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生态建设局经济林发展情况汇报.doc
市林业生态建设局经济林发展情况汇报市林业生态建设局经济林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_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林业生态建设局以特色经济林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优先发展压砂地枣瓜间作节水农业、出口有机枸杞和优质林果等特色产业,通过建基地、强科技、树品牌、活流通等措施,以科技创新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促进了全市优势特色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经果林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经果林总面积112.27万亩,其中:枸杞35.35万亩(_区7.98万亩,_县20.51万亩,_县6.85万亩);苹果35.48万亩(_区16.18万亩,_县16.96万亩,_县2.34万亩);红枣36.13万亩(_区15.69万亩,_县19.64万亩,_县0.8万亩);葡萄及其它5.34万亩(_区2.21万亩,_县1.13万亩,_县2万亩)。 二、经果林产业上取得的成效 (一)枸杞产业 截止目前,全市枸杞面积发展到35.35万亩(其中:_区7.98万亩,_县20.51万亩,_县6.85万亩)。形成了以_县为核心,以兴仁、香山、三河、七营等新产区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全市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7.1万吨,年产值达28.28亿元,产品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7300吨,占全国一半以上。年出售枸杞鲜果642多吨,年销售额1.28亿元。枸杞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_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产业基础不断夯实。采取适度规模经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制干、节水灌溉、标准化栽培“六个全覆盖”措施,在全市十个小产区建成15.4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全国绿色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10.4万亩,建成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3万亩。为推进枸杞全产业链整合发展,与中国药店、东方慧医合作,早康、中杞、杞乡、永寿堂、红枸杞商贸、杞泰6家企业入股,成立了_县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标准化+定价收购”的订单生产模式,对接8个乡镇26个合作社、8个种植大户2.1万亩枸杞基地,签订了生产服务合同,约定以42.9元/公斤进行收购,有效的将松散基地重新整合,对标提标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加大对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国内有机枸杞认证试点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力度,_县入围第一批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县创建名单,“玺赞枸杞”获准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天士力、杞泰、早康等11家企业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有机枸杞转换认证。全力打造国家级枸杞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成中杞、杞鑫2个自治区级良种采穗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出圃优质苗木可达6000余万株。 2.科技支撑明显增强。深化院地(企)合作,成立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优农协会枸杞产业分会、中国中药协会枸杞专业委员会、枸杞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了枸杞新品种培育与长季节高产栽培、枸杞活性物质提取与保健品研发等8大领域科技合作项目,全市共推广宁杞5号、宁杞7号等新品种12万亩,推广枸杞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分别达5万亩、6万亩、10万亩,建成各类枸杞烘干设施840座(其中_区160座、_县650座、_县30座),枸杞鲜果机械制干率达69%,长季节栽培新技术推动_县枸杞鲜果实现四季供应,签订了新品系使用权、枸杞保健酒转让和枸杞明目软胶囊、鲜汁颗粒冲剂委托研发协议。建成宁夏大学枸杞职业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宁夏现代枸杞保鲜与加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_县被授予“自治区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站”,早康公司被国家人社部设立为第二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3.加工能力逐年增强。全市共建成枸杞GMP生产车间13处(其中_区1处,_县12处),冷冻制干枸杞试生产成功,酒任爽枸杞护肝片及全球首条枸杞糖肽生产线正式投产,枸杞饼干、枸杞粥、枸杞养生煲汤料、枸杞饮料、枸杞酵素等新产品正在积极探索试生产,枸杞精深加工正在向高端多元方向发展。全市枸杞加工企业发展到5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5家(宁夏红、早康、中杞、万齐、红枸杞),自治区级13家),出口企业29家,上市企业1家(全通),开发生产枸杞果酒、籽油、花蜜、芽茶、糖肽等7大类5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近10.5亿元,枸杞加工转化率达15.3%。 4.流通领域日益拓宽。一是实施“百城千店”计划,在全国建成_县枸杞专卖店223家,专柜245家(区内宾馆24家),在银川河东机场贵宾厅和政务厅建设“_县枸杞”展厅;二是举办了2018年枸杞产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药店枸杞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年中国药店代理商高峰论坛,联合中国药店先后在石家庄、温州、济南举行_县枸杞专场推介会6次,启动了_县枸杞“扶贫富农爱心药房”工程,_县人民政府为138家连锁药店颁发“_县枸杞专柜”牌匾,为49家药店授予了“爱心药房”牌匾,充分利用中国药店旗下的医药连锁企业、药超、药店,设立_县枸杞专柜,已有1.3万家药店销售_县枸杞,培训金牌讲师73名,导购300余名,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正宗_县枸杞;三是今年两县一区共组织企业参加了美国西部天然健康产品展、成都国际食品糖酒展览会、首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展会20余次;四是_县已在阿联酋、澳门成功注册“_县枸杞”国际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正在进行中。 5.品牌保护逐步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制定了贯穿全产业链的_县枸杞管理规范。完善“_县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严格“_县枸杞”证明商标管理,实行_县枸杞包装物备案并动态管理。建立枸杞质量检测、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全程质量监管。坚持不懈地开展枸杞市场清理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驰名商标异地维权打假保护协作机制,有效保护了_县枸杞的品牌和声誉。目前,全市共培育宁夏红、玺赞、乌玛、万齐、中沙格格、宁冠梁等自主品牌82多个,荣获宁夏著名商标1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目前,“_县枸杞”区域品牌价值飙升到172.88亿元。2018年“_县枸杞”成为我国首批道地药材认证产品。同时,“玺赞”被认证为“道地药材认证”品牌,宁夏源乡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证为“道地药材认证”企业,玺赞枸杞生态庄园成为“道地药材认证”基地。 6.富硒枸杞产业稳步推进。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将_打造成“中国塞上硒谷”的工作部署,紧紧依托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优先打造万亩富硒枸杞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科技指引、品牌树立等措施,助推富硒枸杞产业稳步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两县一区枸杞产区土壤硒含量及产品硒含量进行了取样化验,摸清了我市土壤及农产品硒的分布情况。二是制定了_市富硒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由宁夏硒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作为指导我市富硒枸杞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三是打造富硒枸杞种植示范基地3处共计1万亩,分别是宁夏乌玛农林科技有限公司2000亩、玺赞枸杞庄园6000亩、舟塔乡6个合作社2000亩。按照苏州硒谷公司提供的技术参数,指导企业、合作社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6-8月份两次跟踪检测结果显示,富硒示范基地生产的枸杞全部达到富硒产品标准。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通过多方努力,今年共争取自治区富硒产业扶持资金37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召开了宁夏_富硒农产品推介发布暨富硒产业发展研讨会,大会邀请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销售商、采购商和物流企业参加会议,我局在推介会上对富硒枸杞进行了推介,来自国内的近百家商超前来参加了推介会。 7.产业文化融合发展。传承弘扬枸杞文化,利用中国枸杞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枸杞论坛暨_县枸杞文化节、_县枸杞采摘节、枸杞修剪技能大赛等开展枸杞品牌文化宣传,并启动了_县枸杞种植传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引导小盐池滩生态枸杞观光旅游示范园等争创星级旅游景点,舟塔乡舟塔村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乌玛枸杞生态观光园已完成规划设计,计划明年开工建设设。 (二)苹果产业 我市苹果产业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主导产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截止目前,全市苹果栽培总面积达到35.48万亩(_区16.18万亩、_县16.96万亩、_县2.34万亩),总产量28.9万吨,总产值7亿元。基本形成了_区以南山台扬灌区为主的苹果基地,_县以鸣沙、白马、恩和等镇乡为主的苹果基地,_县以扬黄库井灌区为主的苹果基地。_区南山台扬灌区苹果栽培面积达到11万亩,占全自治区总面积60万亩的18%,成为自治区最大的苹果主产基地。 2.产业化建设初具雏形。全市建有果品相关企业10家,其中浓缩果汁加工企业2家,年贮藏保鲜能力1万吨以上的冷链配送企业5家。宁夏通达果汁有限公司生产和_县恒兴果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苹果30万吨,年生产浓缩果汁4达万吨,产品运销欧美市场,实现产值5.76亿元,出口创汇7200万美元。 3.促农增收效果明显。2017年,全市苹果产量28.9万吨,产值达7亿元,与我市其它产业相比较,苹果产业有着明显的效益优势。2017年_区苹果产量达到13.2万吨,产值达4亿元。盛果期果园普遍平均每亩收7500元,精品苹果示范园平均亩收1万元左右,果农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苹果,90%农户以种植经果林走上了富裕之路。 4.营销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拥有果品专业合作社41家,经销大户161户,果农4.2万户。共注册苹果相关商标55个,打造了“南山阳光”、“万齐”、“_”、“来选王”等知名品牌7个。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尼泊尔、蒙古等国。苹果产业已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三)红枣产业及其它 1.枣瓜间作成效明显。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近几年,在永大公路两侧压砂地推行枣瓜间作栽培模式,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在压砂地栽植大规格枣树26万亩,全市枣树面积累计达到36.13万亩。 2.杂果基地建设示范引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在碱碱湖沙区建立了千亩有机葡萄示范基地、在太阳梁建立了千亩杂果示范基地,在关桥乡建立了香水梨示范基地等。通过推行节水滴灌技术,改变栽培模式和经营理念,成为企业参与经济林建设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典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_特色产业虽然有众多优势,但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规模化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难以普及,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低。 (二)资金投入不足。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是建基地、建贮藏加工设施还是技术开发,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而产业化项目支持的资金连苗木费都不能解决,技术开发资金更是无法落实。 (三)专业技术人力量比较薄弱。目前,从全市专业技术队伍来看,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加之栽培技术推广的手段和设备还比较落后,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四)品牌保护力度不够,商标使用、管理和保护还不够严格,以枸杞为例,青海、新疆、内蒙、甘肃等省区枸杞面积快速增长,枸杞产量逐年增加,每年大约4倍于_枸杞产量的外地枸杞假冒“_县枸杞”销售,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对“_县枸杞”品牌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_县枸杞”的品牌形象。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 今后,全市特色林业发展工作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品牌为抓手,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富硒产业。确定我市经果林发展思路,利用我市硒资源优势,打造富硒林果,对准高端消费市场,做好林果产品涨价文章,提质增效、促农增收。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名特优新树种的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林基地建设规模。加大低产、低质和低效经济林改造力度,提高单产和质量。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嫁接改造普通品种;注重发展鲜食、加工兼用品种、设施栽培品种和出口创汇品种,开辟经济林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突出树体改造和配套技术措施的示范运用,通过实施授粉、疏果、套袋、果园土、肥、水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实现稳产优质,果实商品率达到85以上。四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推行“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高酸苹果汁、枸杞、红枣、葡萄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培育精品、名牌产品。五是积极发展种苗产业。以国有林场为主体,带动民营大户及企业参与枸杞、红枣、苹果等经济林苗木的繁育,为全市林业经济和生态建设提供充足的良种壮苗。六是统一打造林果品牌。统一制定枸杞、苹果、红枣、葡萄、油桃等鲜果产品分等分级质量标准,统一设计产品包装版式,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有机认证、申报出口基地备案登记,形成全市林果产品抱团闯市场的格局。七是大力推进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规范栽植密度,建立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降低农药残留量,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使出口枸杞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和进口国质量标准,全面提升枸杞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