,15时空气中声速为_,振动,振动,固体,气体,介质,不能,声速,种类,温度,340m/s,练习题,音调是指声音的_,它与发声体的_有关。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_,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_。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其单位是_,符号是_。响度是指声音的_,它与发声体的_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就不同。,高低,振动频率,高,低,频率,赫兹,大小/强弱,振幅,音色,Hz,练习题,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响起的门铃声 B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C长铁管传播的声音比空气中快D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C,能量,听,信息,练习题,噪声是发声体做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噪声是靠_传播的。,人们以_(符号是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减弱噪声。,无规则,空气,分贝,dB,0,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应为_。(此时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0m/s),练习题,解:声音的传播速度v1530m/s,传播时间t=3s 深度 s = vt2 s = 153032 s = 2295 m 答:此处海洋深度为2295m。,2295m,温度,第三章 第一节,温度及摄氏温度温度测量工具及其使用体温计,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 温度及摄氏温度,体温测量,天气预报,哪些情况下,我们提到温度?,1. 温度及摄氏温度,大理的气温是_昆明的气温是_,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1. 温度及摄氏温度,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1. 温度及摄氏温度,一些温度 单位,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是-273.15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110120,-18以下,-52.3,3637,练习题,C,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热水,冷水,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2.温度测量工具及其使用,热水,冷水,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温度测量工具,2.温度测量工具及其使用,常用温度测量工具:甲-实验室用温度计乙-体温计丙-寒暑表,2.温度测量工具及其使用,观察三种温度计,它们分别的量程和分度值是多少?,2.温度测量工具及其使用,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选: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放:玻璃泡全浸入,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看:示数稳定后读:不能离开被测物、视线与液面相平记:单位,练习题,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36,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14,练习题,B,如下图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3.体温计,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体温计的玻璃管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泡的水银受热膨胀,通过缩口升入玻璃直管内;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但玻璃直管内的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依然指示了原来的温度。,小结,三种温度计特点,练习题,D,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A0100B3542C-10100D-2050,D,练习题,25,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长20cm,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稳定后长为40cm,将它放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稳定后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作业,完成 同步导学 第三章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