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问题研究gnjn.docx
关于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文强(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090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弱势,融资困难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温州作为浙江南部开放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新路,但是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现在新36条的出台能否为温州的中小企业带来益处?。关键词:温州 中小企业 融资 新36条正文一、温州经济与金融业发展概况(一)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据统计,温州市2003年工业生产总值258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达2450亿元,占95。1、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支柱。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目前,温州市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3万多家,企业的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80%左右。1.1.2轻工业是主要产业。目前,温州轻工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配套体系、技术含量、品牌形象、营销网络上,都已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温州已经建成了“中国鞋都”、 “中国印刷城”等18个“国”字号基地,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6个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现有100多类轻工产品,温州有50多类,轻工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1.1.3具有外向型经济特征。据统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3万多家,累计投资额超千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创造了600多亿元的GDP,相当于温州本市GDP的60%。温州人还在全国各地建起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构筑了庞大的市场网络,不仅推销了上千亿元的温州产品,还及时反馈了各类信息,架起了温州与国内外合作的桥梁,带动了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二)温州的金融业发展概况温州市金融业比较发达,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300多家,其中,银行机构670多家,保险机构约60家,证券机构20家,农村信用社530多家。1.1.1金融组织机构比较健全。温州拥有比较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除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外,商业性金融机构纷纷在当地设立了营业网点,此外还有不少担保公司及典当行也已成为融资的一种补充手段。目前,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8家落户温州,光大和民生银行也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市场,这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1.1.2金融业务快速增长。2003年温州市本外币存款增加331.52亿元,年末余额为1876.71亿元,增长21.5;贷款增加402.28亿元,余额1343.15亿元,增长42.8,当年贷款增加额超过存款增加70多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756.33亿元,比年初增加342.21亿元,增长24.2;人民币贷款余额1312.94亿元,比年初增加380.86亿元,同比增长40.84。1.1.3金融业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温州金融业在业务规模扩大较快的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全市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的近12下降到2003年末的2.39,大大低于全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的平均水平。2003年,温州市银行、信用社账面利润26.81亿元,同比增加10.03亿元,增长59.77,远高于存贷款规模增长幅度。全市商业银行年资产利润率约1.4,人均年利润超过20万元,比上年均有明显提高。四大国有银行在温州的分支机构的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倍。(三)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温州也不例外。但从对温州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温州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在于企业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而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后的繁荣阶段,往往能够通过相对充裕的原始资本的集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来解决融资问题。二、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一)1、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积极支持。第一,提供宽松的企业用地环境。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浙江省和温州市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了通过土地整理等途径获取的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用地;对因历史原因未办理用地手续,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调剂、整理、置换等方法,优先解决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地。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地缓解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土地紧缺状况。第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温州市政府大力倡导政府的服务意识,坚持不干预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由银行自主决定发放贷款,并从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第三,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温州市积极探索通过建立信用担保基金的方式,除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补助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公司外,还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设立担保公司,同时落实信用担保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信用担保企业稳定发展。2、利用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第一,发挥财政贴息作用,支持企业技改。为鼓励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温州市运用技改贴息政策,树立“四两拨千斤”的理财观念,全市每年安排财政贴息资金近6000万元,用以引导和吸引信贷资金、社会资金20多亿元投入企业技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第二,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按照“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为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去年温州市落实出口商品贴息、质押贷款贴息、国际市场开拓项目补助等资金近8500多万元。同时,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滞后给出口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情况(据了解温州出口退税欠款约35亿元),温州市将财政调度资金和银行资金相配套,建立10.5亿元的外贸信贷资金,并要求银行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利息浮动的优惠,帮助解决市区自营出口和外贸流通企业的资金困难。第三,切实落实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切实用足用好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快退税速度,支持经济发展。2003年批准减免税额2.4亿元,批准税前扣除额2.9亿元,批准抵免税额1.3亿元。3、金融体系充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第一,充分发挥浮动利率的作用。温州市是人民银行最早确定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之一,1998年以后,在中小企业已成为温州各商业银行主要客户的情况下,温州市取消了利率差别浮动政策,实行统一浮动利率。长期的利率改革有效强化了银行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信贷风险与资金价格的匹配,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同时,也促使企业减少从民间高利借入资金,增加从银行机构借入资金,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二,信贷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温州金融业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创造了“三包一挂钩”、 “五要素管理法”等形式,有力地改善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所谓“三包一挂钩”是指银行的小额信贷经营由信贷员包贷款、包管理、包回收,收回的到期贷款利息与信贷员收入挂钩,从而强化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机制。温州市工行自2002年下半年开办“三包一挂钩”小额贷款业务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40多亿元,贷款余额23.48亿元,效益非常明显。“五要素管理法”主要突出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品行、自有资金比例、销售货款归行率、企业日均存款余额和销售纳税额的考察,为贷款的发放和风险的把握提供可靠信息。温州市农行自2001年推出该办法以来,切实转变了国有银行难以与民营中小企业“亲近”的局面,形成了国有银行信贷的独特模式。第三,完善贷款抵押办法。温州市抵押贷款起步早、发展快,在担保法实施之前,各商业银行就开始推行抵押贷款,目前全市抵押贷款余额的占比超过了50。抵押方式的改进主要包括:(1)提高了资产抵押率,根据实际情况,优良客户的资产抵押率可以达到90甚至100。(2)扩大抵押品范围,抵押物从有形资产扩大到无形资产,出现了土地使用权质押、土地按揭、品牌抵押等。(3)取得有关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简化办理手续,降低贷款人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4、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一,组建多层次担保机构。温州市已拥有各类担保机构9家,总注册资本8100万元,其中政府出资1160万元(3家),企业出资5800万元,个人出资1240万元,已初步形成担保资金来源多元化、发展态势多层次的格局。第二,积极开拓信用担保融资业务。温州担保公司成立后,积极与多家银行开展协作,这不仅扩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选择空间,而且有利于引导信贷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发挥功效。截止到2003年11月底,9家担保机构为919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共计1926笔,金额达7亿元,有效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第三,运用多种措施控制担保风险。温州担保机构在操作中,一是注重对企业信用评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通过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建立和查询,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借贷行为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瓶颈制约;二是规范业务操作、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加强运行监管;三是实施反担保措施;四是担保坚持以小额、短期担保为主;五是建立银保风险共担机制,一旦出险,放贷银行和担保公司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通过这些严格的防范措施,全市担保机构累计仅发生代偿总额50万元,代偿率为0.07,担保风险总体控制良好。(二)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1、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1992年以前,温州市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积蓄资金、合伙集资和企业盈利等,银行融资相对处于次要地位。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其融资方式相继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自有资金占有最大比重,银行贷款开始大幅增长,民间借贷占比相对缩小。2.2.1自有资金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温州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是个人原始投资、企业盈余积累和股东增资,这些资金具有无需到期偿还、无需支付利息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根据对190家企业的调查,其中1995年以后成立的有89家,这些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共50686万元,至2000年末注册资本达到74422万元,大约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增长了46.8。而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多家企业由于经营积累的时间更长,自有资金增加额更多,注册资本平均增长了127。可见,自有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2、银行信贷在融资结构中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也在增加。据温州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在中小企业全部负债中,银行贷款占的比重平均为61,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贷款资金,这充分显示了银行信贷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190份调查问卷中,150家企业(占78.9)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向银行、信用社贷款,而选择商业信用和民间借款的分别为13家和27家,没有企业再要求向政府部门借款。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正在增强。3、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仍占一定比例。目前这种融资方式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小型民营企业和农村小企业中。据温州人民银行调查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温州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民间借款的占比由原来的30下降到了2003年的15左右,但借贷资金的总规模比原来增加了2倍多。融资结构分析显示,小型企业向亲友借款和内部集资的分别占68.6和45.7,中等企业分别为45.8和41.0;农村企业分别为59.3和46.5,城市企业分别为48.9和45.6,不同规模和区域的企业发生这类融资活动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别,主要是农村小型初创企业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但从总体上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投资规模的扩大,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步缩小。(三)温州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变数大、风险大;资产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负债能力有限;类型多、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和成本代价。而作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来说,需要实行谨慎管理的原则,尽量减少融资中的风险,且更多倾向于向大型企业一次提供大额贷款。这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中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自有资金的相对充裕,因而其融资难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1、管理薄弱、信用等级偏低是融资中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在于贷款资金本息的及时回收,这就要求借款企业有着良好的财务管理和较高的信用级别。通过对温州市13家市级银行机构的调查表明,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高度集中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企业的风险程度和信用状况两个方面,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薄弱之处。在随机抽样的190家中小企业中,大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模仿性强,恶性竞争,销售利润率低,企业淘汰率高,这种不稳定的发展直接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来源。此外,一些中小企业法人财产和股东私人财产划分不明确,股东比较容易转移企业财产,造成不能用企业全部财产承担其债务,一旦经营亏损无法扭转时容易逃废债务。2、信贷经营机制上的抵押担保问题突出。抵押创新减轻了银行贷款对企业内部信息的依赖,但又将银企矛盾的焦点引到了抵押资源不足的问题上。目前,温州各商业银行的抵押和保证贷款余额合计已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贷款保全措施难以落实成为企业融资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而企业互保又会增加各自的或有负债,容易使资本状况较好的企业也陷入“债务链条”危机。另外,抵押贷款又往往遇到抵押品不足的问题,据调查,一般企业可被银行接受的抵押资产约占其总资产的1/4,抵押品的创新总是跟不上抵押需求。3、现有信贷业务种类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虽然银行已在信贷业务方面有所创新,但由于种种原因,信贷业务品种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如目前温州市普遍开办的自然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一般不要求客户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等经营凭证,对资金用途也难以严格审查、有效控制。虽然贷款主要被用于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但表面上确有类似于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的嫌疑,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对这项业务的政策前景颇有顾虑。另外,银行系统的信贷统计体系滞后于信贷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各自为政,没有中小企业相关的统一科目,制约了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监测分析。(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温州民营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融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的深层次因素,不是朝夕就可以解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改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根本上说,第一,政府要尊重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并引导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第二,在民营银行中引进关系人发展关系融资。第三,建立并完善社会信用机制,调动民间力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1、建立以民营银行(社区银行)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1989)的研究表明:在过去40年中,在许多国家和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引进正规金融制度向民间提供廉价信贷的努力似乎未达到预期效果。国内金融专家张杰教授的研究(2000)也表明:国有银行及由政府出面发展外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于真正解除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无补。由此可见,在温州,对国有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银行)进行改良恐难以奏效,而对民间金融组织加以适当的规范,引导并对现有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改组,建立以民营银行为主,保险、信托和证券等为辅的中小金融机构,也许才是一条长期发展之路。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在职能和适应性,可以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积极引导人们参与金融过程,最大限度地动员储蓄向投资转化(史晋川,2003)。鉴于对温州民营企业以往融资案例的实证分析,以建立民营银行或社区银行为主是由市场需求所致。 近年来,对民营资本如何进入银行市场的问题颇有争议,总的有这样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是,对现有银行进行改革,让民营资本入股商业银行;另一种是,新建民营银行。 笔者认为,在温州地区的某一行业熟悉并长期在此地从事该行业相关业务的人员对该行业,让民营资本入股商业银行不可行,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制度改革、产权改革,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民营资本入股只能是稍微改善了资产比例结构,并不能实质性地实现入股商业银行的目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到头来,只能还是流于形式。 其次,虽比四大国有银行28%的坏帐率低,城市商业银行中仍存在着不少不良资产。若事先不卸掉不良资产的包袱,民营资本一经入股,其实际资本金就大大缩水。试问,到时又有多少民营资本愿意入股?但从以往个案经验看,只有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不良资产的处置。然而,更倾向于组建纯粹的民营银行的温州市政府会在不迫于上级压力的形势下主动处置不良资产问题吗? 可见,在温州让民营资本入股商业银行的改良道路并不好走。然而,组建纯粹的民营银行已颇具条件。 第一,分析人士表示,近几年来,温州金融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据统计,截至2003年11月底,温州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1383.92亿元,贷款余额900.2亿元,本外币不良资产率降到了5%以下。同时,据笔者了解,由于温州民间借贷十分活跃,多数人没有将钱存银行的习惯,主要原因是银行利率低于民间利率。可见,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资本积累,温州的民间资本非常充裕,而且健康发展。民间游资在1996年高达300亿元(李丁富,1997),据笔者了解,在当时这还是保守估计。前央行行长戴相龙表示:“温州银行业充满希望。在此实行某些金融改革最有基础和条件。” 第二,温州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欲望非常强烈。2003年8月,在温州汇丰拍卖行,一位竞买者一口气吃走了温州商业银行股份42.7万股,可见一斑。温州总商会会长郑胜涛表示,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资本市场是很正常的事,组建民营银行不仅他感兴趣,像正泰的南存辉、德力西的胡成中、奥康的王振涛等温州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均有意投资组建民营银行。而且民营银行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间融资。 第三,温州是全国唯一一个金融改革试验区,银行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完全有可能实行。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在温州组建民营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多,这些企业受国际金融风波影响小,银行贷款风险小;二是入世后,对温州来说,外资对它的金融领域的兴趣不及其它地方,即,若组建民营银行,外资对其的竞争要少一些;三是温州产业较成熟,而且90年代初期的信用社运作多少为民营银行的组建和运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第四,民营银行有市场、有需求,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贷和放贷。吸贷问题,即是否会有人将钱存入银行。1993、1994年的时候,苍南灵溪一规模充其量算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编织厂,当时市场需求旺,效益非常好。它曾私下集资,每三个月付息一次,十分守信,利息略低于民间利率。我们可以看出:其一,温州民间资本非常充裕,基于银行利率低,社会信用下降,仍待“寻租”。其二,温州人不会因民营银行的私有制而歧视民营银行。相反,会因为其比较规范,诚信度较高而且利率略高于国有银行利率而欣然存款。在浙江温州,资产质量最佳的是城市信用社(工行温州分行课题组,2000)。 其次,在占温州98%的民营企业中,多数是中小制造型企业,在国有银行贷款无门的情况下,自然会指望同源同质(都是来源于民营经济的私人资本)的民营银行解决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温州总商会会长郑胜涛说,不少中小企业碰到贷款问题就找他倾诉,虽然总商会也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但其经济实力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要。他呼吁成立民营银行。而为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又恰是民营银行的宗旨和主要任务。同时民营银行也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当然,主要原因是大型、优质民营企业的融资业务被国有银行囊括了,只剩下中小型企业的业务了,对民营银行而言,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2、在民营银行中发展关系融资,力保资金安全 民营银行如何解决与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将成本控制在最小额度内,不仅是民营企业生存的攸关点,也是民营企业的利润所在点。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在民营银行放贷中引进关系融资将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隔行如隔山,一个对某一内产品的利润率、产品项目可行性以及该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企业运作状况,效益,资信等或多或少会有所了解,即使不是很了解,通过他的社交圈也相当容易获取某一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温州,这样的人才很多,即关系人有了市场约束力。民营银行中的许多股东,自己本身也是企业家,对自己所在行业情况比较了解。在股东中选拔(占多数)或外聘(占少数)这样的“关系人”,通过“关系人”反馈的信息已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降低放贷风险。 由于民营银行或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分散的,规范意义上的信用相对缺乏,对个体信息的收集在经济发展初期是相当有难度的;单个投资个体所需资金又是小规模的,从而要做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则一般需要一定的地缘、人缘关系。引入关系人,可以解决人缘、地缘问题,从而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利用关系人进行“关系融资”是可行的。首先,温州多是加工制造型企业,其产业是链状的,一环扣一环,并非隔离的,这使得其关系网也是链状的。而且温州人素有经商意识,很多是整个家族中多数人在经商且分布在相关的领域,信息相对流通。由于温州人是对关系者诚信,而非社会诚信,其往往愿意对亲朋好友提供信息。而且在长期以来的民间借贷中有关个人、企业资信信息已经相当透明,个人间、企业间拥有对方较多的信息存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关系人有效获得贷方信息,而且可以降低关系人,特别是外聘关系人的道德风险。 其次,由于民营银行是非公有制的,作为理性经济人,各内部关系人是在“为自己打工”,更是会主动看好“自家的钱”,并“让钱生钱”。而由于信息相关性,外部关系人也会受到市场和行政的牵制,不会贸然使自己陷入由于道德风险而带来的危机。同时,由于地缘、人缘的关系,借款人也好,关系人也好,一旦发生道德问题,其机会主义的成本实在太高,故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断不会冒此风险。更重要的是,关系人并不是最终的决策者。 再次,启用“关系融资”,其交易成本可大大降低。由于收集相关信息成本的下降,使收益比上升,每单位资本成本下降,收益上升,是民营银行的利润点。放贷后,由于链状关系圈的存在,使得借款企业信息相对对称,监督成本大大降低,为民营银行创利打下基础。当然,对关系人也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在关系融资中,关系人对贷款发放前和发放后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一盯多(一个关系人主要负责多家借贷企业)和多盯一(一家借贷企业有一个主要关系人和多个相关行业的关系人负责)相结合,防止关联贷款的发生。但缺少法律的制约和信息的规范化、透明化,凭借高额利率对出借人的诱惑,必要时断裂地缘、人缘关系,携款潜逃在民间时有发生。这也是民间金融的致命弱点。这就需要有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 2.4.3软硬因素并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用经济。但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人们时常违背自己的信用,使信用问题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笔者引进软硬双因素对信用问题进行诠释。 所谓软因素,就是利用人缘、地缘、血缘等因素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信用危机的产生。而硬因素,是利用由国家、政府制订的法律、法规、制度来约束任命的行为,进一步降低信用危机发生率,并对危机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参考文献】 1周永亮,董希华. 温州资本M.中国发展出 版社,1997. 2史晋川,黄燕君,何嗣江,严谷军,等.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以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为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张震宇,等.温州金融现象透视M.浙江大 学出版社,1993. 4毛春华,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上 海金融,2000,(11). 5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J.经济研究,2001,(1). 6费孝通.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1985. 7工行温州分行课题组.非公有制经济发达区 域工商银行发展策略J.中国城市金融, 2000,(5). 8毛晋生.长周期下的融资供求矛盾:我国中 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 2002,(1). 9 林毅夫.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0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山东人民 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