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11151115.doc
-
资源ID:46920242
资源大小:2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11151115.doc
课时分层作业(八) 兰亭集序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B项,“悟”通“晤”,面对面;D项,“畔”通“叛”,背叛。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B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胸前,抱在怀里。C项,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D项,古义,是两个词,“其”,代词,“次”,旁边;今义,次一等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未尝不临文嗟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列坐其次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以五年为期 死期至矣DD项,均为名词,期限;A项,分别为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动词,靠近;B项,分别为名词,情致/动词,到达;C项,分别为名词,旁边/名词,次序。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群贤毕至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齐彭殇为妄作BB项与例句皆为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动词;C项,使动用法;D项,意动用法。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B仰观宇宙之大C不能喻之于怀D亦将有感于斯文BB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6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修禊: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B“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错误,此为书序。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D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B“宴会的豪华”错误。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映带左右,_,列坐其次。(2)_,_,亦足以畅叙幽情。(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_;或因寄所托,_。(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答案(1)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3)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4)齐彭殇为妄作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B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C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D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D句中“钱”的数量是“二十万”,中间不要断开;“当时”修饰“虽贵家子弟”,中间不要断开;“贵家子弟”为一个词语,中间不要断开。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B朔望,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而“晦”指农历三十。C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己酉,就是农历甲子中的一个。乙酉、丁卯、己巳、戊申等,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B“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并不特指“农历三十”。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C丈夫辞世及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C“遇乱尽失”绝对化;“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是作者无可奈何,对自己的宽慰。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译文:_(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译文:_答案(1)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器具,也摩挲把玩或展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支蜡烛为准。(2)或许是上天认为我资质浅薄,不足以享有这些世间最好的东西吧?又或许是明诚泉下有知,对这些东西犹牵挂怜惜,不愿它们飘零人间呢?参考译文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抵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展玩碑文,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日积月累,碑文也越积越多。从那以后有时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去当了也要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算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阿!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明诚双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器具,也摩挲把玩或展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支蜡烛为准。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致把茶倒在怀中,反而弄得喝不到一口茶便要起身。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收集书籍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知州,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很茫然,满箱满笼的书籍,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载去,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车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建炎三年夏五月,到池阳,皇帝下旨任命明诚为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一路上不停地赶路,冒着炎暑,感染上疾病。八月十八日,他便无法起身。取笔作诗,写完就死了。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如今他的手迹还像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或许是上天认为我资质浅薄,不足以享有这些世间最好的东西吧?又或许是明诚泉下有知,对这些东西犹牵挂怜惜,不愿它们飘零人间呢?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诚挚之心记述这本书完成的始末,也想以此为后世喜好古物、兴趣广泛、志趣高雅的人留下一点借鉴。-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