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专针灸治疗技术教案02肢体经络病症-3漏肩风.docx
-
资源ID:46834494
资源大小:21.8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中医药高专针灸治疗技术教案02肢体经络病症-3漏肩风.docx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治疗技术教案学习内容2.漏肩风的临床表现3漏肩风的针灸辨证治疗工.漏肩风的概念专业 领域针灸推拿专业学习情境漏肩风学时2学时学习 领域针灸治疗技术年级二年级学期第四学期授课 日期授课班级授课教师4.漏肩风的康复专业能力1 .能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 历书写要求与相关知识,进行漏肩风正确诊断及针灸治疗。2 .能制定并实施漏肩风的诊疗计划。学习目标方法能力1 .能依据任务要求查阅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等图书资料与从网络学习 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2 .具有分析与处理漏肩风临床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L具有爱心、自信心、责任心。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 人际交流。习点难 学重与点学习重点:1 .漏肩风的概念学习条件教学方法2 .漏肩风的临床表现.漏肩风的针灸辨证治疗学习难点:漏肩风的诊断2.漏肩风的针灸辨证治疗1 .模拟病房、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2 .多媒体、解剖标本、解剖图谱、经络循行图、穴位外表解剖与应用解 剖图等。宏观:任务驱动法、工作过程导向法微观: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法,模拟病人(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教学 法教学组织步骤学习内容教学方时间(分法钟)任务导入1 .案例导入:漏肩风.新知识点:(工)漏肩风的概念(2)漏肩风的临床表现(3)漏肩风的针灸辨证治疗(4)漏肩风的康复.重点难点分析2 .能力目标介绍例法目案学项教教教讨 学题 自问自愿6人一组,分组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获取本任务相关的针灸理论知识、针灸操作方法和 考前须知。教师:辅导、答疑论法30学生:问题讨每小组根据查阅的信息,相互讨论,团结协作,共论法同制定漏肩风的诊疗方案。团结协教师:作辅导、答疑启发式方案 制定方案 优化教师:讲授漏肩风的诊疗方案,评价学生制定的方案。学生:分组展示漏肩风的诊疗方案,依据老师的讲解,优 化漏肩风的诊疗方案。方案展 示 启发式 讲授法2。学生:分组模拟漏肩风的诊疗方案。进行漏肩风的针灸治 疗操作。老师:指导与学生互动病 技拟 任 拟法床模学成 模人临能法自完务40学生:学生根据实训结果,汇报学习心得,自评组间相互 交流、提问,互评完成工作记录表和实训报 告单老师: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教师评价表, 布置新任务。提问评 价 报告演 讲 互相评 价 实训报 告3(9模拟 实施评价 改进30相关知识链接案例导入:王某,男,6。岁,于2002年5月1O日就诊。患者2月前 因劳累出现右侧肩部疼痛,昼轻夜重,夜不能寐,肩关节活动受限, 曾服布洛芬及热敷效不显而来诊。查见右肩无红肿,肩前及肩峰端压 痛明显,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尤以外展,后伸为著。请写出针灸诊疗方案漏肩风漏肩风(periarthritis,又称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漏肩风常与体虚、外伤、劳损及风寒侵袭肩部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肩部筋肉,主要涉及手三阳和手太阴经筋。基本病机 是肩部经络不通或失养。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肩关节周围炎、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肌 腱炎、创伤性肩袖肌腱炎等疾病。【辨证要点】主症 单侧或双侧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好发年龄在5。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早期可见肩 部酸痛,静止痛为本病的特征,表现为夜重昼轻,疼痛可向颈部和上 臂放射,压痛多在肩前、肩贞、云门、肩鹘、膈俞附近,因疼痛使患 者保护性的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明显;后 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而疼痛程度减轻。约7 12个月后病变组织炎症逐渐消减,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故本病常分为急性期(疼痛期、凝结期)、粘连期(冻结期)、缓解 期(解冻期)。风寒湿阻 有明显感受风寒史,肩部酸重疼痛或窜痛,遇风寒痛 甚,得温痛减,伴畏风畏寒。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气滞血瘀 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肩部肿胀,疼痛拒按,痛有定 处,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气血亏虚 肩部酸痛,劳累后加重或伴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 短懒言,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按经脉进行辨证:工.手太阴经型以肩前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2 .手阳明经型 以肩前外侧疼痛为主,上举疼痛加剧。3 .手少阳经型 以肩外侧疼痛为主,外展疼痛加重。4 .手太阳经型 以肩后侧疼痛为主,内收疼痛加剧。【治疗】1 .基本治疗治那么 通经活络,疏筋止痛。以局部腌穴为主。主穴 阿是穴 肩鹘 肩贞 肩前 条口透承山配穴 风甚者配风池、外关、列缺;寒甚者配大椎;湿甚者配阴 陵泉、三阴交;气滞血瘀配合谷、三阴交;气血亏虚配足三里、三阴 交、脾俞、胃俞;手太阴经证配尺泽、列缺、阴陵泉;手阳明经证配 合谷、手三里;手少阳经证配外关、阳陵泉;手太阳经证配后溪、天 柱、昆仑。操作 毫针常规针刺,寒者加灸。先刺条透承山,得气后行提 插捻转泻法23分钟,并嘱患者活动肩关节,待自觉肩部部疼痛有 所缓解时再针余穴,每日2次,每次留针分钟。方义 阿是穴、肩鹘、肩贞、肩前为局部选穴,能疏通肩部经络 气血;条口透承山又称条山穴,可疏导阳明、太阳两经气血,为临 床经验效穴。2 .其他疗法(1)耳针 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皮质下。毫针刺法与 压籽法。(2)头针 取顶颠前斜线,单肩者取对侧,双肩者取双侧。强 刺激,每1。分钟行针1次,留针3060分钟,嘱患者配合活动 肩关节。隔日2次,工。次为工疗程。(3)刺络拔罐 取阿是穴,以三棱针点刺使少量出血后加拔火 罐。(4)穴位注射 取阿是穴,用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每穴【按语】L针灸对漏肩风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诊断应明确,需要排外骨 折、脱位、结核、肿瘤等其他疾病。2 .治疗期间应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法包括抡臂法、 爬墙法和担压法:抡臂法 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放松患肩,向前向后抡臂,幅度由 小潮大。爬墙法患者面墙而站,患侧上肢以手掌贴于墙面,以手指轮换 向上移动,带动上肢尽力上举,胸部尽量贴近墙壁,如出现严重疼痛 那么保存该体位工。工5分钟后停止。担压法患者站位,将患侧上肢搭在与肩高度相近的平台上,然 后缓慢下蹲,以自身重力下压,如出现严重疼痛那么保存该体位2。 25分钟后停止。急性发作期,肿胀、疼痛较重时,应短期制动。3 .应注意肩部保暖。4 .因患部活动不利,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应注意做好心理疏导, 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知识链接【古代文献】1 .灵枢经筋:手太阳经筋入结于腋下走腋后廉,上绕 肩胛;手少阳经筋上绕濡外廉,上肩走颈;手阳明经筋上膈。结 于船绕肩胛;手太阴经筋上绕嚅内廉结肩前胭。2 .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髅主之。3千金方:养老、天柱,主肩痛欲折。4 .神应经:肩痹痛,取肩鹘、天井、曲池、阳谷、关冲。5 .针灸大成:患痰火炽盛,手臂难伸.针肩胭,疏通 手太阴与手阳明经之湿痰,复灸肺俞,以理其本,那么痰气可清,而手 臂能举矣。£,证治准绳:肩臂痛不得上头,取肩鹘、腕骨;肩臂疫重, 取支沟、关冲、天宗;肩臂颈项痛,取涌泉;肩臂不得屈伸,取巨骨。【现代文献】1.王文远等用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工28。例,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拟,平衡针灸组主穴肩痛穴(BP-LE6,位足三里下 2寸,偏于腓侧1寸),配颈痛穴(BP-UEd位握拳第四掌骨与 第五掌骨之间,当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采 用提插针刺手法,肩痛穴以远距离(足面足趾)触电式针感为佳,对 照组针肩贞、肩胭、肩髅、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均每 日治疗1次,2工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平衡针灸组临床治愈率 63.2.19%,无效2.46%,治疗组临床治愈31.67%,无效6.33%;2疗程后平衡针灸组临床治愈率84.30%,无效OQ。,治疗组临 床治愈无效3Q。,两组疗效差异明显(P<OQ2)。(王文远,田波,刘岚,等.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工 上海针灸杂志,2005, 24(4): 4-5)2.贾春生等将66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性别相同、年龄同组、疼痛 程度同级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入试验组(耳 针沿皮透刺组)和对照组(耳针沿皮直刺组),所有患者均以耳针治 疗。试验组主穴为患侧耳肩-肩关节-锁骨,兼有肘以下至手指疼痛、 麻木者配以患侧肘一腕-指;对照组根据疼痛部位选取患侧相应耳穴。 试验组采用透刺法,以<20。的角度进针,沿皮与皮下软骨之间透刺 耳肩-肩关节-锁骨肩关节、锁骨及肘-腕-指;直刺组常规直刺。两 组均行提插捻转57次,留针期间共行刺法23次,留针30分 钟,之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及上肢。结果说明:针刺5分钟时 镇痛效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XZO5) ; 3。分钟时镇痛效应透刺组 优于直刺组(POQ5);对疼痛程度不同的肩周炎患者,透刺组镇 痛效应均优于直刺组。(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等.耳针沿皮透刺 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拟J工针刺研究,2008, 33(S): 339-34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