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
-
资源ID:46902510
资源大小:20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
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历史科(文科)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句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2 “若论三代之世,则封建好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A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统治 B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C郡县制有效加强中央集权 D三纲五常的封建教化作用 3判断下表文献史料,它们最有可能是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的研究 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战争 B郡县行政制度的出现 C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 D国家统一趋势的发展4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这件事说明秦始皇 与丞相不和,彼此矛盾重重 注重自身行踪的神秘化 信奉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忌惮相权,打压其势力A B C D5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6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7中国古代的中央机构经历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化,其中九卿和六部执掌如左图。其间的变化反映出古代政治A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逐步分离 D从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8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9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10.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13清代前期官制大致沿袭明代,但内阁的职权远不及明代。其直接原因在于A改朝换代导致国家制度有所损益 B明朝末内阁位高权重的历史教训C雍正帝另设军机处办理军政大事 D满洲贵族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14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B C D15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 B C D16雅典的陪审法庭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后来从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机构。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后,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议。陪审法庭的这一系列演变主要体现了A司法独立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法律至上原则 D公平公正的原则17“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18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一条款的规定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 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 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19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20“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段话批判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21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这样做是因为A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国国王无关C苏格兰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英国国家元首D根据政治传统,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体现的主要是A民主制原则 B分权制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共和制原则23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接受死刑时从容无畏,他说:“如果一个政权不制定法律规则我不知道,究竟还有什么可以保证这个政权得以存在下去,虽然也能将其称为政权。”他的话主要体现了A国王害怕被处死 B希望制定免除其死刑的法律C新政权法律完备 D通过法律来确保政权巩固及其合法性24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25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材料说明帝国议会A产生方式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B代表人民监督政府C是维护德皇专制政体的附庸 D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27某部宪法“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这部宪法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28.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29从鸦片战争的因果逻辑看,下列与战争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是A清朝科举为显途,督抚将兵重在防内治民 B满汉矛盾和历史传统使清朝国防军职能淡化C关税制度落后导致的不透明化现象严重 D是清朝官僚等级制政治结构在外交上的反映30.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31. 2009年2月25日法国佳土得公司不顾中国人民的抗议,悍然拍卖圆明园兽首。这一行为受到有正义感媒体的抨击,下列报道或评论中,最为客观公正的是A兽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联军洗劫圆明园所得B兽首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法国商人从北京非法获得C拍卖者利用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感,主持了这次拍卖D佳士得公司必须无偿地把抢掠的兽首归还中国3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3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子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兄弟姊妹都来到,降妖除魔声震天。”这说明 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降妖除魔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 B. C. D. 34胡绳认为:洪秀全的天父诗:“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这首天父诗宣扬的思想实质是A男女平等思想 B封建迷信思想 C三纲五常思想 D基督教思想35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A B C D36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37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38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9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40.历史学家克罗齐说:“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下列与其观点相近的是A 卡莱尔:只有传记是真实的 B 汤因化: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C 班固:后之视今,我今之视背 D 魏源:执古以绳今,是为评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二、非选择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41(20分)法制是文明社会的基石,法制建设的道路曲折而漫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1)概括材料一中对“法”的认识,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原因有哪些?(6分)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据材料二,罗马法在当时和近代所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建立起近代法律体系的。(6分)材料三 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3)据材料三概括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的差异?(6)(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42(20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个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8分)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 请指出材料三中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4分)(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德意志帝国法国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法律基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元首及产生方式权力中心装 订 线考号: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历史科(文)试题答卷座位号:二、非选择题(41题18分,42题22分,共40分。)41(20分)(1) (2) (3) (4) 42(20分)(1) (2) (3) (4) 高二级历史科(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CABCA BCCBD ABDDB DABCB DDCBB ACACB CBCCB BBDBC41(20分)(1)认识:法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2分)原因: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诸侯国之间争霸不断,需要加强以国君为中心的中央集权。(4分)(2)古罗马时期主要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维护私人产权;近代时期主要调节经济过程中工业和贸易纠纷,维护市场经济体系。(2分)英国:以权利法案为核心的国家制度立法;继承和发展罗马法原则的经济关系立法。(4分)(3)观点一:是清政府压制革命的政治骗局,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观点二: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宪法和近代政治机构、法律制度,是一场民主政治的启蒙。(2分)看法:(A)观点一关注宪政运动的结果,观点二关注宪政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两种观点的关注点不同。(B)材料一运用了革命史观,材料二运用近代化史观,两种观点评价历史的角度不同。(言之成理即可)(4分)(4)法制建设应注意继承一切优秀的法律文化成果;法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制建设要实现不断创新。(言之成理即可)(2分)42(20分)(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4分)(2)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度。(2分)不同:古希腊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古希腊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6分)(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4分)(4)皇帝;世袭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皇帝 议会 (4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