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草莓》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
-
资源ID:46799572
资源大小:9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草莓》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
课题:4草莓 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及创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知识链接: 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枝柯( ) 生意盎( )然酣( )然 沁( )人心脾韶( )华荒诞( ) 惴惴( )不安 禀赋 ( ) 3、解释成语,并造句。沁人心脾惴惴不安4、本文的线索是 。文章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 、 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 、 的感怀。5、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情怀?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小组朗读课文,可集体朗读,可个人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出作者的感情。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 。任务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 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2 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3 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_ ” 4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5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 模块四:当堂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璀璨(cu) 槲树(hú) 葱茏(cng) B蔚蓝(wèi) 弥漫(mí) 禀赋(bn)C馨香(xn) 惴惴(zhuì) 荒诞(hng) D枝柯(k) 湛蓝(zhàn) 酣然(h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宛然 没精打彩 瞌睡 野草荒藤 B惦记 英雄倍出 婀娜 绿草成茵C羞涩 一泓清泉 朗照 急于求成 D落寞 夏始春余 清淅 心神恍惚3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代替划线的词语。( ) 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A氧气 B气息 C味道 D气味 4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 B那时,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C它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 D季节更替,生命变换,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 5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在林问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馨香 。 6.下面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本文告诉读者要珍惜青春,切莫虚度年华。 B.本文告诉读者青春毕竟留不住,不必为逝去的年华而感叹。 C.本文流露出对逝去的青春无限眷恋的感情。 D.本文作者感叹老之将至,字里行间透出悲秋的情绪。 E .作者因进入成年期思想日益成熟而欣喜。 F.本文作者清醒的认识到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豁达的劝解读者一切顺其自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