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课件.ppt
关于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1页第一节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l概念:概念: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71页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对象l研究对象: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对象。l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但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而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1页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l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古代(公元前5-4世纪)医学科学的奠基人,也被称之为精神病学之父的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7 B.C.)它反对以诅咒、求神来治疗精神病人,认为脑是思维的器官,脑是思维的器官,心理障碍不是神秘的现象,是由于体液内血液、黑胆汁、黄胆汁、粘液比例失调的结果,提出了精神病的液体病理学说。他看到了心理异常与人脑关系,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性质。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1页中世纪(公元5世纪 17世纪)为“黑暗世纪”l医学为神学和宗教掌握,表现了严重的退步,尤其是精神病学。以宗教观点看待精神病人,精神病人自然成了对上帝信仰不够坚定、被魔鬼钻了空子的人。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采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甚至更为残酷,比如烙铁烧灼、长针穿舌,以鞭打、禁闭、捆绑作为驱鬼的手段折磨精神病人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1页 18世纪的转折 l1793年,法国医生菲力普.比奈尔(Philippe Pinel),是第一个被任命为“疯人院长的医生”,他亲自解开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锁链,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1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l 德克雷丕林(E.Kraepelin,1856-1926)以床观察为基础,以临床病因学为根据,提出了临床疾病分类学原则。第一次将早发性痴呆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l 克雷丕林把变态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和现代心理学联系起来,他对变态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在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之间架起了桥梁。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1页二、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现代说明 20世纪以来,许多精神病学家对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分别从大脑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精神病学中的各种学派。比如,弗洛伊德(Sigmuud Freud 1856-1936)创建的精神分析学派,巴浦洛夫(1848-1936)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对精神病学的学科发展,至今仍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1页(一)精神分析的理论l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是在19世纪90年代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6)创立的,其特征是对于人的潜意识和人格发展提出了心理动力学学说。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潜意识和人格结构的学说。他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相互密切作用的系统构成。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1页1、本我(id)是人格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其中蕴含着本能冲动,为一切精神活动提供非理性的心理能量,按“快乐原则”办事,只求本能需要及时满足。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类最基本的本能,即:(1)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爱欲的本能力量,目的在于保持种族繁衍与个体生存。(2)攻击本能:包括人类的仇恨、破坏行为,竞争、比赛为象征性的攻击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1页2、自我(ego)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代表理性,调整本我与外界和超我之间的关系。自我与本我的关系如同骑手与马匹的关系。自我的主要功能是: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1页(1)根据“现实原则”办事,监督、调节、压抑本我,使之适当满足。(2)自我使个人精神活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可分为:现实感指个人对自身和客体的觉察能力;现实检验个人对外界具备作出客观评估和判断的能力;对现实的适应使个人能根据对现实的判断,运用应对能力适应客观环境。(3)客体关系: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同他人关系的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1页3、超我(super-ego)指道德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层,处于意识层面,代表良心。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图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实现。上述三者保持平衡,人格发展、就会正常。反之各种力量的冲突不能很好解决,则导致神经症或其他障碍。为达到治疗目的,治疗师安排患者进行每周数次、历时数年的长程治疗,期间使用许多专门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对质、澄清、解释、修通、重建、阻抗分析、移情与反移情的处理,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1页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因耗时太多而不再流行。近40多年来,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各种短程治疗较为普遍,统称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现代理论同样认为,患者表面上是因为各种症状和问题而感到痛苦,但这些痛苦其实是潜意识冲突和童年期创伤的结果。这些体验的组合甚至会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并且渗透、反映在日后的所有体验领域之中,包括思维、躯体感知、自我及环境知觉、社会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1页 与经典学说不同,现代动力学心理治疗认为:过去的经历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得到修复的,心理治疗的目的首先是改变此类人格障碍中与当前紧迫问题相关的那些部分;与此同时,通过处理不良心理体验,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生活设计中的缺陷,重树希望,创建有效地人际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1页(二)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行为治疗,主要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神经症等病态并非潜意识冲突的结果,而是一系列“习得”的错误行为方式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刺激,包括人自己的所造成的后果,通过奖励或惩罚的体验,分别“强化”或“弱化”某一种行为,其中包括可能使人不能适应环境的行为。因此,治疗的任务是,用“养成性的技术”设计新的学习情境,使合意的行为得到强化、塑型;用“消除性的技术”使不合意的行为得到弱化、消退。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71页 在提出行为主义理论的早期,只强调外界刺激与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简化为“S-R”模式。后来人们注意到,人作为有机体还具有内在的心理过程,如认知过程。故提出了“S-O-R”模式,认为适应不良或病态的行为的形成和维持与一些非理性观念有关:如“非黑即白、以偏概全、情绪化、灾难思维”等认知歪曲有关。所以行为治疗不仅仅对外显行为感兴趣,而且注意了认知因素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了对内在心理过程的干预,故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1页三、人本主义治疗 又称咨客中心治疗,是以二十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类治疗方法,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理想、需要的层次、重视人的情感体验与潜能,提倡治疗师应该具有高度的同理心,以平等、温暖、关切、真诚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咨客或病人。代表性先驱人物是罗杰斯(Rogers)。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1页 相对精神分析对潜意识的关注和行为主义理论对学习过程的强调,人本主义对意识领域的冲突感兴趣,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故意弱化对心理病理的关注。认为心理障碍只是成长过程受阻碍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治疗师不是万能的权威,而只是一面“镜子”而已,让咨客“看见”自己的行为和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情绪体验。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1页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扩大、增加非理性的体验能力,促进敏感性、情感表达、自发性、创造性、真诚性等方面的成长,促进提高自我确定、选择和满足需要的能力。治疗干预自然而然,治疗师有高度的情感投入。由于以上特点,人本主义治疗和理论技术已经成为一般心理治疗的基础,而且被其他流派广泛采纳。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1页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一单元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心理:及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的组织能够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的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1页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或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1页二、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以下四类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才认定此人有精神障碍。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显然这里“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已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这种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1页 3、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其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有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这一判断,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之后得出的。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1页三、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锋(1986、1995)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机能”,提出以下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1页(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同一体,各种心理过程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保证了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并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易改变。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1页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等。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2、感觉减退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3、感觉缺失感觉缺失: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等。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1页(二)知觉障碍1、错觉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正后可以纠正。多见错听和错视。精神病患者的错觉经现实验正不能纠正。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如可把输液管看成是一条蛇。2、幻觉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1页l幻听:患者在外界没有声音刺激时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1.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2.言语性幻听:多见,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有临床意义。(1)评论性幻听(2)议论性幻听(3)命令性幻听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71页幻视幻视:不常见。意识清晰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存在时间较短,形象不清晰。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多见于谵妄状态。幻嗅幻嗅:患者闻到一些与现实环境不符的难闻的气味。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71页幻味: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因而拒食。常继发于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幻触:幻触: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病。内脏性幻觉内脏性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煽动、心脏穿孔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71页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假性幻觉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71页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机能性幻觉)(机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并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精神刺激引发的的幻觉,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有密切关系。见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癔症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1页(三)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的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视物变形症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性质上发生了变化。A.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大症B.视物显小症视物显小症: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或减小。空间知觉障碍空间知觉障碍:对周围事物的距离估计与事实不符。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1页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非真实感:非真实感:感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见于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窥镜症窥镜症”:认为自己的面孔或体型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71页二、思维障碍 正常思维的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 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部分: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1、思维奔逸(观念飘忽)思维奔逸(观念飘忽):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指思维活动量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语量多、语速快、词汇丰富、诙谐幽默。A.随境转移:随境转移: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改变。B.音联:音联:音韵联想。“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家门坐北朝南”C.意联意联:字意联想。如“方的、园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多见于躁狂症。(263P病例)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71页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语量少、语速慢,反应迟钝。多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思维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概念与词汇贫乏。表现沉默少语或回答简单。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4、思维散漫(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思维松弛):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语言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检查者与患者交谈困难。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71页l举例:?“你为什麽住院?”!“我不愿住院,是我丈夫和孩子送我来的。我丈夫是机电工程师,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单位很受重视。我是工人,我有许多同事,和我关系都很好。我儿子过生日,他们都来我家玩。”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概念内容之间无内在联系。表现为言语或书写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各不相关,变成了语句的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如:“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爷,宝莲灯,保养身体”。“天上流水地上滑,我早上不吃饭,我想参加田径运动会,张、李、我叫赵苓渝”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71页6、思维不连贯:、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言语支离破碎,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思维中断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他的脑中的。患者的思想有被外力抽走的感觉。上述两症状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71页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完全不受自己的意愿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71页10、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265P病例)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71页思维逻辑障碍思维逻辑障碍11、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12、语词新作语词新作:只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如:“%”代表离婚;“犭市”代表狼心狗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13、逻辑倒错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导致,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如“人和牛羊都是动物,所以吃牛羊就是吃人”、“因为墙上裂了两道缝,所以我的父母非亲生”。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71页(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依据,但患者坚信不移;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个人利害有关。具有个人独特性;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缩的时代色彩。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71页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常见的有:(1)关系妄想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2)被害妄想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3)特殊意义妄想)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71页(3)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4)夸大妄想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非血统妄想)(非血统妄想)。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中的麻痹性痴呆。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71页(6)罪恶妄想:(自罪妄想)罪恶妄想:(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7)疑病妄想: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如患者认为自己“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滞了”“只剩下一个躯体空壳了”又称虚无妄想虚无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8)嫉妒妄想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71页(9)钟情妄想:)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10)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71页 妄想按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1)原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赋以妄想性意义);妄想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心境或妄想气氛(对熟悉的环境迷惑不解,可很快发展为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2)继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见于多种精神疾病。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1)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2)非系统性妄想:非系统性妄想:与上述情况相反。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71页 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思维的内容,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多见于强迫性神经症。3、超价观念超价观念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71页3、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4、夸大妄想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71页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一)注意增强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等。(二)注意涣散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多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三)注意减退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时。(四):注意转移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可见于躁狂症。(五)注意狭窄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意识障碍或智能障碍患者。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71页(二)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主要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记忆减退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遗忘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完全性遗忘完全性遗忘: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部分性遗忘部分性遗忘:仅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顺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界限性遗忘界限性遗忘: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见于癔症,又称为癔症性遗忘。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71页(四)错构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五)虚构虚构: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71页(三)智能障碍(三)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的功能。智能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1、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生期(出生28天前)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滞在低于正常值的某一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地低于正常的同龄人。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71页2、痴呆痴呆 是一种综合征,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外伤和脑部的疾病)使原本已经发育正常的智能全面受损退行到某一低水平,往往不可逆。没有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1)全面性痴呆)全面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可见于老年性痴呆和麻痹性痴呆。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71页(2)部分性痴呆)部分性痴呆 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如大脑血管的周围组织,患者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人格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71页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可逆性的智能改变,在精神创伤后产生类似痴呆的表现,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童样痴呆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抑郁性假性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抑郁症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71页智商智商分级 智商智商 分级分级 130以上 极超常 120-129 超常 110-119 中上 90-109 中等(平均)80-89 中下 70-79 边缘状态 50-69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痴呆)35-49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痴呆)20-34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痴呆)20以下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71页四、自知力障碍四、自知力障碍 指领悟力和内省力,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病、精神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正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71页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它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情感障碍必定涉及情绪和心境。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高涨:(一)情感高涨:正性情感的过度增加。常见于躁狂症.(二)情感低落情感低落:负性情感的过度增加。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71页(三)焦虑焦虑焦虑:指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似有大祸临头,伴有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常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一般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对见于焦虑症、恐怖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71页四、恐怖恐怖: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导致逃避。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是恐怖症的主要症状。也可见于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71页二、以性质改变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迟钝(一)情感迟钝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不仅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患者的一些高级情感如荣誉感、责任感逐渐受损,但还未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情感淡漠(二)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病人对引起正常人大喜大悲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无动于衷。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71页(三)情感倒错(三)情感倒错:病人的情感体验与当时外界刺激及思维内容不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脆弱(一)情感脆弱:情感特别容易波动,稍有刺激就流泪哭泣,患者自知力良好但无法自控。是脑血管疾病所至的精神障碍的特征性情感症状,也可见于神经衰弱。(二)易激惹(二)易激惹 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精神分裂症。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71页(三)强制性哭笑(三)强制性哭笑: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麽要这样哭和笑。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四)欣快(四)欣快: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患者经常面带单调而且刻板的笑容,自己不知高兴的原因,给人呆傻、愚蠢的感觉。见于老年性痴呆或醉酒状态。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71页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的特点:指向性及目的性自觉性及坚强性果断性及自制性(一)意志增强(一)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多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二)意志缺乏(二)意志缺乏:指意志活动减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时、脑器质性精神疾病痴呆状态时。(三)意志减退:(三)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减少。一种是抑郁症患者,另一种是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患者。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71页(一)精神运动性兴奋:(一)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整个精神活动增强。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增多相一致,并和环境密切联系配合。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躁狂发作。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不相配合,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及目的性,精神活动不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紧张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伴发的智能和人格障碍;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71页(二)精神运动性抑制二)精神运动性抑制: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病人的言语和动作普遍迟缓和减少。(一)木僵:(一)木僵:言语、动作、行为全面地减少甚至完全地抑制。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较轻的木僵可见于严重的抑郁症、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违拗症:(二)违拗症:抗拒他人的要求和指令。被动违拗只是抗拒不动,而主动违拗则产生与指令相反的举动。(三)蜡样屈曲:(三)蜡样屈曲:在木僵的的基础上出现,病人的肢体可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果将患者的枕头抽去,可保持枕着枕头的姿势,称空气枕,空气枕,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71页(四)缄默:(四)缄默:完全不说话。有时可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和别人进行交流。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和癔症。(五)被动性服从(五)被动性服从 患者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或要求,及时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使自己难受,患者也绝对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六)刻板动作(六)刻板动作: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于刻板言语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七)模仿动作:模仿动作: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模仿言语仿言语同时存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71页(八)意向倒错八)意向倒错 指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被他人所理解。如患者吃粪便、喝尿、喝痰盂里的脏水等。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九)作态作态:患者作出古怪、愚蠢、幼稚的动作、表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十)强迫动作(十)强迫动作 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71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