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析fkkw.docx

    • 资源ID:47248476       资源大小:46.6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析fkkw.docx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析摘要:资源性产业的特殊性使得经济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本文首先就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和划分作了介绍,阐述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进而对其在实行经济转型战略中的各方面利弊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以黑龙江省伊春市的转型实践为例说明,提出了经济体制转型、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生态经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促进林城转型的调控对策。文章最后,对林业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思考,为我国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对促进全国林业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发展接续产业 林权制度改革Analysis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In Forestry Resources Type City Summary: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esources industry makes th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become the only way after the resources type city eveloping into a certain stage. Firs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resources type city, setting for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type city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in forestry resources type city, and then we will make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strategies of carrying out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ak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 Yi Chun citys practice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putting forward some regulatory counter-measures in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Lin Quan system reform;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economy; and elopment of substituted industry. At he end of the article, putting forward some thoughts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from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s type city ,exploring the new thought ,new ways , new systems for speeding up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s type city, providing some basis both in theories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forestry resources type city to carry ou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Keyword: resources type city , economy transformation , the 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industry , Lin Quan system reform前言:资源型城市转型在我国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400多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1。这些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些城市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为摆脱这种局面,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为此已进行了多年的摸索,尽管有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仍任重道远。尚未成功转型的一部分城市,正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挑战。2005年5月17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选择大庆、伊春、辽源分别作为石油、森工、煤炭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扩大试点,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子。我们选择伊春地区为例,通过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和建议的论述,围绕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一条林业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为我国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实证研究。一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的提出(一)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划分1、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生产水平,资源的含义不同。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目前认为所谓的资源型城市是指与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的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城市。不同的工业化阶段所利用的资源也不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所利用的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铁、铜、铝、锡、锌等金属资源。2、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划分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依托森林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在黑龙江省主要是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划分主要依据发生学原则和主导产业原则。发生学原则是指城市的兴起和大规模发展是伴随着资源的开发而产生和发展的,资源型产业兴起、增长、成熟和衰落的生命周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主导产业原则是指15%的劳动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依据这两个原则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为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两大类。在黑龙江省13个市中资源型城市有七个,其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有典型的油气城市大庆,煤矿城市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即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大兴安岭。经过长期发展,这些资源型城市逐渐进入发展中的衰退期,相继出现了资源型产业的萎缩,产生了大量职工下岗、城市发展缓慢甚至持续衰退的问题。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源型产业的衰退是目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二)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许多因资源而建的城市,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产难以为继,负担日益加重,财政日益陷入困境。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是全国地级资源型城市最多的省份,在全省十三个市(地)中资源型城市占七个,其中大庆市为全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为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市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到2002年底,已累计向国家提供17.26亿吨原油、3.46亿立方米木材、22.1亿吨煤炭,分别占全国累计总产量的48%、33%和10%,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的高昂代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社会问题(1)城市失业、贫困问题突出以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失业问题为例,全省七个资源型城市累计下岗职工32.9万人,拖欠职工工资26.8亿元。失业人群中年龄超过40岁的占40%以上,失业人数中50%以上的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再就业比较困难3。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能够吸纳劳动力较多的第三产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吸纳能力较弱。从总体看,缺乏稳定的供给岗位,这必然导致贫困问题的产生。(2)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社会救济水平低,运行机制不健全:城市社会救济的主要方式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济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中无稳定收入的贫困人群。在地方政府财政不足的情况下,城市低保资金难以完全兑现。社会保险由于缺乏历史积累,缺少资金,使社会保险体制运行陷入困境。2、经济问题(1)主体资源逐渐衰减任何地区不可再生资源的可采储量都是有限的,经过一定时期的开采之后,总会面临枯竭的问题,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开采强度持续超过再生能力,资源的枯竭也会发生。大庆石油资源已进入枯竭期,截止2002年底,累计生产原油已占探明可采储量的75%。伊春和大兴安岭成过熟林蓄积仅剩2.2亿立方米,比开发初期减少83.4%,扣除公益林中的成过熟林蓄积,已基本无林可采。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40个国有煤矿,已有12个枯竭4。(2)企业负担沉重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型产品价格偏低以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等原因,企业办社会支出大、冗员过多,债务沉重。截止2002年末,伊春和大兴安岭森工企业政策性亏损和福利费超支挂帐累计已达24.6亿元,拖欠银行贷款及利息63亿元。四大煤城的矿业集团公司不良资产61.4亿元,占总资产的23.3%;负债总额达176.8亿元,欠各种税费7.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7.2%5。(3)产业结构单一,非资源型产业薄弱黑龙江省七个资源型城市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粗加工比重过大。到2002年底,大庆的石油开采及其加工业增加值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大兴安岭林木采伐及其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比重高达68%,伊春在可采林木枯竭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增加值仍占工业比重的35%。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煤炭采掘业增加值分别占工业比重的47%、44%、40%、50%6。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又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小;配套产业对主导产业依附性强,整体工业结构的应变能力差,没有合理、多元的产业结构,产业之间的互补互利、分散风险的结构效应不存在,产业转型基础薄弱。3、生态问题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是阻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资源型产业主要以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大多采用高消耗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来支撑城市发展,这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就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来看,存在着一些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庆森林覆盖率仅为9%,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面积已达84%,地下水年超采量近1亿立方米,西部已形成556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伊春和大兴安岭森林的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对东北、华北的天然屏障作用明显下降。四个煤城总塌陷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全省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已达2亿多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亿立方米7。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酸雨的出现,对地面环境产生的采空区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污染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给资源型城市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难题。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只有通过加快实施产业转型,由单一产业转向多元产业,变单一资源优势为整体经济优势,才能免遭“资源竭城市衰”的厄运。(三)经济转型中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除了对转型模式、转型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外,转型时机的选择、转型主体的确定等基本问题,也是影响经济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它是我们进行一系列转型实践的理论基础,正确把握和认识这些问题对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将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1、转型时机的选择问题合理的转型时机能推动转型的顺利实施,否则会阻碍转型的进行。关于转型时机的把握,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1)、资源型产业及城市的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之初和一段时间内都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资源产业的成长及其规模的制约。伴随着资源产业从勘探到开采、成熟稳定(鼎盛)、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城市发展将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由兴到盛再到衰的演变过程;二是适当时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从资源型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律不难看出,若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型产业进入衰退枯竭之前即开始着手产业的转型,那么这时的资源型产业与新的接替产业的形成期相当,则可以利用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滚动式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逐步把重点转移到培育非资源型产业上,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度。在资源走向枯竭之前城市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就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从而使资源型城市经济得以持续发展。(2)、国家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阶段的不断演进,工业结构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一般来说,从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轻工业为主向以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为主的重工业转变;继而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阶段;进而又转向高技术集约化产业。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从“一五”时期开始起步,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这标志着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始阶段已基本结束,正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这就要求产业从粗放的扩张转移到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升级上来。资源型产业多年来主要是进行一些初级产品的生产,其产品附加价值较低,根据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延长产业链,发展资源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其附加价值是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趋势。(3)、城市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城市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一是市场发育程度。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型产业的退出和替代产业的培育以及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等问题是影响转型时机确定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区域内的市场发育程度,发育成熟的市场能更有效地推动产业的转型,根据市场的成熟程度,也可间接判断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机;二是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的适应和发展能力不同。我们认为,处在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之所以是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第一,盛极必衰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盛时转型是主动的转,在衰时转型则是被迫的。第二,主动转型是有能力的,处在成熟期的产业技术经济实力强大,基础雄厚,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第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期,新兴产业成长期和资源型产业成熟期的长短决定了转型的最佳时机,即在新兴产业进入成熟期时,资源型产业进入了衰退期,形成有序的替代,这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是最为有利的。三是替代产业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或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替代产业,都是以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做支撑的。而资源型城市往往因其特殊的产生背景及资源导向,人才知识面窄、方向单一,高新技术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弱、创业风险大等是发展替代产业的制约因素。 2、产业转型中的主体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国际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考察和总结,认为转型的惟一主体应是企业,政府在转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但我们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应具有企业和政府双重主体,所不同的是两者在转型中的分工和任务不同。要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两者缺一不可,必须要通过两者的合力共同推动转型的实施8。政府之所以也是转型的主体,这是因为:(1)国有成分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我国资源型城市不同于国外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之一,如东北地区目前国有经济比重仍在50%以上。(2)产业转型关系到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求转型主体能从整体出发,其行为符合全局利益,因此存在市场失效。(3)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为转型创造良好环境。一方面通过对衰退产业的援助政策来延长资源型产业的衰退期,为解决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制定相关的新兴产业支持和引导政策,如财政、金融、技术扶植等,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的顺利转型提供一定的保障。(4)政府可通过基础建设和转移支付等多种直接手段解决转型中的矛盾和困难。二 解决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一)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的形成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依托森林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在黑龙江省主要是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在国家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方针主导下,为国家多采木、采好木成为林业职工和整个林区的最高要求,在新中国建设的初期,森林工业对国家的贡献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随着可采林木资源的逐渐枯竭,由采伐林木资源向培育保护森林资源转型、由单一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型,成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伊春市是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在5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转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选择了经济转型的道路。伊春林区的这种状况在我国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伊春是国家开发最早的森工生产基地、重点国有林区,1948年开发建设,50多年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等59.2亿元,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9。但是伊春在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牺牲:由于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和上缴任务,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逐步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境地。主要表现:一是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森林蓄积和可采成过熟林和开发初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1%和98%。近年黑龙江省、吉林省连续发生旱情和水灾,都与小兴安岭大量消耗森林资源有密切关系。二是历史包袱沉重,经济十分危困。由于政企合一体制的特殊性,大多数森工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由企业独立办社会,负担十分沉重,加上主导产业萎缩,收入大幅度下降,导致森工战线从1989年起出现全行业亏损。三是经济结构单一,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接续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较低,单一林业经济、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经济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四是林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职工收入低,社会保障乏力,林业职工生活处于一种相对贫困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长期积淀下来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是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实行国有国营,责权利不统一,超采、盗伐、毁林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投入不足,国有森林资源国家管理国家投入,但是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社会上有资金又没有渠道,呆板单一的投资体制造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政企合一的体制仍是痼疾,林业办社会,大包大揽,包袱很重。四是社会矛盾复杂,林区人民奔小康没有希望。山的主人林业工人没土地,没森林,大部分林业工人没活干,有活干的工资有时候还被拖欠,上访、告状等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第二,旧的思想观念下形成的“三单一大”的旧模式是制约森林工业生产力发展的致命顽症。“三单一大”是指单一木材生产、单一计划经济、单一全民所有制和大锅饭、铁饭碗10。“三单一大”的旧模式严重束缚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森工企业以经营森林为主要对象,林业生产力高低的主要标准是林木生产率和可为社会提供的林木产品总量。长期以来,由于单一木材生产,单一经营,把眼睛盯在森林采伐上。其后果是造成了森林过伐严重,资源总量、林分质量、林木单位面积生长量和出材量急剧下降,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和森工多种经营发展缓慢。这就使森工企业陷入了生产萎缩、经济拮据的困难境地。这种旧模式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现行的森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是50年代按照产品经济搞起来的。单一的计划经济,高度集中,全统全包,企业只管生产,不管经营,特别是木材价格背离价值和社会平均利润分配的不合理,严重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使森工生产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得不到合理补偿,企业缺少自我发展的经济活力,再生产难以为继。这种旧模式还助长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长期以来,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视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被附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造成企业经营上责、权、利相脱节,职工劳动成果与个人利益不挂钩,从而挫伤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了职工劳动致富。这也是森林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旧模式也违背了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三单一大”的旧体制把森工企业等同于其它工业企业,片面的追求产值和利润,形成了以木材产量为依据的投资体系,以利润指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木材生产是硬指标,营林生产是软指标,等等。这套不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方式至今尚未完全破除。它使企业用过量消耗森林资源去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了林业经济畸形发展的局面。(二)实施转型的必要性随着林业资源型城市可采林木资源的日渐枯竭,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实行经济转型,对国有林区进行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实现产业转型,是扭转由资源危困造成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林业资源型城市来讲,实施经济转型,由单一的林木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变,不仅对于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科学认为,森林的作用不仅限于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发展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而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进步的必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条件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和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所制定的以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社区居民点,使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生产性建设与非生产性建设之间在地区分布上协调组合,提高社会经济效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域的开发和建设,也就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对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生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持续性增长的发展。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协调性,不仅要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森林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光能的固定,森林植物可以转化大约1%20%左右的太阳能为生物能,是生物链中有机物的第一性生产者和生物能量的积累者。森林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可以给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森林的消长和变化,森林覆被率的增加和减少,无时不在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的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1。林业资源型城市因林而建,因林而兴,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使森林的生态功能明显减弱,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目前,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林业建设已经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要时期。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不仅是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全国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要改变林业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实行单一林业经济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发展缓慢的这一症结,就必须依托林区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比较优势分析 1、森林工业主导地位突出,政策扶植力度大。森林工业在林区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开发建设五十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上缴利税、育林基金等超百亿元,可以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林区经济出现危困之时国家也为转型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帮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2003年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自1998年8月起,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12。该工程是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实施内容。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林业和林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2004年4月,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05年5月18日,又被国务院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些政策都是我们实行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2、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林业资源型城市首先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伊春市为例,全市林地面积313.9万公顷, 森林覆被率79.5% 。现有活立木总蓄积2.2亿立方米13。针阔叶树种和经济树种繁多,中幼龄林占绝对优势后备资源较为雄厚,为发展接续产业提供时间支撑。另外,土地、草原、湿地、矿产、水、冰雪等其它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深度开发的潜力巨大。生态环境优良,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业的良好基础。3、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接续产业的发展已有初步实践,确立了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随着林区可采资源的日渐枯竭,变林业经济为林区经济的转型实践中,替代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木材精深加工业、生态畜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业、北药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冶金建材业、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也有长足发展。4、“天保”工程顺利实施,林业三大改革取得成效。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积极进行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和培育方式的改革,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封山育林,全面落实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积极稳妥地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同时,积极有效地加强“天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了“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缓解了林区的“两危”状况,保持了林区社会的稳定。5、林业工人素质较高,人力资源丰富,林区工人对机械的应用,劳动组织形式等比较适应,心理素质好,目前林区干部职工要求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强烈,面对林区两危,承受能力强,是推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 三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和建议(一)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分类林业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是中共中央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实践角度看,林业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不能搞统一模式需“一市一策”,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重新进行城市定位。林业资源型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进行转型的目标模式。通过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基本途径的实施,摸索出可供林业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区振兴的模式主要有:1、主导产业结构多元化模式。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比较单一,而且规模又很有限,因而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主导产业的衰退,整个城市经济陷入困境。主导产业结构多元化,是指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可以采取横向发展的方式,建立几个横向关联的主导产业构成一个主导产业群。黑龙江省伊春市构建的是包括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旅游、北药开发、绿色农业等项目在内的主导产业群。实施主导产业结构多元化战略,发展主导产业群,可以避免“一业兴,城市兴;一业衰,城市亡”的弊端。2、优势再造模式。对于一些单一资源型地区,由于多年的开发,后续接替资源跟不上,原有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在原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业体系,由于结构比较单一,受资源供应的影响也表现出缺乏活力甚至衰退的迹象。对于这类地区,必须走优势再造的道路。优势再造,就是从资源状况,现在基础、区位条件、技术条件及投资来源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优势。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重组资源存量,同时让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好的行业及部门。3、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对于一些林业城市来说,由于可采木材已近枯竭,采伐停止,整个林区处于蓄养恢复阶段,重新开始走向一种新的生态平衡。 在寻求新的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森林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可以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型,发展一些林区养殖、药材、旅游等绿色产业。4、产业延伸模式。一种是传统产业链向前延伸而形成的模式。对于一些以林木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来说,在完成采伐任务后,遗留大量的林地。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发展高效的绿色农业和种植业,可以收到产业转型早、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如果发展前景看好的话,还可以租赁附近农田,近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二是传统产业链向后延伸而形成的模式。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在结构上大都是比较单一的原材料工业。根据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沿着传统类型的原材料工业产业链条向后延伸,可以实现由原来的林木产品初级加工通过“技术集约化”过程向精深加工发展。最终形成以技术密集型加工业为重心的产业模式。5、复合模式。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也可以采取几种模式的复合,通常是在转型的初期表现为产业延伸模式,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资源型产业转变为下游加工业;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城市逐步演化为综合性城市。伊春的转型过程即是采取复合模式,由单一的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型。1948年伊春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后发展成为我国木材生产中心,20世纪80年代伊春的木材生产开始滑坡,但由于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到本世纪初以来,木材精深加工、重化工业、生态畜牧业、绿色食品业以及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伊春的木材生产虽然已日趋衰退,但整个城市已开始向综合性城市转变,经济危困和资源危机都得到有效缓解。 在这种转型模式的初期,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资源型产业变为以资源精深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大量加工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除了导致聚集经济,还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技术外溢并促进技术进步和新产业的发展。林业资源型城市原有的资源型产业技术专用性强,从业人员流动性差,生产作业封闭,社会化程度低,主要由企业内部自我配套,与其它企业的协作交流少。而加工业要求不同企业相互协作配套,企业间的技术相关性强,和资源型产业相比加工业的技术通用性强,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新技术容易在上下游企业以及同行业企业中传播。随着资源加工产业群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乘数效应日益加强,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林业资源型城市要利用这一条件,推动不依赖本地资源的新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群的出现所带来的新的投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替代,逐渐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二) 实施经济转型的基本途径 依托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竞争新优势。全面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由单一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的转型。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生态畜牧业、木材精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把林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生态产业基地。1、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在加强森林培育和保护、加快商品林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有林木加工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发展相关的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木材加工的深度和产品的附加值。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商品林基地、林板、林纸的一体化,以林木产品的精深加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抓好骨干产品更新换代和重点项目建设,开发环保型、新型人造板产品,重点发展家具、复合地板、装饰板、纸制品等终端产品,提高各类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林木综合利用率,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努力把林城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人造板生产基地、全国驰名的家具城和家具出口基地,全国的木制品生产集散地。2、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持续的热点旅游形式,对于林区而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也是其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重要方式。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深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知名景区、景点和旅游带,发展森林观光、民族风情、渡假、漂流、探险、攀岩等优势旅游项目。加强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力度,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把林城建设成为全国森林生态旅游胜地。3、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生态畜牧业。积极发展具有林区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建立动植物种养园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突出特色,系列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整体打造纯天然、无公害的“大森林”品牌为目标,积极组织天然野生山特产“保护性采集”,发展菌类、山野菜等“特色栽培”。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林下产业,建立山特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矿泉水等绿色、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步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设畜牧养殖和产品加工基地,合理规划布局,搞好产业定位,在发展牛、羊、猪、鸡、鹅等常规养殖的同时,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发展鹿、狐狸、林蛙等特种养殖,突出一区(县)一品,一地一业。 4、依托药材资源优势,开发中草药产业。以林区特有的中草药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统筹规划,集约经营,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中成药;抓好野生药用动植物的驯化养殖和中药开发,加速中草药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形成中草药产品的系列化和规模化。积极推进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建设和药业公司改造,提高中草药产业增加值在本地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把林城建成全国知名的中草药产业基地。 (三)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伊春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是林业施业区面积达400万公顷的重点国有林区,是

    注意事项

    本文(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探析fkkw.docx)为本站会员(jix****n1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