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
-
资源ID:4718368
资源大小:252.7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
2021-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 默写。 (1)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枯藤老树昏鸦,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王湾次北固山下写潮水涨满,江面开阔,好风相送,正宜扬帆向前的诗句是:_,_。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名句是:_,_。 (7)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_,_”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二、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田野间已没有了蝉那聒噪的叫声,绿色的小麦在一点一点地穿起金黄的衣 shang。抬头望去,太阳似乎也不再那么炙热了,干渴的大地也仿佛有了一线生机。秋,已在无形中接近了。被秋天气息滋润的果实在树上匿笑,披上了崭新的外衣,不再是从前那个花开花谢新生的小娃了,精神抖擞地准备迈入一个新的成长时期。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蝉() 衣 shang() 匿笑() (2)语段中“聒噪”的意思是_,“精神抖擞”的意思是_。 (3)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田野”不相同的一项是()A.小麦B.果实C.崭新D.时期 (4)下列诗句与语段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漠沙如雪B.二月春风似剪刀C.飞流直下三千尺D.无力蔷薇卧晓枝 复兴学校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小智同学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甲】朋友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开心的源泉,而且是我们永远的财富。a.朋友就像一杯香甜的美酒,使人陶醉;朋友就像一轮绚丽的彩虹,让人着迷;【乙】_、_。然而,很多人认为竞争对手不能成为朋友,其实,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使竞争持续,在这过程中,双方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在这里,我想对对手说:_;在这里,我想对自己说:_。【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根据画线的句子a,在【乙】处仿写一句话。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小智同学想说的话,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 (2)活动中,同学们对有关友情的成语颇感兴趣,请你参照示例,根据成语出处猜成语。示例一: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成语:莫逆之交示例二:后汉书:“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成语:推心置腹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成语:_孙子兵法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成语:_。三、现代文阅读 也额度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_马亚伟30多年前,父亲在离家15公里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冬日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的开支呢。到下午时,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越下越大,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说。“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母亲。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越积越厚,脚踩上去立即出现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却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罩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在打战。母亲却目光()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飞扬的雪花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一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着四周,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她()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屋子里,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吃过晚饭了,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母亲不再出门去,但眉头紧锁着,她的焦虑在升级。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15公里,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开口说话时,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身上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他就一定会回家。父亲坐到餐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选自读者2021年13期)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安慰 专注 嘱托B.安慰 专注 嘱咐C.慰问 专心 嘱咐D.慰问 专心 嘱托 (2)根据原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冬日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 (4)本文多次描写“雪”,请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 (5)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继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后,又一则新闻引发热议;近日公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其实都曾和孩子围绕手机展开一场场“拔河”,甚至因此与孩子搞僵了关系,闹出悲剧。当我们为孩子担心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孩子没办法放下手机背后的成长诉求是什么?是孩子渴望陪伴,渴望交流,渴望认同,渴望归属在网上遇到知音,在游戏里获得队友,在朋友圈和QQ空间中得到认同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要把孩子从虚拟的手机世界中拉回来,就必须在现实世界中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家长可以先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父母应当言传身教,不要一下班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更不能将手机当作免费的保姆,放任孩子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制定规则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家庭活动,如看电影、阅读,运动、旅游等。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理解,给孩子提供比较合适的宣泄压力的渠道,让孩子慢慢地放下手机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节选自“凤凰网”2021年2月4日,有删改)材料二:用手机上网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然而其对青少年产生的双刃剑效应也不可忽视。学生用手机学习时,很容易浏览到不健康网页,而且长期用手机还会影响学生的视力,沉迷网络会减少户外锻炼时间而对身体健康不利。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共同营造“尽量让孩子少受手机影响”的学习成长环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哪些地方哪些时间不可以使用手机的规矩意识,理应一以贯之。杜绝手机入校,不应仅仅是“家长和学生服从”的单方面行动,还需要有教师的主动参与。不少老师也是“手机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为了让学生不受手机奴役,老师们自己是否也要首先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呢?还有肆意地在家长群布置作业的做法是否也要叫停?(节选自“搜狐网”2021年2月5日,有删改)材料三:学校有效引导学生放下手机,可通过管理、诊断、教育三步法。一是管理。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一起制定大家认可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方式,在班集体形成比较优秀的集体文化,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孩子放下手机,去做更有价值、意义的事情。二是诊断。对那些不能遵规守纪的学生,要了解他们无法放下手机的原因和背后的成长诉求。三是教育。现在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简单地用没收、摔手机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选择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有些办法可以让孩子慢慢远离手机,如增加户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等。(节选自潮州日报2021年2月2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统计,我国网民中,学生网民最多,因而给手机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B.部分学生沉迷于上网,可能对陪伴、交流、认同、归属等需求有所渴望。C.学生长期使用手机,会影响视力,也会减少户外锻炼时间,不利于身体健康。D.杜绝手机入校,家长和学生要配合,教师也要主动参与。 (2)结合材料一,说说家长应如何让孩子自觉地远离手机。 (3)赏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在学生手机管控方面给学校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剡(shn):地名,今浙江嵊县。何以为:古文中表反问“干什么呢”。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期日中 期:_相委而去 委:_借者无不皆给 皆:_阮后闻之 闻:_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3)“借者无不皆给”体现了阮光禄_的性格特点,“叹曰”“遂焚之”体现了阮光禄_的性格特点。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五、写作 写作。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要相信自己,你会发现,你真的可以做到。请以这事,我能行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1-2022年安徽省阜阳市某校初一(上)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答案】(1)星汉灿烂(2)海日生残夜(3)小桥流水人家(4)杨花落尽子规啼(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考点】观沧海(曹操)名篇名句默写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星汉灿烂(2)海日生残夜(3)小桥流水人家(4)杨花落尽子规啼(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综合读写【答案】(1)chn,裳,n(2)声音杂乱,形容精神振奋CD【考点】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词义解释词性修辞手法的辨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chn裳n(2)声音杂乱;形容精神振奋(3)“田野”是名词。A项,名词;B项,名词;C项,形容词;D项,名词。故选C。(4)画线句中“匿笑”一词赋予果实以人的情态,所以该句运用了拟人手法。A项,比喻。把“沙”比作“雪”。B项,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C项,夸张。“三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D项,拟人。“卧”字赋予了蔷薇以人的情态。故选D。【答案】(1)将“仅仅”改为“不但”。示例:朋友就像一把漂亮的花伞,为你遮挡风雨。示例(在这里,我想对对手说):你让我时刻我保持旺盛的斗志,让我不断努力和进步,朋友,谢谢你。示例(在这里,我想对自己说):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要攥紧自己的拳头,迎接下一个挑战,同时在竞争中收获友谊。(2)情同手足,风雨同舟(或“同舟共济”)【考点】病句修改句式仿写情景说话成语的使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将“仅仅”改为“不但”示例:朋友就像一把漂亮的花伞,为你遮挡风雨。示例(在这里,我想对对手说):你让我时刻我保持旺盛的斗志,让我不断努力和进步,朋友,谢谢你。示例(在这里,我想对自己说):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要攥紧自己的拳头,迎接下一个挑战,同时在竞争中收获友谊。(2)情同手足;风雨同舟(或“同舟共济”)三、现代文阅读【答案】B(2)担忧、焦虑,坚定、信任(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冬日的天”比作“冷面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肃穆、严寒。(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雪天爸爸上班,“我们”担心、等待,最后爸爸在雪天安全回家;“雪”给读者紧张的感受,衬托出“我们”对爸爸的关心,也衬托出爸爸的辛勤付出。(5)示例:风雪夜归人【考点】散文阅读正确使用词语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赏析文章语言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标题拟写【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慰问: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辛苦的人或困惑的人)。安慰:使心情安适。文中爸爸在雪天上班,还未回家,妈妈担心,“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是“我”对妈妈的安慰,所以第一空应选“安慰”。专心:集中注意力。专注:专心注意。“目光”与“专注”搭配使用,所以第二空应选“专注”。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嘱托:托人办事。文中妈妈让“我”烧开水,所以第三空应选“嘱咐”。故选B。(2)第一空,结合上文爸爸在雪天上班时的情节以及“我”安慰母亲的情节可知,“雪越下越大,你爸可咋回来呀!”表现了妈妈的担忧和焦虑。第二空,结合“回来!他肯定回来!”中的“肯定”与两个感叹号可知,该句表现了妈妈的坚定及对爸爸的信任。(3)赏析本句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冬日的天”比作“冷面人”,写出了冬天肃穆、严寒的特点(4)本文故事发生在“雪天”,所以“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因为“雪天”,爸爸坚持去上班,“我们”在家等待,最后爸爸在雪天安全回家,“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地上的雪越积越厚,脚踩上去立即出现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等几处对“雪”的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爸爸雪天上班,“我们”雪天担心,“雪”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衬托作用。(5)本文主要记叙了“我们”在雪天等待爸爸回家的事,再结合“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他就一定会回家”可知,选文可拟标题为风雪夜归人。【答案】A(2)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理解,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家庭活动。(3)运用比喻修辞,把虚拟的手机世界比作“杂草”,把满足孩子健康的精神需求比作“种上庄稼”,形象生动地指出了重拾孩子精神世界的重要性。(4)示例:教师以身作则,自己不受手机控制,合理使用家长群。制定大家认可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不遵守手机管理制度的同学,要了解原因,进行耐心和入情入理的教育。开展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考点】材料理解与分析筛选并整合信息理解概念、句子含意或作用应用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有误,“学生网民最多”与“给手机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不存在因果关系。(2)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理解,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家庭活动。(3)材料一最后一段想要阐述要把孩子从虚拟的手机世界中拉回来,就必须在现实世界中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作者把虚拟的手机世界比作杂草,把满足孩子健康的精神需求比作种上庄稼。所以“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这是采用了比喻修辞。这句话简短明了,生动形象地指出了满足孩子精神需求的重要性。(4)示例:教师以身作则,自己不受手机控制,合理使用家长群。制定大家认可的手机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不遵守手机管理制度的同学,要了解原因,进行耐心和入情入理的教育。开展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四、文言文阅读【答案】(1)约定,舍弃,都,全,听说(2)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心里想借却又不敢说。(3)大方、友善,直率、严格(4)【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别人。【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实词文言翻译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解析】【乙文参考译文】阮光禄在剡县时,曾经有一辆好车子,谁来借,都借给他。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心里想借却又不敢说。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子却让人不敢借,还要这车子做什么?”于是就把车子烧掉了。【解答】(1)句意:约定在正午时分。期:约定。句意:丢下我走了。委:舍弃。句意:谁来借,都借给他。皆:都,全。句意: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2)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顾:回头看。意:内心,心里。而:却。言:说。(3)解答本题需结合人物的表现具体分析。细读文本,然后疏通文意后可知,他把自己的车子借给别人,可知他是一个大方而且待人友善的人。人们不敢来借他的车,他就把车自己烧掉了,可知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直率的人。(4)【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别人。五、写作【答案】【范文示例】这事,我能行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朋友家疯玩。直到那最后一抹晚霞散去,我才想起回家。天已漆黑,看来要走夜路了,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我谢绝了朋友的送客之意。走夜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我怕黑,所以与黑有关的事情我都不去做,以至于见到晚霞心都会慌。但这次我可是背水一战呀,一向很注重面子的我,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我踮着脚尖,迈着猫步在小径上慢慢地走着。突然,一只野猫不知从哪儿蹿了出来,睁着荧绿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我的心快要蹦出来了,心想,难道今天我要和猫搏斗一番了吗?我的手止不住地颤抖。心想;不管了,一脚跨过去吧!我才刚跳起来,那猫就没影儿了。哈哈,原来世界上还有比我胆小的啊。正当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我仿佛看到远处有一个人。不,好像不止一个。我正想靠近他们却发现他们的脚并没有在地上。我定睛细看,吓了一跳。只见他们披头散发地向我飘来。我害怕极了,拼命地往后跑。不知怎么,我被绊了一下。我的膝盖火辣辣地疼。我趴在地上,紧闭双眼,只等着爸爸妈妈来。但我突然想到,他们在家,不知道我的情况,那么我应该孤军奋战吗?不!我不行的,可这样下去,我会被吃掉的,不,我要勇敢!我的心里像被塞进两个小人。他们喋喋不休地争吵着。我想起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我颤抖着爬了起来,向着那其中的一个“人”瑞了一脚。却发现,他是那么硬。用手一摸,啊!原来是棵松树!我长吁一口气。后来的路,我的胆子越来越大,因为那些让我心慌,害怕的东西都不是我的对手。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问题,不要先急着去下定义,实践之后再下不迟。你没尝试过,怎么能知道你不行呢?晚霞飞来,我不再惊慌;夜幕降临,我不再害怕。我是谁嘛!我怕谁!请相信,这事,我能行!【考点】全命题作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写作指导】本题是命题作文。从本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这事”,一个是“行”。也就是说,要写一篇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文章,关键是写运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能”表明别人看轻我或认为我完不成某种任务,而我却完成了。也可以写别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故事,要选好角度,注意人称的变化。本作文有一个关键词语:能行。在写时,切记不要围绕词语写“假大空”的文字,给人无病呻吟之感。更多的应是通过事件来体现“能行”这一主题。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心理描写(写自己实现目标的心路历程)。本文适合写记叙文。第9页 共12页 第10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